跟读者分享他的文学经验
文章来源:丹阳文学网 | 2020-01-05
尽管没有在本届上海书展上推出新作,但莫言作为2012上海国际文学周受邀作家依然辛劳地出现在各个论坛和对话会上,跟读者分享他的文学经验。昨天,作家莫言和日本76岁老作家阿刀田高在上海作协做了一场探讨小说存在意义的对话,这场名为“小说为何而存在”的对话虽然在清早举行,但作协大厅依然挤满了来听讲座的文学爱好者。莫言认为,小说家很多,但是能够配得上文学家桂冠的,寥寥无几。
莫言:写作从突破“讲话”局限性开始
“小说为何而存在”这个对话主题由阿刀田高而定,这位76岁的日本老作家创作40年来发表了800多篇短篇小说,在中国也已经出版了4部短篇小说集,可是他依然在思索为何还要写作,小说为何而存在。“读小说可能是完全出于个人的爱好和兴趣,那么写小说又是为了什么呢?把自己写的东西,在社会上面发表,这个发表小说的行为,里面到底有什么深层的意义呢?”
然后,阿刀田高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这个历史文献,把“小说为何而存在”这个疑问抛给莫言。阿刀田高说:“我读到的第一个关于为什么要写小说的文章,其实是毛泽东在70年前非常着名的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这位伟人提出的是,文艺创作和文学创作,是需要为革命作贡献,为革命服务的,需要有一个非常明确的政治立场和政治目的。”阿刀田高说,他对这篇文章印象非常深刻。
阿刀田高在谈“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作家莫言继续接过了这个话题,“这个讲话是一个历史文献,它的产生有它的历史必然性,也有它的历史合理性。”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的文学创作确实以“讲话”作为自己的写作指导方针。莫言说,“我的写作之所以在1980年代形成一种新的气象,就是因为我曾经提出了一个口号,说要把好人当坏人写,要把坏人当好人写,要把所有的人当做人来写。我们过去的作品里面,好人是绝对的好,坏人是绝对的坏,好人和坏人之间不可调和,好人和坏人之间人性上毫无共通之处。我觉得我的创作突破了这个障碍,这就出现了一种非常强烈的新声音,这也是我作为一个作家能够在1980年代在中国文坛站住脚的一个最重要原因。”
阿刀田高:写作是向读者展示语言美好部分
尽管两位作家在一开始都说一直在思考为何要写小说,随着对话的进行,他们俩其实都是有答案的。阿刀田高说,“随着我年龄的逐渐增长,越来越觉得作为作家,搞这样的文学创作,其中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使命,是把自己国家的语言,以美好的语言向年轻人有一个展示。作为一个日本的作家,我觉得日语是一个非常丰富、非常有内涵的文字。在我的创作当中,我会尽力把日文这样一个美好的部分展现给读者。”
这同样也是作家莫言的观点,在他看来,小说、戏剧、诗歌都是跟语言有关,“我认为小说之所以不会死亡,就是因为小说是一种独特的审美形式。它的审美形式就是以语言为基础。我们可以反复地去阅读一些经典作品,这里面的情节我们都很熟悉,为什么我们还要去阅读,而且在重读的过程当中依然能够感觉到一种快乐,就是因为它的语言具有魅力。而小说家和文学家的区别在于,文学家创造了自己独特的文体,对自己的母语的发展作出了贡献。而小说家就没有创造出来独特的文体,他可能讲了很多精彩的故事,但是他没有对国家的语言作出贡献。所以,我们说中国有很多的小说家,世界上也有很多的小说家,但是能够配得上文学家的桂冠的,寥寥无几。”
(:符素影)
立可安复方木香小檗碱片肌肉拉伤怎么康复
舒尔佳减肥药效果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