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马春节因消费而产生散文
文章来源:丹阳文学网 | 2019-10-16
很长时间里,消费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是一种不怎么好的行为。之所以如此,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当时的中国人根本就没有什么消费能力。那个时候,伟大领袖整天忙着搞阶级斗争。在国际上,要打倒美帝、苏修、还有各国反动派及其一切走狗,中国国库里的银子,大把、大把地去援助那些迷信“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外国造反派;国内呢,也不好好发展生产攒银子,而是殚精竭虑地把高岗、饶漱石、彭德怀、习仲勋、彭真、罗瑞卿、陆定一、杨尚昆、刘少奇、邓小平、贺龙等一大批他曾经的亲密战友一个又一个地挨个整垮、乃至整死;至于平头百姓在“念念不忘阶级斗争”魔咒之下遭的罪,这里不说也罢。这么干的结果,当然是国穷民更穷,老百姓的衣食住行水平都十分低下。本来,每逢春节还能稍稍改善一下生活,用四川话来表述,叫“打打牙祭”。但到了罪恶滔天的“文革”时期,国民经济频临崩溃边缘,政府连让老百姓“打牙祭”的能力都非常不足了,怎么办?春节不放假,过所谓“革命化”的春节。妙啊,不知道是谁想出来的这么一个应付缺吃少穿窘境的“高招”!
然而,自古以来,春节就是一个人们可以较为充分消费的节日;换个角度来表述,就是春节因消费而产生。春节形成于农耕文明时期,那个时候,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春耕夏忙,秋收冬藏,春分、立夏、谷雨、冬至……人们是按农时来安排自己的生产和生活的,这其中,生产方式又必定主导着生活、乃至娱乐方式的走向。秋收后囤里粮满、圈里猪肥,有丰富的物质储备需要消费;再者,农闲时无事,大段时间需要填补。在上述两种因素的驱使下,以吃喝玩乐为主要内容的春节便应运而生了。春节因消费(包括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而产生,这样的命题好像并非胡说八道吧!
不过对我而言,如今过春节,除过给孙女、外岁女发压岁钱以外,好像已经没有什么与平日有异的消费了。衣着如常,饮食如常,体育锻炼(打拳、游泳)亦如常,读书、思考、写作更如常。看见各类卖场人山人海,心里真高兴,却绝对不去掺和,一如既往地过自己平淡且安静的日子。老了,消费欲望和消费能力都大大降低,这就像昨天晚上与几位朋友餐叙时韩骥大师之所言:“到了有锅盔没牙的年龄,面对着五花八门、甚或花里胡哨的锅盔,只能徒呼奈何!”
然而事有例外。今年春节,我却是消费了一把,添置了两把玫瑰椅。玫瑰椅是明代宫廷红木家具中很有特色的一款,它的装饰性要高于实用性。家具送来的第二天,上街闲转,又与一尊名曰三阳开泰的景德镇窑变瓷瓶不期而遇,喜欢,掏钱买了回来,和前些天我在大唐西市买的一壶两杯白色茶具一起,摆放在两把玫瑰椅中间的茶几上,果然是赏心悦目。
旧时民谣:“春节到,春节到,闺女要花,小子要炮,老头要一顶新毡帽。”今年春节,就算是我给自己添了一顶“新毡帽”吧!
共 1111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春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它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高度地体现了我们独特的东方文化,给世界带来一个祥和的盛世中国。问好!【木马社团:山形依旧】
女性老年骨质疏松
怎么医治骨质疏松
怎样确诊骨质疏松
宝宝脸部发黄怎么回事类风湿怎么形成的原因
哪种钙片好吸收
上一篇:方方作协该怎么存在
上一篇:心灵我的首节语文不授课杂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