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杂谈黑土地

文章来源:丹阳文学网  |  2020-06-14

【原创】〔杂谈〕黑土地,半个世纪不了情!(副本)

谨以此文献给逊河三队全体知青!

知识青年五十周年纪念章。

我们生长在特殊年代,成为中国现代史上最特殊的一个群体;我们有着特殊的经历;有着特殊的喜怒哀乐;我们有着特殊可贵的品质;我们用青春、汗水、热血甚至生命创造了一种新的精神――吃苦、忠诚、担当、奉献、执着、进取!这就是我们――知青!这就是我们的――知青精神!

“知青”这个名词广泛地被流传,被社会认同,应该是在60年代未。即1968年12月22日,伟大领袖发出号召:“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很有必要”掀起了全国范围的浪潮。“知青”就是在那个特殊年代对青年学生的一种称谓。当时全国共有1700多万知青,从此知青就成了这个群体一代人的代名词。

这个特殊群体把“知青”这个名词深深刻印在了自己的生命中,没有这样经历的人,是无法理解“知青”一词的内涵。

逊河三队两名女知青与同学,在家门口批准赴逊克插队的大红喜报前的合影。

弹指一挥间,时光已间隔半个世纪。对这段历史的记忆,不需要任何人唤起,因为经历者已深深铭刻在心。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千万知青已把青春和热血无私地奉献给个为之奋斗的土地和那里的人民。

我们难以忘怀!五十年前的春天,那个安祥平静的北疆边陲小镇――逊河,开始陆续聚集了一批又一批来自黄浦江畔的上海青年学生,嫩江之畔的齐齐哈尔青年学生,海河之滨的天津青年(投亲插队)及75年下乡的北安青年。

从此,小镇上响起了沸腾嘹亮的歌声和欢声笑语,那身穿军绿色棉衣棉裤、大衣的年轻朝气逢勃的队伍,就是千万知青大军中的我们。小的16、17岁,大的20岁左右,滿怀报效祖国的激情,响应伟大领袖的号召,告别亲人,远离故乡,义无反顾地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掀开了一群人的青春初页,踏上了没有时间指标的青葱岁月,上演了一出长达十年的轰轰烈烈的保卫边疆,建设边疆的青春历史剧,它记载了一段历史。

在知青集体宿舍前女知青合影。

在进逊河镇牌楼前女知青合影

连绵不断的小兴安岭北麓的白桦林及黑土地是我们成长的摇篮,当地闯关东的后代,豪爽忠厚的老乡是我们的良师益友。我们吃着知青食堂的馒头、窝窝头、发糕、大馇子、小米粥,穿着打着补丁的衣裤,在当地老乡的指导下,我们经历了艰苦的农业生产劳动,尝遍了所有的农活和其它活计:春播、施肥、夏锄、麦收、秋收(收割黄豆、苞米、谷子等农作物)脱粒打场、粮食入库。春天,我们进山烧荒开垦土地,住地营子草棚,喝泡子水,用斧子砍着老树根,使荒山变良田。夏天,我们顶着骄阳,穿着厚厚的长袖外套挥汗锄草,女知青们有的戴着防蚊帽,有的用外套包住头和脸部,男知青们戴着“军帽”顽强抵御着北大荒“三大害”瞎虻、蚊子和小咬猛烈的轮番侵袭。还经常会遭受雷阵雨的“洗礼”变成了“落汤鸡”秋天,戴着帆布手套或皮手套,在大田里弯着腰,挥舞着镰刀收割大豆,一天下来腰都直不起来。而且,每个人的左手手指或多或少都被坚硬的豆荚刺的伤痕累累,笫二天你还得咬牙坚持出工。深秋,我们穿着裤衩泡在冰凉的泡子水里沤过线麻。冬天,我们进山伐木,刨粪积肥。春夏秋冬,四季轮迴,年复一年,在干各种农活过程中,我们经受住了艰苦的磨炼。

我们还扛过180斤的麻袋上跳入囤,盖过房子脱过坯,在北大荒“和大泥脱大坯”是公认的最累的活。我们还抡起过震裂虎口的铁镐和铁锹,挖沟修渠兴修水利,砸石铺砂修过公路。我们还握过比冰还凉的钢枪,保卫边疆的安宁,这些都是我们最主要的日常课程。在那风霜雪雨艰苦环境的磨砺下,我们踏着泥泞播下收获的希望――克服接蹱而来的各种困难,顽强地拼搏着,努力地生活着,则是我们最好的答卷。

在那风风雨雨艰苦环境的磨砺中,在北大荒小麦、玉米、小米的喂养下,我们这些处于16岁―20岁青春发育阶段城里的文弱书生和豆蔻少女,发生了脱胎变骨的变化。夏日的骄阳晒黑了我们的皮肤,冬天的疾风吹红了我们的脸庞,锄杆镰刀柄把我们的手掌磨出了一层老茧,我们长高了,长壮了,变得更结实了。在成长的道路上,我们有收获、进步、胜利和光荣,也有错误、失败和耻辱,有喜悦欢乐,也有痛苦悲伤。

数不清的曲折与光明,欢乐与泪水,使我们的思想更成熟,精神更升华,意志更坚强,成长就像饱滿的种子嵌入生命的土地,在时间风雨的滋养下,铸就了我们这一代坚强的性格,不屈的毅力和无限的精神活力。铸就了忠诚党,忠诚祖国,热爱事业,奉献社会,孝敬父母,关爱家庭,奋斗不止,自强不息的国一代人――知青!

我们逊河三队的上海知青难以忘怀!我们的一位知青战友曹聚华将生命永远留在了白山黑水之间,永远长眠在小兴安岭北麓逊河的黑土地怀抱里,他的人生永远定格在最灿烂的青春瞬间。每当想起他,我们不由潸然泪下,我们就更感叹青春的奉献,远去的时光,远去的昨日故事,但愿我们心中永远将他的名字珍藏。曾经的这些,仿佛就在昨天,始终在诠释着那不平常的岁月。

可以这么说,知青是了不起的一代人,从青年拼到晚年,都无愧于国家,无愧于社会,无愧于子女,但却有愧于自己的父母!因为我们下乡时与项目实施单位签订目标书,父母为我们担惊受怕,怕我们在外有啥闪失,时时刻刻挂念着在外地的我们。宁愿自己受苦受累,节衣缩食,也要将咬紧牙关省下来的钱给我们。这就是伟大的父爱和母爱!

我们返城后,先忙于工作。结婚成家后,又忙于小家庭和子女。很少有时间陪伴父母,关爱父母,没有很好尽到应有的孝心,让父母幸福快乐地欢度晚年。

我们心中很难过,很痛心,小时候甚至于在知青岁月中一直发誓,以后一定要孝敬父母。可“子欲养而亲不待”我们有的只是忏悔,剩下便是难过心痛,从心底里责怪自己平日里工作忙,很少陪伴父母尽孝心而感到非常遗憾!所以从心底里感到有愧于父母亲!我尤其感到有愧于我的母亲,真是“子欲养而亲不待”我真感到心痛和愧疚,至今心难安!

我们知青是坚强的,从那个蹉跎岁月走过来的知青,经历了磨难,也积蓄了力量。我们这代人是不辛的,只有少教人进了大学读书深造,只有少数人成了精英和老板。大多数人都默默无闻,但在平凡之中不平庸,他们当中的部分人,虽然没有取得令人羡慕的高学历文凭,但他们从社会大学中学到了大学课程无法涉猎的知识,用不平凡的经历弥补了学历的短缺,用人格、修养、道德操守修补了文凭中尚欠缺的学科,并深刻了解、阅历了凡人一生的艰难。艰苦曲折的经历,教会了我们宽容、珍惜、感恩、坚强、自信因品牌铅较少,拥有梦想,付出力量,在磨难中奋进,在挫折中前进,我们的身上有着北大荒的为国分忧的奉献精神,坚强不息的拼搏精神,并且支持着我们走到了今天。

我们知青是了不起的一代人;是空前绝后的一代人!无论是老三届(66届、67届、68届)还是新三届(69届、70届、72届)他们都是国诞生前后出身与国共患难的一代人,是在中被国精心培养而极富理想的一代人。顽强、勇敢、集体主义、感和自我牺牲精神贯穿于他们青少年时间的学习、生活中。“文革”开始后,我们经受了意想不到的社会动荡与人生变化,特殊环境又磨练出我们吃苦耐劳并经得起打击的顽强精神以及处于劣境下仍然奋发向上的意志。尽管我们这代人后来走上了形形的岗位,各逢不同的境遇,但我们有着共具的最大特点是:非凡年代铸造出来的韧性十足的性格和群体的凝聚力。

我们知青是奋发向上的,知青是一段特殊年代造就的一个特殊群体,是改革开放的亲历者、支持者和建设者,我们的命运是和国粘在一起的。我们的经历,我们的痛苦,我们的反思是下一代的营养,也是我们这一代人特有的生命价值。当年的知青后来在各行各业的表现,证明了:在经历过艰苦生活磨难的我们身上,有着其他城市人所不能比拟的困境、压力的勇气和力量。尽管知青为那时代付出了很大的牺牲,然而知青的经历也铸就了我们这一代人独特的北大荒性格,那就是:勇往直前,不惧艰难,乐观豁达,勇于拼博的时代特质。我们无愧于时代哺育成长起来的一代人!

原逊河三队知青食堂

知青食堂经受了半个世纪的风吹雨打,终于了,但它却永这铭记在每个知青的心中。

这是1975年建造的逊河三队知青集体宿舍。

逊河三队知青集体宿舍(同上)

在历史的长河中,八年、十年仅是一瞬之间,像一朵浪花稍纵即逝,而对于我们在逊河三队插队的上海知青来说,八年、十年的知青时光却是我们人生中最重要最波折最难忘的一段岁月。这段知青岁月苦涩而又甘甜,遗憾而又激动,这杯回忆的酒,唯有插过队的亲历者,才知其中味!回忆起往事时,大多数知青不会说出一个“悔”字!

花甲之年,当我们重温在逊河插队美好的青春时光,仿佛就在昨天,怀念的思绪,始终在诠释着那不平凡的岁月。青春的旋律依然是我们这些老知青们心中最亮丽的风景,青春的火把依然在我们心中燃烧,高高的白桦林里依然有着我们的青春在流淌,黑土地上依然深埋着青春的种子。尽管我们现在早已离开了北大荒这块成长的土地,尽管眼下我们的人生境遇各不相同,但那段尘封在我们内心深处的激情岁月,却因为拥有共同的时空和内容而拥有更深刻的内涵。是命运让我们共同编织了一段可歌可泣的插队务农青春岁月,北大荒黑土地上的――逊河,已永远铸在我们的心中,因为那是我们的笫二故乡!

在逊河插队的知青岁月里,那段日子虽然艰苦,却也弥足珍贵,有人与人之间的温暖,有绝处逢生意志的锻炼,也有飞扬难忘的青春,我们一起流过汗,流过泪!酸甜苦辣我们共同品尝过!边疆的田野记载了我们的青春年华;白山黑水锻炼了我们成长的意志;黑土地熏陶磨砺了我们坚忍的魂魄;时代赋予了我们一生的财富;逊河的知青岁月凝结了我们一生的情谊!

这是逊河三队上海下放唐本治同志(前二)与三名知青的合影。

这是在逊河照相馆拍的照片

我们难以忘怀,那是一段无愧无悔的青春岁月,我们在逊河插过队的上海知青是一种生命的机缘,是一种永远的怀念!艰苦的磨砺,使精骨得以锤炼;劳动的歌声,让人浮想联翩;劳动间隙,我们语笑歌欢。那是一曲同生共死的和弦,不论你是富有还是清贫,不论你是百姓还是高官,无论何时何地提起逊河插队的日子,我们都会精神振奋,青春再现,无论何时何地说起当年,我们都会热血沸腾,心潮翻滚!

在逊河的那段岁月越走越远,但当年的故事却永远讲不完;在逊河的那段岁月无论多远,青春和友谊永远是我们之间不老的话题。半个世纪,既是对青春岁月的纪念,更是对青春友谊的赞颂。感谢缘分让我们在年少时得从相识,感谢友情让我们在黑土地得以相知,感谢岁月让我们在诸多遗忘中彼此牵挂,共筑梦想。

人生如梦,岁月无情。如今,我们都已两鬓斑白,已过花甲之年,夕阳就在脚下,既然岁月留不住,坦然面对后半生。回望过去我们无怨无悔,珍重余生,珍惜当下,保持一颗平静、安详、谈泊的心情,把美好的微笑挂在脸上,放慢生话节奏,悠闲度曰。随遇而安,随缘而行。把夕阳的幸福紧紧握在自己手中,心中装满新的美好的愿望出发,浪漫潇洒地乐享有滋有味、多姿多彩的晚年生活,去争取夕晖持久的幸福!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愿我们逊河三队的上海老知青们在下乡插队五十年的华表上,依然挺起腰板,手挽手,肩并肩,共同向前看,发出我们的誓言:向七十岁进军!不,要向更远的目标,向八十岁、九十岁进军!让我们的生命不负苍天,不负自己!在生命旅程的最后一站活出自我!让夕阳的时光在一路芬芳中优雅谢幕…

2019年7月30日

本文相关词条概念解析:

副本

副本的概念最初是在著名游"无尽的任务"中出现的,简称"FB"。副本任务是现在许多角色扮演或其它类别游戏中都拥有的一种任务,它通常是在游戏本身基础上半独立、在任务的团队内完全独立的任务,它通常在团队配合、协调之下能够顺利地完成。副本任务通常是一些游戏里多经验和多金钱的任务,是众游戏玩家所倾向的任务。

驻马店治疗白癜风方法
鹤壁白斑疯医院
小血管堵塞怎么治疗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