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映像三记散文

文章来源:丹阳文学网  |  2019-08-23

摘要:二娘枯瘦的眼眶再次涌出泪水,眼泪像丝线一样顺着脸上的褐斑落下,泪眼中,终于看清了,原来是三儿子家分开单过的孙子庆娃和孙媳妇雪女! 【一】小小新娘花

她手拿着鞭子赶着几只羊朝家里快步走着,脸上堆满了笑。

四嫂在后边说:“桂花,别走恁快,摔到了咋整?”

她回头一笑,语速极快地回应:“妈,你走快点啊!”说完,便撒开脚丫子,一溜烟跑到门口。

桂花先前一步,把两只羊拴在门口的香樟树上,我正斜靠在门边,看冬日里的一抹风景,想着,这香樟树拴羊,可惜了都。

我笑着问:“四嫂,新媳妇咋样?听话不?会干活吗?”

四嫂站在路中间,看着我咧嘴一笑,用手擦擦流出的清鼻涕,拍了拍身上的干草渣滓,随手又拽拽衣角道:“哎,得教,才来的时候啥都不会,现在行了,知道去放羊了,我压面条的时候也教她,会帮我烧火了。”

“是,还是个孩子呢。”我接着话茬,“四嫂,这么小就嫁人了,你对她可要好点哦,她以后会使劲孝敬你的!”

四嫂哈哈大笑,说:“是啊,我没闺女,就你俩侄子,桂花这娃儿从小没人管教,爹妈不中用,娃儿受罪了。”四嫂说完,和我打了一个招呼,就去帮桂花拴那只最大的羊。羊肥大,桂花小小的身子被绊得围着香樟树直打转转。

看着拴羊的桂花,我想起了一首歌《小小新娘花》,哼起歌词的时候才发现,这首歌只有名字适合桂花。

桂花是邻居四嫂的儿媳妇,刚满十五岁,夏末娶进家的。提亲的媒人是桂花的堂姑,和四嫂是未出五服的本家妯娌。她亲自来四嫂家提亲,说桂花家里情况不好,爹七十多了,弯腰驼背,干不了重活,妈是半路捡的,脑袋不灵光,头比身子重,懒。家里经常是残茶剩饭,难得吃顿热乎的。桂花没上过一天学,没人 ,不懂礼节。不过这孩子不傻,要是耐心教教,想来家务活也能做的。

四哥看着四嫂,四嫂瞅瞅四哥,夫妻俩眼睛略微一交流,便由四嫂回话:“让闺女来家坐坐吧,让她来和平平聊聊,看俩娃有没有缘分。”

那天,桂花来四嫂家了。小小女孩子,个子不高,瘦瘦的身子,单薄得如同叶子,似乎风一吹,就能飘走。初次来家,桂花低着头,眼睛瞅着脚上的凉鞋。四嫂看了一眼,心里酸酸的。那凉鞋带子断了,一根绳子绑着鞋底和鞋帮,十个脚趾头,五对黑乎乎的脚趾甲,她局促得两只手不停地搓着。

三嫂是四嫂的亲妯娌,亲切地问桂花:“闺女,你知道今儿是来干啥的吗?”桂花抬起头,天不怕地不怕地说出了两字“相亲”。桂花堂姑哈哈大笑两声,紧忙圆场:“这孩子,胆子还怪大哩,快叫三妈!”

平平是四嫂的长子,即桂花相亲的对象,刚满二十三岁,这在村里可是“大龄青年”了,村里的男孩子一般十八九岁都娶妻了,婚后领着新娘子出门打工,几个月后,怀着娃儿的新媳妇回来留在家里待产,然后等娃娃过了周岁,丢给家里的公婆,便又出门打工。当然,这样的事儿不是我们村里才有,早婚在农村是普遍的事儿。

平平个子不太高,长相厚道,皮肤稍微有点黑,不善言辞。对象相了不少,中间也定下过,都过礼了,后来人家姑娘又上门退了。村里人说,平平婚迟,不是平平的错,而是四嫂和四哥,他们俩太死板了,不活泛,家里钱不多,还不会多说几句热心话。媒人气不过,自己说的媒,自己又给弄泡汤了。

听了这样的事儿,我感慨不已。四哥四嫂和我们邻居多年,他们是踏踏实实的庄稼人,老实巴交,不会阿谀奉承,不会见风使舵,说白了,就是不会使钱巴结人,所以在村里威信不咋地。

提媒的本来就不多,加上房子就一座,却有两个儿子,将来如何分配家产成了问题。再有就是彩礼,按照村里的大趋势,没有十万八万媳妇是娶不到家的。四哥四嫂家底薄,这么大一笔巨款,对他们来说是难以拿出来的。

眼看着平平成了村里的大龄青年,四哥四嫂急眼了。时常给我说,看着有没有合适的姑娘,给平平说个媳妇,我笑了,说:“我整天呆在家里,哪里认得啥小姑娘?”

谁也没想到,平常不吭不声的平平竟然和桂花聊得很投机。小小女孩见着平平也不低头了,羞涩一扫而光,拉着平平就要出去玩。桂花堂姑眼睛一瞪,“桂花,不许没规矩!”四嫂笑呵呵地说:“由着他们去吧,去街上转转,平平,多拿点钱,给桂花买点好吃的。”

接下来的事儿,似乎顺理成章,桂花堂姑给四嫂说:“都是自己人,繁琐的礼节就省略了,直接拿点钱给桂花她爹,也算生娃养娃一场。老两口就桂花这一个闺女,钱花不完,以后还是他们的。”四嫂连声说:“是的,是的。”

从桂花堂姑来四嫂家提亲到桂花过门结婚,总共一个星期时间。

和电视剧的情节不一样,桂花的婚礼不浪漫,头天晚上四嫂给桂花堂姑五万块,第二天便迎娶桂花。接亲去了两辆车,一辆车里坐着桂花,另外一辆车里坐着连夜赶回去的桂花堂姑和另外两位桂花的至亲。

桂花那天没有穿婚纱,小街上买的夏季衣服很便宜,四套衣服花了二百块,四双鞋子好像也是二百,听说有一双最好的,六十块。高跟儿鞋,桂花试穿的时候,高兴坏了,这是她长这么大第一次穿高跟鞋。

装作闲逛,我走进了四嫂家,四哥和四嫂赶忙起身给我让座,喊旁边的桂花叫姑姑。桂花抬头喊着,嗓门很大,声音很响亮,喊完就拉着我的手,不言语直接朝楼上走去。

我莫名其妙,不解地看着四哥和四嫂,四嫂笑着说:“桂花让你上去看她的婚纱照呢,这孩子,真是的,但凡家里来个人都拉上去。”我愣了一下,便顺应握着桂花的手上楼。

婚房没有装修,依旧是水泥地面,地上有平平抽的烟头散乱扔着。枣红色的婚床和组合家具是配套的,都是几年前搬迁来时候买的,不算新也不算旧。

床上大红的四件套揉成一团,床头上边挂着一张大大的婚纱照。影楼的人给桂花戴了假发,金黄色的,卷卷的头发散披在胸前。桂花白白净净的稚气未脱的脸上挂着笑,看起来像童话故事中的公主一般,“真漂亮啊!”我由衷地赞叹道。桂花赶紧又打开抽屉,恭恭敬敬地拿出一本相册给我。

我一页一页地翻看,桂花一脸幸福地站在我旁边,我沉默无话可说。

起身离开的时候,四嫂教桂花说让姑姑有空来玩,桂花机械地重复着四嫂的话,我笑着摸摸桂花的头,扭身对四嫂说:“这孩子还小,当咱自己的闺女养着!”

【二】二娘

天,阴冷阴冷的,西北风呼呼地刮着,田野里苞谷杆子的残骸和棉花杆子的遗体纠结在一起,包成团挣扎着。二娘目光呆滞,迎着刮脸的风瘫坐在村口小桥头,身旁放着一个鼓囊囊的蛇皮袋,上面落满尘土,灰褐色的老年斑像铜钱一样散布在她皱纹纵横的脸上,只剩下两颗牙齿的嘴巴干瘪得像扁豆一样,露着风的嘴唇哆嗦着,眼泪鼻涕一齐朝下掉。

本家婆婆拄着拐杖颤颤巍巍地站在二娘身旁,抹着眼睛说:“媳妇,你这可咋办,去哪家哪?”二娘抖动着枯瘦粗糙的手,拉着婆婆的衣角,喊了一声“三妈”,便呜哇一声,哭了起来……

二娘八十岁了,移民到襄县后,她没有家了。按照南水北调移民搬迁政策,二娘没有宅基地,她和所有的老头老太一样,拥有二十四个平方和一亩四分地以及二十年的移民搬迁补助费,按年分发,每年六百。

开始盖移民搬迁房屋的时候,二娘把四个儿子家挨个去个遍,问她的二十四个平方咋分,是给一家,还是四家均分。每到一家,得到的都是不阴不阳的答案:自己看着办!

夜里,二娘躺在黑乎乎的石棉瓦屋子里,翻来覆去睡不着,想已经过世的老头,要是他还活着,四个儿子肯定不敢犟嘴,媳妇再凶,看见这个犟劲儿却明理的老头,也不敢胡叽喳。扳着指头算算,老头子去了整十年零两月了。这些年来,她一个人种着两个人的四亩八分地,虽说庄稼活累,可心里踏实。麦子和苞谷吃不完,还能卖点零花钱,听不见老头子那倔驴的骂声,耳朵根子倒也清净。

可就是遇到事儿了,拿不定主意。嫁过来几十年,老头子说东不朝西,老头说吃糊汤面决不喝苞谷糁。听老头子指挥惯了,他猛乍乍走了,天塌了一般,这些年孤苦伶仃捱日子,她也算是好死不如赖活着。现在,遇上这档事儿,她不知咋办。

二娘想想有点怨政府,咋能这样安置呢?政府应该也给老年人一块宅基地,不说二分五了,哪怕给一分地,不,半分也行,只要给盖一间房子就中,最不济的,给盖间石棉瓦房子也中,不管咋样,那才是自己的窝,只有住在自己的窝里才踏实,才会理直气壮。可是政府偏偏不按她的心里想。老人都得跟着儿子,说这样更利于子女孝敬父母,更利于家庭和谐。二娘想,真是不懂农村人,就拿她家来说吧,她四个儿子、五个孙子。孙子成家了,儿子也没有宅基地。儿子跟着孙子住,她这个老太太再跟着儿子,这么说来,就是四世同堂。农村人,那么大一家住一起,咋能团结嘛?

二娘睡不着,想老头,怨政府,想来怨去拿不定主意。为了二十四个平方的去处,她把四个儿子家的门槛不知踩了多少遍,问来问去,问不出个答案来,四个儿子两对不当家。二娘背地里常常抹眼泪,没人的时候,她就坐在老头子的坟头上,一坐一天,坟头上的草都被她拔光了。

最后,她拿了这辈子最大的主意:二十四个平方房子和一亩四分地以及老家的财产赔偿,全部贴补给了大儿子,大儿子患有股骨头坏死,两条腿叉着,腰弯得像一张弓。大媳妇瞎摸出眼,看不清东西,四个儿子数大儿子家底薄。

老大捏着老娘的存折,心里乐开了花。买砖买水泥,在自家的后院给二娘盖了一间房子。二娘幸福得不知所措,见人就说:“国家政策好啊,对咱移民好,儿子孙子住高楼,我住新家,一日三顿白米白面,这日子过得真滋润啊!”

可是,这幸福来得快,去得更快。搬进大儿子家才半年,二娘却因为把一双穿不上的鞋子送给了二儿子的闺女,得罪了大媳妇。瞎摸出眼的大媳妇眼里揉不得半点沙子,吃不了一丁点儿亏,一双鞋子就此引出了一场“婆媳大战”。

老二切合适宜地出现说:“只要妈把二十四个平方和移民搬迁补助费给我,以后就跟着我住,活养死葬。”

二娘恼恨大媳妇的小气儿,便向老大要钱。大儿子赌着气儿,东凑西借,把钱还给了二娘,说从此断绝母子关系,决不会再管她了。

老二接过老娘的钱,喜得屁颠屁颠的,赶紧买砖买水泥,同样在后院给二娘盖了一间新房子。

老二家养了几只羊,移民新村家家户户小楼房,羊只能圈养。后院住着二娘,也住着几只羊。夏天,村周围的田埂上草木茂盛,老二就对二娘说,把几只羊拉到地边放放。

二娘不敢违背儿子的意思。这久圈的羊,一旦出了牢笼,撒着腿,放着欢,一齐朝村外的地头奔去。二娘年老了,腿脚不利索,还没等放开羊绳,就被几只大山羊撞倒在地……

人老了,骨头不结实,一跤摔得二娘右腿三处骨折,赤脚医生摸摸二娘的腿,说是骨折了,得赶紧送到大医院接。

二娘在床了喊叫了三天,在县医院当医生的侄女听说了,叫了一辆救护车把二娘接到了医院。伤筋动骨一百天,二娘在医院住了两个月。碍不过村人的闲言碎语,老二把钱送到了医院,却不肯接二娘回家,说当初的钱已经花完了。

二娘被唯一的闺女接走了。住了一个月,女婿便给她的四个儿子挨个打,要求他们去把老娘接走,自古以来都是儿子养老,哪有女婿养老的,这不是违背天理吗?

老大说,当初拿钱走的时候已经断绝关系了。

老二啥话不说,直接挂断了。

老三背着老婆,提着两箱蒙牛纯牛奶,偷偷去妹妹家看看二娘,走的时候眼睛红肿。

老四出门打工不在家,老四媳妇嗓门大,满村炒作:“我又没使她一分钱,有人当初可是说好了活养死葬的,我干嘛要管闲事?”

女婿狠狠地骂着四个畜生,边骂边让二娘收拾东西,说直接把二娘送回去,不相信村里就没有一个人出来说句公道话,不中就找村干部来评理,再不中就去法院告他们。

二娘用拳头砸着自己没有完全恢复的腿,哭喊道:“哎呀,老了不中用了,我死了算了!”闺女一手搂着自己的孙子,一手搂着老娘,哽咽着。

冷风飕飕,二娘被女婿送到了二儿子家,媳妇恶狠狠地刮了二娘一眼,说:“你的钱已经花完了,该去哪儿去哪儿,我这儿可不是免费的旅店。”

二娘的心冰凉冰凉的,她提上装衣服的蛇皮袋,一瘸一拐地离开二儿子家。两千人的大村庄,有四个男人在她的肚里孕育过,可是此刻她却像一只无家可归的流浪狗。

俗话说,长不过五月,短不过十月。天很快就黑了,路上行人越来越少,一辆三轮摩托越来越近,刺眼的光芒把二娘的眼睛刺得睁不开。待她抹抹眼睛再次睁开的时候,一对年轻夫妇站在她面前,男的三十来岁模样,女的肚子微微鼓起。

男的近前一步,蹲在她身边,嗓子哽咽地说:“我已经把后院的房子盖起来了,昨天刚刚装修好,床和被子是新买的,今天去姑姑家接您,没想到去了您不在,我们就赶紧回来了。”

女的一只手托着自己的肚子,慢慢弯下腰,拿起地上的蛇皮袋,搀住二娘的一只胳膊,细声细语:“奶奶,回家吧,以后,您就跟我们住!”

共 6619 字 2 页 转到页 【编者按】这是一组精彩的人物随笔。俗话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文中三个人物,三种不同的命运。第一个主人公桂花,刚满十五岁,家里情况不好,父亲年龄大了,母亲是半路捡的,脑袋不灵光。没上过一天学的她,迫于生计,小小年纪就出嫁了。作为邻居,我对她的遭遇只有深表同情。第二位主人公二娘的遭遇更让人同情。虽然儿女双全,但移民搬迁时,她却作了难,几个儿子都不愿意养活自己。她把自个的存折给了大儿子,儿子给她盖了间房子,虽然儿子们住楼房,自己住平房,但总算有安身之地了,一次偶然对二儿子的闺女好点却得罪了大媳妇。后又把钱给二儿子,结果摔伤了之后,又被二儿子给赶了出来。最后还是三儿子家的孙子和孙媳收留了自己。第三位主人公酒疯子,因为儿子媳妇没有给自己生个孙子,让李家了断了后,而迷上了喝酒,当儿媳真的怀上了男孩子时,他竟然高兴得拿起酒杯砸向父亲,最后真成酒疯子了。纵观全文,文章语言诙谐,娓娓道来,似话家常,构思巧妙,把三个小人物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一篇令人深思的随笔,值得细细品味,倾情推荐共赏!【:阿巧】【江山部·精品推荐】【江山部:绝品推荐151125第525】

1楼文友: 16:51:14 感谢作者赐稿荷塘!荷塘因您更精彩!

2楼文友: 16:57:57 三个人物,三种命运。人生百态,悲喜交加,生活的真正滋味。一篇令人深思的精彩随笔,欣赏学习了!

回复2楼文友: 10:59:0 谢谢支持,问你好,辛苦了!

楼文友: 16:58:46 问候丹江老师!祝愿您在荷塘创作愉快!

4楼文友: 17:41:16 拜读老师精彩随笔,欣赏学习。问好,遥祝顺康!

回复4楼文友: 15:44:54 感谢支持,问你好!

5楼文友: 20: :12 三个人,某些真实情态。赞

回复5楼文友: 15:45:17 嗯,人性百态!问你好!

6楼文友: 21:22:14 写得真好!人物性格鲜明!

回复6楼文友: 15:45: 谢谢赞誉,问你好!

7楼文友: 2 :17:26 好有趣的散文,三种人,三种命运,三种心态。学习来着。 与文字的缘分写不尽说不完,慢慢地,慢慢地,把你暖在心中……

回复7楼文友: 15:45:49 呵呵,谢谢你的支持,问你好!

8楼文友: 1 :10:17 问好朋友!欣赏佳作!祝贺作品成精,为荷塘增色!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回复8楼文友: 15:46:15 谢谢,问你好,周末快乐!

9楼文友: 1 :28:50 的确精彩!诺儿将三个人物写得极有个性!二娘最让人心酸!这年代还有这样的人,真是让人匪夷所思!没天良啊!儿子居然不如孙子!!唉!应该将几个儿子媳妇告上法庭!!

回复9楼文友: 15:46:45 嗯,的确是让人心寒,现在农村这样的事情还不少呢!

10楼文友: 1 :29: 5 祝贺丹江诺儿佳作斩获精品!

回复10楼文友: 15:46:57 侥幸而已!问你好!

新生儿要吃四磨汤吗

小儿便秘肚子痛是什么原因

宝宝腹泻的治疗方法

月经不调都有哪些药
灯盏花龙头企业文化
乳房胀痛的症状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