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朝居住的村庄
文章来源:丹阳文学网 | 2019-09-26
在一个烟雨迷蒙的秋天,我从绕城高速向南走进了西安。看见电视塔就看见了当今西安的标志。我们沿着宽敞的大道打听着找到了大唐芙蓉园。小雨在淅淅沥沥地下着,偌大的园林里静悄悄的,没有一丝声响,可以听见雨点打在湖面上的声音。望着富丽堂皇的楼台亭榭,望着静静地矗立在雨帘中的风景树,我享受着难得的宁静与安谧。巡视这里的人造景观,我想了很多,我想起了过去的西安,神话的西安,喧闹的西安。
从前,我总认为,钟楼是西安的中心,也是西安的象征。西安就是放大了的一个农村四合院,它有东南西北四个城门,有完整的城墙和谯楼。它体现着久远的关中风情,也体现着国人的建筑理念和帝王的雄浑霸权。她是王朝居住的村庄。
我虽然没有在古都西安长期留居的机会和条件,但是,我对这座城市的关注和向往一直没有间断过,对她的光顾也已经记不得是多少次了。如果,我们是从玉祥门走进西安的,留在我心目中的还是大庆路上的丝绸之路雕塑,还有莲湖路两旁荫可蔽日的大树。如果我们从钟楼向西,穿过时空,回到八十年代,西大街两旁戏衣乐器店铺叙写着过去的人生,这里曾经是我的长篇小说《奔向天堂》中的一个场景。还有几个老字号的牌匾昭示着主家深厚的资质和阅历。如果我们走到了北院门、南院门、书院门,仰望这些承载着历史风尘的遗存,浏览街道的行人,观今思古,你会作何感想?还有古香古色的德福巷,韵味悠长。雄伟壮观的三门石质碑坊,错落有致的仿古建筑,大块青石铺就的小路让人浮想联翩。欧化的咖啡一条街,那种风格、那种情调、那种雅致、那种闲适,何尝不是美好的享受;上元节的时候,如果你和友人一起登上高大雄伟的城墙,你会想像古人何以有如此的博大气魄和超凡的能耐,给世人留下了这样一座奥妙无穷的千古围城。当你看见那些造型迥异、形象生动、五光十色的巨型彩灯时,你会被灯展的策划者的奇思妙想所打动,你会感到现代化的元素已经被艺人们融进了他们的作品中,沉睡千年的文化积存给激活了。古城西安悄悄在变,城里城外的绿地在扩大,花卉在增多,楼房在高升,密度也比从前更大了。老百姓也住进了这个独特的村庄,尽管房价在攀升,尽管堵车使你恼怒,人们却没有弃城而去的意思。人人都说城市不好,人人却都住在城市。西安,西部明珠城市,世界旅游目的地,她在追逐国际大都市的梦想。她焕发着绰约的风姿,她轻盈矫健的的脚步在和前进的时代同步。
关中平原,八百里秦川是我们祖祖辈辈赖以生存繁衍的根基。40多年来,我龟缩在西部沟壑区这座小县城里,过着人云亦云的平淡生活。尽管我们距西安只有207公里的车程,可是,过去我们要走进西安,并不那么容易。十几年前,西宝高速公路还未修建的时候,去一趟西安非常艰难,从西宝北线要穿过横水、益店、马嵬、贞元等许多马路市场,堵车早已经是家常便饭。经过无可奈何的颠簸和熬煎,往返来回最快要三天时间。现在朝发夕返。
西安的厚重和博大是显而易见的。她对于我们一个流星般的个人来说,是亘古长存的苍穹,是历史文化的海洋,是一座永不枯竭的宝藏。了解她的历史沿革,感悟她的文化底蕴,回味她的发展变化,让人感慨万千,心情激越,豪情荡漾。
西安市位于中国大陆腹地黄河流域中部的关中盆地,面积998 平方公里,这里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是闻名世界的历史文化名城。西安,古称长安,是中国建都朝代最多最久的古都。明洪武二年(1 69)改元代称之的奉元路为西安府,取义安定西北而得名。先后有周秦汉唐等1 个王朝在此建都,历时11 1年,自公元前1057年至公元904年,西安曾是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与文化中心。她与雅典、罗马、开罗齐名,并称为世界四大文明古都。周幽王、秦始皇、汉高祖、汉武帝、隋炀帝、唐太宗、武则天等近百个皇帝在这里度过了他们的鼎盛时代,有多少个王朝在这里安营扎寨,有多少个人间悲喜剧在这里上演,有多少个文学家在这里写出传世之作。长安是举世文明的“丝绸之路”的起点,这里历史悠久,民族文化源远流长,这里钟灵毓秀,人文荟萃,交通发达,在中国古代史上写下了辉煌的篇章。
始建于明洪武十七年(1 84)的钟楼,原址在广济街口。明万历九年(1581),迁址到东西南北四条大街的交汇处。钟楼始终处于西安交通地理的中心位置。钟楼在古代的主要用途是报时的,晨钟暮鼓成为西安的标志之一,但是过去报时并非清晨敲钟,黄昏击鼓。据考证,过去西安报时是钟鼓并用。这口钟冠名为景云,钟高二米,直径达一点五米,重达万斤,钟身鹤飞龙翔,钟鸣声扬数十里。真品存于陕西省历史博物馆内,西安报话大楼上每天洪亮悠长的报时钟声,就是这大口钟的录音。
钟楼整体为木质结构,构造技术上既应用了唐宋建筑的法则,又有不少改革和创新。它的造型为生檐三滴水,楼分两层,相辅相依,下层为一重屋檐,上层有两重屋檐,四角覆盖碧色琉璃古瓦,各层均有斗拱彩绘。两层楼阁四周造有明柱回廊。钟楼金顶原来是铜皮包裹,木质内心。解放后,换成了用真金锤成的金铂薄顶。步上钟楼,登高望远,城郭四散,绿树红楼,壮丽的西安市容一览无余。
钟楼见证了西安变迁的历史过程,承载着报时、象征、定位功能,还曾经承担过其它用场。辛亥革命时,革命义军曾与在钟楼布防的清军激战。护国运动时,陕西督军陈树藩正是从钟楼起兵,拉开了反对袁世凯的暴动序幕。1927年,从美国留学归来的石林,在钟楼开设了有声电影院。这是西安历史上第一家电影院。建国初期,每逢五·一和国庆节,钟楼都成为游行、检阅和庆祝大会的主席台、观礼台。朱德、周恩来等国家领导人曾多次登临钟楼,视察观摩。许多中外友人也在钟楼上留下了他们传播友谊的足迹。
古代碑石精华荟萃的碑林,是西安古代文化的灵魂。西安碑林创建于公元1087年,是收藏我国古代碑石时间最早、数目最大的一座艺术宝库,陈列有从汉朝到清代的碑石、墓志共一千多块。西安碑林是在保存唐代石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唐代人所称的石经,包括公元745年唐玄宗李隆基书写的>和公元8 7年刻成的>。碑林既是我国古代书法艺术的宝库,又汇集了古代的文献典籍和石刻图案,记述了我国文化发展的成就,反映了中外文化交流的史实,因而驰
名中外。
黄河流域母系氏族公社村落遗址的半坡博物馆,是中国第一座史前遗址博物馆。半坡遗址是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遗址,距今5600—6700年之
间。该遗址195 年发现,共发掘房屋遗址45座、圈栏2处、洞穴200多处、陶窑6座、各类墓葬250座以及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约近万件文物。
西安城墙距今有600多年历史,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城垣建筑。西安城墙是明太祖洪武三年(1 70)在隋唐皇城遗存的基础上,历经8年扩建而成的,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西安城墙建筑气势雄伟,具有大国风范,王者之气,表现了秦人气吞山河的远大抱负。墙体全长1 .74公里,南北城垣稍长于东西城垣。全城共有垛口5984个,内沿建有“女儿墙”。有大小城门18处。
唐代著名高僧玄奘法师译经之地大雁塔,更是西安历史文化的标志。大慈恩寺和大雁塔位于西安市城南 公里处,唐贞观二十二年(648),太子李治为其母文德皇后祈求冥福,在隋代原无漏寺旧址上重建。建成后,剃度僧众 00,礼请50主持,并请玄奘法师由弘福寺迁居此寺,专建译经院供其使用。永徽三年(652),玄奘法师奏请在寺內建塔,即今之大雁塔。
大雁塔,是唐高宗为安置玄奘由印度带回的佛经而建造的。初建时只有五层,武则天时增为十层,后遭兵燹火毁。現为七层,高64米,至今已有1 00多年历史。塔呈方锥形,各层均用砖砌,塔身为仿木结构,具有印度佛教建筑色彩和风格。到了慈恩寺,人们自然会想起唐代名僧玄奘,他是这里的第一任住持方丈。
玄奘系河南偃师人,12岁在洛阳净土寺出家。他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旅行家、翻译家、佛学家,他于公元628年自长安西行,历经艰难险阻到达印度,得到戒贤法师的精心指导,公元645年回到祖国,朝廷在慈恩寺举行了空前盛大的欢迎仪式,出动了1500多辆轩车、200多幅刺绣佛像、500多幅以金线绣出的经幡,入寺和送行的高僧分坐500辆宝车,盛况空前。玄奘带回佛经657部,先后在弘福寺、慈恩寺、玉华寺等处翻译佛经74部,共计1 5卷,在我国佛教四大译家中译书最多,译文最精。玄奘还应唐太宗的嘱托,由他口述,其弟子笔录,将他17年旅途中经历的110个城邑和传闻的28个地区和国家的历史、山川交通、民俗风情、物产气候、政治文化、宗教信仰等,整理成《大唐西域记》12卷,给后人留下了珍贵的文化遗产。这位传奇式的人物被尊称为“三藏法师”,他不畏艰难,前往西天取经的故事,自唐代以来广为流传。明代作家吴承恩在此素材基础上,创作出脍炙人口的中国古代四大小说之一《西游记》。
被誉为“华夏珍宝库”和“中华文明的瑰丽殿堂”的国家级现代化大型博物馆陕西历史博物馆,被誉为世界八大奇迹之一的秦始皇兵马俑等等历史古迹成为世界历史文化的瑰宝,为西安增添了异彩。打开尘封的历史,走进具有现代都市气息的西安,我感到她本身就是一座中华民族发展振兴的博物馆,她记载着历史的变化,她留下了时代的烙印。在这个王朝居住的村庄里,发生着许多新的变化,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大唐芙蓉园和曲江新区,人气旺盛的骡马市商业步行街,未央湖万亩盛开的桃花,阿房宫遗址的开发,八水绕长安的地理风情,曲江寒窑王宝钏对爱情忠贞不渝的美好传说,世园会的举办会让更多的世人领略到:西安是一座人文历史的宝藏,是一座具有发展潜力的文化名城,我希望她在时代前进的步伐中变得更加富饶美丽。
共 881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西安的厚重和博大是显而易见的。她对于我们一个流星般的个人来说,是亘古长存的苍穹,是历史文化的海洋,是一座永不枯竭的宝藏。了解她的历史沿革,感悟她的文化底蕴,回味她的发展变化,让人感慨万千,心情激越,豪情荡漾”。作者用美丽生动的语言,描述了古都西安的历史文明与文化。感谢您投稿旋转木马,欢迎您继续投稿旋转木马,期待您更多的佳作。问好。赏析!【:诗人夏红雪】
1楼文友: 20: 5:14 西安的厚重和博大是显而易见的。她对于我们一个流星般的个人来说,是亘古长存的苍穹,是历史文化的海洋,是一座永不枯竭的宝藏。了解她的历史沿革,感悟她的文化底蕴,回味她的发展变化,让人感慨万千,心情激越,豪情荡漾 。作者用美丽生动的语言,描述了古都西安的历史文明与文化。感谢您投稿旋转木马,欢迎您继续投稿旋转木马,期待您更多的佳作。问好。赏析!很有地方特色的作品。 夏红雪,六九年生人。陕西省作协会员。在各大城市报刊发表诗歌二百余首,散文五十篇。
脑梗死的预防复发
脑梗死不能说话
脑梗死偏瘫康复
最常见诱发心衰的原因热淋清颗粒喝多久
微店在哪里
上一篇:思绪飞扬岁月的痕迹
上一篇:柳岸我是一个阳光灿烂的老师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