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爷的脚板人生
文章来源:丹阳文学网 | 2019-09-12
我的祖父是再普通不过的一位老人,只念过两年私塾,却从没算错过一笔账。没做过大事情,但我认为却很了不起。性情温顺,老实巴交,与世无争,不善言辞,从不抛头露面,没和任何人红过脸。喜欢安静平和的生活,但却是一个走遍天涯的脚板人生。靠一双脚板稳稳妥妥,平平淡淡,一步一个脚印就过了一生。
祖父兄弟四人中行大,年轻时在北京做过学徒,学的手艺用现在人们的说法应该叫做工艺美术。其实就是在玉石或者骨头上刻上字画,所以那个时候叫“骨头行”。爷爷当徒工,跑来跑去,接活儿取料送货,都靠那一双脚在北京城里转。那年代兵荒马乱,战火连绵,八国联军闯入北京,生意在北京城里干不成了,无奈随老人举家返乡,学艺无果,走回老家另谋生计。
回家后,老哥几个就分了家。爷爷的伯父旗下无儿无女,祖爷爷安排,把爷爷过继给了他的伯父。祖上的家业因由于过继给了伯父,继承不多。家庭的重担只有靠自己承担。
成家立业,分家各过,从此开始了走南闯北艰辛之路。那个年代,交通都是双脚,运输都是靠双肩。挑一副担子到东北,一去就是大半年。内蒙,山东,河南,山西都去过。和其他安平人一样,张罗补筛子。数百里路甚至上千里路,都是靠那一双脚板走来走去。
从我记事起,就记得爷爷还经常做一些小生意。从白洋淀用推车推回点儿水产,从深州推回车蜜桃,收一些药材卖给安国县合作社等等。两只脚从来没有闲着的时间。
我小时候跟爷爷在一条炕上睡觉长大的。夜里经常缠着爷爷给我讲三国,西游,杨家将。什么铁扇公主,草船借箭,辕门斩子等段子都是从爷爷讲的故事里知道的,爷爷的记性非常好,不管白天多累,一直讲到我睡着了才停下来。
生产队的香油坊用芝麻换卖香油,棉花加工的轧坊用籽棉换皮棉,找个这种生意人,整个生产队非爷爷莫属。从十六两的秤过度成十两的秤做计量,那年代队上这样的事儿只有爷爷做才能做的来。要知道,那时的十六两的秤算账不好折算,可是爷爷没算错过一次。而完成这种营生,除了靠脑子算账,还需要靠一双脚板走村串户,这两项都是爷爷的特长,所以说这事儿非爷爷莫属。
每年爷爷都要走村串户收购一些药材。有茵陈,蝉蜕,芦根,菊花等等。收购多了集中送到安国县城。多是等到我周末的时候去,因为自己装上一车货,年纪大些了,拉着走二十多里路有些吃力了,叫上我是想让我帮点力气。可那时我还很小,刚上小学二三年级不到十岁,走到安国城里就把我累坏了,实际上我帮不上什么力量,充其量也就是和爷爷做个伴儿。到了安国的供销社,卸货,过泵,开票,支钱几道手续才能交易完,很是麻烦。支钱后爷爷第一个事情就是给我买点心吃,还有烧饼卷肉。吃完了还要把零钱给了我,我趁机在县城里买上学习用的铅笔和本子。回来的时候我帮着拉会儿空车,跑累了就坐在爷爷拉的小车上高高兴兴的回家,第二天开始上学。
爷爷一直操劳到七十多岁,一直到走路都有些吃力时才放下了自己小生计,走了这一辈子,其实爷爷的脚板早已变了型。八十三岁的时候患病离开了亲人们辞世而去。到现在已经二十七年了。由于工作时间关系,这些年没能在爷爷祭日的时候烧过几回纸钱,心里很愧疚。春节的时候赶上回家过年,倒是和父亲一起到爷爷的坟上祭奠一下。点上一只烟给老人家吸上口,爷爷从不喝酒,所以也就不用在坟上倒酒了。摆上碗初一的饺子,烧上些纸钱,给爷爷坟前磕上个头。
又快到爷爷的祭日了,不由得写下了这些文字,说明虽然时间已经久远,但爷爷留在心间的记忆,尤其是爷爷的那副走了一生的变了型的脚板,仍然清晰而深刻。
共 1406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文章写爷爷,线索很清楚,就是扣住爷爷的“脚板”人生行文,写了爷爷从小做的事情,写爷爷成家立业后所做的事情,这些事情来自于作者的见和听。文章在真实地描写爷爷脚板人生的过程中,很好地提炼出了对我们很有启迪意义的生活精神和生活心态。是的,爷爷这种生活心态,可能对于今天“钱”大潮中的人,更有启迪意义。【:春雨阳光】
1楼文友: 14:02: 谢阳光老师。有了这走人生的坚毅和对待人生的平和态度,虽然艰辛但会幸福快乐。 把用名“临窗听雨”改为
2楼文友: 09:45: 4 脚板是踏实,脚板是自立自主,脚板是吃苦耐劳,脚板是坚毅。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坚持这种 脚板 的生活态度,何来贪官? 语文教师
楼文友: 18: 5:15 这篇我很喜欢,让我想起了我的爷爷。拜读了
回复 楼文友: 19:18:06 祖辈的坚毅,平和,是我们需要传载继承的
宝宝感冒症状有哪些
宝宝感冒发热是什么原因
宝宝鼻塞流鼻涕打喷嚏
灯盏花龙头企业文化新生儿黄疸症状是什么
散步预防骨质疏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