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谱多达五六十种

文章来源:丹阳文学网  |  2020-01-05

《平沙落雁》又名《雁落平沙》,琴谱多达五六十种,可见流传之广和为人所爱到了怎样的程度。可是它与别的古典名曲不同,背后没有脍炙人口的轶闻或典故,仅只描写了沙滩上群雁起落飞鸣、回翔呼应的情景。数百年来,乐人以不同的乐具曲调表现了相同的内容和意境,令人每听不厌。沁心自然之景观,思怀古今之殊异,亦感亦赏。

琴箫曲《平沙落雁》,古琴起首,低回婉转,继而箫音和鸣,遂现清扬激越之声。琴弦苍凉的泛音中,但见秋水荡荡、雁鸿起落;绵长的箫声,刻画出辽阔长空中的雁行和悠然飘动的白云。空灵与渺远切近的交融,谐和与自然浸润的达成,从而有了荡涤魂灵的高妙意境。这首曲子听过几种乐器的独奏与合奏,但以后再听或是向别人推荐,首选必是琴箫曲。也可能琴的朴拙本就是古曲最自然的一种表现方式,又加尺八洞箫固有的忧郁苍凉,二者合力,足以将深远和“隐逸”提携出来,以致达到淋漓尽致的效果的缘故。

初始听《平沙落雁》,只感到秋高雁鸣,意味剔透,读了《平沙落雁》的介绍,才对曲旨有了较多的理解,其实是对“隐逸”深层的东西投入了一份关注。

《古音正宗》说(实际是具体描述)《平沙落雁》:“盖取其秋高气爽,风静沙平,云程万里,天际飞鸣。借鸿鸪之远志,写逸士之心胸也。……通体节奏凡三起三落。初弹似鸿雁来宾,极云霄之缥缈,序雁行以和鸣,倏隐倏显,若往若来。其欲落也,回环顾盼,空际盘旋;其将落也。息声斜掠,绕洲三匝,其既落也,此呼彼应,三五成群,飞鸣宿食,得所适情:子母随而雌雄让,亦能品焉。”这样生趣昂然的文字,与崇祯七年(16 4年),明王朝正值内忧外患的时局显然格格不入,但就是这一年,刊印了《古音正宗》,看去听来,既不忧天悯地,也不戚国怜民。也许“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的有识之士,在以此抒发“王祚将尽”的喜悦情绪,“借鸿鸪之远志,写逸士之心胸”吧。

中国素来就有“大隐隐于朝,中隐隐于市,小隐隐于野”的说法。最早的隐士可以追溯到商朝的伊尹,周朝的姜尚,春秋战国时期更是层出不穷。汉代以后,隐士的身份已经有了明确的定义,多指那些不与朝廷合作而又具有一定文化影响力的人。三国魏晋时代隐逸最为盛行,士人“以高隐为贵”,诸葛亮、王猛、谢安、陆机等历史名臣都曾有过隐逸的经历。但也有像东晋权臣桓玄制造假隐士的笑谈,还有唐时为走捷径做官而故意身居山林的机心者。民国时的蒋介石也曾隐逸山林(下野),但他“下野”不“下政”,名义上“只钓鲈鱼不钓名”,实则“钓名”“钓利”“钓权势”,把隐逸做为完完全全的政治手段了。

隐者大都抱有“兼济天下”的志向,以屈求伸,遁世只为一时的心灵陶冶,获明澈与宁静而补益丰盈自身,然后,德学于政,惠泽于民,实现“鸿鹄之志”。至于那些为情所困,因言获罪,或者看破红尘、凡心脱净而致幽庐一隅者并无很多,如陶渊明、谢灵运那样“纯隐”的实属罕见。

《平沙落雁》所表现的“逸士心胸”,曲外之意,应该包涵有怀才不遇的苦闷和欲取功名的励志意义的。如果把琴音比作一颗颗古色古香的檀木珠子,而不绝如缕的箫音就恰似一缕细线,正好把散珠贯而穿之,蕴涵尽显。音乐于心灵而言,是温暖、抚慰、睡眠、警醒、呼唤、忘却、善良、爱恋,是滋养心灵的巢穴。

据传,《平沙落雁》是“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泣下”的唐人陈子昂所作,还有说是出自宋代琴人毛敏仲之手,但较多倾向的是潜修道术、好茶痴琴的朱权(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衡阳人说,皇子朱权微服简出,从南昌到衡阳,逐雁而行。大雁南飞到湘江中游的一座山峰,盘旋不肯离开,一方平整的沙滩袒露在绿水波光之间。天气晴朗的时候,大雁列阵排空,嬉戏翔鸣,沙滩起舞,丽日熔金,景象十分壮观。这种沙平雁落的情景,正巧迎合了朱权“心如止水”(唐?白居易《祭李侍郎文》)、归隐天下的不意心境(朱权的四哥朱棣夺侄儿朱允炆帝位后,“人告权巫蛊诽谤事”,权遭巨创,一意清静和韬晦)。朱权沉浸于此,乐而不返,情不自禁,疾书、抚琴,一曲《平沙落雁》已然谱成。衡阳山青水秀,灵逸气质,自古“钟磬轻叩,仙乐飘绕”,《梅花三弄》(桓伊曾寓居衡阳云锦庵)、《潇湘水云》等古典名曲,据说也都诞生于此处。衡阳雅称“雁城”,想必与《平沙落雁》大有联系。

欣赏乐曲,由于每个人文化修养、人生阅历、性格脾性、当下心境的不同,理解往往会千差万别。现存众多曲词就是例证,如《琴学轫端》、《立雪斋琴谱》、《枯木禅琴谱》、《雅斋琴谱业集》等。

宋人刘改之在同名诗(《平沙落雁》)中写到:“江南江北八九月,霞芦伐尽洲渚阙。欲下未下风悠扬,影落寒潭三两行。天涯是处有菰米,如何偏爱来潇湘。”诗意与曲意关联较多。元人鲜于必仁的曲词《普天乐?平沙落雁》中:“稻粱收,菰蒲秀,山光凝暮,江影涵秋。潮平远水宽,天阔孤帆瘦。雁阵惊寒埋云岫,下长空飞满沧州。”似乎与琴箫曲《平沙落雁》的意境尤为接近。就《平沙落雁》的曲意而言,仁智互见,内涵丰富,想有一个统一的看法是幼稚的,也是极无必要的。单就曲谱都不能一致。但是基本的主色调还是有的:取清秋、鸿雁的意象,表达了与世无争的文人风骨。静雅、淡泊、悠远、安澜,道心禅意、一吟三叹,焚香品茗、聆听天籁。“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有几回闻。(唐?杜甫《赠花卿》)”享受若此,与欲何求!什么尔虞我诈,什么钱权利禄……都会如弃敝履、除吐浊气一样,挥而不计!

共 2148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一篇精彩的古典名曲赏读文章,品析古琴曲《平沙落雁》,文章资料全面,赏析准确,叙述极其深刻生动,很有原琴曲的韵味,委婉流畅,隽永清新。欣赏乐曲,由于每个人文化修养、人生阅历、性格脾性、当下心境的不同,理解往往会千差万别。本文作者的赏析应该属于上乘之作,推荐欣赏。 【:秋觅】

1楼文友: 16:25:05 一首古琴曲,意在借鸿鸪之远志,写逸士之心胸。

回复1楼文友: 22:46:22 现在,钱字当头,谁还能静下心来

隐士虽也不能静心,但是确也绝难看到了

2楼文友: 09:58:59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有几回闻。(唐?杜甫《赠花卿》) 享受若此,与欲何求!什么尔虞我诈,什么钱权利禄 都会如弃敝履、除吐浊气一样,挥而不计! 欣赏问好!

回复2楼文友: 22:47:21 谢潮仙光临

楼文友: 09:1 :01 复审理由:一篇精彩的古典名曲赏读文章,品析古琴曲《平沙落雁》,文章资料全面,赏析准

确,叙述极其深刻生动,很有原琴曲的韵味,委婉流畅,隽永清新。欣赏乐曲,由于每个人文

化修养、人生阅历、性格脾性、当下心境的不同,理解往往会千差万别。本文作者的赏析应该

属于上乘之作,推荐精品

回复 楼文友: 22:50:51 谢过秋觅君以及春秋的朋友们

哪怕有一个人喜欢这篇文字也好

其它无须顾及了

问好致意

4楼文友: 22:42:50 谢秋觅君编按

迟复了,见谅 读写文字 见贤思齐

勃起功能障碍怎么能恢复
大便干结紧急处理方法
武汉博仕肛肠医院易雪春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