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人间暖情征文房子的变迁散文
文章来源:丹阳文学网 | 2019-08-23
摘要:改革越来越深入,我家的房子越换越好,这说明了什么呢?其实,我家房子的历史,就从一个视角折射出了我国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历史,房子越换越大了,改革开放的变化大!
房子,是亘古不变家的象征,是人安身立命的根本;房子,也是时代发展变化的印证。如今,我国改革开放已走过了整整四十年的发展历程,回眸我家的住房,也恰好更换了四次房。房子的一次次变迁,体现了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也是改革开放的缩影。
1
让时光追溯到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了全国城乡各个角落,胶东老家更是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农村改革如雨后春笋,开放的步子越来越大,农民的腰包悄然鼓起来了。我十七八岁在村子里当干部,父母眼见着我已长成了一个大小伙子,按农村习惯就该准备房子了,于是父母开始盘算着给我盖新房子。他俩到村子里争取到了盖5间新房的计划指标,这时听说在乡供销社里担任部门经理的堂叔也准备盖6间房,叔伯兄弟一商量,咱一起盖吧,俩人都说好,初步商定:一个在外购置房料,一个在家张罗着盖房。村子里很快就批了盖房指标,在村子的东河岸边。弟兄俩又商量好,兄为大,房子在东,弟为小,房子在西,一溜11间房一起盖。
待堂叔把盖房的物料基本准备齐了,父亲就把剩余的物料在家里配齐,便开始张罗着盖房子了。那个年代盖房子可不像现在,大包出去就行了,而是一切全靠脑袋算,全凭腿脚跑。脑袋算的是梁檩、门窗、檐头料,大工、小工工时费,腿脚跑的是瓦匠、木匠和小工,还有帮忙绑胡秸把子的,不停地算着、跑着,父亲瘦了一大圈。
盖房子上梁那一天,是热闹欢乐的时刻。这一天,瓦工、木工、小工们都提早到了,各自做着上梁前的准备,小工随时听着匠人们的吩咐,攉灰、搬砖、垫木头,不停地忙这忙那。还没等到上梁的时辰,河东岸、河西岸的男女老少就围拢在了房前屋后,大闺女、小媳妇居多,爱凑热闹看上梁的,等着抢小饽饽。闲等的当儿,那些个爽朗的媳妇们还时不时地与熟悉的木匠、瓦匠们打着牙祭:“上梁时好好上啊,别给人家上歪了。”“你就把心放肚子里吧,这活我干了几十年了,咱村谁家的房梁我没上过?”有时还会不知从哪个角落就冒出阵阵男女混杂的笑声,上梁的气氛就更热闹了。
接近正晌午时,随着一阵“噼噼啪啪”的鞭炮声,一架贴着“上梁大吉”红帖的大梁在一阵阵的吆喝声中慢慢升起、升起,最后稳稳地架到了房框子上,高高地站在房框子上的叔叔、哥哥们,不停地从盛小饽饽的木斗里抓着像小鸡蛋大小的小饽饽,扔向房前屋后仰头待抢的男女老少,在空中四散的小饽饽落向哪里,人们就会蜂拥海潮般奔向哪里,接着就传来一阵高亢的吆喝声、激昂的欢笑声。小饽饽落地的时候,有男女头碰着头的,觉着有点不好意思,打着哈哈离开了;有磕绊倒的,有一脚踏进泥窝子的,有没抢到小饽饽,反而抓了一把土泥的……
房子盖好了,新盖的房子有需要完美的地方,我便精心地打理它。房框子里堆满了土,这是打地基时翻出来的,我就用小推车一车车地往外推;门窗框子上都还没安玻璃,需要精心的装扮,我就从西往东将11间房子的门窗玻璃一一安上,抹上腻子。
清理了堆土,安上了门窗玻璃,一座宽敞明亮的5间新房展现在眼前。我,这里瞅瞅那里看看,真像看新媳妇一样看不够。
等到房子套起院墙后,我就到了离家 0公里的一家集体企业当了合同工,又过了一年多,我就应征入伍了,直到1985年,三年的探家期因参战而延至四年,急切之中的我带着战场的硝烟味赶回家探望亲朋好友,也探望久违了的房子,旧情难忘复燃。探家期中,个人有意而托人介绍了第一个对象,当我俩趁黄昏沿离房子不远的东河岸压马路的时候,房子勾起了我的情愫,我不由得脱口而出:“咱结婚后就住东面这栋房子。”我原以为女友会满心欢喜一口答应的,没想到她却说:“把那栋房子让你弟弟住吧。”我当时想是女友的宽容大度,把房子让给弟弟住;又想是不是那栋房子已经落伍了,对比着新近拔地而起的房子,无论是面积、檐头、出厦、门窗都远远地落伍了。我思忖着:在部队服役四年间,家乡变化可真大啊!
2
1986年,改革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父母的腰包开始鼓起来了。乡村百姓手头有了钱不想别的,先想盖房。父亲忍痛把河东岸那5间房子卖了,又添加上果园联户承包收入,在过去生产队的场院旁边为我和弟弟盖起了一溜八间房,父母已将房子分好,我在东四间,弟在西四间。这一年给我介绍对象的很多,登门的媒人多了,母亲就有点为难,听听这个也行,那个也中,不知道哪个好了,定也不是,不定也不是。母亲无奈之际就给我写信,让我向部队首长请假回家相亲。我也是在无奈中向首长请了假,乘坐火车回了家。回家后父母没让我先去相亲,而是领着我先去看新盖的房子,当我第一眼看到新房子的时候,真是喜出望外,房子高,面积大,上档次,走进哪一间,都是亮堂堂的。看着八间房子,再看着眼前已显苍老的父母,我的心里涌起了酸楚,短短一年间父母明显黑了瘦了老了。我知道,这期间父母不知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罪。见屋框子里、天井里的土还没推完,就一车车地往外推,父母扛着锨、镢来帮忙,被我劝走了。直到假期快到了的时候,屋里、院里的土也基本推完了。这时候我才想起相亲这件事,从媒人提亲的人选中物色了两人,开始相亲,一槌定音,就返回部队,与心爱的人、心爱的房子说再见了。
1987年初,我和妻子结了婚,婚假一到我就返回了部队,妻子大多时间在娘家居住,直到当年年底我从部队转回家乡工作,父母就为我和弟弟分了家,这才住到新房子里。新房子也存在着或多或少的不尽人意,没套院墙,来人一进来就到了家门,一出家门就是田野,还有窗帘也是半透明的,这一切都给人以不安全感。白天还好说,街坊邻居相互走动着,彼此说笑着,很快就过去了,可一到了晚上夜深人静的时候,睡到这样的房子里真有点恐惧。我那时被分配在电力部门工作,在单位里分了一间单身宿舍,平时大多时候骑着自行车、摩托车回家,遇到值班、雨雪天时,就住到单身宿舍里,妻子就独守空房,常常吓得睡不着觉。妻诉苦,我就从亲戚家牵来一条狗,这条狗性烈、暴躁,是条看门的好狗,我怕狗伤人,用铁链子拴到卧室窗外的石柱子上,这样即使我不回家,妻子也能放心大胆地睡安稳觉了,我惴惴不安的心也总算放下了。
可刚刚按下葫芦又起来瓢,有一天,六岁的女儿和小伙伴们在门前蹦跳着玩耍,狗见了又蹦又跳的孩子就“汪汪”吼叫起来,邻居小孩都吓跑了,女儿认为自家狗,根本没在意,继续蹦跳着,狗叫得更猛了,突然挣脱了铁链子,凶猛地扑向女儿,女儿吓得“哇哇”大哭,拔腿就跑,可怎奈一条凶狗的追咬,结果女儿被猛狗咬倒,幸亏妻子和邻人一起拿着铁锨、棍棒才把狗打开,还是被狗咬了,缝了七针,打了狂犬疫苗,我只好把那条狗让亲戚牵回去了。
有了这次对女儿的伤害,我和妻子便盘算着套院墙、盖平房了,适逢改革开放好政策,家庭收入越来越高,那时的大姜价格达到每斤5元多,最高时达12元多。有了钱,就有了底气,我便让发小请来了他当瓦匠的亲戚,请来了木匠,套起了院墙,平房盖占了大半个天井。单位同事先后到我家来玩过,一看那一溜平房,再看那高高的檐头、宽敞的通间,直夸:“还是住农村的平房好,住着舒服啊!”
转眼到了1995年,我为妻子和两个女儿办理了“农转非”,妻子进了市里一家集体企业工作,这样就可以双职工身份在单位里分房子。翌年初单位盖了70多套房子,按照双职工身份、从事单位实际工作年限、获得的各级奖励等进行评分,按分数由高到低依次分房。我好不容易分到了一套不足70平的福利房。说实话,有了这么一套房子,也是我过去想都不敢想的事,从农村进城有着许多门槛限制,自己也感到心满意足了。
又过了不长时间,就开始交钥匙了。乘着喜悦之情,我便四处打听请瓦匠铺地面,请木工简单装修。刚装修好不久就张罗着搬家,真正住进小城的楼房后,处处有新鲜感,满心的欢喜。
时间在改变一切,改革开放在改变一切。随着改革的深入,取消了福利分房,取而代之的是开发商建房、售房,仿佛在一夜间就打破了房子的格局,一栋栋崭新的现代化楼房不觉间就会从小城的某个角落“冒”了出来,好地角,大面积,新户型,真是羡慕煞个人。心想,假若哪一天有一套这样的新房子就好了。对比着新房子,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我隐隐感到自己原来心仪的福利房已经落伍了,住在这不足70平的房子里感到憋闷。
其实,换房的机会曾经有过,只是与我擦肩而过。曾给我留下很深印记的,是新千年钟声敲响的那一年,我有幸参加了全市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中层干部大会,时任市委书记的讲话到 处,特意拔高了声调:“市委、市政府准备东迁,你们都到东部买房子吧,保证升值。”起初,东部新开发的房子每平只有880元,我当时顿生一念:买房。可听了家人、朋友一说,加之那套福利房养成了惰性思维,又心生一念:暂且不买。
又过了三年,单位里盖了八个楼座,为的是照顾没有房子的员工居住,房价比市场价便宜一些,那个时候单位员工间议论话题最多的是:房子。议论中得知有些在偏远乡镇居住的员工不愿买单位里新盖的房子,部分已有房而无资格买房的员工,就以有资格而不买房的员工身份买房,我也打听着顶替了一名老员工买房。可恰在这时,单位领导在一次干部会上拍桌大声宣布:“中层干部如果顶替员工购房,一律就地免职!”我悄然退了房,几近煮熟的鸭子飞了。
后来单位里又盖了数百套带有照顾性的房子,按市场价每平方降200元照顾员工、农电工,现场抓号,要好的同事抓到号让给了我,我便分到了一套五楼带阁楼的房子。开始很喜欢这套房子,可随着时间推移年龄渐长,我渐渐觉得这栋楼已不适合我。长痛不如短痛,去年底我就把那套房子卖掉了。
4
经历了上述的许多纠结和磕磕绊绊,我仍住在那套福利房子里,始终没有打破这个魔咒。就近上班的方便养成了我的惰性,我还是不愿过问市区东部、西部、南部、北部房子的开发,直到同事、朋友接二连三地问我:“你还住在原来那套房子里,没到别处去买房子?”“最近又新开发了许多楼盘,你没去看看?”“原住在院里的,大多都搬走了。”这时,我才真正意识到,我被那套福利房遮了望眼,被那套福利房束缚了手脚,我越来越感到那套福利房落伍了。同事、朋友的关注、提醒,惊醒了梦中的我,增强了我买房的信心和决心,于是乎,近几年我就和妻子开始到处看房子。选房子我是本着三个方面去的,一来,选离老家和亲朋好友距离相对近、不堵车的地方,走亲访友方便,这是首选;二来,选三个南向卧室的,因有两个女儿,这是必须的;三来,选适宜休闲、健身、养生之地,因随年龄渐长,休闲养生显得尤为重要。有了这选房的目标,我就绕着自己喜欢的市区东北部小区选房。直到今年七月份才终于在金泰福临家园选中了一套比较理想的房子,虽说这里房价偏高,早已过万,但感到很满意,且这里还是学区房,有很大的升值空间。
走进金泰福临小区,我被它的山水牵引着。金泰福临的设计堪称古朴典雅、独具一格,它以大植物+小品+主题广场+水系景观长廊,建筑与环境和美,总体布局形成了依次北高南低、东高西低的双向高低错落,显现出层次丰富的风景线,是一个亲水、休闲、养生为主的健康生态大型社区。
今年以来,我一直在为新房子奔忙,从选房子、定房子、过户到简单装修、置办家具,现已接近尾声。我想赶在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前夕迁新居,这也是一种迎接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大庆的特殊仪式吧,也是自己对改革开放四十年发展变化的最好形象展示。
改革开放四十年,我家正儿八经地换了四次房子,这四次换房也似乎有巧合,几乎每十年左右就是一个节点,正好踏着改革开放的节拍前进,每一步都踏出了改革开放的时代韵律。随着改革越来越深入,我家的房子越换越好,这说明了什么呢?其实,我家房子的历史,从一个视角折射出了我国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历史,房子变迁与改革开放同步,我感到特别自豪和骄傲!
共 4651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房子的变迁》这一篇散文,作者文写分四章节叙述,以倒叙的文笔,以自己家房子的几度变迁为例,踏着改革开放的节点,从农村建房到城市购买,一方风俗描写,相关的故事写入,叙说自己人生的五彩斑斓,歌颂祖国的改革开放。总之,文写主题突出,情感真挚。欣赏了,倾情推荐赏读,感谢赐稿[荷塘],期待精彩不断!【:程南】【江山部•精品推荐】
1楼文友: 10:1 :55 以房叙说自己人生,以房赞颂改革开放,文写文笔流畅,主题明朗。
2楼文友: 10:14:4 问候乔老师,祝冬祺!
楼文友: 22:10: 8 祝贺真情美文加精,精彩继续哦!
4楼文友: 22:46: 2 房子是老百姓的生存之本,从房子的变迁看到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巨大变化。选材非常好,语言质朴,饱含深情,祝贺作品加精,也祝贺喜迁新居! 用点滴文字,守候心灵家园。
5楼文友: 07:46:01 祝贺老师美文获精!精彩继续!
6楼文友: 20:58:57 祝贺老师美文加精,期待精彩继续!
7楼文友: 22:27:04 祝贺老师美文获精品!精彩不断!
盐酸索他洛尔片的适应症状
鲁南制药盐酸索他洛尔效果
盐酸索他洛尔片 鲁南制药
宝宝不吃饭什么原因云南生物谷产品有哪些种
儿童能吃优卡丹吗
上一篇:心灵散文六月未央
上一篇:百岁杨绛再发紧急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