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岭山脉的大庾岭

文章来源:丹阳文学网  |  2020-02-07

南岭山脉的大庾岭,地处粤北边界,是粤赣的分水岭。这一带山高林密、莽莽苍苍,零星散落着几千户人家。
男孩所在的村庄,四周高山环绕,一条小河在村前蜿蜒向西北方向流淌。村里的女人极少到山外去,男人一年半头也难得出一次山。
常有外地的木匠、篾匠、泥匠到山里来,一来就是一两年,有的甚至几年。山里的人都说,竹木都是现成的,只要付点工钱,工匠就能为你打造出各色各样的家俱,如果到山外去买,至少要多出三四倍的价钱,谁不会算这笔经济帐?
男孩的家里却什么家俱也没有,即使最廉价的竹椅、板凳也没有一张,因为他家太穷。父亲说,上山伐木取材,他不是这个料,田里拔花生锄草种菜,那是女人的活,他的工作就是完成一年的犁耙,别的休想他做了。母亲是那种对父亲百依百顺的人,尽管每天起早摸黑地干,一家糊口也困难。父母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分不清在一年里头何时下种,何时收获。
男孩很小的时候,每年夏季,就见村里的人家抱着一个圆圆的东西,用刀剖开,就看见里面透着红红的瓤,切成一小块一小块后,捧在嘴前啃。男孩也想学人家的样子啃一下,但是,没有哪一户人家愿意睬他。
男孩长大一点了,男孩知道那个圆圆的东西叫西瓜。听吃过的小朋友说,那东西很甜,吃在嘴里甜到心里。于是,男孩愈发想尝尝西瓜的滋味。
可是,一年又一年,只看见别人家吃西瓜,自己只能在梦里吃西瓜。母亲也尝试种过几次西瓜,但是母亲种的西瓜只长叶子,就连个手指头大的西瓜也没有种出来。叫父亲拿钱买西瓜,那更是不可能的事。
男孩很小就懂事了。在学校里读书非常用心,礼拜天就到山上砍柴,顺便捡些村里人锯枕木后剩的木头抱回家,那就是男孩用的书桌和板凳。
懂事的男孩有一个理想,要做一个有用的人,长大后要买好多好多的西瓜,自己有西瓜吃,也要分给那些没有西瓜吃的人,让大家都有西瓜吃!
每年学期结束,男孩都能捧回一张张耀眼的奖状,这些红红的奖状让村里人投来了羡慕的眼光。有人说,男孩的父母四泥八笨,也许男孩长大却是个人才呢!男孩感觉人们的目光柔和了些。
那是一个炎热的夏季。中午的时候,男孩坐在与家里只有一墙之隔的祠堂里乘凉,住在男孩家后院的邻居担着一担满满的西瓜走了过来,邻居看见了男孩,男孩也看见了邻居。男孩的脸色红了起来,正想离去。邻居喊住了男孩,停在男孩面前,挑了两个最小的,掂了掂说,拿去吃吧!男孩慌忙罢手,逃也似地进了屋里。邻居紧跟了进来,在桌面上放上两个西瓜。正好父亲从里间出来,父亲赶忙扶住还在桌面上颤动的西瓜,邻居没再说话就走了。
男孩说,我们不能随便要别人的东西,我把西瓜还给人家吧!
父亲说,不吃白不吃,人家都已经送给我们了,还要还?真是死脑筋!我们吃西瓜吧!
看着父亲一副馋涎欲滴的样子,男孩没再说什么。父亲把西瓜切成了很小很小块,这是一个过早落蒂、还没成熟的西瓜,个儿小,瓜瓤一点不红。此时,男孩的哥哥和妹妹也正好回家了,在父亲切第二个西瓜的时候,哥哥和妹妹争着伸手去拿西瓜吃。父亲也留下一块最大的,自己拿着,大口大口地吃。
男孩怔怔地看着一家人吃西瓜的样子,手却一动不动。
桌面上的西瓜只剩下一两片的时候,父亲才发现男孩还没有吃过一片西瓜。
父亲说,你不喜欢吃西瓜吗?
男孩说,我不喜欢吃西瓜。
说完,男孩就向村外跑去,一直跑到他经常来的赣江河畔,泪水伴着悄悄流动的河水无声地淌了下来。

共 1 80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充满沧桑感的作品,为主人公掬一把争气的泪!小说塑造人物不动声色,描述故事沉稳老练,在这不动声色和沉稳老练的笔触里,让人看到了生命的倔强和人生的怆然。【编辑:耕天耘地】
1 楼 文友: 2011-08-1 10:08: 1 男孩人小心不小,竟来肯定有大成就。榆林妇科专科医院
佛山治疗男科费用
儿童止咳药含不含防腐剂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