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对陈独秀的墨宝有过兴趣了

文章来源:丹阳文学网  |  2022-02-07

我曾对陈独秀的墨宝有过兴趣,但见到的实物很少。五四那代人中,许多人的手稿和藏品散失掉了。尤以陈独秀的遗物损失最重,几乎看不到几件他的墨迹。我在鲁迅博物馆里曾读过陈氏《新青年》时的几页手稿,字迹清秀、遒劲,很是惊异。但要再读到别一类的手稿就难之又难了。国内的图书馆和博物馆保存的相关资料也少,这是研究者失望的事情。中国的文物,公藏的与私藏的,各有不同特点。因了战乱与社会动荡的影响,公藏的受损颇多,惟有私藏可给人留下流连的空间。陈独秀的手札,在台湾的台静农处有一些,前几年披露出来,价值很高。多是关于文字学的东西,可见先生的学术境界。近来有件事很让我惊异,那就是藏书家方继孝先生将私藏的陈独秀的晚年遗稿公之于世,给了我一种兴奋和满足。这本名为《陈独秀先生遗稿》的书,分量很重,在文字学研究史中,显得极为特别。

方氏藏书颇多,尤以近代名人信札为主。此书收有陈独秀的文字学论文四篇,其中《甲戌随笔》、《以右旁之声分部计划》、《读〈四声编年表〉有感》很是奇异。书中还收有陈独秀为杨鲁丞著作的整理稿。基本能体现出陈氏晚年的学术水准。再次看到这位新文化领袖的手稿,在气运上给人不俗的妙意。听方继孝先生介绍讲收藏此遗稿的经过,真为此墨宝的幸存而高兴。经历了“文革”之后,还能完整地触摸到五四那代人的血脉,其乐可供天下人享之。

冲出厕所捡拾石块 曾在一些人的著述里知道陈独秀晚年写过《甲戌随笔》,一直不知内容如何。方氏藏品完整保存了原貌,细读一过,很是感慨。陈氏的旧学修养之高,我们只能佩服。这部手稿成之于狱中,时间是19 5年。一般的文字学著作,从文字到文字,学科的意识浓浓。陈氏的笔下全无迂腐气,眼界开阔,从日本、欧洲的文化对比及历史上对外交流的历史出发,多方位地思考汉语的变迁,在词语里发现了精神世界诸多话题。格调高阔,起笔疏朗,乃大的哲思的喷涌,可为奇书奇文,真真独步于天下。

坦率地说,陈独秀的文字学理论我懂得很少,一些地方甚至完全不知,读之如入雾中。但我看到文章引用西方文献与古中国文献之多和丰富,就大致了解其知识的丰富程度。陈氏是在很开阔的视野里开始打量中国文字的起源和流变的。虽是讲词语问题,但其起落的笔致直逼庄子,还有一些尼采式的飞动感。一门古老的学问在他那里获得了灵动的智性。我在读这部遗稿时就想,在狱中的他,一方面和国民党看守者周旋,一方面又在纯净的学问里漫游,是一种什么心境呢?这是互为对立的情形,一动一静,差异很大,有时是天地之别。性情高傲和孤独的陈独秀,能从枯燥的文字里转动出精神的愉悦,且无一丝士大夫的酸腐气,这是惟有精神受过现代理性熏陶者才有的气概的。

做过革命领袖的他,出世能气动山河,被囚又能得文字间趣味,丝毫没有萎顿的气色,那是世人敬佩他的原因之一。躯体倒下了,精神一直立着,其间指示着现代自由理念闪光的一隅。我曾经想,如果他一直呆在大学里,也许会成为非常优秀的学者。但他却不屑去做这样的工作,以为改造社会的革命更为重要。陈氏似乎没有想过学术立身的问题,他没有要写藏之名山、传之后人的作品的冲动。所以文字自然潇洒,全无一点作态和自恋自欺的气息。世上这样的文章和这样的人不多,在与他的遗墨相逢的那一刻,我的心像被山泉冲洗了一般。

关于陈独秀的政治思想,世人见仁见智,看法不同。但对他的书法和文字学的成绩,一般没有什么歧见。他的文章有汉魏的跌宕气,和法国俄国革命党的激越感。写作对于他是求真和表达自我的过程,哪里有一点懦弱的奴态?五四那代人的可爱处是,磊落地活着,磊落地思考着,决不被外在的枷锁所囿。其目清,其文正,其思澄。真的人生,是战士式的,摔倒了也是汉子,黑暗中依然亮着双眼,污秽之人又奈其何?

(实习:项雷)

云南不孕不育专科
兰州哪家医院治疗男科好
合肥男科哪家医院好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