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建设绿色江淮美好家园

文章来源:丹阳文学网  |  2020-06-09

安徽:建设绿色江淮美好家园

长江自赣入皖,由安庆境内的小孤山始,至马鞍山境内采石矶止,在安徽境内奔流416公里,称为八百里皖江。  采访组在皖沿江采访最大的感受就是,皖江两岸河流众多,湖泊星罗棋布,所到之处,青山绿水,风景秀美。皖江自西向东,流域较长支流有皖河、裕溪河、滁河、青弋江、水阳江等;密集地坐落着黄山、九华山、天柱山、小孤山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以及安徽池州杏花村、泾县桃花潭、黟县古民居、乌江霸王祠等人文胜景。  绿水青山,天赋于皖,是江淮儿女引以为豪的生态美景,是安徽加速崛起的潜力所在。当前,安徽正积极抢抓长江经济带建设机遇,强化水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推进污染防治,改善生态环境,加快构建长江经济带绿色生态廊道,努力把安徽建设成为长江经济带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创新驱动引领区和协调发展示范区日前。  提升理念引领绿色发展  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扎实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构建皖江绿色生态廊道  不是每一座城市,都有孕育古老文明的河流来恩泽。而于安庆,幸运的是,不仅临江依山,有中国戏曲之都的赞誉,还有溯流而上的千年运河康熙河。  康熙河是一条通往长江的人工运河,原名康济河,位于安庆老城区,开挖于清代康熙年间,因当地方言中康济与康熙音近,故亦称康熙河。  采访组日前走进素有万里长江此封喉,吴楚分疆第一州的安庆市,此时正值梅雨季节,长江丰水期。沿岸的居民告诉,水位这几天上涨了不少。在安庆标志性建筑迎江寺前的江面上,看到,大型船舶川流不息,水运繁忙。  当日,安庆下起了小雨,从长江边逆流而上,沿着康熙河一路采访。两岸绿柳成荫,河水清澈透亮,不时有鱼儿跃出水面。  冒雨散步的市民张先生告诉,康熙河是他们每天必来的休闲场所,特别是早晚有很多市民沿河健身散步。  几年前,这里可不是这样,河道淤塞、垃圾遍布、内涝频发,居民平时都是绕着河走。张先生回忆说。  随行的安庆市环保宣教中心主任王龙胜告诉,从2012年起,安庆市陆续投入6.8亿元,用于康熙河水系整治,通过防洪排涝、水质改善和生态景观建设,将康熙河景观带打造成了居民亲水休闲的好去处,确保了一河清水入长江。  长江从发源到入海,有千千万万条河流汇入其中。正是无数条如康熙河一样的源头活水成就了滔滔长江。长江经济带能否成为绿色生态走廊,造福沿江沿水两岸人民群众,关键在于沿江各省市的作为。  在安徽省环保厅采访时,副厅长贺泽群向介绍了近年来安徽省为保护长江所采取的措施。2013年年底,安徽省第一部国土空间开发规划《安徽省主体功能区规划》出台。接着,《安徽省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办法》《关于加快推进安徽大别山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与建设的实施意见》等印发。  2016年,安徽省共下达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资金15.76亿元,其中下达沿江6市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资金6.25亿元;2017年,已提前下达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资金13.95亿元,其中下达沿江6市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资金5.48亿元。  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长江既有优美的自然环境,也承载着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任。八百里皖江对安徽的发展举足轻重。公开数据显示,安徽沿江区域的GDP占了全省近2/3。这就是安徽积极融入长江经济带的重要原因。  贺泽群告诉,为引导绿色发展,安徽出台了五大发展行动计划,明确了绿色发展的目标。省环保厅专门成立了绿色发展办公室,制定了《安徽省绿色发展行动实施方案》,扎实推进皖江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构建皖江绿色生态廊道;扎实推进新安江生态经济示范区建设,构建皖南山区绿色生态屏障;坚持生态为基、制度先行,扎实推进大黄山国家公园创建;依托大别山和江淮丘陵,构建皖西地区水资源保护绿色生态屏障等。  同时,安徽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科学规划利用岸线资源。目前,《安徽省长江岸线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总体规划》正在编制,规划的出台将切实引导长江岸线资源保护和有序开发。  安徽省铜陵市滨江生态公园。中国环境报史小静摄  创新机制激发保护活力  省际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试点为全国探索经验;省内跨市生态补偿落子大别山,计划4年内全面推广  源头活水出新安,百转千回下钱塘。发源于安徽省黄山市休宁县的新安江绵延240多公里,是安徽省仅次于长江、淮河的第三大水系,也是浙江省最大的入境河流其中表现最差的产品由于做反了菜油等品种,收纳600多条大小支流注入千岛湖。  夏日的新安江风景如画,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江碧水东流、两岸秀色葱茏的生态画卷。  这样美丽的生态环境,要归功于一项机制创新。2011年,全国首个跨省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在新安江启动实施,每年安排补偿资金5亿元。各方约定,只要安徽出境水质达标,下游的浙江省每年补偿安徽1亿元;如果出境水质不达标,则由上游的安徽补偿浙江1亿元。  不仅如此,安徽更是以生态补偿机制试点为契机,同步启动了新安江全流域综合治理。贺泽群告诉,补偿试点开展以来,累计投入103.5亿元,完成生态保护项目134个,新安江流域连续4年达到补偿条件。  6年来,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让新安江江水变清了,江面变干净了,两岸变美了。皖浙两省每月定期对新安江省界街口断面开展联合监测,监测结果表明,新安江水质持续向好,保持为优,达到地表水Ⅱ类水标准。  2016年12月8日,皖浙两省正式签订新一轮新安江流域上下游横向补偿协议,各自在原有基础上再追加1亿元,用于新安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  新安江流域试点,为我国水环境补偿机制的建立和推广积累了宝贵经验。  安徽省进一步研究开展省内生态补偿工作,逐步完善机制,扩大补偿范围。贺泽群说。  参照新安江模式,安徽省首个省级层面的生态补偿2014年落子大别山。从当年起,省级设立大别山区水环境生态保护补偿资金两亿元。  2016年8月,安徽省生态补偿机制探索再迈新步伐,省政府办公厅公布关于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实施意见,省财政厅和环保厅等4部门发布加快建立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实施方案。按照计划,生态补偿机制4年内在全省全面推广,实现森林、湿地、水流、耕地等重点领域和禁止开发区域、重点生态功能区等重要区域生态保护补偿全覆盖。  目前,安徽全省跨市、跨县,包括与浙江、河南等市县共签订跨界联防联控协议25份,基本实现敏感水域全覆盖。  安徽省安庆市潜山县饮用水水源取水口。中国环境报程梓桐摄  践行两山论打造生态安徽样板  保护好好山好水,实现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有机统一,建设绿色江淮美好家园  2016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安徽时强调,安徽山水资源丰富、自然风光美好,要把好山好水保护好,实现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有机统一,着力打造生态文明建设的安徽样板、建设绿色江淮美好家园。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安徽重要讲话,深入实施创新型生态强省战略,加快建设绿色江淮美好家园,去年7月,安徽印发实施了《关于扎实推进绿色发展着力打造生态文明建设安徽样板实施方案》,明确提出了1+5的建设目标。  其中,1是一个总目标,到2020年,安徽省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相适应,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三河一湖生态文明建设安徽模式成为全国示范样板;5是5个方面分目标,分别为国土空间开发新格局基本确立、资源利用更加高效、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生态文明重大制度基本确立、生态文明新风尚有效形成。  打造安徽样板,从哪些方面入手?安徽提出实施5项重点任务,分别是强化主体功能定位,打造绿色美好家园安徽样板;创新驱动调转促,打造绿色转型升级安徽样板;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打造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安徽样板;保护修复生态系统,构建绿色秀美山川安徽样板;全面推进污染防治,打造蓝天碧水净土安徽样板。  从2003年提出建设生态安徽,到2011年安徽省第九次党代会提出打造生态强省,再到2016年提出打造生态文明建设安徽样板,江淮大地涌动着一股生态文明建设的热潮。  如今,长江相伴,绿色相拥,把一个正在崛起中的安徽打扮得美丽妖娆。

怀化白癜风医院
鹰潭治疗白斑的医院
灰指甲难治的原因是什么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