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在郭里的漫想散文
文章来源:丹阳文学网 | 2019-09-26
邹城,是一处文墨浸润之地。
两千多年前,一代亚圣,就是从这儿走出,长衫大袖,飘飘然走出小巷,走过阡陌,在风雨夕光里渐行渐远,走过竖行文字,走在夕阳晚唱中,一直走成中国文化的一块丰碑,走成一幅人生的大风景。
这儿,是一片文化厚实的土地。
这儿,是一片哲理丰茂的土地。
在这儿,每一块石头下,都可能遮盖着一个古老的传说;每一块断砖下,都可能翻出一段遥远的历史;每一寸土地下,都可能掩藏着几段竹简木片,足以让中国文化历史为之改变:这儿,每一条小路上,都可能曾印下圣人的足迹,都可能流散着他的喟叹,或者感悟。
岁月已远,时间绵长。
孟子逝去,青山依旧。
2
郭里,是邹城的一个小镇。
这儿,青山如洗,苍翠欲滴。馍馍山很像一个巨大的馒头,在细雨中,绿得格外鲜,也格外嫩。那绿色仿佛能沁入人的心灵,透入人的骨髓。
游郭里,我觉得,应在迷蒙细雨中,一个人慢慢地走,慢慢地看,慢慢地想。
游一切翰墨淋润的地方,我个人认为,都应如此。因为,雨,加深了历史纵深感,也加深了时间的沧桑感。在雨里,一切都变得迷迷蒙蒙的,如黑白片子里的风景,更容易让人产生一种岁月老旧之感,产生一种“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的怀古之感。
我想,遥远的战国时期,孟子一定曾草履布衫,施施然来过这儿吧。
我想,孟子当年,在四月的细雨中,一定也站在这山上,看过这雨中迷蒙如画的景色吧。
一个读书人,身无一文,心怀天下,时时刻刻,牵系着天下苍生。这方土地,究竟含有什么样的地气,蕴藏着什么样的灵脉啊,能让一个人位处一隅,胸怀天下。
那个岁月,已过去了两千多年。
可是,那人的声音,仍在时间的彼岸传出:“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
几千年来,这种声音,已经成为绝唱,再无文人喊出。这种喊声,如音乐中的《广陵散》,如美女中的西子,已在历史中成为一座高峰,无人攀越。
雨中的郭里,默默的,在时间中静默着,在细雨里静默着。只有鸟儿的叫声,不时在雨中零落地飞溅出来,映着绿水青山的影子,映着白亮的光泽,也沁着弥蒙的水汽,融入耳中,化为心灵的露珠。
一方山水,涵蕴着一方灵气。
一方山水,养育着一方人才。
孟子,是邹城人文孕育出来的,是邹城山水润泽出来的。这方水土,当然也包括郭里。一代圣人,不能着眼眼前,何以着眼天下?未曾游览过住处左近之地,何以踏遍九州四海,何以广博视见?
他在里巷读书。
他在邹鲁山水间游历思考。
那时,他还年青,需要在这块土地上汲取营养,丰富人生。当他走出这片土地时,指顾之间,中国文化史,风云一变,气色一清。
郭里,也曾为他输送过文化营养,输送过生活感悟。这,是一定的。
4
郭里,是一块文化发扬地,是一个民族的来路之地。据说,伏羲在这儿研究过八卦。至今荒野衰草中,仍有纪念伏羲的碑默默矗立着。也有人说,女娲曾在此炼石补天,这说明母系氏族的时候,馍馍山畔,就已经有炊烟缕缕,升上天际了。
所以说,战国时代的孟子,不可能不来这儿。因为,在那时,这儿的人文文化就很是丰沛,很值得一看的。
只不过,圣人来此,是了解民生,感悟社会的。
而我来这儿,则是观赏羊山将军墓的。羊山将军墓,即乌林答墓,墓碑上隐约可见“金乌林答墓”。这儿杨树一片,翠 眼。在蛛丝细雨中,只有山花开放,无意自春,深山鸟鸣,一片寂静。
此墓,发现于清光绪年间。《邹县续志》道:“金乌林答将军墓表,在城西南阳山庄之西。”
乌林答,是金皇后一姓,金世宗完颜雍之后昭德皇后就出自此族,史书载,“其先居罗伊河,世为乌林答部长,率部族来归,居上京,与本朝为婚姻家”,由此可见,他们和金朝皇族关系源远流长。
尤其到了乌林答氏,更是如此。乌林答氏,“既慧且贤”,五岁时与同岁的完颜雍订婚,十八岁出嫁。在当时乱局中,她多次以自己的智慧,帮身为大金宗室亲王的丈夫躲过朝廷杀身之祸。后来,在昏君完颜亮的征召下,为避免清白受污,自杀身亡。
那年,她才三十岁。
几年后,完颜雍做了大金皇帝,治国有方,仁义待民,被称为小尧舜。他在位二十八年,从未立后,成为历史上唯一没有皇后的帝王。大臣劝他立后,他流着泪告诉大家,自己不是不想立后,是世间再无乌林答氏这样的好女人了。
为了感激乌林答氏,登基后,他即将乌林答氏父亲封王。
乌林答氏子弟,也出将入相,一时无两。
当年,新婚不久,完颜雍曾出任济南尹,管辖着山东这片土地。那时,他新婚燕尔,春风得意,带着乌林答氏,马车哒哒,来到邹鲁之乡。这段时间,大概是他们最为最幸福的时光吧!
5
现在,时间已老,岁月远去。这儿,只有乌林答氏娘家人的墓留在此处。墓中人是她弟弟,还是她的侄儿?他是什么原因来到这块遥远的地方,是来防守,还是任职?
站在细雨中,我无声地叩问时间。
时间不语,唯有细雨蒙蒙,如箫管里飘出的乐音。
我想,很一种可能,就是完颜雍以这种方法寄托自己的哀思。当年,他们夫妻来到这块土地上,在这儿恩爱着,幸福着,欢笑着。这块淳朴的土地,留下了他太多美好的记忆,给了他温馨的呵护。登基后,乌林答氏已死十年,为了寄托哀思,他就让乌林答氏的亲人来到这儿任职,来到这块翰墨飘香人情淳朴的土地上担任职务,治理这这块赋予他无限美好的土地。
这,与其说是对这片土地的报答,不如说是对这片土地的思念。
这,与其说是对这片土地的眷顾,不如说是对这片土地的感谢。
这种微妙感情,怕只有他自己知道吧。
林中绿叶自碧,山花零落。
每一方人文厚实的土地,都是一片怀古之地。郭里,也不例外。
共 2160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在郭里的漫想》一篇具有独特韵味的文章。我用欣赏散文诗的审美趣味来感受这篇文章的文学韵味。第一小节“邹城,是一处文墨浸润之地”起到画龙点睛,融贯全篇的作用,紧接着介绍“郭里,是邹城的一个小镇。”“是一块文化发扬地,是一个民族的来路之地”,再结合用自己的想象来补充、联缀,形成一个完整的意境,强化中心。整篇文章体现出文质皆美的语言驾驭能力,让读者了解“郭里”的同时,感受作品的文学美。传神之笔写出了“郭里”的神韵。荐赏!【山水神韵:雪舞嫣然】【江山部·精品推荐1509 00027】
1楼文友:- 0 12:54:51 传神之笔写出了 郭里 的神韵。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2楼文友:- 0 1 :25:15 好文,欣赏了。
宝宝拉肚子怎么治疗
小儿腹胀腹痛吃什么药好
小儿厌食怎样治疗
生物谷灯盏花滴丸好不好孩子消化不良吃什么
经间期出血吃什么药
上一篇:文字剪断最后一次的思念散文
上一篇:峥嵘这就是我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