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阿拉如何努力打拚体系
文章来源:丹阳文学网 | 2020-02-28
无论是“程咬金的三板斧”平天下,还是宋初宰相赵普“半部论语治天下”,都说明了一个问题,只要你真正参透了武道或者文道的一小部分,那都是如火云邪神般,可以穿着拖鞋露着脚丫,翘着二郎腿挖着鼻孔,睥睨天下。
看了小狐狸的《等不到的长发及腰》,我只谈一点,就是结局什么时候给出来这个问题。大概这一点参透了,以后对创作也是大有裨益吧。
有句话叫:人情练达即文章。懂得人情世故,了解人与人关系的微妙和情感的丰富,大概这样的人写出来的文章才够味吧。《红楼梦》里,“贾妃拉着宝玉,抚摸着宝玉的头说:‘又长高了许多。’说着,便掉了几滴眼泪。”一句不经意的话,饱含多少情感和岁月的沧桑。《红楼梦》的耐品,多在这琐碎的细节。这些细节的背后,是作者对生活的深刻的体悟。
说到这里,我觉得小狐狸两点是要明白的。
一是,待一个人渴望知道答案而马上知道了之后,多半是没有兴趣再听一遍过程的。无数重复的影视对白中,女主角逼问男主角,男主角道出结果,女的就开始发疯,男的拼命说:“你听我解释,你听我解释。”女的拼命发疯说:“我不听,我不听。”现实中,类似此般的情形,俯仰即是。
二是,猜出来的结果,不影响对真实的执着。很多时候,大家猜出来结果了,还是会忍不住去问,哪怕这个结果是不愿意甚至根本无力接受的,但是还是想知道自己猜的对不对。
了解这两点,无论题目还是文章内容的开端,就不会把结局 裸地摆在读者面前了。如若不然,只有两种可能让读者继续读下去,一是故事本身就特别吸引人,大家有详细了解的渴望。二是奔着作者本人去的,只要是他写的,我都看。
电视连续剧和长篇小说为何如此吸引人,为何总在关键处结尾?就是为了不给你个结果,让你着急上火,让你等待更新,让你不到时间就提前打开电视流着哈喇子盯着电视等着。
我宁可让你上火着急,也不告诉你答案。我一旦告诉你答案,再马上来一个更加大的悬念让你着急。好的长篇小说,总是这样一环套一环,待最大的矛盾和秘密揭开了,没有任何悬念了,故事也该结束了。
《等不到的长发及腰》如果改成《待我长发及腰》,隐去结局。文章开头道明结局的几段放到最后,再浓缩一下,一点而过,给读者留点思考的空间,应该更有味。
开头可以这样写:60多个小时的车程,四次辗转倒车,她拖着疲惫的身体随着人流挤出车站,望着眼前这座城市,她略显苍白的脸露出一抹微笑。随即,她快走几步来到对面的小摊前焦急地说,请问最近的医院怎么走?
去见人还是去办事?什么人什么事值得她如此折腾?似乎还觉得很值得?去医院是看病人,还是她生病了?
或许这样的开头,会让读者产生诸如此类的疑问,可以吸引着读者读下去。而艰辛中带着甜蜜的长途跋涉,在经历九九八十一难马上就要取得真经的时候,才发现爱情熬不过时间,拼不过距离,已有人长发飘飘,盈盈笑语伴其左右,暗香浮动,撩动了谁的心魂,又嘲笑了谁的执着。
等不及我长发及腰,枉我情意缱绻,竟为他人做了嫁衣。待结果出来了,这个故事也该完了,留给看官唏嘘无数。
更有一些极端的故事,到了结局该出结果的时候,戛然而止,任你抓耳挠腮,急火攻心,就像那副只有背影的美人图,任你千呼万唤,俺就是不转身。
《裸婚》最后那俩货复婚没?《调音师》最后装瞎那厮被老太太打死没?
唉,不知道,没有演。
大概这两位编剧都受到《小龙人》主题曲的启示吧——我有多少小秘密,我有许多的秘密,就不告诉你,就不告诉你,就不告诉你……
我觉得词作家在写下这几句歌词的时候,心里在暗爽——急死你,急死你,急死你!
等你的作品不写完就让读者猴急的时候,大概离成功也不远了,而这一切的前提是,不要过早泄露天机。
佛曰,说不得。
共 146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呵呵,真是值得一读啊!与其说是一篇赏析文章,不如说是一段精彩的演讲哈,关于如何处理小说开端和结尾的至理名言。全文就是在一种轻松自由的气氛中,展开欣赏和剖析,关于作品结构问题,如何开端和收尾,作者旁征博引,语言诙谐有趣,但至始至终贯穿一个主题“不能告诉你”。这篇赏析作品的珍贵之处就是让读者在嘻嘻哈哈的阅读中,欣赏作品的艺术处理,本文作者颇有深度的见解,让读者耳目一新,哑然一笑又点头称赞,读后受益匪浅。【编辑:琴声悠扬】
1 楼 文友: 201 -12-28 17:48:58 这种赏析作品第一次看到,似乎能感受本文作者睿智、幽默、豁达的性格,我仔细阅读几篇,学习了。学习文章鲜明的主题,学习这种轻松自如的写作手法,学习老师善于观察和收集的生活态度。向老师致敬!编安不妥之处,敬请指正。 精神领域的宽广远比物质力量的强大更令人叹服
回复1 楼 文友: 201 -12-29 12: 5: 6 评论得很好。
周末愉快!8岁儿童口臭怎么办缺钙会不会引起腰酸如何预防脑中风的发生
孩子咳嗽有痰哮喘怎么办早搏吃什么药有效
静心助眠口服液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