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这里有洛克杂文
文章来源:丹阳文学网 | 2019-12-25
摘要:丽江游让我记住了约瑟夫.洛克这个名字。他在丽江居住27年之久,凭着坚韧不拔的精神和聪明才智,撰写了大量有关东巴文化的著作,给后人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文字,也为进一步了解纳西族居民生活及东巴文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由于洛克,丽江的知名度越来越高,吸引了世界上众多国内外游客,他为丽江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丽江不忘洛克,正如丽江人民所说:这里有洛克。 每当我提笔想写点儿有关洛克的东西时,心里就会忐忑不安:一个无名小卒,与洛克既无血脉也无生平的任何联系,有何资格来怀念洛克?是啊,不能自不量力。前几天为写有关丽江的一篇文章,我翻阅了当年丽江游的日记,无意中发现今年是洛克逝世51周年,洛克的事迹再次在我脑海里浮现出来,心里一直不能平静,于是不管自己有无资格,还是痛下决心写此短文,一表我对洛克的怀念之情。
地以人传,人以名传。由于洛克,现今的丽江已名扬四海。可对丽江或许人们最需要记住、也最应该记住的不是四方街、大石桥、百岁坊,而是纳西文化之父——约瑟夫●洛克。
到丽江旅游,在认识丽江的同时也让我牢牢记住并深深崇拜着一个人,一个来自西方的流浪汉,一个甘于孤独行走的奇人,一名传奇的探险英雄,一位纳西学之父,他就是在中国丽江住过27年的美国白人学者约瑟夫●洛克。
能够知道洛克的事迹并牢牢记住洛克这个名字得益于我居住的客栈——丽江“一棵树”客栈,得益于复旦大学毕业的客栈女老板设立的那个小小的书吧,得益于她为客人精心挑选的、既有知识性又有趣味性的几十本书籍。这些书籍有洛克撰写的《中国西南的古纳西王国》中译本,有中国学者沿着洛克生前考察路线再次探索的著作,如王大卫的《寻找天堂》、《天地无极》,也有介绍纳西族文化和洛克事迹的,如《孤独之旅》、《马蹄踏出的辉煌》、《灵魂居住的地方》等等。
在丽江短短的10天里,白日游览风景名胜,夜间则贪婪地到书吧读书,通过这些书籍,不仅加深了我对丽江的了解,也让约瑟夫●洛克这个名字在我的脑海中留下了深刻印象。更重要的是,由于洛克,让我这次丽江风光游升华成了一次纳西文化之旅。
洛克生于奥地利,191 年加入美国籍,大学毕业后就开始了欧洲和美国的流浪生涯,由于他很早就痴迷于中国,1922年2月终以《美国国家地理》学会云南探险队副队长、撰稿人、摄影家的身份,从泰缅边境进入中国,辗转来到滇西北的丽江。
洛克是位性格执着而眼光独到的探险家、摄影家,他以丽江玉湖雪嵩村为大本营,幽居泸沽湖,进入川西佛国木里,走进上帝后花园亚丁,拜谒青海阿尼玛卿山,闯入甘肃卓尼和科科隆,走读贡嘎雪山,足迹遍布滇西北。在近代中国西部尚无地图可考的高山禁地、崇山峻岭之中,洛克采集了6万多份植物、1600种鸟类和60多种动物标本,拍摄了24 幅珍贵的第一代彩色照片和50 张黑白照片,为人类提供了大量有关这一地区的地理资料。他的摄影作品至今仍是中国西部地区最真实、最珍贵的历史图片。
洛克有极强的语言天赋,他掌握包括英语、阿拉伯语、汉语在内的10余种语言,后来又学会了纳西语。1926年出于对纳西文化的热爱,在完全没有收入来源的情况下,他义无反顾地变卖了所有家产,带上全部用来养老的积蓄回到丽江。从此,洛克与赖以谋生的植物学分道扬镳,全身心地投入到了对纳西文化的研究。
在纳西僧人的帮助下,他开始搜集东巴经书,翻译象形文字写成的、讲述纳西族历史的纳西古书。通过几年艰苦卓绝的努力,最终完成了上百部东巴经书的翻译工作,完成了《中国西南的古纳西王国》等两部有关纳西历史的著作,还编撰了一本厚达1094页的《纳西——英语百科词典》。经他收集的8000多本东巴经书,后来分别收藏在欧美的各大图书馆。
生涩的语言,怪异的符号,连中国人都难以深入其中的东巴文字和东巴文化,一个外国人却能熟练掌握并有深刻研究和探索,而且获得了如此辉煌的成果,可见洛克曾为此付出了多少心血,尝受过多少难以想象的艰辛?
称洛克是西方研究东巴文化的鼻祖毫无争议,其“纳西学之父”的桂冠名副其实。
一个外国人,形单影只,人地生疏,环境恶劣,语言不通,不仅要应付土匪强盗、毒虫猛兽的侵袭,还要战胜贫穷、饥饿和疾病的折磨。若没有坚强的意志力,没有为人处事的聪明睿智,没有披荆斩棘、坚韧不拔的探索精神,能够在穷乡僻壤、险峰深壑、雪山丛林之中顽强地坚持27年之久,不可想象。
难怪有人这样评价洛克:他是一位努力向前的人,好像在追求一种未知的危险的诱惑,总是向着未知领域发起挑战,他就是这样一个男人。
这样的男人的确值得世人称赞和尊敬。
1949年新中国以“别了,斯徒雷登”的方式对一些美国人下了逐客令,洛克自然也不能幸免,8月他以“帝国主义分子”、“文化侵略者”的罪名被驱除出境,从此再也没能返回令他一直魂牵梦萦的丽江。
曾与洛克有过关系的人,先后在一系列运动中受到牵连,流落在丽江民间的东巴经书作为封建迷信的毒草被焚烧殆尽,而那些美丽的原始森林也在刀劈斧砍和电锯声中一片片地倒下。今天,当我们缅怀洛克事迹时,这一系列的风风雨雨难免不给后人留下丝丝苦涩的回忆。
因为种种原因,中国曾彻底堵死了洛克重返故地的渠道,但这个西方人心灵的归宿却永远在丽江。对他来说,丽江不单是一个生活的恬静家园,同时也是他心灵能得以慰籍的精神家园。他在其著作中深情地写道:“当我在这部书中描述纳西人的领域时,逝去的一切又一幕幕地重现在我的眼前,那么美丽的自然景观,那么多不可思议的奇妙森林和鲜花,那些友好的部落,那些风雨跋涉的年月和那些伴随我走过漫漫旅途、结下深厚友谊的纳西朋友,都将永远铭记在我一生最幸福的回忆中。”即使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洛克仍然不忘他朝思暮想的丽江:“如果一切顺利的话,我会重返丽江完成我的工作……我宁愿死在那风景优美的山上,也不愿孤独地呆在四面白壁的病房里等待上帝的召唤”。这是洛克心声的宣泄,字里行间无不流露出他对丽江的深情厚意。
现在,大凡研究纳西文化的人,无论在中国还是在国外,没有谁会不读洛克的书。研究中国西南民族文化的学者,也都把洛克的著作和图片视为重要的参考资料。与此同时,同洛克有着隔世情缘的人也越来越多。
约 0万人口的纳西族在中国50多个民族中算不上是一个大民族,但是它的东巴文化却因为洛克的研究和介绍而蜚声中外,国际影响日益广泛,引起了世人极大的兴趣和关注。
1962年12月5日,洛克带着对丽江的不舍之情在夏威夷走完了他孤独的人生之旅。可以告慰亡灵的是,50年后的今天,他一直牵挂的丽江已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评为人类世界文化遗产,每年数以百万计的各国游客在他的召唤下,纷至沓来,到丽江观光旅游。也有更多的仁人志士正沿着洛克当年的足迹,更加深入、全面地研究纳西东巴文化。
丽江游让我记住了这个西方学者的名字,也正由于他的名字让我更爱丽江,更喜欢祖国的山山水水,因为在这些山水里无不蕴藏着灿烂的文化。假如有众多的旅游者不是仅仅感叹于那里的山美、水美,而是像洛克那样更深入了解这美的背后蕴藏着多么灿烂的文化,那么我国的旅游业将会提升一个档次,我们旅行者也会在欣赏美景的同时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但愿在我国也能不断涌现像洛克那样不朽的旅行者。
洛克依然活着,仍然和他眷恋的丽江在一起。
正如丽江人民所说的:这里有洛克!
共 2747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这里有洛克】这是一篇饱含真情的怀念随笔。作者用激越的文字,丰盈的内涵,描写了一位叫约瑟夫●洛克的国际友人。今年是他逝世51周年,出于对这位传奇探险英雄,一位纳西学之父的缅怀和敬重之情,详实描述了他的生平,和曾在美丽的丽江生活二十七年的不寻常的经历,这位传奇人物对丽江做了大量的植物采集、动物标本采集;拍摄了大量珍贵的精致照片,为人类提供了大量的地理资料;而他的摄影作品至今是中国西部地区最真实、最珍贵的历史图片。也是这位国际友人,使丽江被世界瞩目,如今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文化遗产之一;也是丽江让作者认识了他,也是他,让作者更热爱丽江,更爱祖国的山山水水,因为那里蕴藏着灿烂的文化。因此,丽江人说,这里有洛克!这是一篇内容丰实的杂文随笔,大量的洛克生平和对丽江的贡献等资料,笔墨所到之处,无不浸染对一位心中敬仰的西方学者的敬重之情,也因此为祖国美丽的丽江而自豪,字里行间透着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很耐读的随笔文章,读来受益匪浅!推荐佳作!问好老师!【山水神韵:春华秋实】【江山部精品推荐01 061 0 】
1楼文友:201 - 15: :10 老师的随笔写的激越感情饱满,笔墨所到之处无不流露着对国际友人,传奇人物洛克的敬重之情,是他让丽江引起世界瞩目,也是他,让老师对祖国的美丽山水由衷感到自豪!怎不让人怀念他那?很精彩的随笔!祝老师端午节快乐!
2楼文友:201 - 21:11: 2 感谢秋实社长在百忙中及时地给拙作并予评点!
楼文友:201 - 06: 6:02 俺也去过丽江,可是却不知道洛克。老师的丽江之行满载而归啊!
回复 楼文友:201 - 08:54:5 的确如此,之所以知道洛克,得益于我住的客栈图书亭。谢谢方因!
4楼文友:201 - 18:55:55 现在去丽江的人,多是奔着 艳遇之都 而去,有多少听闻洛克。读了这篇文章受教了 风烟俱净,天山一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回复4楼文友:201 - 15:52:10 谢谢文友赐阅并点评!
回复4楼文友:201 - 15:52:15 谢谢文友赐阅并点评!
甘油三酯高怎么回事
血糖仪多少钱
尿酸高吃什么能降
男性突然夜尿增多怎么办灯盏花制剂都有什么
骨质疏松与骨关节炎
上一篇:雅韵天空那飞翔的精灵散文
上一篇:禮儀故乡城市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