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九成宫醴泉铭散文

文章来源:丹阳文学网  |  2019-11-13

2.

风姿绰约的隋宫佳丽和我近在咫尺。我跟随在她的身后。她曼妙的身姿在春光中的长廊上飘散着迷人的芬芳,我以我炽热的目光为风,轻轻地拂过她秀美的发髻和妙不可言的腰身,我以我甜蜜的心灵为炉,温暖她落寞的花季和幽怨无解的青春。

我的手可以穿越七千重云烟和八万颗尘埃,却怎么也穿不过风雨飘摇的千年岁月。我握不住她温润的玉腕,也牵不住她娇美的柔指。就像我圆不了人间这惊醒的梦,就像我补不满天上那残缺的月。

她的那双绣花鞋在避暑离宫中拓印的碎步和足迹让我迷离又明晰,她的一条无暇顾及的水袖飘拂在她的身后,恰巧被从宫苑中路过的清风展读。我以我梦游的手轻轻地拽住,拽住了这一缕有馨香的生命居住着的丝绸。我明白,你不说我也明白。我必须和隋宫唐苑的佳丽同行,或者手持一件千年的信物,才可以回望并重返隋唐的往昔,并且梦游大隋的仁寿离宫以及盛唐的九成宫苑。

.

隋宫佳丽的音喉时隔千年依然温暖如初,她给我讲述着隋文帝杨坚在北逐强胡、南灭残陈,结束了数百年的南北分裂,天下初定之后,在麟游营造了避暑的离宫。隋文帝杨坚截取《汉书?董仲舒传》中“尧舜行德,则民仁寿”一语,命名这个避暑离宫为仁寿宫。杨坚于此营建离宫或许与董仲舒曾经在此不远的慈禅寺附近办过书院有关。那时候麟游还叫做“凤栖”或者“栖凤”,“杜阳”或者“普润”。麟游之前的这些地名,一半来自传说,一半来自史载,这些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仁寿宫建成不久,就有一只白色的麒麟在宫苑中游观,于是就有了“麟游”这个诗意的地名,而且一直沿用至今,千年无改。

隋文帝杨坚和他的独孤皇后对仁寿离宫很是偏爱,春来秋归,留恋不舍。杨坚在这里处理朝中事务,宴饮百官大臣,接见高丽、突厥等外使朝贡。隋文帝在仁寿宫里曾经接纳了突厥一支突利可汗的内附,也在仁寿宫里谋划了对突厥另一支都蓝可汗的袭击和瓦解。甚至在仁寿宫里策划并发动了对远在朝鲜半岛的高丽人的战争,战事以惨败而告终。为了从长安帝都到麟游仁寿宫之间往来的便利,沿途还修建了12座行宫。

就在这山清水秀的地方、就在这隋代帝王避暑休闲的离宫,独孤皇后怅然而逝,文帝杨坚被其子杨广谋害,隋文帝的容华夫人和宣华夫人也被荒淫无耻的杨广纳之为妃。一统南北的隋文帝杨坚和精明果敢的独孤皇后怎么也不会想到,他们留恋不舍的避暑离宫,竟然是他们这一对帝王夫妻终结生命的地方。看遍四野,如今却是:

山间桃柳惹春风,

多少愁语对暮昏。

燕子归来知旧路,

千年烟雨锁闲村。

4.

隋亡唐兴,经历了 6年之后的贞观五年(6 1),唐太宗李世民下诏修复扩建仁寿宫,并更名为“九成宫”,“九成”乃“九重”或“九层”之意,喻其高大或庄严。

次年,太宗帝避暑来到了九成宫,李世民漫步宫内西域,以扙击地,地下就有甘甜清澈的泉水涌出,太宗帝万分欣喜,遂取名“醴泉”,即令魏征撰文、欧阳询书丹而立一碑。这就是闻名遐迩的《九成宫醴泉铭》。九成宫在唐高宗时曾一度更名为“万年宫”,取“颐和万寿”之意,后又恢复原名。

我的目光跟随着宫苑佳丽的兰花指远远望去,麟游县城的山脚之下,有杜水清澈如玉,潺潺而东流,九成宫就坐落在杜水之北的天台山上,天台山间宫殿错落、梳妆台上柳色如烟、福昌院中钵鼓交响、西海湖面轻舟弄波。

天台山主峰有“九龙殿”,九龙殿就是九成宫的“排云殿”,此处方圆9亩,其正南面临悬崖,深约百丈;北面连接一条山脊;更北端有丘陵状山峰。九龙殿东西两侧皆为崖坡山地,西近而东远。西崖至东崖一带称之为“御沟里”。九龙殿下东侧的平地处,有一处18米见方的平台,叫做“梳妆台”。九龙殿西面是连续延伸的小山,山头西南两侧石崖峥嵘,其上有“福昌院”,亦名“天台寺”。从九龙殿正南涉过杜水,就是“凤凰台”,传说因栖落凤凰而得名。此处西南为唐王“点将台”,再南下至栗川村,有冬日无冰之“御泉”及唐百官府寺所在地,名曰:“官坪”。官坪以北,海西头以东,唐宫永兴门以南,石嘴湾以西,这一区域乃宫中汜水行舟之内海,亦名“西海”。在九成宫外围,尚有马坊、南坊、西坊、北坊等等,是御 宿营和牧马之处。

正如《九成宫醴泉铭》中所描绘的那样,九成宫乃“冠山抗殿,绝壑为池,跨水架楹,分岩竦阙,高阁周建,长廊四起,栋宇胶葛,台榭参差。仰视则迢遰百寻,下临则峥嵘千仞。珠璧交映,金碧相辉,照灼云霞,蔽亏日月。”

唐朝的九成宫比之隋代的仁寿宫有过之而无不及,是唐太宗李世民狩猎、游乐、休闲、避暑以及处理朝政的离宫。堪称中国离宫之最。在群峰掩映之中,在古木青山之上,富丽堂皇,巍峨宏丽,豪华无比,宫内花圃密布,碧湖扬波,宫殿巍峨,楼阁错落,廊榭曲连,亭台临风,曲径喧竹。飞檐叠屋饰有五脊六兽,雕梁画栋离间朱窗花格,长廊曲环周连亭榭宫阁。

唐太宗李世民,在九成宫的丹霄殿里宴请百官大臣,在御容殿里处理政事朝务,在大全殿里接见外使朝拜,在咸亨殿里倾听魏征据典力谏,在九成宫外的山林郊野狩猎游乐。

隋唐两朝四帝21次驾幸麟游,或避暑休闲、或狩猎游乐、或歌舞欢宴、或处理朝政、或迎见外使,这里曾一度成为全国政治、文化以及外交的中心。

5.

《九成宫醴泉铭》镌立于唐贞观六年(公元6 2年)。记述唐太宗在九成宫避暑时发现醴泉一事。笔法刚劲婉润,兼有隶意,欧阳询书写此铭,时年七十六岁,其书法艺术已是炉火纯青,加之又是奉勑用心之作,因而,此铭是欧阳询晚年的经意之作,历来为学书者推崇。

欧阳询是唐初书法界“四大名家”之一,被誉为翰墨之冠。其书法有刻厉险劲之貌,他的字,气度森严,凝重沉稳;高简中寓浑穆,方正中见柔媚,转折处干净利落,于雍容大度中透出险劲之趣。

此碑用笔方整,且能于方整中见险绝,间架开阔稳健。行笔于险劲之中寻求稳定,尤其在划末重收,笔至划尾便稳稳提起。点画精致准确,结字布局险劲,中宫收缩,外展逶迤,疏密聚散对比强烈。纵观古往今来书法,其结字准确无误而得“险劲”之美者,欧阳询堪称冠绝。自古以来,此铭一直被誉为“楷书之极则”,倍受人们喜爱。该书作笔力劲健,点画虽然瘦硬,但神态丰润饱满,向上的挑笔出锋含蓄,带有隶书笔意。字体结构典雅大方,法式严谨,看似平正,实则险劲。

欧阳询来源于王羲之,而实际胎息于汇聚南北书风的隋碑,并集其大成,《九成宫醴泉铭》整体碑文高华浑朴,法度森严,一点一划都成为后世模范,故后人学习楷书往往以此碑作为范本。被后世喻为“天下第一楷书”或“天下第一正书”,元?赵孟頫赞曰:“清和秀健,古今一人”。

6.

一曲幽怨而伤感的《醴泉铭帖》曲终歌尽的时候,隋宫唐苑的佳丽和九成离宫以及楼阁亭榭随我的梦境一起烟灭。

大梦初醒的我站在九成宫的遗址上怅然若失,遗梦乍去的我在风中屹立,在山岗远望,我企图用补梦来勾画大隋和盛唐的几世繁华,用追忆来临摹麟游和离宫的山水神韵。

我知道,你不说我也知道。宝鸡北部的麟游、凤翔、千阳、陇县一带2912.8平方公里称之为麟北煤田,其中已普查的462平方公里为麟游区,该区域详查面积180.7平方公里,探明储量约 2亿吨。属特低灰、特低硫、特低磷、特高发热值的长焰煤,开发潜力巨大。按照有关部门对麟北煤田矿区的总体规划,准备设立大型井田两个,郭家河井田和丈八井田,按每年产煤1100万吨计算,可开采80年左右。

我知道,你不说我也知道。煤炭工业将成为麟游的支柱产业,随着麟北煤田的建设和开采,随着麟游经济的腾飞和发展,随着宝鸡旅游的兴盛和开发,重建和还原九成宫,打造宝鸡旅游的金名片,或许为时不远。

这是我们故乡宝鸡的祈愿。

这是我们中华盛世的梦想。

共 209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九成宫醴泉铭》,是唐太宗在九成宫发现醴泉,于是让魏征撰文,著名书法家欧阳询书写,而刻的碑文,是历代推崇的书法佳作。由于在书法方面的名气太大,以至于,提到它,后人首先想到的就是书法的楷模,而对碑文的内容以及写这篇文章的背景等问题都忽视了。本文作者,有幸是此碑所在地的人,满怀自豪感,对此碑文的产生原因过程以及书法上的特点做了详细地介绍,让人们在欣赏其书法艺术成就的同时,也了解了它的来龙去脉。文章所引典故翔实、准确,语言流畅干练,充满 。推荐欣赏。【:北极主人】

楼文友: 21:41:26 多谢大家的关注 宝鸡 业余 作者

鲁南欣康是饭前吃

鲁南欣康睡前可以吃吗

鲁南欣康饭前还是饭后

小孩咳嗽打喷嚏发低烧
经期前吃什么预防痛经
收银机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