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年有时间就照照镜子散文外一篇
文章来源:丹阳文学网 | 2019-08-20
母亲有个习惯,就是有时间就照照镜子。
我家有个老式大坐镜,端端庄庄地放在我家宅屋的那口柜上。坐镜的两边摆着一对青花瓷的弹瓶。坐镜的前面,摆着一绺常用的物件。像白瓷蓝花的茶壶,印有“为人民服务”字样的搪瓷缸子,浅红色的塑料肥皂盒,白瓷蓝盖的雪花膏瓶……摆着的物件,有些常用的,像肥皂盒;有些是很少用的,像搪瓷缸子;有些似乎改变了原有的用途,像带嘴带把带盖的白瓷茶壶。那个白瓷茶壶,已经成了装小纽扣等小物件的器皿的了。大坐镜与一绺的物件组合在一起,有一种特殊的艺术感。
我觉得,从我家窗子射进的光,都映在了柜上的大坐镜里,清净而明亮。镜子里的光经过镜面的过滤,又发散到宅屋的各个角落,映得满屋子清亮。屋子清亮着,我们一家人的日子就随之清亮着。
母亲就是经常站在那口柜前来照镜子的。母亲挺直腰板站立着,半个多上身都清晰在镜子里,镜子的大小和摆放的高低,就好像为母亲量身定做的一样。母亲照镜子的时候,有时会仔细一点,眼睛盯着镜子里一动不动;有时也会简约一点,只打个照面就转身离开了。
一大清早起来,母亲就要走到坐镜前照照镜子,但只是理一理头发,整一整衣领,只要头发不蓬乱、衣领不窝曲就成。然后,母亲就去做她应该做的事。
可是,到了洗漱的时候,母亲就会照得仔细些。母亲会盯着镜子,用那把桃木梳子一绺一绺地梳理着头发。啥时梳理到她自己看过眼的时候,才会用头卡把头发卡好。然后,还会左瞧瞧右看看,用左手轻轻地拍一拍右肩,用右手轻轻地拍一拍右肩,才算作罢。
梳好了头,母亲会拧下雪花膏瓶的盖,用手指头把瓶里的雪花膏一点一点地抹在脸上,再用手指擦均匀。这时,母亲的眼睛,就像掉进了镜子。
每次穿外套的衣服,母亲都是照着镜子系扣子,整衣领。母亲总是把衣襟朝下拽一拽,总是把衣领朝上提一提,然后扭一扭身子,直到自认为满意为止。
母亲会让我的妹妹们坐在柜盖上,看着母亲帮她们梳头。母亲在帮着妹妹们梳头的时候,会时不时夸一夸妹妹们的眼睛长得好看,妹妹们鼻子长得好看,妹妹们的小嘴长得好看,妹妹们的耳朵长得好看,夸得妹妹们美滋滋地笑。母亲也会时不时会用“小辫小辫撅撅,南山打铁是你爹爹”来逗一逗最小的妹妹。慢慢地,我的妹妹们也学会了照镜子。
有时,母亲会冲着我或者是哪一个妹妹喊:去照照镜子,看看你那花狗脸脏的,不洗一洗都没法看了。这个时候,无论谁去照镜子,都做好了洗脸或者洗头的心理准备。洗好了,自己要先照照镜子,然后去找母亲验收。
母亲去赶大集、或去商店、或走亲戚之前,都得好好地照一番镜子。有时为了一件上衣,母亲会穿了换,换了再换;有时为了一个头卡,母亲会把它卡上去拿下来,拿下来再卡上去。离开屋子的最后一件事,几乎都是再照一照镜子。无论母亲啥时走出我家的院子,她的发型都是整齐的,她的衣着都是整齐的。
有时,一旦听到有人在大门外叫门,不管是亲戚、乡亲和朋友,母亲第一时间就会跑到坐镜前照一照。照完了镜子,她才会踏踏实实地走出屋子去迎接叫门的人。
后来,母亲买了一个小镜子,圆圆的,镜片用蓝色的塑料包着,像黏豆包一样大小。平日里,母亲总是把它当成宝贝似的带在身上。也许,有了这个心肝宝贝,母亲就更方便一有时间就照照镜子。其实,这样的小镜子,应该是山屯里小姑娘们的专用品。小姑娘们照照镜子,会笑得更灿烂。我觉得,母亲的心,仍旧是一颗小姑娘的心。
有一天,我看着翻来覆去照镜子的母亲忍不住地笑起来,还笑得前仰后合、很是开心的样子。母亲回过头,很平和地冲着我说:凑小子,笑话我呢吧?我照镜子,可不单单是为了自己臭美。经常照照镜子,可以随时修正自己,让形象和衣着端庄一点。这样做,是对自己的一种尊重,更是对别人的一种尊重。记住,到啥时候,你尊重人家,人家才会尊重你。邋遢的人,没人会瞧得起。
母亲的一席话,让我的表情很是难看。也不知有多久了,我就一直感觉我在妹妹们面前已经是个懂事的“小大人”了,可如今,在母亲身边,我才感觉我依然还是个没长大的毛孩子。我根本没有读懂母亲照镜子的用心良苦,还以为母亲照镜子是她自己爱臭美。
于是,我懂得了一个道理:要想真的长大,就要学一学母亲,有时间就照照镜子,在镜子里看清自己的衣着,看清自己的形象。心里有了这样的底,才会拥有尊重别人和被人尊重的资本。
我开始行走在照镜子的路上。我渐渐地感觉,在照镜子的端详之中,我更是看清自己的嘴脸,看清了自己的眼神,也看清自己的品行。在镜子里,我会清晰地看到自己的脸色是红润的,还是灰黄的。我也会透过这种皮肤的表象,来判定自己的身心是否健康。身体出点小毛病可以随时打针吃药,可心灵出了毛病就不好把脉问诊了。
似乎,我身体上好多有形和无形的东西,都可以原原本本地照进镜子里,让我一点一点地瞧个清楚,看个清楚。这些东西都清楚了,我的人生之路,就一定会少一些曲折,少一些迷途。
我应该在自己的头脑里贴上一条座右铭:有时间就照照镜子。
【母亲的奶水流成河】
母亲生育了我们兄弟姊妹七个。大头顶儿的我生于196 年的春天,春天恰恰是播种的季节,父母因为我的出生,便对未来的日子充满了许多美好的期许。小老尕儿弟弟生于1977年的秋天,而秋天恰恰是收获的季节,我们一家人因为弟弟的出生增添了许多亲情的快乐。在这前后长达十五年的季节变换之中,我们家先后迎接了七个婴儿的诞生,实现了七次添人进口。
我家的每一次添人进口,都需要母亲那哺育生命的奶水涓涓地流淌。我们每个兄弟姊妹,从“呱呱”出生,到能断奶吃家里的普通饭菜,要历时一年半左右。这期间,我们就要依偎在母亲的怀里,天天吃母亲的奶水。我想,从我到弟弟,我们吃的奶水,足以流成了一条长长的河。有时,我甚至看到了这条河流淌的清亮,听到了这条河流淌的声音。这条河,微波粼粼,涓涓荡漾,承载着我们的生命,承载着我们的成长。
母亲十一岁时就失去了母爱,这是母亲一生中最大的痛苦,她常常为此而流泪。我老爷再婚后,没再生育儿女,母亲一直没享受过兄弟姊妹的亲情。母亲嫁给父亲的时候,我姥姥留下的物件,只要母亲喜欢的,都把它们带了过来。一口柜,一个坐镜,一对青花瓷掸瓶,一对长方形的小木箱子,一个圆筒的帽盒子,还有一个桃木的线板子,仅此而已。这些物件,很快都在我家的屋子里唱起了主角,成为我们全家人的所爱。我知道,要这些物件,母亲不单单是为了使用,她是为了永久地缅怀我姥姥。
过门后,母亲常说:居家过日子,过的就是人,有了人,家才兴旺,日子才欢实。母亲还说:男孩多壮家族气脉,女孩多壮亲情气脉,不管男孩女孩,都不能缺少。母亲说这些话,是不是因为她跟我姥姥许过啥心愿?或者发过啥誓言?我虽然隐隐约约地觉这些话跟我姥姥有关系,可我的心里一直叫不准,也一直没问过母亲。
在我的眼里,我的母亲是下了决心要给我多生妹妹和弟弟的。我在迎接一个个新家庭成员的时候,就一直没听说过母亲要打断生小孩的念头,直到我的小弟弟出生。
终于,我们家成为山屯里人口最多的人家之一。人口多,我们家分的粮食就多,分的布票也多。生产队解体的时候,我们家分的地就多,分的果树就多,分的物件也多。母亲真是喜欢多,家里啥多她都高兴。她不考虑有些多的东西会在短期内变少或者变成没有,母亲想的,是怎样凭着家里的一群孩子,去拥有让她心里敞快的多。这多无论持续多久,母亲都会高兴。
可是,在我和兄弟姊妹相继出生的那个年代,正是我们那个山屯的贫困时期,吃饱穿暖,就是山屯人最大的期望。过年吃顿饺子,过节吃顿肉,立夏吃一碗鸡蛋糕,都是非常奢侈的享受。试想,嘴里吃的跟不上,母亲的身体,哪来的那么多奶水给孩子吃?没有奶水,怎么把孩子喂养大?
母亲刚刚嫁过来时,没有自己的房子,从屯北头的八太爷家借了两间房子住。那两间房子是西偏房,一间是堂屋,生火做饭的地方;一间是里屋,吃饭睡觉的地方。我就出生在那一间里屋的炕头上。后来,我的妹妹和弟弟们,都出生在自家的房屋里。
我出生时,三年困难时期刚刚过去,山屯人在吃粮上家家都是精打细算。母亲生我坐月子,我爷爷和奶奶以及我老爷送的小米和鸡蛋,吃个十数八天的就没了,接下来就得吃普通的饭菜。母亲打小没妈,一点也不娇气,只要是能吃的,不管是菜饽饽,还是菜粥,吃啥都行。秋天时晾的干萝卜缨、干白菜叶、干茄腿、干倭瓜片、干葫芦条和干豆角条啥的,都成了母亲最好的营养品。这些东西,母亲在怀着我的时候,就早早地准备好了。
到了春夏之交,榆树钱、杨树芽、槐树花、苦麻菜、婆婆丁、苋菜、猪毛菜啥的,就一茬接一茬地下来了。这些野味,都成了母亲的美味吃货。对母亲来说,所有能吃的东西,都是好味道。
母亲吃这些东西,是为了解决自己肚子的饥饿吗?不能说没有这个因素。我觉得,更多的时候,母亲是在逼迫自己增强食欲。母亲知道,不管啥东西,只要吃进肚子里,经过老肠老肚的加工,就能酿造出能让自己的孩子吃饱的奶水来,自己吃不饱肚子,就要让吃奶的孩子挨饿。
我一点点长大以后,就直接目睹和感受着母亲的嘴壮。有时,母亲吃得津津有味的东西,在我的嘴里就不是个滋味,打着旋地咽不下去。这个时候,母亲就会说,嘴壮吃得胖,嘴壮身体棒,吃东西尖嘴猴腮的,身体就不健壮,就不能多干活,就不能更好地养家。我倾听着母亲的教诲,体悟着母爱的深邃,许多让我难以下咽的食物,都变得有滋有味起来。在我们家,我渐渐地成了和母亲一样的美食家。
为了让孩子们在哺乳期吃饱奶水,母亲采取一切办法多吃东西,即使在心情不好的时候,即使在身体不舒服的时候。她知道自己的孩子啥时出生,在孩子出生前,她就为自己做好了食物的准备。她还要把好吃的东西尽量留给我们吃,她吃我们不愿意吃或者吃剩下的东西。不管啥东西,都在母亲的身体内变成了源源不断的奶水。
在母亲身边,我们兄弟姊妹七个一共吃了多少奶水?这些奶水,能装多少口大缸?能提炼多少奶粉?能提炼多少脂肪?能提炼多少蛋白质?这些问题,也许我们谁也没想过,也许我们谁也不能准确地回答出来。这些问题,都盛在母亲的心里,都记在母亲那斑斑黝黑的 上。母亲的 ,何尝不是一个精确地奶水表呢?
如今,我真的看见、也真的听见了母亲的奶水流成河。我还感觉到,这涓涓的细流,既融合在我的血液里,也凝结在我的筋骨中。这床河究竟有多长,究竟有多厚,我祈愿我心中的那把感恩的尺子,能够准确地丈量出这些数值。
我想,母亲的奶水河,深无底,宽无边,长无尽!
共 4149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有时间就照照镜子】:母亲是那么热爱照镜子,我原本以为她是为了自己臭美,却不料一次不经意中,母亲讲了她照镜子的原因。原来她认为把自己收拾好,不光是对自己的尊重,也是对他人的尊重,而且,还能通过照镜子来随时发现自己身上存在的污点,一个不允许身上有一点污点的人,自然心灵也该是纯洁无暇的。我由此感悟,我们每个芸芸众生中的人有时间都该照照镜子;【母亲的奶水流成河】:母亲生育的年代是缺吃少喝的年代,可是从小孤独的母亲却硬是生养了我们七个孩子,面对这么多孩子,母亲却并没有为怎么养活我们而担忧,相反,却为我们带来的多而欢欣。在那艰苦的岁月里,母亲为了让自己有足够的乳汁哺育我们这些孩子,把一切可以入口的东西都当做美味来吃下去——这就是母亲啊——为了孩子,没有她们做不到的!想到母亲的奶水,即是想到母亲的伟大。文中投射出来的感恩心深深地呼吁着孝道与爱。佳作,推荐赏阅!【:雪飞扬】 【江山部·精品推荐】
1楼文友: 08:40:54 朴素中蕴含哲思的佳作,欣赏了,问候作者,感谢赐稿,期待精彩继续!
2楼文友: 20: 1:01 品文品人、倾听倾诉,流动的日子多一丝牵挂和思念;
灵魂对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时光变得更丰盈和饱满。
善待别人的文字,用心品读,认真品评,是品格和品位的彰显!
我们用真诚和温暖编织起快乐、舒心、优雅、美丽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 逝水流年 文学社团精华典藏。
感谢您赐稿流年,祝创作愉快 ! 爱,是人世间最美好的相逢,用文字找寻红尘中相同的灵魂。
楼文友: 21:49:50 有时间就照照镜子,这话多深刻,叫人内醒。
糖尿病胃轻瘫便秘的原因
糖尿病胃轻瘫便秘的症状
糖尿病胃轻瘫便秘的治疗方法
宝宝腹泻的治疗方法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治疗方法
云南道地药材 灯盏花怎样
上一篇:读青铜葵花有感
上一篇:暗香黑夜中的狂想曲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