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画与我的散文写在父亲节之际送父亲说体系
文章来源:丹阳文学网 | 2020-03-27
我 的 父 亲,关于父亲歌词那是我小时候的介绍
总感到我的父亲这个题目太俗了,但是,想了多日,草拟了许多题目,却又觉得都太别扭,都不能从情感深处完全表达我的意思,所以,最后,还是决定采用这个标题。
1949年父亲第二次入伍时照片。
一。
父亲出生于1928年金秋,当时我的祖上正如这金秋般的景象,家境较为殷实。爷爷兄弟四人,大爷成家数年,一直没有子嗣,二爷育有两儿两女,中年病故。三爷从小习武,师从少林名师,身高体壮,勤劳勇敢,威名远播。三爷身体好,干农活也一把好手,有年夏天在场院打碾麦子,拉石碌碌的马惊了,三爷正好倒在了碌碌前,狂奔的马拉着重达千斤的石碌碌从三爷身上碾过,场院上的人都大惊失色,认为我三爷肯定没命了,结果,惊马刚过,我三爷翻了个身就站了起来,和没事一样照样干活。这件事一传十,十传百,人们都知道了我三爷的厉害,私下叫他三眯眯为挡不住的意思,是说千斤重的石碌碌都挡不住我们家”我的爷爷排行老四,乡里人私下就叫他四眯”三爷是我们这个三十多人大家族的至尊掌柜,在家带领十多人种地,土地最多时达三百余亩。我爷爷带领家里几个大点的后生在外经商,家族的日子过的有声有色,富裕。由于我们家古宅位于村子最北边,人们又送称呼北头子家”也有人叫眯不住家”含有富的猜不透的意思
二。
天有不测之风云。父亲五岁时,奶奶因病去世了,父亲的好日子算是到了头。当时,大伯已经结婚,大姑也已经出嫁,小姑只有十二岁,由于爷爷长年在外做生意,很少回家,父亲只有整天跟着小姑生活。家族虽大,没有了母亲的佑护,父亲和小姑受尽了家人的白眼与斥责,经常会因贪玩误过饭点,一饿就是大半天。平时,家里做了什么好吃的,基本上也没有他们姐弟的份。
这种苦难的日子,在三年后有了转机。先是十五岁的小姑出嫁了,婆家家境尚好。爷爷意识到8岁的爸爸再也无人看管了,就把父亲送到了县城一所全寄宿的学校。三爷那时虽然当家不同意,但爷爷在外经商手中掌握着钱响,就一意孤行了。
三。
后来,父亲考入了西安一所师范学校(据父亲说是陕师大的前身)那时,虽然国弱民穷,但清末民初的学风却很纯粹很浓厚,特别是关学正处在最兴盛期,西安关学如林。千年古都的文化氛围让父亲更如鱼得水,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曾有一个小插曲,足可见父亲当时成绩之好。有次上历史课,任课的老师特别有名,人称难不倒父亲和几个同学提前打了赌,说自己一定会在课堂上难住老师。课堂上父亲举手请教老师一个历史问题,问老师,你的历史水平特别高,我们都很敬仰你!我想问问你一个家族历史问题,你知道爷他爷爷的名子吗?全班轰然大笑,但当课老师却没笑,等同学们安静了,老师说振才同学(父名)很惭愧,老师真不知道,你的提问无论出于什么目的,都震撼了我的心灵,我们一些人精通了西洋史,却不知中国史;精通中国史,却忘了家史,忘了自己的先祖,这是一名历史人所不能允许的。老师的话也深深影响了父亲,我们的家族史,他总是能上溯很远很远。
四。
父亲在宝鸡工作留影。
五。
有文化,脑子活,到部队不久,父亲就成了连队的军事文化教员,受到了极大的重视。部队新装备的武器一般都会先交给父亲,由他先来操作,熟悉性能,再拆解组装,完后教给班排长们。
后来,父亲随部队先后参加了扶眉战役、宝鸡解放战斗、狗娃山战役、兰州战役,并在狗娃山、兰州战役中荣立三等战功。狗娃山战役中,部队发起了冲锋,父亲身背背包、干粮袋、腰间还挂着五颗手榴弹,根本跑不动,一直落在后面。路过一水沟时,父亲看到水沟里芦苇很密,原想把腰间的手榴弹全扔出去减轻一下重量,领导查问时就说怀疑芦苇中藏有马匪。没想到第二颗刚扔出去,芦苇里真就传来了声音我们投降,不要扔了紧接着12名马匪从芦苇中举着手走了出来,父亲缴了他们的枪,并搜了他们的身,押着这12名俘虏,让两名俘虏抬着缴获的枪弹回到了营地,因此荣立三等战功。
解放兰州战役时,父亲担任炮排排长,负责一城门的攻坚任务。战斗打响后,由于炮小,城门太厚,根本轰不开。眼看要求的时间要到,父亲忽然看到了旁边老百姓的麦草垛,一下子就有了办法,他立即组织全排战士抱麦草,父亲要火烧兰州城门。麦草放好点燃后,干透了的大门迎着强劲的风势,没有二十分钟,城门就倒下了,父亲他们排又是第一个完成了任务,因此,又荣立三等战功。
兰州战役结束后,部队在小西湖修整,下一步,父亲的部队很可能去新疆,也有可能去攻打西宁。当时部队私下传说西宁的气候多么多么可怕,多么多么寒冷,当地人多么多么凶残等,父亲害怕了,加之父亲入伍时在家里和爷爷所受的气,他想起了伤心的爷爷,他决定不再往前走了,他要回家,他要让三爷他们看看,他完好无缺的又回来了。在一个天很黑的晚上,父亲开了小差。
跑出兰州后,他先到一户农家用自己的军装换了一套当地老百姓的破衣服,又买了点干粮。因为路上支前的队伍多,还有岗哨,他不敢走大道,有时小道也不敢走,经常猫在庄稼地里走,干粮吃完了,就吃地里的庄稼,玉米、红薯什么都吃,东躲,历时二十二天,终于回到了家。
回到家乡的父亲却不敢回家,那时的陕西已经全境解放,正在肃匪抓,父亲躲在村外的柴堆里,整天提心吊胆,人又瘦又黑。这时候,爷爷显示出了他见多识广的水平,他劝父亲再到县城报名参军,这样,这段逃兵的历史就没人知道了,也不用害怕了。
第二天黎明,父亲起身赶到乾县城,当天报名就参加了队。乾县在民国年代匪患非常猖獗,肃匪任务特别繁重,由于父亲有这段别人不知的从军历史,加之文化程度高,经历过大战役锻炼,很快在战斗就脱颖而出,一下月后就担任了班长,并成为乾县公安大队的主要战斗骨干,经常单独带队执行任务。乾县肃匪工作基本结束后,宝鸡剿匪工作才全面展开,剿匪任务十分繁重,宝鸡军分区不知从什么地方打听到了父亲的情况,协调将父亲调到了他们分区的剿匪大队。父亲来到这个大队后,在战斗中不断成长,多次带队完成剿匪战斗任务,从班长成长为一名副营职作战参谋。
母亲去世当年初留影。
六。
转眼到了五十年代后期,国家号召城市居民、国家回乡务农,部队对的也越来越严,父亲一是特别担心那段当逃兵的历史被组织发现,二是农村那几年还未实行合作社,经济情况好于城里,爷爷也多次叫父亲回家务农。基于这两点,父亲在1960年带着母亲和大姐,申请回到老家务农。
农村的生活并非父亲想象中的那样简单,父亲回到老家后,前后三年农村就完成了从初级社到高级社以及人民公社的改造,加之我们姐弟的先后出生,日子的艰辛严重超出了父亲的预期。
父亲从小在外读书、参军打仗,对农活一窍不通,好像天生不应该务农一样,他生活在农村四十多年,有点技术含量的农活他至死一直都不会。那时,农村人一年能不能吃饱肚子,那点自留地的产量特别重要。我们家共有0.96亩自留地,别人家同等土地每年小麦产量一般在800到1000斤,我们家最多600斤,有时甚至是400斤多些。所以,家庭缺粮的情况可想而知。
父亲有文化,但那个时候人们认为有文化没用,能让全家人吃饱肚子才是真本事。虽然,农闲时,村子里的年轻人都喜欢听父亲讲历史,讲三国,讲兰州战役,但这换不来半口干粮,所以,母亲特别反对父亲在村里讲书。
父亲有文化的特长并非一无是处。羊毛湾水利工程开工后,每年秋后村里壮劳力都要去,这些壮劳力集体要求父亲必须去,一是父亲去了,白天在劳动中会给他们喊出各种风趣的劳动号子,让他们在欢笑中轻松完成繁重的劳动任务。二是父亲晚上会给他们讲历史故事,讲民间传说,让他们的夜晚充满文化的光芒。但是,壮劳力们当时每天每人记工分十分,父亲却是九分,队里说父亲动嘴多动手少省力。
我家日子的艰难是别人无法想象的,每年的口粮过完年就所剩无几了。怎样办?父亲有三个办法,一是给亲友借,等新粮下来了给人家还,吃人家一百,还人家一百二;二是用母亲织的土布换,母亲是织布能手,每年都会不停的纺线织布,父亲再拿到集市上换粮;三是父亲给一些信佛的老太太们抄写经书,以换取少量的报酬,因为这点父亲后半生也于佛教结缘。另外,实在无法,父亲也曾以表演快板说书讲故事讨要。
笔者高中毕业时的照片。
七。
苦难中,我们姐弟也一天天长大,国家的政策也慢慢变好,家里的情况也一天天好转,两位姐姐先后出嫁,我也参加了工作。可谁曾想,1990年,弟弟因升学压力过大,患上了精神分裂症,家里刚有了点储蓄,不出半年就花光了,弟弟的病仍未见轻。父亲和母亲坚持着给弟弟治病,我尽全力经济保障,希望弟弟能早日康复。弟弟生病三年后,累到了极端的母亲也倒下了,不到十个月就去世了,母亲去世时只有58岁。
1996年秋天,久病的弟弟一个人私下跳入池塘游咏被水淹亡,我赶回老家处理弟弟的后事,父亲伤心到了极点,伤心过后,他终于吐出了一口气,说自己心上再也没有负担了。
日子成了父亲一个人的全部,他也有了笑脸,恢复了爱说爱笑的本性,生活质量也有一定的提升,他喜欢佛事,经常有人请他,有吃有喝,还会挣点小钱。加之国家对老军人每月的补助,父亲后来基本上不要我的钱了,他只希望我有机会了能多回家几次。姐姐和妹妹都很孝敬,轮流看望父亲,把父亲的房间收拾的很干净,父亲又恢复了给村人说书讲历史写对联的爱好。
2004年12月23日,父亲因病去世,终年76岁。
笔者刚入伍时的照片。
赤峰十佳白癜风医院洛阳十佳牛皮癣医院泰州治疗妇科费用
有什么方式缓解痛经希爱力治疗术后阳痿安全吗
一岁半小孩便秘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