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联24小时书店能否复制
文章来源:丹阳文学网 | 2019-09-06
众所周知,天下霸唱的代表作《鬼吹灯》曾风靡华语世界,之前的作品无一不是延续着古...
很长时间以来,刘心武与《红楼梦》这个标签一直形影不离,他并不抗拒“红学家”的头...
4月8日晚,忙碌一天的生意人植煜,开车驶往自己位于北京南三环的家。15岁从保定来京打工, 8岁的植煜已在北京闯荡20余年。他对人生感到满意。
车过广渠门,收音机里传出《中国之声》节目播送的一条消息: 从今晚开始,北京三联韬奋书店将开始24小时试营业
植煜浑身麻了一下。20年前,三联韬奋书店(以下简称 韬奋书店 )是打工少年植煜最爱去的地方。他调转车头,直奔美术馆东街的韬奋书店。
到店已近10点。店内十几张蓝色书桌前,围坐着专心看书的顾客。北京从此有了一家每天都不打烊的书店,这让植煜觉得爱书的人们 太幸福了 。
初到北京那些年,从工地收工的植煜常带着一身汗水和尘土,坐很久的公交到韬奋书店。偌大北京城,书店并不少,但植煜觉得这里是 最有人情味 的一家。 不会有店员用歧视的眼神打量你,也不会担心你把书弄脏 。
在韬奋书店总经理张作珍看来,这种人文关怀,正是该店的底色,也是该店决定24小时营业的根本原因。尽管遇到过 24小时营业是否有作秀之嫌 的质疑,但张作珍始终认为: 一个城市,尤其是北京,应该有这样一个文化地标,随时恭候爱书之人。
夜色已深,而进店读书的顾客并不见少,以年轻人为主,也有头发花白的长者。尽管许多读者坦言,自己 不可能经常大半夜跑出来看书 ,但他们也同时认为,北京几千万人,总有人会在深夜某刻,想到书店坐坐。
就算书店有作秀的成分,对读者来说也有益无害吧。 宣武医院人事处干部班志森把一摞人文社科类图书抱到小桌前。这个喜欢给自己充电的90后小伙儿告诉: 平时白天要上班,我不会过来。但以后周末我会经常来这里刷夜。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社保专业的大二女生陈宁宁一口气读完了2本书。 只要学校没课,我都可以来,白天夜里都行。 她觉得在书店夜读,和在图书馆上晚自习的感觉不同;前者显然 更有氛围 。
下岗钢铁工人何兴远挎着发白的帆布包,捧着几本时政书坐在书店的楼梯上, 我想看看国家往哪里走 。他觉得有媒体来关注书店是 好事 ,因为书店能坚持昼夜开门 本身就是好事 。
这里甚至不乏远道而来者。一位男士从上海来北京出差,听说韬奋书店开始昼夜营业,便退掉返沪车票专程赶来;还有一名邢台人坐火车专程来京,在韬奋书店待上一个通宵,方才圆了心愿。
试营业伊始,读者的夜读热情令人感动。但也有业内人士担忧,这分热情到底能维持多久?
韬奋书店地处文化商业圈,毗邻中国美术馆、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王府井大街。这一带白天人气尚可,入夜后却颇显冷清。对于大多数读者而言,单纯的24小时营业,并不足以形成长久的吸引。 我觉得周边也应该配套发展一些可供消费、休闲的地方。 陈宁宁说。
民众阅读习惯的培养对昼夜书店也至关重要。台湾诚品书店以24小时营业著称,但其进驻香港一个月后,便取消了在港店面的通宵营业,因为喜爱夜读的香港人不及台湾一半;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一项调查更是显示,在中国大陆,扣除教科书,平均每人一年读书不到一本 笼统的 阅读 尚且如此, 夜读 市场如何,无人知晓。
张作珍表示,韬奋书店已与楼上的雕刻时光咖啡馆建立了合作关系,联动经营,读者可以伴着书香、咖啡、茶点度过一晚;同时,店内还将售卖背包等文化创意产品。
但这似乎还远远不够。一位友认为,要想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夜读队伍,就要把韬奋书店打造成一个文化名人沙龙。 打个比方,如果读者晚上进店能时不时地遇见崔永元或者方舟子,或者能经常听到名人分享阅读心得,这书店还愁没人气吗?
张作珍觉得这位友的建议不错。他笑言: 未来书店将不定期开办各种沙龙、文娱活动,培养和吸引深夜阅读的群体。
此前,国内也出现过几家昼夜书店,如上海的思考乐书局浦东店、深圳的星光阅读栈等,但最终都因销量低迷、亏损巨大而难以为继。如何避免重蹈覆辙,是韬奋书店眼下的最大挑战。
对此,张作珍透露,其实韬奋书店对于通宵营业酝酿已久,一直在等待合适时机。去年,国家对实体书店大力扶持,北京市出版局向韬奋书店拨付了100万元支持资金,国家税务总局又免除了实体书店增值税,韬奋书店终于达到了年营利100万元的水平。而试行24小时书店的各项成本,预计则在200万元左右。即使夜间营业不营利,算下来,大致也不会亏本。
张作珍算了一笔更长远的账 略有亏损事小,品牌美誉度事大。他说: 即使亏本了,我们也要努力坚持下去,毕竟昼夜书店的社会效益、品牌效益远大于经济效益。再者,我们背后还有年利润达6000余万元的三联书店支持,有能力承受损失。
张作珍认为,对阅读的关注,体现着公民乃至整个社会的素质。 无论职业、身份,在书籍面前,人人平等。哪怕是流浪汉,只要你不带着被子进店,我们都欢迎。
植煜喜欢韬奋书店的这种温度。在书架前,他寻找着苏轼的诗词,这是他少年时在韬奋书店的最爱。 以前会边读边想,苏轼的人生那么跌宕,相比之下,我的挫折简直不值一提。 他希望未来能有更多书店通宵不打烊, 收留 想从书中汲取力量和安宁的人们。
然而,三联书店的雄厚实力,让其每天昼夜营业的模式,在其他书店显得难以复制。北京另一家颇有名气的书店,位于三里屯的 Page One ,只在周末才24小时营业。店长孙谦告诉,今年之内该店都没有每天通宵营业的打算。 目前店里周一到周五白天的营业额加起来,还不到周末营业额的二分之一。 孙谦表示,如果选择一周七天每日都24小时营业,其营业额将无法弥补大幅上涨的、包括用工在内的各项成本,这将使店方难以承受。
韬奋书店则较为乐观。从4月8日晚9点开始,截至4月14日早9点,韬奋书店的累计销售额已达10.1万元,这一成绩远超张作珍的预期。三联书店准备在4月2 日 世界读书日 那天,举行24小时书店的挂牌仪式并正式营业,赢得更多关注。张作珍相信,在书店里和一群爱书之人分享深夜的阅读时光,会逐渐成为一件时尚的事。 读书不会给你带来立竿见影的变化,但一定会让你的人生有所不同。
4月9日凌晨,植煜挑完了书,准备离开。这时,一个少年穿件肥大不合体的夹克,略显拘谨地走进韬奋书店,脚上的球鞋污渍点点。与少年擦肩而过的瞬间,植煜回头望了一下,感觉好像遇到了20年前的自己。
以岭八子补肾胶囊效果
急性腰痛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肾精足身体好的表现
一岁半宝宝发烧怎么办中年缺钙吃什么
肠易激综合征治疗
上一篇:明清关学大师与终南山隐士文化
上一篇:周国平杨绛的确不是斗士是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