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库主编对话杭州读者
文章来源:丹阳文学网 | 2019-11-27
据《今日早报》报道 读Mbook(杂志书),算是当下读书人的一种小潮流吧。每一本Mbook都罗了生活方式和价值观相近的少数人:郭敬明的《最小说》深受“90后”孩子追捧;张悦然的《鲤》是“80后”文艺女青年的心头好;《读库》则是精英知识分子们的“私房书”。与前两本Mbook有强大的工作团队相比,《读库》则基本靠老六(主编张立宪自称)的一己之力坚持了5年。
昨天,京城文化名人、著名出版人“老六”张立宪,在枫林晚-书立方书店与《读库》的杭州“粉丝”聚会,说说读书那些事儿。没想到的是,杭州读者对《读库》还挺较真,稿费问题、风格问题统统都不放过。
它是妥协的产物
书价不能改变那就在家办公
昨天下午书立方挤满了读者,坐不下了,很多人干脆站着,大概都是“吃了蛋,就很想见见生蛋的鸡”。
很多人惊讶,靠老六一人怎么就运作出了这个图书品牌?老六慢条斯理地解释,这样的运作模式不过是种种妥协的产物。
“中国的书价比较便宜,但书价我没办法改变,我不能抬高书价。”降低成本呢?老六说,一般出版社确实会这么做——克扣作者的版税、稿费;或是能用2.5元的纸就绝对不用2.6元的,完全不会去摸摸两种纸的手感哪个更适合这本书。只是,他自称有“恋物癖”,“我对纸张的手感、书的排版等都很在意”,所以盘算下来,他唯一能做的就是“剥削自己”。老六选择毫不犹豫地用纸,但在家办公,不养闲人,甚至免费差遣“六嫂”。
不过,老六并不承认书是他一人一手包办的。“我算是这个项目的负责人吧,负责联络其他各个环节。”
对于这样的图书运作模式,老六还挺享受。他说,除了大型的出版社,图书也应该有一些“家庭作坊”这样的小机构,做一些符合自己理想的图书。
可以说,老六的“恋物癖”在这里充分地展示了出来。这不仅体现在《读库》的装帧设计上,还有小而精致的藏书票、连环画、各种插画,以及对纸张、字体的讲究。昨天,他就在现场赠送给读者一些制作精美的藏书票。
因为韩寒曾表示他主编的《独唱团》将给出最高的稿费,有读者就好奇地向老六打听《读库》的稿费标准。
老六举例说,其中有一篇关于“耍猴人”的文章,稿费就给了2万元。看来,他可以毫不犹豫地剥削自己,就连“六嫂”也可以免费差遣,但对稿费这事儿,却一点也不含糊。他说:“我给不起很高的稿费,但至少没想过要欺负作者,还是会尽量高地给。”随后,他又有些不屑地说,如果《独唱团》真的能达到预计的发行量,那个稿费一点也不高!
趣味性不如从前了
《读库》是中年人摆的POSE
梁文道评价《读库》,说它是“一本70后或60后看了会特别有感觉的书,它提到的那些东西,那种品位,就是我们70后或者60后这代人的口味”。[NextPage]
所谓“读库”,取的是“大型阅读仓库”之意,据说,编撰奉行“三有三不”原则:有趣、有料、有种和不惜成本、不计篇幅、不留遗憾。
或许是“爱之深,责之切”,昨天,杭州读者对这本读书人的“私房书”还颇有微词。
现场两位读者很直接地向老六“开炮”:现在《读库》的文章,似乎没有早期那么有趣味性了。老六倒是没有面露尴尬,仍是一副不紧不慢的神情。他说,趣味性,并不是要逗笑大家。而他自己更喜欢现在《读库》的感觉。“现在很多人只愿意阅读自己已知的,感兴趣的书,而比较排斥那些难懂的,自己不感兴趣的书。那些难懂的书就好比是硬仗,我觉得在一年当中,我们应该要打几场硬仗,逼自己去读一些不感兴趣的东西。等你读完后,你会发觉,这个收获远远大于读那些已知的东西。”
提到写作与现实的距离,老六打了个比方,说很多文章就好像是“摆一个青春的POSE”。没想到,就这无心的一句话,却被读者抓住不放了。一个读者毫不客气地称《读库》是“摆了一个中年人的POSE”,书里尽是些成名的中年男人在那里晒痛苦、委屈和自己的成就,当然前提是“功成名就”。
老六笑笑直说,《读库》是个大拼盘,有的文章确实存在这样的问题,“豆瓣上就有一些读者表达了他们的愤怒”。作为,老六坦承自己已经在尽量减轻这一类文章的比重,选择了毛病最少的文章刊登出来。
另外,小小剧透一下,接下来老六要启动《少年读库》了。看来,《读库》不仅是“摆一个中年POSE”,将来还要“摆一个青春的POSE”呢。
(:李明达)
小孩子发烧怎么办怎么降温
宝宝感冒吃什么好
小儿干咳
高血压中风治疗方法成年严重缺钙的表现
小便黄赤怎么治
上一篇:回首岁末烟火如常
上一篇:马玉峰不该被历史遗忘的买断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