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诗词演化与嬗变的笔记
文章来源:丹阳文学网 | 2019-10-27
摘要:诗词曲虽然形式不同,但从其本质属性来看都是合乐文学。诗、词、曲的律化在不同程度上是音乐的要求和走向民间与口语化的过程。诗词曲的发展就经历了原始的自由、格律化、高级的自由化这个历程。这个发展与嬗变过程的机理值得我们深思与进一步扩充,其现代意义是不容忽视的。 中华传统诗词(诗词曲的统称)从《诗经》开始,作品大半伴乐而歌,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西周王朝盛平时期的状况与先民的思想感情。魏汉以后,由于时代的变迁与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中国古体诗演化的第一题亮点就是乐府五言的兴盛。它的最大特征是《诗经》变化多端的章法,句法、韵法,变为整齐一律咏唱,低回往复一唱三叹的音节变为直率平坦的韵律。这从《诗经·秦风·蒹葭》和《古诗十九首》的《涉江采芙蓉》文风的比较与分析中就可知,乐府诗作品不用低回往复缠绵不尽,而一气呵成,不说回头话而展现新的意境。这个大转变在于诗与乐歌的分离,魏汉以后古体诗就逐渐不伴乐、不可歌。
第二个转变的亮点就是律诗的兴起。律诗极盛于唐朝,创始者却是晋宋齐梁时代的诗人,因而,格调也是从六朝诗的格调演化而来。它的最大特点就是丢开汉魏古风模仿时期的古拙文风而转向精妍新巧,具体表现在古体诗字句间的排偶与声音的对仗。例如:从《涉江采芙蓉》与薛道衡的《昔昔盐》相比较与分析中就可知,同样写别后相思,汉人寥寥数语,不饶弯不雕饰,,一气直注浑朴天然而意味无穷。而薛道衡则四面八方地渲染、句句对称、精巧,对于自然景象的观察也比较精细着重色彩与常被人忽略的景执,着重景与情的协调。
这种转变表示了,由民间诗到文人诗,由“自然艺术”到“人为艺术”的演化与嬗变过程,由浑厚淳朴至精妍新巧,而其音律的最大价值也在于它赋予古体诗词的音乐性,和产生的一种浓厚美感,所以是中华古体诗词文学艺术发展的一新高峰。它和盛唐社会大一统的繁荣景象是分不开的。因而,不能不带有一定的时代的局限性。因为,未经提纯的带有一定粗野性的情感想象写在诗里,可能一放不可收拾。律诗带有困难性的音律可以节制豪放不羁的情感想象,从而使所以音律所锻炼出来的情感写在诗里就能有几分冷静、肃穆与整秩。这是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一面,但精巧深严的格律也不能不对思想的开放性有所束缚,这种精美的诗体形式,是一种“规范”,也是一种“桎梏”,即闻一多所说的“镣铐”。
中华传统诗由诗经到楚辞,汉赋。到魏晋南北朝的五,七言诗,到唐朝的绝句,律诗。诗体已趋完美极致。而词,曲的相继兴起,是对格律诗体的突破,同时也算是一种补充与体系的完善,从而形成了诗词曲三足鼎立的局面。五.四期间引进了“自由体诗”,是对中国传统诗词(诗词曲的统称)千年不变格局的一次有力的冲击,形成了“新”,“旧”诗体的并存。也说明了我国是领域的进一步扩充与趋向更完美的势态。
因为,诗词曲虽然形式不同,但从其本质属性来看都是合乐文学。诗、词、曲的律化在不同程度上是音乐的要求和走向民间与口语化的过程。诗词曲的发展就经历了原始的自由、格律化、高级的自由化这个历程。这个发展与嬗变过程的机理值得我们深思与进一步扩充,其现代意义是不容忽视的。
注1:本文为学习朱光潜先生《试论》的笔记型短文
共 1158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文章真实记录了中国诗词演化的过程,条理清晰,详细而精到,蕴含着丰富的诗词知识,有助于诗词爱好者参考学习,读之受益,感谢朋友的辛苦,期待精彩继续!【:冰煌雪舞】
1楼文友: 2 :0 :22 文字含有丰富的关于诗词方面的知识,教人受益,欣赏! 作品见于《新民晚报》、《羊城晚报》《小小说选刊》《短篇小说》《青年教师》《椰城》《青少年与法》《深圳警察》《燕赵都市报》《北方作家》《做人与处世》《考试与招生》等全国各级报刊!
2楼文友: 12:00: 8 谢冰煌雪舞按语,望多提修改意见,祝好!
6岁儿童口臭
三岁宝宝口臭是什么原因
孩子上火吃什么药
治疗老人骨质疏松月经后期的颜色
云南省特色植物药都有啥
上一篇:鄱阳湖里水漂漂
上一篇:贺敬之风寒更忆春日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