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年走着走着就看见了大海散文

文章来源:丹阳文学网  |  2019-09-14

云南是大山的世界,出海是云南人的梦想。再重叠的山峦,也羁绊不住远行的脚步,阻止不了大海的诱惑。

我要说的是通安南天竺道,一条古代云南人由滇南经越南出海的古道。其中的那段蒙蛮古道,即滇南重镇蒙自至红河码头蛮耗的古道,更是这条古代国际大通道的黄金路段。我曾于2008年冬,用 天时间徒步走完这条77公里长的蒙蛮古道,寻找这条古道的零碎残迹。

古道是蛊惑我梦游的魔怪。我常常带着一份孤寂与诗意逆时间疾行,由清至明,从元到宋,自唐达汉,让梦一路走回远古。穿越到古代的滇南蒙自,古老的道路如一样铺展开来,蹄声灌耳,尘土飞扬。原来在2000多年前,如果我是一个侠士,也可从神州边陲的贲古(蒙自),沿古道北上可达中原内地,南下能抵东南亚诸国。路,从来没有限制过人的自由。那些成百上千年的古道,也曾让古人自由行走。

从时间顺序上看,远在公元前4世纪,蒙自就是云南腹地通往交趾(今越南)及与内地连接的必经之地。至汉、唐之际,蒙自古道已四通八达,乃云南出海和滇南深入内地的交通要冲。到了明代,蒙自发展为古道中的滇南物资集散地。至清朝末期,蒙自成为云南著名的交通枢纽和重要商埠。可以说,蒙自古道一直是重要而便捷的,堪称滇南通衢。抗日战争时期,滇越铁路中断,蒙蛮古道又发挥作用,成为云南运输抗战物资的重要通道。生产队时代,蒙自新安所还有农民挑刀烟走蒙蛮古道到蛮耗赶集贩卖。直至1980年代,蒙蛮古道仍在民间通行。

种种历史资料表明,西南陆上丝绸之路至迟在公元前4世纪就已开通,而北方丝绸之路开通于公元前2世纪,可见西南陆上丝绸之路比北方丝绸之路早开通200年,这让不谙历史的人们是多么惊奇。早在公元前122年张骞出使西域之前,通安南天竺道就已存在。公元前4世纪末,秦国灭蜀,蜀安阳王(蜀王子)率众从四川迁往越南北部,走的就是通安南天竺道。两晋南北朝时,中原战乱频繁,大批移民入滇,一部分移民向滇南及交趾(今越南)迁徙,走的也是这条通安南天竺道。唐朝僧人义净所著《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中说到的不少僧人,也走过通安南天竺道去印度。

通安南天竺道北端与著名的五尺道连接,由五尺道向南延伸。五尺道又称滇僰古道、僰道,是连接云南与内地最古老的官道。秦统一中国后,为有效控制在夜郎、滇等地设立的郡县,秦始皇派遣将军常頞率军筑路,这条路就成为历史上有名的五尺道。五尺道从蜀南下经僰道(今四川宜宾)、朱提(今云南昭通)到滇池,由于道路宽仅五尺,故史称“五尺道”。通安南天竺道北部基本上与五尺道一致,从昆明南下,经晋宁、江川、通海、建水到达蒙自,又分水、陆两类通道出境。

先看通安南天竺道南段的水路走向。通安南天竺道到达蒙自城后,往南经冷泉、水田到蛮耗,抵达红河。红河发源于云南省巍山县,流经大理、楚雄、玉溪、红河4个州、市,经河口流入越南,到河内分支流入太平洋北部湾。这条国际河流上游始称元江,流至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境内后称红河,越南也称红河。从蛮耗码头即可乘船进入水路,顺红河水道而下,到河口后出境。经河口出境后又有两条走向,一条是出境后转至越南图山,再转海防港口,出海后与海上丝绸之路混合;另一条是出境后进入越南老街,再乘船顺红河南下,经越南嘉陵、河内、豪山至湄公河入海口,出海后与海上丝绸之路混合。沿着这条海上丝绸之路,就可经过南海、马六甲海峡、孟加拉湾等地到达印度。

古代云南人凭借智慧和毅力,就这样赶着马帮闯世界,跋涉在通安南天竺道上。马帮到达蒙蛮古道后,一路南行,水陆并用,走着走着就看见大海了。我们的祖先用一根细如纤绳的古道,这头拴着大山,那头拴着大海,让山与海连接,让心与海沟通。从大山的怀抱,扑入大海的怀抱,让云南不再封闭,让世界不再遥远。

有关从蛮耗码头起航而行的红河水路遗迹,我曾几次到蛮耗、河口作过田野调查,获得了一些民间资料。201 年我再次到蛮耗寻访在世老人,有幸找到了该镇年龄最大已9 岁的黄玉玲婆婆,年龄第二大的86岁的陈福修婆婆,她们年轻时都曾在蛮耗至河口这条红河水道上乘船出行过。黄玉玲婆婆现年71岁的儿子李何,1960年代曾是生产队的船工,负责划木帆船走红河水道沿岸运送粮食物资,从蛮耗顺流划到河口一天时间,回程从河口逆流划到蛮耗则需三天半。李何划的是长8米、宽1.2米的小船,一张船 个人划。最大的是8个船工划的大船,俗称“八大号”。幸运的是,李何老人是现今蛮耗在世的最后一位老船工,被我找到了。

除了便捷的水路,通安南天竺道从蒙自出发后,还有4条陆路可达越南各地。《蒙自县志》、《蒙自县交通志》对这4条古道的记录都一致。具体走向为,从蒙自出发,一经庄寨、石马脚、亦打菲至屏边县阿姆黑1日程,阿姆黑经六兜、老街子、牛场、东瓜坪至白竹箐1日程,白竹箐经弯塘、腊哈地、老范寨至河口 日程,河口渡南溪河至越南老街1日程,全程约175公里,以古道计程共计6日程。二经新安所、龙古塘至屏边县新现1日程,新现经石洞至水塘坡1日程,水塘坡经蒿枝地至唐家店1日程,唐家店经韭菜坪至新街1日程,新街经马乌驿至马西驿1日程,马西驿经南屏至黄角卡1日程,黄角卡经曼莪至越南老街1日程,全程约2 0公里,计7日程。三经红寨、凉水井、冷泉、蜜蜂岩、水田至摇头1日程,摇头经凉水沟至蛮耗渡红河再经米场、长坡头至阿得博1日程,阿得博至王步田(金平县城)1日程,王步田经牛场至勐拉1日程,勐拉经隔界入越南,沿南那河向南步行2日至莱州,全程约210公里,计6日程。四经红寨、花红园、黑沙吉、哑巴寨、哨上、陡牛坡至龙树脚1日程,龙树脚经斗姆阁至攀枝花1日程,攀枝花经蛮板渡红河至逢春岭1日程,逢春岭经大田至马店1日程,马店至勐拉1日程,勐拉经隔界入越南,沿南那河向南步行2日至莱州,全程约240公里,计7日程。

千百年来,多少古道早已灰飞烟灭,石烂江枯。不但大地上寻不到踪迹,书斋里也查不到片言只字,一切化为乌有。但这条通安南天竺道,那深深的马蹄印,依然钉死在一块块古老的石板上。在浩如烟海的古籍里,处处可见对这条古道的记载。这实在让人欣慰,不能不精心摘编引录。

北魏时郦道元所著《水经注·叶榆河》载,汉代境内已有通往交趾(今越南)的驿道。东汉建武十九年(4 ),伏波将军马援自交趾向朝廷上书:“从糜泠(今越南河内西北一带,即红河水道)出贲古(今蒙自一带)击益州(郡),愚以行兵,此道最便,盖乘借水利,用为神捷也。”马援所说的这条水路乃古代越南人进入云南的一条线路,也就是前面所述通安南天竺道的水路部分。

晋代《陶璜传》载,“宁州兴古(今红河州)接据上流,去交趾郡千六百里,水路并用”。所记仍是通安南天竺道。

唐代樊绰所著《云南志》有关通安南天竺道的记载更为翔实,不妨细细引来。先看越南段的水路线路,“从安南上水至峰州两日,至登州两日,至忠诚州三日,至多利州两日,至哥富州两日,至甘棠州两日,至下步三日,至黎武贲栅四日,至贾勇步五日。以上二十五日程,并是水路。”再看进入云南的陆路线路,“从贾勇步登陆至矣符馆(今屏边)一日,从矣符馆至曲乌馆(今新现)一日,至思下馆(今蒙自)一日,至沙只馆(今倘甸)一日,至南场馆(今建水)一日,至曲江馆一日,至通海城一日,至江川县一日,至晋宁馆一日,至鄯阐拓东城(今昆明)一日……”

宋代孔述睿所著《新唐书?地理志》对通安南天竺道的记述更为详细,“安南经交趾太平百余里至峰州,又经南四百三十里至恩楼县,乃水引四十里至忠州城,又二百里至多利州,又三百里至朱贵州,又四百里至甘棠州皆生僚也,又四百五十里至贾勇步,水路距安南凡千五百五十里。又百八十里经浮动山,天井山,山上头道皆天井,间不容跬者三十里,二日行至汤泉州(今屏边),又五十里至绿棠州(今洗马塘),又十五里至龙武州(今新现),皆爨蛮安南境也,又八十三里至傥迟顿(今蒙自),经八平城(今鸡街),八十里至洞澡水(今倘甸),又经南亭(今建水)百六十里至曲江、剑南城也。又经通海镇百六十里渡海河利水至绛县,又八十里至晋宁驿,戎州地也,又八十里至拓东城(今昆明),八十里至安宁城。”《新唐书·地理志》所记的傥迟顿、八平城、洞澡水,当时属于蒙自境内的 个驿站。

除了古籍、方志对通安南天竺道有文字记载外,极为幸运的是这条古道沿途的山川湖泊、城镇乡村、街道建筑、寺庙道观,乃至贩夫走卒、乞丐犯人各色人等,还有百年前的老照片为证。这就不能不提到一个法国人,他叫奥古斯特·费朗索瓦(AugusteFrancois)(1857~19 5),中文名字方苏雅。1899年12月起任驻云南府(今昆明)名誉总领事兼法国驻云南铁路委员会代表。1900年 月兼任法国驻云南蒙自领事。190 年9月兼任法国驻云南省代表。1904年任满回国。方苏雅喜欢摄影、游历、考察,1899年带着7部相机和大量玻璃干片(1885年才问世)到云南赴任。在此后5年时间里,他游历了云南各地,尤其是赴任时走过了由越南经蒙自至昆明的古道,也就是通安南天竺道线路,拍摄了古道沿途的风情见闻、驿站马帮等大量照片,写了大批日记。这些老照片中有蒙自的城镇乡村、蛮耗码头、红河帆船、路边马店等内容。我曾参观过方苏雅的老照片展览,看到了百年前古道沿线的昆明、通海、建水、蒙自、河口等地的风土人情,极为亲切,沧桑震撼。这些照片百年后成为亚洲最早、最完整地记录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社会概貌的纪实性图片,让我们可以看到100多年前通安南天竺道沿途的真实图像,看到晚清时期云南的社会状况,通安南天竺道也有了最早的历史镜像。

在古代,人们出行自然走的都是古道,但古道不仅仅是用来供人走路的,修筑古道主要是为了运输物资,以及军事管理。可不像如今古道只供我们驴友徒步,几乎仅剩野外旅行探险的功能。哪里有丰富的重要物资,哪里就会修筑古道与重要城镇相连,很难想象人烟罕至、物资匮乏的地方会有古道通往。在古代修筑青石板铺筑的古道,远比现代修建高速公路困难,尤其是在崇山峻岭的大西南修筑古道更是艰辛,每一条古道都是血汗铺就,不知要以多少百姓的生命为代价。

近代蒙自开关前,个旧锡和滇南一带的山货出口靠马帮运输。滇南各地马帮把货物由蒙自运至广西百色,再由广西马帮转运到北海出口。1889年蒙自开关后,外贸通道改变,云集蒙自的各地马帮改走蛮耗,云南出口到越南等地的物资,特别是个旧锡经马帮沿蒙蛮古道运到蛮耗码头后,将货物装船从红河水道转运出口越南等国。回程时,马帮再把由越南进口的商品运抵蒙自集散,再由蒙自运往云南各地。当年常驻蒙自的云南马帮有开化帮、广南帮、通海帮、临安帮、江外帮、蒙自帮等,外省的主要有广东惠州、潮州、韶州、嘉应州商人组建的马帮,江西的吉安帮、抚州帮、南昌帮、瑞州帮等马帮。在众多的马帮中,最大的马帮是蒙自顺城号老板周嗣徽倡议由个旧厂商组建的蒙自帮,这个蒙自帮几乎包揽了蒙自至蛮耗间的货物驮运。往返于蒙自至蛮耗间的马帮,初时有驮马四五百匹,极盛时达五六千匹,马帮队伍常常在蒙蛮古道上首尾相接数十里。百年前的蒙蛮古道,真是一条溢满金钱和欲望的黄金大道。古道沿途的蒙自县城、新安所、冷泉、水田、摇头、蛮耗等地开有200余家马店仍不敷驻足,常常爆满。通海人在蒙自县城铁货街开设 0余家专营马掌(马蹄铁)的铁匠铺,还有专卖马鞍、马架、马灯等驮马用具的商铺,也是生意火爆。据蒙自海关档案资料统计,清光绪十六年至宣统元年(1890~1909)属于蒙自马帮的鼎盛时期,每年运输海关进出口货物的马匹都达数万匹以上。光绪三十二年(1906),全年往返于蒙自至蛮耗的驮马达295 00匹次,平均每日要在蒙蛮古道上过往809匹次的驮马,乃史料有记载以来蒙自驮马数的最高纪录,真是蔚为壮观。宣统元年(1909)滇越铁路通车后,云南与越南的进出口商品改由火车运输,往返于蒙蛮古道上的马帮逐渐减少,红河水道上的帆船也日趋停航。曾经喧嚣的古道,曾经辉煌的马帮时代慢慢退出历史舞台。

时光流逝成梦境,古道阅尽经沧桑。一条条悠悠古道,延续着蹉跎岁月,承载着厚重历史,一路走来,一路隐去。千百年光阴荏苒,最终浓缩成几个深深浅浅的马蹄印,没有故事,没有情节,只剩下山野中隐约可嗅的马帮气息,还有古道深处传出的阵阵孤澹絮语。但我以为,古道的心弦,永远是内心可以悄悄弹奏的那根,却不一定要发声。

共 4949 字 2 页 转到页 【编者按】通安南天竺道,是一条古代云南人由滇南经越南出海的古道,也是一条承载无数历史内含的古道。作者用三天时间,丈量这七十七公里的古道,然后在古书籍,老图片中寻这条古道的过往,他是执着的。而他的执着收获的,也是丰厚的。此篇文章中提到马帮,题目为马帮走着走着就见到了海,而此篇文字亦是马帮,写着写着就寻到了古道。这都是一种梦圆。与史对望,感悟今朝。受益匪浅。佳作,流年欣赏并倾情推荐!【:平淡是真】

1楼文友: 17:12:11 作者以穿越的方式,依次从清到汉,以史料记载为证,为读者展示了一条条古道在各个时期的作用及历史意义。

在作者的这篇文里,让读者认识了旧时古道的命运,它多与战争、商埠、民生等联系在一起,而旧时古道上,无论是军需还是商需,都以马匹为主要交通工具,它承载着历史的使命,在一条条古道上,见证了数千年的历史变迁与人世变迁, 时光流逝成梦境,古道阅尽沧桑 ,隐去了曾经的繁华与苍凉,却给历史留下了一笔丰厚的财富。作者用浓缩成的几个深深浅浅的马蹄印让现今的我们记住古道,它曾是我们交通通达的发源地,虽然退出了历史舞台,但它曾经的喧嚣与辉煌,并没随着时代的变迁而落入尘埃!

深厚的文化底蕴,老到的笔调,读后意犹末尽!

问好作者,祝在流年写作愉快! 雪,本是人间清冷客

生物谷灯盏花企业如何

云南生物谷官网

灯盏花产业发展前景

小儿呕吐吐奶溢乳哭闹怎么办
制作微信小程序
怎么知道自己缺钙呢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