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玉与红玉外二则

文章来源:丹阳文学网  |  2019-10-24

一般来讲,若论起《红楼梦》里的人物,凡名字里有带“玉”的,除贾宝玉外,大约常会指出黛玉、妙玉、及蒋玉涵三者来。而且,大多人认为曹公写此一书,在人物名字的用运上,是有很大影射的。比如甄士隐,比如贾雨村。推想可知,凡名字中带“玉”的人,概皆与贾宝玉,及他佩戴的那块“通灵宝玉”是有些因缘的。所以,意义更是非比寻常。比如黛玉,此不必细说,是与宝玉、与那“玉”有着木石前缘的人。妙玉呢,则自称是“槛外人”,与宝玉这个“槛内人”,形成一种表象里冷与热,内质里浊与清的对照。蒋玉涵,则喻意为宝玉的肉身,最终,迎娶了与宝玉初试云雨情的袭人。

比之如上,还有一人往往会被忽略,那就是大观园里的粗使丫鬟小红。小红,原叫林红玉,名字本也是带着个“玉”字的,而且与林黛玉只一字之差。因其身为下人,名中之“玉”,与其主是有相冲的,遂后便改为了“小红”。对于“小红”此一名,及此一人,曹公是无意而为呢?还是想赋予它别的什么特殊意义?我自知才疏学浅,不敢揣测,更不敢妄议,只是在读《红楼梦》一书时,不免要将这一“黛”一“红”两块“玉”放在一起对比一番。这一对比不要紧,还真就比出些有趣的东西来。

首先,从色彩学上来对分析。红玉之“红”,是种纯粹的颜色,代表着热烈、奔放、朝气与斗志,给人传递一种积极地、主动地、且乐观向上的态度。而黛玉之“黛”,则就不一样了。黛,既不是蓝,也不是绿,更不是黑,是种介乎三者之间的青黑色。打开百度的图片库,搜搜黛色,你会发现,全是黛绿、黛蓝、黛紫。目视久了,无形中会给人一种深沉、压抑、忧郁、后退之觉。并且,还隐约着一种孤高地、飘渺地、且捉摸不透的视觉效应。诗人王维有句曰:“千里横黛色,数峰出云间。”那长长的水波、浓重的湿雾里,遥遥望去的苍碧重叠的朦胧远山,就是“黛”的最佳诠释。

抛却开色彩论不说,再来看看红玉与黛玉这两个人物在真实性情上的同与不同。

从人物的出身上来分析,红玉是家生奴才,是管家林之孝之女。她从未出生时,身家性命就被注定。长大后,也没有侍候老太太、太太的机会,遂只能作为个三四等的丫鬟,在大观园中干些打杂的粗活。然她却像棵劲草,虽出身低微,却身体强健,生命力极旺盛。而黛玉,则是名门望族之后,父亲是官中大员,母亲是簪缨之后。她一出生,就被父母宝贝似的捧着、宠着、护着的。在其母亲故去后,又得外祖母眷顾与疼爱,接来京里同住,也算有了照拂。然而,黛玉此人却天生质弱。就像王熙凤说的,她似是个美人灯儿,风吹吹就坏了。而且,黛玉的性情里,有还种忧凄的东西,似乎是与生俱来,且挥之不去的。

从素常待人接物上来看,红玉虽身为奴才,可她性子质朴、热情、也大方。比如,佳慧得了赏钱,会找她保管。比如,她爱上了贾芸,会和坠儿说心里的话。再比如,她初次见到贾芸,并没有扭扭捏捏,或自轻自贱,而是用一番振振之词,说服贾芸改变了拜望宝玉的主意,同时,也博得了对她的刮目之意。除此外,红玉的性格也很坚韧,具足捍卫自我的能力。比如,她作为三等丫鬟,身处怡红院中,常会受晴雯、麝月等的管制与责骂,但她并不一味的委曲求全,而是勇敢去反驳与争取。她活得很率性,无遮无拦。相比,黛玉就与之大相径庭了。黛玉的性子细腻,也敏感。她冷傲,孤独,曲高和寡,除了宝玉,她不信赖任何人,也从不把自己的心里话告诉任何人,其一腔的情丝与忧思,唯可托付的,怕只有诗词了。而且,她自觉居人檐下,遂凡事远离,说话也极为克制与谨慎,活得也是战战兢兢、小心翼翼。

从思想欲念上来讲,红玉外像活泼,却很有谋划的一个人。她因生得“俏丽干净”,遂心气也很高,总觉不甘长久居于人下,因而时刻踅摸机会,想通过一己之力,来改变自己的处境。比如,她凭借一次丫头们都不在的机会,主动帮宝玉倒茶,让宝玉认识了她。接着,又凭借着替王熙凤传话的机会,大展自己的口才,使得王熙凤一下子喜欢上了她,以此一跃成为了上等的丫头。红玉活的有具象,有目标,她很务实。在这一点上,黛玉可谓更是不及于他。黛玉活得太过理想化。她虽有老太太宠着,有王熙凤罩着,有宝玉爱着,可她仍觉没有安全感,没有未来。她忧忧凄凄着,独自咀嚼着内心的那点小秘密,像咀嚼着一丸苦药。她所需索的,不是名望,不是地位,而是那叫人无抓无拿的爱情,是心灵的知己。

说起爱情,那就再看看她们二者对待爱情的不同态度。红玉虽出身卑微,然在感情的事上,她却很主动,也热烈,还敢爱敢当。起初,她想接近宝玉,想成为袭人、晴雯那样的人,于是一有机会,就大胆表现自己。然却苦受排挤,最终无果。正在郁闷且失落之际,她遇到了贾芸,觉其对己有意,遂退而求其次,迅速将心思转移到了此人身上,并主动出击,利用丢手帕、还手帕、传递谢礼等一系列契机,步步为营地去追求着自己的感情。而黛玉则不同,她有身份、观念、礼教的压迫与束缚,她爱,却矜持着,不敢言说;她被爱,却胆怯着,不敢接受。她总以一种后退的姿态,来保全且维护着与宝玉的爱情。在此一点上,她那大 的身份与地位,还真就不如一个小婢女。还有,她是个完美主义者,对待感情,就像对待周瑞家的送来的宫花一样,别人挑剩下的,她是绝对不会要的。她要的,是宝玉全部的心。

总体而言,两个女孩子都是聪慧过人者。不同的是,一个活得世俗、务实、积极、乐观,懂得谋划,懂得权衡,懂得妥协;一个则活得过于天真、理想、唯美、刚直不阿,太过看重性情与精神上的东西,在情感上,也太过心痴。

唉,人活着,到底是该奋力抗命?还是该安时顺运?是该市侩?还是脱尘?是该选择?还是不择?

就拿黛玉与红玉来说,两个出身、性情皆截然不同的人,对待人生,也自有着截然不同的态度。那么,到底是哪种态度对?哪种态度错?曹公在书中并未给出评判。而且,他具足悲悯情怀,对于他笔下的人物,似有喜恶,却无褒贬。并且,不同的人生态度,自会构成不同的结局。那么,这一“红”一“黛”两枚“玉”,她们最终的结局,又会是孰好?孰坏?可惜的是,《红楼梦》写到八十回,就戛然而止了。在这一点上,曹公也没有给出读者交待。而高鹗续写的结局是,贾府临祸,林红玉大义救主,后与贾芸爱而有果,过上了如常夫妻的如常日子。林黛玉,则焚稿断情,红消香散了。

嫁人就嫁燕青

生在北宋,嫁人就嫁燕青这样美好的男子!

燕青实在是个美男子,别看他在《水浒传》里出场较晚,可一出来,就压倒了群雄,摄住了人的眼目与魂魄:六尺高的身材,二十四五的年纪,腰细膀阔,短须迷离。头带一顶木瓜心攒顶头巾,身穿一领银丝纱团领白衫,腰系一条蜘蛛斑红线压腰,脚着一双土黄皮油膀夹靴。脑后一对挨兽金环,护项一枚香罗手帕,腰间斜插名人扇,鬓畔常簪四季花。更有一身雪练似的白肉,遍体刺满了好看的花绣。若与这般人儿拥偎一处、抵足而眠,恐怕真的就要“史湘云醉卧芍药茵”了。

燕青人样美还在其次,关键是他的品行好。

燕青的好,首先在于重情。我一直觉得,《水浒传》中凡上梁山的人物,有的是为公,为所谓的“忠义”二字;有的是为私,为了活得自在快活。而燕青是唯一与众不同者,他的上梁山,纯粹就是为了“情”。

燕青其实是个可怜人,虽生为京城中人,但自小没了爹娘,是个孤儿。后幸得员外卢俊义心善,收留并将他养大,教会他吹箫唱曲、琴棋书画,还有百步穿杨的射技。他嘴上不言语,心里却深念卢俊义的这份情,每每必身先士卒以求报答。比如,卢俊义被吴用设计怂恿,说要外出他地去躲灾难,家里其他的人唯恐辟之不及,唯有燕青自告奋勇,愿随其同往。后来,遭总管李固陷害,卢俊义身陷牢狱,燕青也被赶出家门。窘迫之际,燕青于街市上乞来半罐子饭食,撒泪如珠,匐地跪求牢头,方送在了卢俊义跟前。之后,卢俊义被迫上了梁山,燕青便随之而去,并在招安之后的南征北战中,屡次救卢俊义于危难之中。就是在最后攻破方腊班师回朝途中,他还在苦口婆心的劝说着卢俊义,还在为他的“主人”着想着。

安稳日子里,人能做到有情有义尚且不易;性命攸关时候,还能不弃情义,就更加难得了。

燕青的好,还在他的克己。梁山军初次被招安失败后,宋江便又命燕青与戴宗去京都探听消息。燕青扮作张闲,再次去会见名妓李师师,借以告知高俅兵败之事,想请她转奏皇帝。怎想得,这位师师姐才不理会他什么兵啊将啊成啊败啊的事,只一味的与他谈风论月,并数次以媚语撩拨,以妖娆声嗽黏惹。最后,还娇滴滴的说,要亲眼见见他那一身好看的花绣。看就看吧,急待燕青脱膊下来,就“把尖尖玉手,便摸他身上”,真真不愧是青楼的花魁。

情欲这东西,就像金钱,最能考量出一个人的骨头软硬。在它的面前,你若是柳下惠,就太假了,有道貌岸然之觉;你若是西门庆,又太烂了,有形同畜类之嫌。不可太烂,也不能灭绝,那怎么办?好办!贵在审时度势,贵在拿捏与掌控。

在那位手段高明的师师姐如此那般的挑逗下,燕青也不可能不为之所动。本来,他完全可以近水楼台先得月,神不知鬼不觉的与这位投怀送抱的师师姐温存一会儿,别个再说,亦不为迟。也可以做出一副投怀不乱的假君子腔势,拒美人儿于千里之外,那使命不使命,暂抛它个九霄。可此两厢,燕青都没去做,他偏就做到了克己这点,转而与李师师结为了姐弟,既成全了自己,也周全了别人,实在是大丈夫所为。

燕青的好,更体现在他的睿智上。且不说他会什么“拆白道字”、“顶真续麻”,懂什么“诸路乡谈”、“诸行百艺的市语”;也不说自上梁山后,他得到宋江怎样的信任,怎样委派他完成交际、打探、联络、乔装等极需智慧的任务。就说最初吴用假扮算命者,怂恿卢俊义上梁山时,燕青就早已看出了三分端倪,遂劝说卢俊义莫受贼人的煽惑,上了贼人的当。可是,卢俊义非但不听,还大放狂言说要去捉贼人。后来,燕青的揣度果然应验,卢俊义被迫上了梁山。上就上吧,有燕青伴于左右,想来也无大碍。其后真真是这样,梁山军被招安后,征辽国,打田虎,讨王庆,破方腊,燕青一直追随卢俊义麾下,几救其命。待破了方腊,他人皆等着衣锦还乡,封妻荫子时,燕青却再次看出了这行人的后路,他悄悄劝说卢俊义离开,并言称自己还愿意追随他,与他一同躲起来,过逍遥的平民生活。卢俊义自认为身经百战,也不舍富贵。且听燕青怎么说:“主人岂不闻韩信立下十大功劳,只落得未央宫里斩首;彭越醢为肉酱,英布弓弦药酒?”

知进,也知退,燕青的睿智,确非等闲。

貌俊,重情,克己,睿智,这样美好的人,不值得嫁吗?

还有更重要的一点,燕青有宋皇帝御笔题就的免罪赦书,举凡国土,皆保平安。

还有,还有,那日,他劝说了半天,卢俊义就是不听,执意要回朝做大官、享荣华。道不同不相为谋,燕青便向他“纳头拜了八拜”,“当夜收拾了一担金珠宝贝挑着,竟不知投何处去了。”

平安无忧,衣食无忧,琴棋书画之情趣亦无忧,与这样的人浪迹天涯,做一对神仙侠侣,岂不幸哉妙哉!

李逵可为知己者

黑乎乎、黑漆漆、黑魁魁、黑蒙蒙、黑黢黢、黑黝黝……罗列体味“黑”的所有叠词,似乎都没有“黑凛凛”这三个字来的好。“凛”字,有冷意,亦具威严。如凛若冰霜,凛然正气。其与“黑”字组合,就更觉冷峻而威严,暗潜股子说一不二、刚直不阿的浩然之气。

施耐庵《水浒传》中写市井泼皮牛二时用了这个词,我觉是亵渎了此词的意境。且不说那牛二一惯欺行霸市,骨子里本不可能有凛然之气,但就杨志遇到他的那日,他人已喝的得半醉,走起来亦是一步一颠东倒西歪的,若用黑乎乎、黑黝黝,或黑魁魁,似乎尚可。用“黑凛凛”,就可惜了。另外,宋江身陷江州牢狱后,于临街酒肆初会戴院长时,黑旋风李逵此间隙出场,施耐庵同样也用了这个词。此词用到此处,那叫用的一个好,用的一个妙。金圣叹大才子批注曰:“黑凛凛”三字,不惟画出李逵形状,兼画出李逵顾盼,李逵性格,李逵心地来。”

说李逵可为知己者,缘由就在“黑凛凛”这三个字里。

李逵人长的黑凛凛一身正气不说,说话办事也一样黑凛凛不作假,也刚正不阿。比如,初遇江湖名人宋江,戴宗提醒他行拜见之礼,李逵并未听从,而是要确认。未经确认,放言“拜甚鸟!”。而一旦确认,则“扑翻身躯”。此一不作假。接着,人家顶顶的大名人有意借与他钱,好家伙,他倒毫不客气,也无半句寒暄或推辞,拿了钱就走。此二不作假。

肚里怎么想,就怎么做,这样的“真心”人,最好相交。

后来,因得了宋江慷慨赠与的十两银子,李逵便被人家这“慷慨”所拜服,为了让宋江吃上江中新鲜的大鱼,差点叫张顺淹死在水里。再后,宋江因浔阳江上题反诗入狱,戴宗去梁山送信,他又是戒酒,又是日夜守护,可谓寸步不离。上了梁山后,为了让宋江坐上第一把交椅,他不但勇于提着板斧杀人,更是不惜个人名利,去得罪其他的人。

得一分,必以十分回馈,这样的“实心”人,最值得相交。

在李逵的心里,一直笃定认为,宋江就是位仗义疏财、仁义至极的好大哥,是绝不会干出一些猥琐下流事情的。若一旦有,他是绝对不会袒护,也不会苟同的。元宵夜大闹东京城,就是因为他误以为宋江暗夜里去逛了窑子。后来,他还因误信他人所言,以为宋江强抢民女,就扬言要杀宋江。还有,他不愿意被朝廷招安,就率性扯了皇帝的诏书,砍倒了梁山的杏黄大旗。

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威武不屈,这样“素心”的人,最应该相交。

还有,最不可不说的是,李逵“士为知己者死”,眼都不带眨一下的。《水浒传》卷尾言道,宋江在已知自己中了毒后,担心李逵再次起兵造反,坏了他的“忠义”之名,便暗中让李逵也饮下毒酒。李逵得悉后,怅然而语:“罢,罢,罢!生时伏侍哥哥,死了也只是哥哥部下一个小鬼。”

生时相佐,死亦相随,得此一知己者,纵以命相抵,也值当。

当然,既为知己者,即便做不到为其两肋插刀,至少也该为他多想想,多做做,多动动脑子用用心思。知他好赌,就该多劝慰,少纵容。知他是个鲁莽的汉子,就该懂的,在他回乡接老母时,多派两个细致的人跟着,就会避免虎吞母的惨况。知他是有恩必还,有仇必报的人,就该让他按照自己的性情行事,成也好,败也罢,都该成就他,而不是用他的死,来成全自己。

一个“黑凛凛”的汉子,只因遇人不淑,走到最后,尽丢了“凛凛”,悄然倒下,仅做了个陪葬而已。

共 560 字 2 页 转到页 【编者按】这是一篇解读《红楼梦》和《水浒城》里的人物的文章,因此很厚重的。文章的第一部分围绕对《红楼梦》里林黛玉和林红玉两个人性格和为人处世上的诧异,对她们一悲一喜的命运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解析。在另外两部分文章里,作者解读的《水浒传》里燕青和李逵的命运也是一悲一喜,因为同样是为自己的大哥效力,燕青知进退懂荣辱,而这正是李逵所欠缺的,也是李逵的悲剧命运的起因。【:铁血胡杨】

1楼文友: 10: 0:41 作者对名著人物的分析很深刻且入情入理,赏读。 铁血胡杨

2楼文友: 14:01:14 最近看《红楼梦》,也注意到老师所写的微妙,感叹老师才华!!

小便黄是什么症状

小便黄吃点什么

小便发黄吃什么食物

孩子口臭怎么办
尿酸仪器准吗
热淋清颗粒功效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