雀巢散文历史的足音叩开心扉
文章来源:丹阳文学网 | 2019-12-24
摘要:前面遥远、青翠的大山,让我的 变为使命感,把生命的点滴和文学人的变成厚重的文字,在文学辉煌的风景中,寻着先哲的脚印,让那历史的足音叩响心扉,描写一段历史的风采,创造美丽,耕耘梦想,延长生命。 历史的足音,叩响我们的心扉。
前不久,我市直历史研究分会召开年会,我应约参加。
我是循着分会长侯铁的爽朗的笑声找到会议室的。
初春时节,天气寒冷,而坐在会议室开会的市直历史研究分会的部分会员,心里却是火一般的炎热,发言踊跃,气氛热烈。那一张张笑脸,挂着开掘历史的文人骄傲的微笑。我的心,被热爱历史,有志于开掘葫芦岛历史的文人们的豪爽和执着而感动。季节的深处,在葫芦岛这方宁静、质朴的净土上,在这处秀美、沧桑的春天的风景之中,摈弃了内心的焦躁,没有了生活的烦恼,听不见了城市的喧嚣,那一颗颗被地方历史学研究精神所感染、所激动的心,轻轻地跳动着。
年会由分会长侯铁主持,市历史学会理事长张助群应邀参加,并在会上作了重要的讲话。
那个早晨,我一进会议室,就睁大了双眼,哇!这么多历史研究爱好者啊!参加会议的成员年纪最大的叶文祥老人已经8 岁了,来自杨杖子的刘世彬老人也82岁了,还有一位76岁的长者杨天纯,他们为了研究本土历史都做出了自己的贡献,而且,雄心勃勃,还要为研究大辽西的断代史奉献出自己的聪明才智。我听着他们的发言,眼睛望着窗外春天的风景,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葫芦岛的历史厚重而悠远,远在几万年前这片土地上就有人类繁衍生息,现在早已面貌一新,宽阔的街道,高矗林立的楼房;那不远处波光粼粼的大海,静静地穿过时空的静寂和历史的烟云,滔滔不绝的流淌,穿越了世俗的遗风;市区新建的房屋,伫立在旖旎的风光之中,让我们的心灵,在故乡的巨变中震撼。无以言表的陶醉,使生命与梦幻更近。
历史悠久的葫芦岛,在281万人民从千万年的历史中走出来,在自信与乐观、谦虚而执着、深奥而清贫,勇敢而真诚,勤劳与智慧中,以一种惊心动魄的平静,吐纳着数千万年的光阴,在老故事的粗砺的裂痕中,创造了新故事的非凡和永恒。
会场上大家争相发言,阐述着自己对葫芦岛历史的挖掘的计划和憧憬,我听了之后,很受感动,同时感到了肩上担子的沉重,仿佛那些久远年代的历史人物和故事透过历史的烟云向我们走来。
这次会议给我留下了太多的感慨和启迪。
会议期间,分会长侯铁讲了话,他说,每一个史学者都要做到给大家一些知趣、营造研究历史的氛围、提供史学研究的粮食、留下一段历史宝贵的墨迹。
秘书长董伟佣也就研究葫芦岛历史作了讲话。
最后,市历史研究会理事长张助群作了重要讲话。她在讲话中,结合以往的工作,对分会的工作进行了指导,她说,文章者,乃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我们每一个成员都要以历史重任为己任,写出家乡的历史,为家乡而赋,为故乡而歌。她说,葫芦岛三国两晋南北朝和隋唐的史料急缺,希望大家着重研究,填补这段历史的空白。接着,她对今后分会的工作提出了要求,首先,要加强对三国两晋南北朝和隋唐的历史研究的集中攻关;加强对葫芦岛科技发展史的研究整理;鼓励每一个会员积极研究,快出成果;定于与市社科联一起,开展一次优秀论文和史学著作的评奖活动;和市社科联共同推出学会会员参加“辽海讲坛,“的讲座,以扩大对葫芦岛的宣传,为党的十八大的胜利召开,撰写相关方面文史作品。
会后,我们兴致勃勃地沿着弯弯曲曲的泥土山路,朝龙背山进发。晴空朗日,小北风呼呼的刮着,干燥的气息随风飘来,带来了泥土的芬芳和植物汁液的清香,而我们的心,却潮湿的快要滴出水来。龙背山脚下,山秀谷深,石奇木绿。我们都期待着那种陌生的昂奋,去读懂这片热土上曾发生的故事,以及寻找到先人的脚印,认识历史,挖掘出鲜为人知的宏大的历史,接受宏大的生命洗礼。68岁的张助群大姐领我们去看佟公神道碑,她健步走在前面,我们紧随其后,在一片槐树林子里一座高大的石碑印入我们的眼帘,可以说,这块石碑是葫芦岛重要的历史文物。对于这块碑,张助群大姐对我们侃侃而谈,此碑原来立在连山大街福临门酒店的位置,1979年移至儿童公园,现又移到龙背山公园,它是指向佟氏宗族坟墓的标志,此碑由青色大理石雕塑,碑下面是一个巨大的碑趺,雕成赑屃。碑的正中央刻有“皇清诰赠中宪大夫佟公泽溱之墓”。碑的顶部凿有三个大孔和几个小孔,周围由螭缠绕,因螭的形状似龙,故人们常称之为“透龙碑”。为此,张助群曾不辞辛苦地到乌朝屯、影壁山一带,与佟氏的后代进行座谈,又从赫图阿拉、桓仁等地买来大量的书籍作为参考,终于使佟公神道碑之谜得以破解。这是对葫芦岛历史研究的一个贡献。
大家静静地站立在悄然发着嫩芽的树林里,呼吸着早春清新的空气,听张助群理事长讲这块碑的来历,以及佟娘娘家族的历史,仿佛看到美丽的佟娘娘和其被封为一等功、具有少保都统,太子太保、定南大将军等头衔的父亲佟盛年,拨开历史的迷雾,朝我们走来。在空旷的寂静中,我看见,嫩黄色的小草星星点点的破土而出,在一片枯黄的衰草中,显得格外生机盎然。葫芦岛的历史像氤氲着薄雾的远山,透着无尽的历史沧桑,朦朦胧胧地若隐若现,震撼着我们的灵魂,在春回大地的时刻,敞开了缠绵的胸怀,寻找着真正的祖先的足迹,捕捉着历史的灵感,领略着历史研究的魅力和源泉。
接着,我们又到龙背山的前门观看主题公园的壁雕,虹螺女在云间播撒的甘霖雨露,为民间解除大旱,葫芦女和菊花女以各自的神态望着这个美好的人间。耳边,是张助群大姐娓娓讲述虹螺女、菊花女和葫芦女的传奇故事的声音。
青山无言,高崇天际,我却已与它融在一起。在寂静的世界中,倾听历史叩击心灵的声音,寂寞地等待,热情地等待……我在用清澈的眼睛望着你,探索你,并且沉默无语。
蹬上土坡上的小凉亭,俯瞰着葫芦岛市景,看到了颜色各异的一排排楼房,静静矗立在市区,远处青山如黛,田野里的荒草在风中习习飘舞,还有灵性的山、陡峭的崖,苍劲的古树。那一朵野花,一枚叶子,无不给我们以启示;远处,波动着金光粼粼的涟漪的大海,涌动着浪花,向我们诉说着历史的回声。我感到,我易于感动的心灵,有了支撑,生命在这样一种创造中,完成了一种理想的实现。我心中的文字也因此而宽广、悠远。让一个文学人的灵魂找到了真正的家园,历史的故事一定会让我的作品更加厚重。
站在这里,我就敞开了灵力的怀抱,去拥抱文学和史学的精神火焰;前面遥远、青翠的大山,让我的 变为使命感,把生命的点滴和文学人的变成厚重的文字,在文学辉煌的风景中,寻着先哲的脚印,让那历史的足音叩响心扉,描写一段历史的风采,创造美丽,耕耘梦想,延长生命。
这次会议,点燃了本土历史研究的火焰,我已经终生难忘。
共 2570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文章开始的三小自然段,读下来,以为是小说,跟着作者踏入初春时节这场关于本土历史探究会议的描述,才又转回到作者营造的散文世界里。其实,作者的这一笔法恰恰是散文细腻和思辨、顿悟的超验境界的表现力,在文章中的体现。更为准确、宽阔的容纳了作者在会议中的感觉、感知和切身的感受,很好的描述了本土历史研究的氛围、以及研究者们的精气神。本文不仅用优美的文字表述了上述内容,还向读者倾情介绍了本土的历史,那些曾经令人的血液沸腾,心灵颤抖的历史再现,是现代人和早已远去的那些历史人物的背影和历史事件联系起来,使承继和摈弃成为可能。文章随着作者对历史的本质的挖掘和理解,随着艺术观的变化自然而然的形成,绝非雕琢之文。正是这种美学观的养成,型散而神不散地让读者了解了这一地方曾经波澜壮阔的历史原貌。不得不为作者对手中资料恰到好处的驾驭和适度的分寸感的把握叫好。作者对脚下这片泥土的的爱与热忱,都在对这次会议的感触中渲染出来。本土历史研究,作者难忘,最沉入筋骨的是对这片土地深深的眷恋。,:清格勒
1楼文友: 16:19: 5 这会开的收获大,这文写的耐读。一次会议飞鸿收获颇丰,读者跟这文章了解了一方土地的历史、文化,欣赏了美景。如果跟着读飞鸿的文章,无论在做人、做文上都会有极大的收获和提升。 江山任鸟飞
2楼文友: 17:41:15 感谢的辛苦,键盘的跟帖很令我感动。一起努力,把巢文写好编好。
楼文友: 17:42:01 用散文来记述会议是需要功力的,写不好就成了报道。
作者的饱蘸 ,读来令人心旷神怡 站在这里,我就敞开了灵力的怀抱,去拥抱文学和史学的精神火焰;前面遥远、青翠的大山,让我的 变为使命感,把生命的点滴和文学人的变成厚重的文字,在文学辉煌的风景中,寻着先哲的脚印,让那历史的足音叩响心扉,描写一段历史的风采,创造美丽,耕耘梦想,延长生命。
美不胜收! “小鸟虽小,可它玩的却是整个天空。”——致江山新雀之巢
回复 楼文友: 08:24:21 老大的评论太让人感动了,写的真好。谢谢。
红河灯盏花主要成分
哪些是云南省特色植物药
云南省特色植物药是什么
糖尿病足怎么治疗运动后抽筋是什么原因
云南生物谷药业灯盏花系列药物
上一篇:让艺术装点一带一路
上一篇:流年焉支山有关匈奴的七个想象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