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抑郁症一个拥抱我成功完成了蜕变

文章来源:丹阳文学网  |  2019-12-14

抑郁症,也许是最广为人知的心理疾病了。平常生活中谈起抑郁症时,人们容易使用这样的逻辑——试着开心一点,多找找人陪,好好锻炼锻炼身体……你会好起来的。这种逻辑,是在轻视抑郁症。

当专业人士和患者谈抑郁症时,又容易闻到这样的味道:抑郁症很可怕,你用什么样的词汇,都不足以描绘抑郁症患者的感受,请小心谨慎地对待抑郁症与患者……

这种逻辑,则是在传递抑郁症中势必藏着的无力感。无力感,是抑郁症患者很容易有的感受,而如果你也这么认为,那意味着你认同了抑郁症患者投射过来的这种无力感。

那么,抑郁症到底是什么?

在我看来,抑郁症和其他各种心理问题一样,其实都是在通过痛苦,告诉你一些什么,而你若能聆听到症状中的这份讯息,你的抑郁症就没有白得。

更文艺的一句话,是一位高僧所说的:心一次次破碎,就是为了把心打开。

抑郁症带来的痛苦体验,也是这个目的,让你用心去感受一些东西,从而更好地将心打开。

也许有人会说,你没有得过抑郁症,你不知道……

但恰好,我曾是抑郁症患者,而且抑郁的特质一直如影相随,跟随了我这一生。所以我既是患者,也是心理医生,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谈谈它。

我是在读书的时候得的抑郁症,由头非常老套:失恋。抑郁症的经典症状“三低”,即情绪低落、思维迟缓、语言行为少,我都有;多次有轻生的动力;社会功能严重丧失,研二、研三两年只拿了一个学分,没法毕业,不得不申请延迟一年毕业。

期间,我在校外逛街时,两次被警察拦下,查我证件。估计是看我蓬头垢面的样子,怀疑我是逃犯啥的。

唯一不同的是,那两年我的睡眠特别好,简直是有生以来睡眠最好的两年,直到现在都没有那么好。抑郁症的晚睡早醒的症状,没有发生在我身上。

我没有和抑郁抗争,我就让自己和抑郁共处,在抑郁中那么待着。因为没有抗争,也没有丧失了人生目标等方面的追求,所以,我可以很彻底地在低落中入睡。

但假若只有这一点,抑郁也许会将我带到很可怕的地方。关键是,作为心理学系的研究生,作为发誓要将人研究明白的研究者,我同时在做自我观察:我任由低落的情绪流动,并在这时观察我的情绪情感、我的身体感受、我的思绪……

自从我接触癫狂人生APP之后,看了里面病友的讲述,医生负的进行开导,居然有了不可思议的效果。在抑郁症持续了快两年时,突然有一天,我感觉到了不同,就好像是我内心中本来有很多条河流,但它们过去是堵塞的,或者相互拧着的;但突然间这些河流通畅了,它们流动起来,而且流向一个方向,最终汇入大海或者一个大湖。

这时,我发现自己像是突然间具备了一种本领:任何小说、电影,我似乎都能看懂了;任何人的故事,我似乎都能听懂了。加上“似乎”是因为,这事当然没有这么绝对。但的的确确,我对人性的理解,一下子达到了一个对我来说不可思议的高度。

在这两年的抑郁症中,我正是在试着弄懂自己,而在沉入井底的两年时间里,这种做法对我而言,的确是大有成效。现在知道,佛学中有“四念住”的修行方法,即身念住、受念住、心念住与法念住。即安住于身、安住于心、安住于感受、安住于法,以此观察自己。当我“沉入井底”,即是在观察自己的身、心、受。

用我自己的话说,就是我把自己交给内在感受的流动,我不抗争,也因而没有切断这份流动;与此同时,我又在观察我的脑袋在想些什么。对身体感受的流动和对思维之流的观察,带来了最终的变化。

虽然在北京大学心理学系读书,但这并非是学心理学而导致的有意识的做法,而是我自己自然而然的一种做法。它最终导致了改变。

这也是目前心理治疗的一种核心理念:治疗抑郁症,不是要消灭它;相反,是要拥抱它、接纳它、认识它。

其实这两年,我是感受走在前面,而思维远远落后,即感受上,一些卡住的东西流动了起来,这是疗愈的关键;而思维上,我并没有真正搞懂,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些转变。一直到现在,我还在不断认识,这份转变到底是怎么回事。

另外,当时的转变并不彻底,如我所说,虽然作为疾病的抑郁症消失了;但作为我个人风格的被动、消极、忧伤的底色却未真正改变。不过,我现在深切地体会到,这份底色也正在消失,我的人生从整体上正在完成一份蜕变。但要强调的是,这份蜕变,不是抗争的结果,不是要消灭抑郁这个可怕敌人的结果,而是拥抱它的结果。

共 1701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从独特的角度,叙述了独特的问题,阐述了独特的心理感受,是这篇文章最显著的特点。关于抑郁症,人们往往只会劝说患者想开一些,把问题看淡一些,不要过分地纠结某一件事,等等;其实,抑郁症是一种心理疾病,患者若是能够按照劝说的话来做的话,就不会是抑郁症患者。这种病症必须运用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相结合的方法,承认这样的现实,理智地对待病症,拥抱它的结果。文章语言朴实,阐述很有道理。问好作者,祝您佳作不断!【:平淡如水】

1楼文友: 14:24:57 从独特的角度,叙述了独特的问题,阐述了独特的心理感受,是这篇文章最显著的特点。 不与他人攀比,只求自己进步!

小孩吃什么治疗干咳嗽

小孩的咳嗽怎么治

小孩干咳吃什么药好

早期老年痴呆症怎么治疗
热淋清颗粒的成份
类风湿性关节炎遗传性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