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外国文学与文学翻译研究新思路青年学者拳

文章来源:丹阳文学网  |  2020-04-28

首届外国文学与文学翻译研究新思路青年学者峰会召开 文艺报 近日,首届外国文学与文学翻译研究新思路青年学者峰会在上海师范大学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外国文学和文学翻译领域的老中青学者,就外国文学研究和文学翻译研究的新思路新方法展开讨论,会议还同时探讨了中国文学走出去的新路径。

峰会的主要情势是青年学者圆桌研讨与专家讲座和点评相结合。外国文学研究与翻译是两个密切相关的议题,外国文学研究者应重视二者之间的关系并使之相互促进。上海师范大学教授郑克鲁认为,目前,外国文学研究和翻译截然分开的现象很普遍,从事外国文学研究的人基本上不做翻译,因为文学作品的翻译不算研究成果。有一些人翻译了大量作品,但译本常常只有简单的序言,介绍作家生平、作品和故事内容,而老一辈翻译家的译著都附有长篇叙言,精细分析和介绍作品,这1做法应该提倡和坚持。郑克鲁说,翻译理论对翻译确实有指点作用,却不能代替翻译本身。当今译界的1大缺憾是忽视翻译技能,要少谈一些空头理论,把眼光多放在翻译实践上。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查明建认为,翻译研究存在着过于浅显、缺少思想深度的问题,我们应该思考如何加深其学术性,提高其思想性,使问题意识与研究方法相结合,使学术性与思想性融为一体,翻译研究也应该对中国文化史、中国文学史、中外文学关系等作出贡献。

中国文化走出去 也成为学者们热议的话题。谢天振谈到,中国文化走出去离不开文化外译,在文化外译的过程中,要重视 译入 跟 译出 之间的差异,不能简单地用译入实践中的翻译理论来指导译出的翻译实践。文化外译过程中,要避免以 我 为中心,注重文化间的彼此尊重。同时,他认为翻译的本质就是 达 ,通过翻译建立切实有效的跨文化交流,使翻译的内容能够在译入语境中得到接受、传播并产生影响,因此要注重 信达雅 的指点作用。山东师范大学教授姜智芹谈到,当代文学的对外传播一方面要依赖翻译,将更多的作品翻译成外文,使其流通范围超越自己的文化原产地,即 走出去 ;另一方面还要对翻译出去的作品进行研究、诠释,让其在国外落地生根,即 走进去 ,成为他国文学体系的组成部分,对其施以影响,给其带来启示启发。因而,作品翻译出去以后,还要有研究紧跟其上,这样才能巩固翻译的效果,真正实现文学的跨文化传播。中国文学走出去是一桩 日积月累、和风细雨 的工作。浙江大学教授许钧认为中国文化要走出去,翻译很重要,与文本背后的作者的直接交换也很重要。他以自己和诺奖得主勒克莱齐奥的交往为例说明,中国文学被这些优秀外国作家所了解、浏览和推荐,对于中国文化走出去而言是非常扎实而有意义的一步。四川外国语大学教授胡安江认为,在大力倡导 走出去 之余,需要在政策层面上建立起 请进来 的目标读者和国际传播人才培养机制,鼓励对象国的年轻人来中国留学、访问、考察和交流,让他们与中华文化零距离接触,使他们的 中国经历 成为传播中华文化的 点点星火 ,这样,中华文化在世界各个角落才有可能成绩料想中的 燎原之势 。

华中师范大学教授苏晖总结我国外国文学研究的现状与趋势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重视经典文学研究的同时,日益加强对当代外国文学的关注,并聚焦国际文学研究热门;二是英美文学研究占据主导地位,虽然欧美其他国家文学、亚非文学也遭到一定程度的重视,但还需进一步加强其研究的广度和深度;3是研究方法多元化以及本土化实践。上海师范大学教授朱振武谈到,要避免对西方文艺理论亦步亦趋的研究态度,而应当重视理论创新,建立我们自己的话语体系。东北师范大学教授刘建军认为,需要注重观念和方法论的变更,但提出问题比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更重要,外国文学研究者要具有问题意识,善于从看似没有问题的地方寻找发现潜伏的问题。

陈建华、虞建华、蒋承勇、季进、戴潍娜、韩子满等学者也参加会议并发言。(世 文)

血塞通治疗脑梗塞
重庆治疗子宫内膜炎医院
淮安妇科医院排行榜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