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舟从前与音乐有关的人和事散文
文章来源:丹阳文学网 | 2019-10-04
摘要: 一直认为,音乐是多么有“灵性”的东西,或者它的属性就是灵魂思想的媒介,它不分年龄与种族。每每在全民上听到某一首熟悉的歌,或在哪里听到某段熟悉的音乐,就会让我回忆起某些人,某些事,在心里萦绕,弥漫,泅开…… (一)
对音乐一直喜欢,甚至于现在友空间日志有配音乐,一般都怕打开去听。因为音乐一响起,这大脑自会分心,除非光欣赏音乐一种。今年在友的怂恿下下载了一个全民K歌软件,竟然一发不可收拾,用我自己的话就一纯粹卖唱的了。那次在空间友一说说,猫哥说一首歌代表一种心境或一段难忘的往事,我当时回了他要他写上一写,他于音乐肯定是喜欢的,如今,又有哪个人不喜欢音乐呢?上至七老八十的老年朋友,下至尚未出生的胎儿,音乐一响起,总能让人身处一个神奇的境界中,或舒缓,或高昂,或缠绵,或忧伤……境由心生,心随音乐而走,一曲罢了,总是让人脑海中还在回味,可谓“唇齿生香”。
音乐对于我,起启蒙作用的当属我的母亲。我出生的那个年代,不存在有“胎教音乐”说,更别奢望像如今的小孩子不管到哪都能听到“赏心悦目”的音乐。母亲嗓子不错,她没事喜欢唱唱湖南花鼔戏,唱腔也有板有眼,自小爱粘着母亲的我自是她最忠实的“粉丝”。对此,我也受益无穷,那种在艰苦环境下依然保持的豁达与乐观,深深感染了我,成为我一生享用不尽的财富,其中《刘海砍樵》《韩相子化斋》等经典段子,到现在还时常在我耳边回响。
戏曲算不算音乐?如果不是,那么引起我对音乐来兴趣得追溯我十岁的时候(现在十岁的小孩子应该会唱很多儿歌流行歌曲了,如今十岁的宇儿也上全民吼吼《快乐环岛》就是最好证明。可是,我们那时候是不上音乐课,除了语文就是数学)。邻居家有一位比我大五岁的姐姐,她很喜欢唱当时的“流行”音乐歌曲。
这位姐姐天生一副好嗓子,唱出来的歌可以说悦耳得“绕梁三日”还余音袅袅。可惜那时被她母亲一时疏忽抑或是家务活儿多了照顾不周,不小心被开水浇了头,让她本来如花似玉的容貌,半边脸成了“凶神恶煞”。长大之后的她拼命挣钱,想整容返原,最后,容是整了好几次,钱也花了不少,可效果不大,一件破了的瓷器不管如何修,伤痕都在。但这并不影响她爱唱歌的天性,为了听她清丽的歌喉,没事就跟在她屁股后面,听她唱什么《我想有个家》《恋曲1999》还有《十不该》等等,这些歌曲现在在全民K歌上应该能搜到。
《我想有个家》中那广阔而深情的声音,让邻家姐姐唱出来,可谓堪比歌唱者潘美辰。十岁的孩子在那时候放学回家要帮家里干家务活的,我母亲喜欢让我们去山上拾柴火或者下地割猪草。不屑说,我特别喜欢和这位爱唱歌的邻家姐姐一起上山下地,面对着巍峨的大山和空旷的田野,走在路上她就开始“吼”歌。我觉得她的歌才叫吼,我们现在在全民上还是只能说唱,虽然我经常说我吼。有什么比对着大山田野吼歌惬意?只见她肩上扛着一根尖担(担柴用的,两头削得尖尖的中间茶碗粗的长约一二米的木棒子)一只搭住,另一只手握着柴刀一甩一甩,迈开大步敏捷地爬上山头,群山回应着她高昂的声音,那是怎样的一份架势?看着她唱,我也可以小声的附合,耳熟能详,慢慢地居然也让我哼会了好几首流行歌。
有一次,邻家姐姐不知从哪借了一台小小录音机,在那放着邓丽君的《回娘家》。邓丽君甜蜜俏皮的歌喉,优美的旋律,还有节奏深深震撼着我。那时的我是多么的羡慕,如果我能拥有一台录音机,那该多好。可能姐姐也喜欢这首歌就整天整天反复地播放着。我家和她家对门,中间仅隔一条马路,那录音机声音又够大,我觉得每天能听到这婉转的音乐是人生最大的享受,那时的我止步于小声的哼和静静地聆听。
十二岁小学五年纪了,学校里竟然开始开设音乐课。音乐老师是一位远地方来的刚出校门的女老师,留着齐耳短发,让人猛地瞧上去有点稚气未脱,她姓郭。这位郭老师,普通话讲得非常标准,当然,唱出来的歌也如百灵鸟般好听。她教我们识简谱,逐句逐句教我们跟简谱学唱歌。我小的时候该是挺笨罢!郭老师一首儿歌教过几遍,别的同学都能跟着唱,而我却没能完全撑握。那次学的是《游击队歌》,郭老师说来个小游戏,分组一个小组一个小组的唱,看哪个组唱得又整齐又准确,没唱好的唱错的罚表演节目。轮到我们组了,我心里紧张极了,加之本就是个“滥竽充数”的主。结果,全班就我和一个男生唱跑了调。郭老师要我们俩个站起来,那男同学脸皮挺厚,可谓脸不改色气不喘地讲了一个《农夫与蛇》的故事。我站起来,脸红得像一只熟透了的柿子。这也得硬着头皮上,一首《回娘家》居然赢得了全班如雷鸣般的掌声。郭老师仿佛如发现了“新大陆”也直鼓掌说唱得好。
“丁铃铃”下课铃声一响,同学们将我围了起来,非得要我再唱,他们想学。那时候觉得自己这点“皮毛”,也有人喜欢,真是不可思议。就此对音乐兴趣竟然愈发地浓厚起来,对于哆唻米发嗦啦西这些音调我很认真地去学,什么事情当你认认真真去做,就算笨也差不到哪里去。从此以后,学校里这“班官儿”中这文娱委员就非我莫属了,一直到初中毕业这帽子才给摘掉。
等我上初中,邻居的姐姐早就初中毕业了,她得挣钱为自己整容呢!和我玩得好的原故,在那一年过春节回家,她送给了我一台小小半导体收音机。就这收音机,虽然只能搜几个台,可我对这个礼物“如获至宝”。从收音机流淌出一首又一首的“流行”歌里,让我大概知晓当时国内流行的歌曲大概是什么了,满文军的《懂你》就是那时候学会的。对歌手也能如数家珍,什么叶倩文、林子祥、齐秦、邓丽君、谭咏麟等等,他们的代表作我都能了解个差不多。而学校里,进入初中就涉及五线谱。对音乐的浓厚兴趣,可以语文数学教课书不预习,来预习音乐书,虽然那时候一周“音体美”这些杂课就那么一堂课而已,我也能一丝不苟地去完成它。假如明天该上音乐课,我如果知道明天老师教哪一课(老师在那时候挺循规蹈矩从不跳间,一课一课教)就着我对乐理知识的了解,头天晚上就将这些五线谱还原成了简谱,往往上音乐课听讲也最认真。
读书时,是有节日庆祝的,还有学校选拔赛。初一下学期,学校选拔节目上市里表演,庆祝“五四”青年节。对于音乐喜欢的我自然报了名。
那一天阳光金灿灿的,空气中送来了阵阵花香,鸟儿在树上唱着千年不变的歌。选拔赛在校橾场举行。校橾场是一个足足几百坪的大草场,只有中间篮球场是水泥坪。全校的师生都到了场,将这个小小篮球场里三层,外三层围了个水泄不通,而选手们就站在篮球场中间“表演”。当隔壁班上一个跳“现代舞”的女生表演完,就是我了。我又开始紧张了,手心都在冒汗,加上这记性确实不太好(这现象现在更加明显,老丢三拉四,总有一天会记不起自己是谁)我选的曲目是民歌《九月里九重阳》,学校规定不允许用“流行”歌参赛。“九月里九重阳,哎呀秋呀秋收忙。谷子呀那个米子呀哎!”好了,唱到那“呀哎”的“哎”就忘词了,实在是记不起来呀!心越慌,越不记得,当时还是同学在旁边提醒,又接唱了一句,又忘了。那尴尬劲儿,朋友们可以自己想象。没办法的时候,我只能从自己裤兜里将歌词给掏了出来(我肯定知道自己什么徳性,先将歌词手抄一份装进裤兜里),真正“照本宣歌”了去。……经过这表现,选拔肯定是泡汤了。虽然掉了榜,可这首歌,也被其中一位监考老师给看中,她是多想由我去参赛,可名额一所学校只有一个,只有择优选取,这是后来这位监考老师亲口和我提的,只是因为她就是我下学期的音乐老师。
(二)
初二,音乐老师又换了。当这个纤瘦高个的着一身合体西装的年轻女教师一进教室,我就认出她就是上次的选拔赛监考老师之一。想着上次的糗事,我的脸刷的就红了,老师眼不拙,她肯定也认出了我,我感觉她朝我深深地看了那么一眼。一踏上讲台,她就做自我介绍“我姓钟,名字叫三艳。是你们这学期的音乐老师……”,自报完家门,就转身拿粉笔用娟秀的字体将她自己的名字写在了黑板上。这位钟老师性格温柔,有一双很会说话的眼睛,向上微翘的唇角,仿佛时时刻刻都在微笑。我很喜欢看她脸上那对圆圆的深深的酒窝儿。
那是九十年代,上音乐课都是用的风琴。哪个班有音乐课,就去教务处,叫几个力气大的男生给抬进教室。这种风琴和现在的钢琴有相似之处,但不尽同,它的“身体”要小上很多,琴键差不多,可是,发声得用双脚踏上去,往下一下一下有节奏的踩踏才能发出声响,可能是借助往下抽风进去带动什么东西吧?关于这个到现在我是真没弄明白。钟老师能弹得一手好琴。我每次看着她端坐在讲台一侧,双手灵活地按动琴键,那些黑白的琴键在她雪白的手指下连绵不断地跳动,身体稍往前倾,眼睛闭上(关于这点我一直认为她该是对每课书上的曲子很是熟悉,要不然怎么闭上眼睛?直到后来才知道她是完全沉静在音乐的旋律里),全身会随着节奏舞动,好像那脚踏在踏板上是那么的轻松(其实并不轻松,得费好大的劲),风琴在她的倾心弹奏下流泻的是那么动听的天籁之音。从听到第一堂课起,全班同学都深深地喜欢上了这位音乐老师。
而我对她更有一种超乎平常的喜爱,因为课间我们互动频繁,还有上学期选拔赛我那“出色”的表现,让我和钟老师竟然可以超越师生进行精神方面的“交流”。有一次,她瞅了个课间空挡邀请我走入了她的办公室,就在这面对面交流的情况下,我当然知道了那次选拔赛的具体情形,也知道了她对我的“抬爱”。后来,还让我站在她身边又重唱了那首《九月九重阳》,歌罢,她给我提出了许多如气息、咬字方面等等,不准确地方的意见,也轻声地告诉我,让我在公共场合不要过于紧张,一切坦然面对……最后,她鼓励我可以朝这个方向发展。可以说,这是一位从心里让我佩服的老师,她可以从高高的讲台上走下来,走进我的心里,用一种对朋友的目光平视着我,鼓励着我,也成为我在音乐前进路上一盏引路的明灯。或者世界上的东西总是不能过于如意,教了不到半学期的钟老师居然无原无故地被调走了,远走他乡的她来不及与我告别,从此我再也没有见过这位老师。为什么到现在我还能清晰记得她的音容,或许就缘于这份遗憾吧!她对我的淳淳教导,关于勇敢的种种,现在都还记忆尤新。在那个年代,能碰到一位才华横溢而又倾囊相授的老师朋友是多么的不容易。这份不容易却又是那么的短暂。
短暂吗?永恒!
后来接二连三调老师来教我们音乐,到最后居然没有老师教。对于那时的我来说不能不说是一个挺大的损失。初中的求学时代,是一个荒唐的时代,也是一个很让人缅怀的时代,这里有我不想回忆的过去,更有着让我陪伴一生的友谊。
小学功课一直较好的我到了初中,成绩慢慢往下滑,特别是英语。上初中才开始学英语,这应该是那个年代理所当然的事。我严重偏科,对这叽叽歪歪的外国话总是不上心(我在这里当爱国,哈哈!),考试从来就没及过格。而在我的“死党”平英语成绩可谓姣姣者,现如今她远嫁安徽安庆,事物的造化弄人让她也成为了我“同父”异母的姐姐,她的父亲如今是我的继父。平,是一位个子高大,皮肤略黑的有着大大双眼皮的漂亮女生。她对英语有莫名的喜欢,而对音乐,也是情有独钟。我喜欢听她飚高声,听她唱《红梅赞》《珊瑚颂》。我们的家相隔并不远,就隔一座小小的山头,上学放学都能一起同行。在那条弯弯曲曲的山路上,留下了我们多少脚印,多少激昂的歌声。我们读初中的时候,学校大力推崇培养有特色的学生,说穿了就是特长生。这特长分别有体育,美术和音乐三种。基于对音乐的同一爱好,我和平一起报了音乐特长的声乐部分,音乐特长也有详细分工,不知现在的学生也是不是一样,我没去询问过,它分为舞蹈、器乐和声乐。没有悬念的,声乐就是唱歌。我们那一届一共有六个班,学生三百多人,考特长就那么几个人,音乐方面声乐就我和平,另外一个女生考舞蹈。
在那疯狂逐梦的年代,我们为了心中的所谓梦想,都拼尽了全力。考体育的几个同学,天没亮就跟着健硕的体育老师练习长短跑,投掷铅球,跳远。到早上上课时每次都能看见他们大汗淋淋;考美术的则在美术老师教导下没日没夜地画画儿。而我们音乐方面的,大大不妙,没有音乐老师,这就如一个没妈的孩子一样,到处找老师练习或自学。本来学校方面有一个指定的老师教,可是这个老师在道德修养方面无疑是一只“披着羊皮的狼”,我都差点中“招”,幸好“机灵”的我溜得快,要不我的“清白”之身啊!现在这位老师早以作古,我这里就不作过多详述。我只是借此告诉现在的女学生如果进入一个单身男老师的房间可要有人结伴同行,特别是傍晚放学以后,防止“道貌岸然”的小人。
这时候,叶倩文的《潇洒走一回》,还有谭咏麟的《水中花》,伊相杰和那谁的对唱《纤夫的爱》,什么《爱情鸟》《我被青春撞了一下腰》等等,盛行整个校园。那些爱表现的男同学也高吼着“我被青春撞了一下腰,摇得青春不知哪里逃……”男生正处于变声期,这些声音是那么的滑稽而又那么的真诚。流行歌曲,据后来我们自己找的老师说,现在最好不学,会弄糟我们的嗓子,允许我们唱《我的祖国》《小小渡船》等校园民俗方面的歌曲。这个老师是一个有孕在身的女老师,姓李,她爱人对音乐造诣在行。在这里就可以形成一对一教学的方法,必竟他们不是正式教我们的老师,所以,我和平就只能周末的时候一起去到她们家里“临时抱那么一回佛脚”。没老师我们就自学,自学能学到什么?自个儿一大早爬上高高的山头“吊”嗓子,估计那时候,山下的邻居们,以为哪家父母又动家法,发出这阵阵的惨叫声,在学校那老式风琴上弹奏一些我们自己才能听懂的“音乐语言”,其它?就都是“雾里看花”了。
共 7029 字 2 页 转到页 【编者按】一篇朴实的文字,记录了与音乐有关的人和事,也再现了作者那段追梦的岁月。如作者所言,音乐是有灵性的,它不分身份贵贱,不分种族语言,不分年龄大小,它是灵魂思想的媒介,是人内心的诉求和呼唤。感动于作者对音乐的坚持和执着,也欣慰于作者从音乐中获得的感染和熏陶,从作者的经历可以看出,不管做什么事,有个好的老师启蒙和引导,不仅可以事半功倍,甚至会影响和改变一个人今后的人生和道路。无疑,作者是幸运的,经历过那个全民逐梦的时代,遇到过那个值得铭记一生的老师,虽然相交的时间极短,但她对作者的影响却是永恒的。往事成追忆,虽然追逐的梦想没有实现,但是努力过,尝试过,付出过,就不后悔。【:凌江雪】
1楼文友: 12:47:24 问好梦,感谢对渔舟的支持!
追梦的人生都是值得尊敬的,佩服作者的勇敢和坚持。
这篇文删减和修改的地方不少,作者如有异议,可以Q我或者发飞笺说明。这篇文的原稿我也有保存,如果作者要求,也可以换回作者原来的稿子。
另,感觉这篇文结构上还可以再调整一下,开头也可以润一下色,结尾稍显仓促了。
回复1楼文友: 14:21:14 谢凌江雪辛苦编稿,挺好的,有耐心嘛(偷笑)这长长的文字能发出来,十分感谢。祝快乐
2楼文友: 1 : : 8 看此文前,刚在全民K歌上狼叫了一阵。
回复2楼文友: 14:22:40 全民好玩吧?(偷笑)祝快乐
如何治疗糖尿病胃轻瘫便秘
什么原因引起糖尿病胃轻瘫腹胀
糖尿病胃轻瘫便秘能吃啥药
云南生物谷生产的药品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医偏方
儿童风热感冒体温高
上一篇:星月随笔家是幸福的港湾
上一篇:荷塘夏日风情征文夏夜蛇肉香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