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朝东笔名体系

文章来源:丹阳文学网  |  2020-03-24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这首诗的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它结构的设计。四句话,两个场景,一个是现实的“巴山夜雨涨秋池”;一个是愿景“何当共剪西窗烛”。在现实的场景中,述说家书期望和自己的回答。“君问归期未有期”。在愿景的期望中又把现实视为甜蜜的过往“却话巴山夜雨时”。

这首诗的第二个特点是借助设计的场景来抒情。在诗人接到妻子的这封信的时候,正是巴山夜雨涨秋池,这种场景的描写成了诗人凄楚心情的表白。而当前的苦况又激发起对未来的憧憬,何当共剪西窗烛?到那时,回过头来,此刻的困境又成了甜蜜的怀恋。

短短的四句,二十八个字,场景展转交错,情感曲折深婉,抒情笔调含蓄隽永,余味无穷。

基于这种理解,我们把原诗译成白话:

你问我何时回家,

这信里我难定归期。

此时的巴山正

水满池塘,秋雨淅沥。

呵,什么时候才能团聚一起,

在西窗下共剪那长夜的灯花,

谈今夜的愁苦思绪,

和这恼人的巴山夜雨。

共 406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作者对整首诗的赏析可谓清楚明白,深入浅出分析,让我们一目了然,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好一首情深义重的诗,情景交融,寄情寄景。而作者的分析又加深了我们对此诗的理解。诗人心情凄楚,对未来又充满希望,心情有忧变喜,有失望变得有希望。后面的译文简单明了,不错只是赏析显得单薄了些,如果再深入些,会更好。推荐阅读!【责编:一飞冲天】

1 楼 文友: 2016-04-11 21:04:12 感谢赐稿江南烟雨文学社! 朋友,我在江南烟雨等你来!

2 楼 文友: 2016-04-11 21:15:40 谢编者对拙著的点评和鼓励。风情诗点染是笔者对古今风情诗的系列的赏析受到贵刋多位编者的关注。再次表示深深的感激。 宋振邦,沈阳人,早年就读于辽宁省实验中学,后毕业于 大学数学系,现在河南油田,系石化系统作协会员。浙江治疗白癜风医院宝宝如何健脾胃梅州治疗男科医院

治疗腰腿疼的药哪个好
心动过速吃什么
肾精不足吃什么药能补好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