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平常心对待一切

文章来源:丹阳文学网  |  2019-12-17

前几天,收到消息,说我的《夜泊文集》的出版费用及找出版商的所有琐事都由我的大学母校西大现代承担。听到这一天大的喜讯,心里当然非常高兴;因为,这标志着学校对我五年来文学创作成果的认可。从更深意义上来说,这也是对我周围平时冷嘲热讽的一些人的有力回应;是对平时支持我的一些人的心灵慰藉,是对我大学四年文学创作生涯的完美总结。

当我在前不久终于下定决心要出书时,得到了周围师友及亲戚发出的各种建议和声音。有的表示恭贺,并表示要经济支持的话随时开口;有的表示怀疑,担忧书出来以后会卖不动,会亏损;还有的表示坚决反对,说这种得不到利益(主要指经济方面)的事情最好别做……

朋友的顾虑我都能理解,自己也知道,这些都是事实。但是,最后,我还是决定要出,为不辜负我五年来付出的艰苦劳动,为不辜负部分老师和朋友对我的强烈支持,为不辜负喜欢我作品的读者朋友们的默默支持。

然而,想想出一本书何其之难?而我又是孑然一身,没有好的工作,家里的经济情况也很不景气……后来就想到了学校,想到能求助我的大学母校。但是,说实话,我开始对这个想法所抱的希望也并不是很大:因为,我马上就要毕业了,以后和学校基本上可以说已经脱离关系了,这种请求似乎有点过份。

后来,在临潼的工地上想了很久,最后终于下定了决心:不管学校支持不支持,赞助不赞助,书一定要出,而且事不宜迟。于是,我赶紧辞了工作,返回学校开始忙碌出书的各方面事情。

回到学校一问部分老师,他们给我的回答很让我寒心。因为这些老师对于我这种用我们陕北话说叫做“瓷脑”的想法很不以为然,反而在旁边冷笑,似乎就等着看我被学校领导拒绝后出丑时刹那间的尴尬。我为这些老师对我的歧视言行感到很不服气,因为他们明显是在怀疑我的文学创作水平,这一点,令我很气氛。

但是另外有一些老师和朋友却铁了心地支持我的想法。比如,我的大学英语老师刘晓莲直接就给我汇过来两千元钱,并在言语上做各种鼓励;好友杨西航则要给我找个写序的大腕,并说这中间的一切费用由他承担;楼管阿姨郭慧琴则表示,出书钱不够的话,缺多少她给我添多少……

诚然,我出书,筹钱不是问题。家人亲戚,只要开个口,一点问题也没有;老师朋友,开个口,也没有任何问题;这一切,我都知道。但是,我最后,还是选择了和老师朋友筹钱,因为,毕竟他们在心理上支持我多一点。

开始的时候,仅仅奢望学校能给赞助个两三千,或最多五六千也就心满意足了。因为,我知道,在我的文学圈朋友中间,得到过类似于这种资助的人,真是少之又少:这一方面是因为他们出的书大部分用的都是一些香港书号或内刊号,不合法;另一方面估计和他们的学校政策及其他一些方面的原因有关。得到同行出书的经验,我便决定,不出便不出,一旦出一回,就要像个样子,我的书一定要拿正规书号出版。这样说了也做了。想不到的是,居然半路上得到了学校给的全部资助的好消息。回想这一切,我总结了一句话:大胆的实践,大量的回报。

然而,偶然中居然零星地听到一些话:道是“西北大学现代学院给力,夜泊幸运”等等话语。在此,我想做个反驳。

我以为,我能够得到学校这样大力的支持,偶然中也有必然的因素在里面。试想一下,如果稍微能写一些东西的人就在学校能浑水摸鱼地捞到好处,那学校成什么了?因此,我觉得,我的作品质量应该是学校认可的最主要因素。

记得大一的时候,我的文学水平还很一般。有一次,在打印部打印了我的诗集小册子。后来,这个册子被我们班的任文莉借去看了。然而,当我第二次去打印店的时候,却听到一句特别感人的话。原来任文莉的舍友看了我的小诗集后居然自己跑到打印店复印了一份以作观赏。诚然,打印一份东西,花不了多少钱,但是这种对我作品的抬举举动,却真的是很鼓舞人,很感人,遗憾的是,我至今不知道那个人叫什么名字,不然,这一次直接送她一本《夜泊文集》。

又记得大二的时候,有一次,在车上遇到一个陌生朋友,他读了我的书,也是表示非常佩服,非常欣赏。后来,在这位朋友的一再真心感动下,回到学校不久,我就给她寄了一本,她还硬是要给我钱,让我把卡号发过去,但是,想想熟读金庸武侠的夜泊,肯定不会要那钱了,于是,这一件事也算得上是一次萍水相逢的行侠仗义吧。

再就是“王倩通宵读《夜泊文集》事件”。那次,他读了我的作品,还专门把我叫到学校的咖啡店,说要请我喝饮料。于是,两个人边吃喝,边谈《夜泊文集》……

类似于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在此就不一一列举了。我相信,诚心喜欢我作品的人一定是诚心读了我的作品,并感到了我作品中的那份真诚。

当然,同一道菜,不一定人人都喜欢。对于我的作品,也有很多人不喜欢。但是,我要说明的一点是: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有些人根本没有看过我的作品,就妄加指责,说这也不好那也不好,这一点最令人气愤。还有些人是自己的水平低,可以说根本没什么文学素养,却偏偏来冷嘲热讽我,说这一个字用的不好,那一个词太俗……这让我想起了王朔的《我看金庸》这篇文章,诚然,如果没看过或者没看完就妄自评论别人的作品,这是一种极其不负且极其不尊重别人劳动成果的一种无知做法。

对于我的作品的质量,我以为王彦龙兄和王磊兄的评价相对来说比较中肯,没有过多溢美之词,也不乏一些负面的贬词。我的作品我当然最了解,最清楚;哪些好,哪些坏自然很熟悉。好的我不愿意故作谦虚地说不好;差的我也不会自恋地把它说成是好的。因为我觉得做人也好,写文章也罢,还是实事求是一点比较好,理性一点比较好。

我以为,我能够得到学校这样大力支持的第二个原因是学校的办学政策,这一点,我觉得应该感谢我们的院长刘家全先生。我和刘家全先生曾经单独说过话,因此,他似乎是到如今还记得我。那是大一的时候,当时我要求转专业,院长在成人成才教育方面考虑,免去了2万元的费用,准备给我免费转专业,这一恩德我一直铭记于心,耿耿于怀。之后记得大三的时候有一次,他曾经还鼓励我在我们学校创办一个“诗词社”,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我没有实践。

总之,学院的主流文化成人成才的教育方针应该是我得到学校大力支持的又一个重要原因。

我说的这些话不是没有根据的,尤其是第一条。记得当时把我的书递到院长手里以后,一直杳无音信。后来,我有点灰心丧气了。但是,某一天,院长竟然给一个下层领导吩咐下来了说让重视我这个事情。当我听了这话,还不太自信地第二次拿上申请书给那个领导时,没想到才过了半个小时,那个领导便把我叫到办公室通知我这一喜事。据这位领导说,原来院长根本没有看我的申请赞助书,而是直接就敲定这个事情。这一点说明什么?我认为能找到的理由只能是院长把我的书统统看后下的决定。也许外人还不知道,院长刘家全先生本来就是一个文史知识渊博的文化人,他的散文及诗词写得相当好,因此,他是一个识货的人,是不容易被轻易忽悠的,这样看来,院长也可以说得上是我的伯乐了。

当然,我这一本《夜泊文集》的写作也是付出了极大心血的。为了它,我曾经冒家人亲戚之大不韪而去高中实习;为了它,我辞了工作整天在宿舍里瞎折腾;为了它,我坚持了五年的刻苦努力……因此,我有理由相信,我得到学校这样的支持是上天对我的眷顾,对我努力付出的回报。

总之,不管咋样,用平常心对待这一切,诚实做人,踏实做事;坚持奋斗,积极进取;用一双仁爱慈善的眼睛看待世界,相信世界也终有一天会以喜人的成果回报自己吧。

共 2948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读了文章,感概很多,正如不少朋友说的那样,作者遇到了“好人”,遇到了伯乐。当然,获得这种机遇的前提,是作者那种严肃的创作态度,高质量的文稿。也感慨作者母校的院长,对文学的支持,对文化的支持。这一举动,对作者母校文学和文化氛围的形成,是不小的促进。所以,该文在讲述作者出书过程的故事中,也暗寓了不少生活道理,作者的写作追求和态度,作者对人事的看法,对我们都有启迪意义。【:春雨阳光】

薏芽健脾凝胶怎么吃

小儿便秘怎么调理

小孩便秘吃什么

外痔会自己好吗
云南特色植物灯盏花效果怎么样
新生儿黄疸都有什么原因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