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香北堂萱草香纪实小说
文章来源:丹阳文学网 | 2019-12-14
摘要:麻子叔嘴里念叨的大女儿翠屏,是麻子叔卖香油果子时捡回来的。二十几年前,麻子叔为生计自己炸香油果子走村串巷地叫卖。有一天,他在七八里地外的村庄附近遇到了一个四十岁左右、拖家带口四处流浪的汉子,一身褴褛的粗布衣衫,怀里揣着个不大的婴儿,后面还亦步亦趋地跟着三个八九岁大小的女孩子和一个大约五六岁的男孩。四个孩子模样倒也周正,就是一色的破衣烂衫,跟他们的爹一样的面黄肌瘦,看了叫人心疼。麻子叔心软,就从箩筐里拿出几根香油果子分给几个孩子吃。那汉子见麻子叔心肠不坏,就像见到了救星一样,抱着孩子“扑通”一声跪倒在地,流着泪,给麻子叔边磕头边说…… (一)
诸城东乡的五月天,西南季风还没有到达,一天里的温差在十几度左右,午间略有点微热,早晚给人的感觉还有点儿凉。路边的槐花开得正热闹,有勤快的蜂蝶正嗡嗡地哼着小曲在花间戏耍。远处的斜阳余晖里,有村庄在袅袅炊烟下静默,低矮的平房透着古朴,偶尔传过来一两声爱管闲事的小狗的叫声。沿着村际田陌间一条窄窄的、平平仄仄的土路,由远及近走来一个肩上挑着两只箩筐的高个汉子。只见他一边小心着脚下,一边不时地瞅瞅路边树上一穗穗白里透着淡淡绿韵的清秀的槐花,一边听着蜂蝶们独特的音乐,嘴里还时不时有一声没一声自娱自乐地哼着杂七杂八说不上名字的戏曲小调。
走近了才看清,原来是卖香油果子归来的麻子叔。
麻子叔一脸麻子,是小时候生水痘落下的。就因为这一脸麻子,麻子叔当婚的年龄却没有说上媳妇。都说一个麻子窝一个心眼儿,可麻子叔天生厚道,待人和善,邻里乡亲没有不说好的。麻子叔自小聪明,心眼是有的,可他的心眼儿都用在了他的手艺上。老大不小的时候,经村里的刘媒婆撮合跟麻子婶成亲,之后,麻子叔所有的心眼儿都用来捉摸他的手艺,寻思着如何持家过日子了。
麻子叔是这方圆十几里地界上出了名的炸香油果子的行家里手。他炸香油果子,用料配比绝不含糊,几斤面粉用几两碱、几两盐、几两或者几钱矾,都是严格地用杆秤称好的。配好料、和好面,让面放置多长时间、醒发到什么程度,也是数算着时辰,绝对不会让面发过了头。等面醒发到恰到好处,放在抹油的桌子上做成型的过程中,不黏手,又可以很轻松地就可以将切成段的面块抻长到尺把长,然后两条叠在一起,用两个食指顺着中间压上一条沟儿,这样中间压实的地方互相黏连,炸出的香油果子不会散股,看起来很漂亮。
炸香油果子是个技术活儿,这技术,除了配料、发面,控制油温也是个关键。放到油锅里炸的时候,油温不能太热,也不能达不到热度。油烧得太热,炸出的香油果子颜色太深,不好看,也不好吃;油温太低,香油果子的颜色会显得淡白,不惹眼,在锅里呆的时间长,咬到嘴里显硬,口感也差劲。麻子叔不急不躁,总是耐心等麻子婶将锅里的油细火烧到八成开,油面上开始微微泛出细碎的小泡泡时,他便用两手提着做成型的生面两头,慢慢地贴近油面放下去。入锅的香油果子先是往下一沉,接着被热油托到油面上,四周吱吱啦啦地向外泛着大泡泡的油花。麻子婶一边往锅底下续一把玉米秸秆的柴火,一边用一双长长的竹筷翻动香油果子。那受热后渐渐膨胀开来的香油果子,在麻子婶的翻动下,像撒欢儿的娃子似的戏着油,在锅里上下几个起伏后,听麻子叔说“可以了”,麻子婶便及时用筷子将香油果子夹出来,放到担在铜盆上面的大铁篦子上控控油。等带出的油控净了,凉得也差不多了,再竖着一根一根紧挨着摆放到铺了干净包袱的箩筐里。
这样炸出的香油果子,由于火候把握得恰到好处,色泽油亮,黄而不焦,软硬适中,香酥可口。嗅着诱人的香美美地咬上一口,满口流香。那个三根肠子经常闲着两根半的年代,吃着麻子叔炸的香油果子,你会觉得肚里的馋虫和那几根饿扁了的肠子的欲望,在一瞬间都被勾引了出来。
那年月,庄户日子都很紧吧,麻子叔的香油果子好看又好吃,不愁卖,跟麻子婶两人的小日子,过得还算可以。
麻子叔一边走,一边在心里美滋滋地盘算着大女儿翠屏的婚事,自言自语地说着:“这孩子,总算长大成人了,我这辈子也算没白活啦!”那张麻子脸上,不时地漾着满足的笑意,那深深浅浅密密实实的麻子窝窝里,几乎能开出一朵朵花儿来。
(二)
麻子叔嘴里念叨的大女儿翠屏,是麻子叔卖香油果子时捡回来的。
二十几年前,麻子叔为生计自己炸香油果子走村串巷地叫卖。
有一天,他在七八里地外的村庄附近遇到了一个四十岁左右、拖家带口四处流浪的汉子,一身褴褛的粗布衣衫,怀里揣着个不大的婴儿,后面还亦步亦趋地跟着三个八九岁大小的女孩子和一个大约五六岁的男孩。四个孩子模样倒也周正,就是一身的破衣烂衫,跟他们的爹一样的面黄肌瘦,看了叫人心疼。麻子叔心软,就从箩筐里拿出几根香油果子分给几个孩子吃。那汉子见麻子叔心肠不坏,就像见到了救星一样,抱着孩子“扑通”一声跪倒在地,流着泪,给麻子叔边磕头边说:
“大哥,您真是好人哪!好人会有好报的,您就行行好救救我的女儿吧!”
麻子叔问:“这是咋的啦?快起来,男人怎么能轻易给人下跪呢?快起来说说,到底是怎么回事?”
汉子没有起身,抱着孩子一把鼻涕一把泪地告诉麻子叔:
“孩子他娘生她的时候大出血,还没来得及去医院就撂下我们爷几个走了。可怜的是这个小娃儿,出娘胎没能吃上娘的一口奶水就没了亲娘……家里没钱,这几张嘴还要吃要喝,亲戚邻居都是苦日子,再说,我也不能总是靠人家接济过日子呀!”
麻子叔插话道:“你一个大男人,不缺胳膊不少腿儿,身轻力壮的,不会出去找份差事干啊?!”
汉子面露难色:“我倒是想出去给人家打工,可这几个娃都还小,又没人照顾,撇下他们姐弟几个在家我又不放心。”
汉子擤一把鼻涕,再抹一把泪,接着道:“大哥,我是实在走投无路了,才拖拉着他们几个到处吃这百家饭糊口,指望着给这几个小性命讨条活路……大哥,这女娃子才两个多月,我这样带着她四处流浪,总有一天会被饿死的。”说着,他把怀里的孩子往麻子叔面前送了送,同时用哀求的语调对麻子叔,“大哥您就再行行好,要是不嫌弃,就收养了她,给您做闺女,也给她一条活路吧!大哥,您行行好吧,行行好,我给您磕头了!”
说着,汉子又对着麻子叔把头磕下去。
麻子叔听明白了汉子的故事,看了看汉子两手托着送到自己眼前的用一床蓝底红花半旧不新的小绵单包裹着的孩子:这哪里是两个月大的孩子?几乎还没有刚出生的婴儿大呢!瘦弱得皮包骨头的样子谁看了谁心疼!因缺乏营养,小小的脸蛋儿黄焦蜡气的,一点也找不到这么大点儿的新生孩子那本应具有的在娘胎里滋养成的娇嫩和水灵。看这样子,这女娃能不能活下来还是个问题呢!
麻子叔在心里这样想着,纠结着。再细瞅瞅,女娃缺少血色的脸上,一双眼睛显得特别大,这时倒是挺有精神地看着正凑上来端详她的麻子叔那张已经显老却祥和的脸,一只干巴巴的小手在麻子叔有些胡茬子的脸上胡乱地抓揉着,小嘴里还呀呀地发着声,似乎在跟麻子叔诉说着什么呢。
麻子叔转身在盖香油果子的包袱上擦了擦手上的油污,又转回身轻轻地、爱抚地、充满怜惜地用手轻轻抚摸了一下那张小脸蛋儿。不知是幻觉还是别的什么,麻子叔似乎感觉孩子在朝着他笑呢。
麻子叔有点心动,只是想到孩子的孱弱又担心这娃子养不活。他在心里盘算着:自己三十好几才娶上媳妇,娶了媳妇又五六年没有孩子……如果这娃子命大活下来的话,自己的家境虽然不富裕,但凭着自己的手艺,养活她也足够了;还有,如果老婆一直不生,那收养了这女娃,老两口老来老去的时候也就不愁没个依靠了。
这样想着,麻子叔又经不住那流浪汉子又是眼泪又是鼻涕再加上磕着响头的哀告,就应承了下来。他把箩筐里剩下的香油果子全部分给了几个孩子,腾出筐来,一头放孩子,一头放块石头称着,就这样把这个捡来的养女挑回了家。
由于走得急促,在那汉子千恩万谢又拉着几个孩子一起给他磕了几个响头后急匆匆地离开时,竟忘了问那汉子姓甚名谁,哪里人氏,孩子叫啥。此后连续几天麻子叔卖香油果子的时候都到捡孩子的地方去等上一阵儿,可一直没有等到孩子的亲爹出现。后来,麻子叔又托人远村近庄地打听,也没能打听到一丁点儿关于那爷几个的消息,这事从此就迷了音信。这是后话了。
(三)
当天暮色苍茫时分,晚饭做好后正在堂屋门边上给那一丛含苞的萱草浇水的麻子婶,听到熟悉的脚步声由远及近,接着听到了门环的扭动声。她知道是麻子叔卖完香油果子回来了。于是麻子婶赶紧将水瓢放进水缸一边的空水桶里,然后转身去帮麻子叔开门。习惯了听到门响就出来迎着麻子叔进门的麻子婶,见麻子叔肩上的箩筐有些分量,以为今天的香油果子没卖完,就在麻子叔进门后她一边掩门一边温和地问麻子叔:
“今天的香油果子不好卖吧?”
麻子叔轻轻地从肩上放下箩筐,轻轻地解开两头系箩筐的绳索,取下担杖,竖着依靠在门边的墙旮旯里,又小心地从筐里把女娃捧出来,笑眯眯地跟麻子婶说:
“看看,咱也有女儿了!”
“女儿?哪儿来的女儿?你是想孩子想疯了还是怎么地,大白天的说起胡话来了?”
麻子婶以为麻子叔跟她开玩笑呢,也没当回事,一边跟麻子叔调侃着,一边把门掩好。等她转过身来看到麻子叔手上捧着的孩子时,有点意外又很高兴地说:
“真的有女儿了呀!”
麻子叔宝贝似的把手上的孩子送到麻子婶的手上,麻子婶也像接宝贝似的把娃子小心地接过来抱在怀里,略微显瘦却不失慈祥的脸上挂着笑,不解地问:
“这怎么卖香油果子还卖出个女儿来?老头子,你自己没本事……你这是偷人家的,还是抢人家的?快说说,是咋回事?”
麻子婶兴奋地一边端详着那张瘦弱却可人的小脸儿,一边跟麻子叔说笑着问询。
麻子叔简单扼要地讲述了收养女儿的经过。
麻子婶听后,心里有点不是滋味,一方面是心疼可怜这没娘的孩子,另一方面,毕竟自己多年没能给麻子叔生养一男半女,觉得有点对不住麻子叔。麻子叔看到麻子婶脸上一闪即过的黯然神色,知道她的心里在想啥,就笑着安慰麻子婶说:
“没事的,别想那么多了,都是孩子,咱把她理整大了,不也跟自己生的孩子一样吗?说不定,这孩子的到来还能给咱们带来福音呢!”
麻子婶听麻子叔这么一说,心上的疙瘩虽说一时还解不开,但想到有个养女总比一辈子没有孩子老来膝下凄凉强得多,也就暂时宽心了。
麻子婶把孩子抱到屋里放到热乎乎的炕上,展开包裹着的小绵单儿,把孩子尿湿的衣裤给脱下来,又用麻子叔在脸盆里兑好的热水给孩子从头到脚洗了个澡,然后找出一身早就细针密线缝好备下的婴儿衣裤给孩子换上,再用一床崭新的又柔软又舒适的婴儿夹被把孩子包裹起来。
麻子婶让孩子平躺在自己怀里,端详着那张小小的、瘦瘦的、黄黄的脸蛋儿,忧心忡忡地对麻子叔说:“这孩子,瘦成这样,我又没有奶水给她吃,能养活吗?”
孩子能不能养活,麻子叔也担心,但还是抱着一线希望地跟麻子婶说:
“试试吧,咱尽量弄一些有营养的东西来喂她,活不活得下来,就看这孩子的造化了!”
两口子商量着给孩子起了个好听的名字——翠屏,从此,翠屏就成了麻子叔和麻子婶的女儿。
这之后,麻子叔一如既往走东庄蹿西乡地卖他的香油果子,只是似乎比以前吆呼得更起劲儿了。孩子呢,白天就撂给守家的麻子婶一个人来理整。
(四)
按说呢,孩子不是亲生的,作为养母,能够一口汤水一口饭地让孩子饿不着受不着,一针一线缝缝连连让孩子光不着冻不着,把孩子喂大养大理整大也就算尽了一个养母的心了,就是街坊邻居也没有什么闲话可说。可麻子婶自打麻子叔把捡回来的娃子交到自己手上,她就视如己出,从没有把娃子当人家的孩子看待。因为看到娃子瘦骨嶙峋担心养不活对不起娃子那十月怀胎生下她来却搭上了自己性命的亲娘,麻子婶就以本能的母性对这个养女倍加呵护,白日黑夜、炕上地下、风里雨里;捧在手上、揣在怀里、背在背上;穿衣戴帽、喂汤喂饭、搲屎把尿;冷了热了、凉了烫了、病了恙了……凡是一个孩子能够从亲生父母那里享受到的,麻子婶都毫无保留地给予了这个可怜的孩子。
或许真的像养女的亲生父亲说的好心有好报吧,麻子叔在走村串巷卖香油果子的时候打听到了一个民间偏方,抱着试试看的想法弄来偏方里的药,又按照偏方里说的将两人服用的药分开煎了,晚上睡前跟麻子婶各自服用了。麻子叔和麻子婶严格按照偏方上说的,两口子的那点事儿,暂时放一放,服药期间绝对禁止,否则,偏方上说,不按要求做的话,药就不灵了。药呢,连服三天,每晚一次,隔一个月,再连服三天,还是每晚一次。再隔上一个月,还要连服三天。三次以后解禁,恢复正常生活。麻子叔心想:恩爱事小,香火事大,还是谨慎一点儿好。再者,常言怎么说的?哦,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大哥二哥都儿女双全,自己无儿无女这不是明摆着的不孝吗?那偏方里的药管用不管用且不说,自己如果不照方子上说的做,那就是自己跟自己过不去了。还是小心为上吧。麻子叔和麻子婶就这样把翠屏一把屎一把尿地理整到两岁时,他们又添了一个自己的亲生女儿。
麻子叔和麻子婶高兴得不得了。麻子叔张罗着让大娘二娘过来帮着炒了好吃的菜,把远亲近邻亲朋好友都叫了来连喝了三顿喜酒,还特意煮了一大锅鸡蛋,挨着个涂抹上红红的胭脂,作成喜蛋,又煮了一大锅喜面汤,然后给全村每家每户都送去一碗面汤两个喜蛋!乡亲们无论远近亲疏,不管穷点儿富点儿,也都按乡下人生孩子行下的习俗,从米缸里挖上一碗或半碗小米,没有小米的,放上两个生鸡蛋,算作回礼,也算是给新生孩子的祝福。
共 11260 字 页 转到页 【编者按】纪实小说,现代小说的一种,又称纪实体小说。指在搜集事实材料基础上加以概括、提炼、艺术虚构而写成的小说。话说麻子叔夫妇以靠卖香油果子为生,由于勤劳俭朴,人又厚道,日子过得虽然辛苦,却也殷足。但麻子叔娶了媳妇后五六年没有孩子,这成了他们夫妇的一个心病。一天,他在七八里地外的村庄附近遇到了一个四十岁左右、拖家带口四处流浪的汉子,一身褴褛的粗布衣衫,怀里揣着个不大的婴儿,后面还亦步亦趋地跟着三个八九岁大小的女孩子和一个大约五六岁的男孩。麻子叔心软,就从箩筐里拿出几根香油果子分给几个孩子吃。那汉子见麻子叔心肠不坏,就像见到了救星一样,就把刚因难产而死了母亲的一个两个多月的女婴领养给了麻子叔。由于一时仓促,麻子叔忘记问那汉子的住址了,后来虽经多方寻找、打听,终是无果。此女娃就是后来的“翠屏”,被领养一事也被麻子叔夫妇有意无意地隐瞒着。然在翠屏即将出阁前夕,心直口快的二娘在一次无意的话语中,向翠屏泄露了这个机密,麻子叔见事已瞒不住又不想让翠屏留下一生的遗憾,就向翠屏细说了被领养的经过,知道事情真相的翠屏,一时百感交集,难以自控。养父养母的高恩厚义令翠屏热泪滚滚,泣不成声……小说取名《北堂萱草香》,并在文中多次提到萱草花,我想这隐寓着作者的一种美好喻意,结句再次强调,不仅照应题旨,更深化了主题。纵观整篇文字,笔法娴熟,构思细巧,情致细腻。细摩文中多处文字皆看似漫不经心、信手而为,实则暗运笔力,匠心独具而又音韵朗朗,其妙在来自生活而又高于生活,一切皆似俚俗土语,一切又非俚俗土语。浓郁、醇美、朴实,一篇散发着浓浓乡土气息的好作品,推荐共赏!【:古垒东边】【江山部·精品推荐】【江山部·绝品推荐140902第194号】
1楼文友: 17:5 : 7 笔法娴熟,构思细巧,情致细腻,一篇散发着浓郁乡土味的佳作。
回复1楼文友: 22:50:10 辛苦啦!谢谢!
2楼文友: 18:12:54 纪实文学又是大众文学,一直很受欢饮。荷叶老师没有渲染,娓娓道来,行文流畅,故事感人。欣赏!谢谢。 人生在于悟,活到老,悟到老
回复2楼文友: 22:51:42 多谢雅评!谢谢!
楼文友: 18:24:47 前来欣赏文学佳作!精心构思,娓娓道来!浓郁气息的文学!力赞!
回复 楼文友: 22:5 :21 多谢旭明老师临赏拙作。雅评谢过!
4楼文友: 19:56:16 温情感人!笔触细腻精巧!学习了。
回复4楼文友: 22:54:54 多谢临赏!
5楼文友: 21:24: 1 人物刻画深刻细腻,景物更能渲染气氛,欣赏佳作!!
回复5楼文友: 22:56:06 拙作无华,诚谢临赏!
6楼文友: 09:14:5 平铺直叙,却很打动人心。浓浓的乡土气息,透出浓浓的乡情。一篇好文。问好荷月。
回复6楼文友: 16:18:21 多谢大风歌老师雅评!诚挚谢意!问好!
7楼文友: 10:02:20 谢谢荷月总编!谢谢你一直以来对墨香的付出与支持!敬礼!
回复7楼文友: 16:19:48 社长的精心编按,为拙作增辉,真诚感谢!辛苦了!
8楼文友: 15:51:21 欣赏荷月老师佳作,娴熟的文笔,演绎感人的故事。很有震撼力。问好,遥祝夏安!
回复8楼文友: 16:22:08 来自身边的真人故事,略加修饰而已,麻子叔麻子婶的故事也确实让人感动。多谢逍遥雅评!真诚问好!
9楼文友: 17:21:07 祝贺荷月再摘一精,墨香有你更精彩!
回复9楼文友: 16:2 :5 多谢子期精彩编按为拙作增辉!诚谢!敬茶!问安!
10楼文友: 18:09:02 平凡的生活中也有许多感人的故事,平实的文里有一份深深的感动和思索。欣赏荷月老师好文,并问好!!
回复10楼文友: 16:29:17 多谢枕雨听风老师临赏雅评!因为身边的真实故事本身就让人感动,所以无华拙笔在感动之余仅将这份略加打磨的真诚送给他们。再谢!诚挚问候!
薏芽健脾凝胶怎么样
薏芽健脾凝胶作用
小孩脸色发黄怎么回事
云南特色植物 灯盏花有哪些腰酸肾虚吃什么药
灯盏花领军企业发展
- [人生哲理]618值得入手的公开信好物,有TWS、云台相机,还有龙虾人二合一
- [人生哲理]堪比好莱坞大片,看老黄如何运用三十六计,破2022高考数学分析的堡垒
- [人生哲理]蔚来成全球性首家三地上市车企!中概股大回流,香港、新加坡竞逐激烈
- [人生哲理]哈尔滨市通报95例追加阳性感染者详情
- [人生哲理]哈佛代理校长2022年毕业演讲:带着激情和热情去拥抱未知世界!
- [人生哲理]恋就是让一个笨手笨脚的小女孩有人照顾 有人惦记 如果让她哭 你算什么男子汉 你算大笨蛋 艾特ta热门
- [人生哲理]直播预告 | 6月15-16日,2022年浙江省小学科学关键问题研训暨全国小学科学学科教研基地活动将
- [人生哲理]任“重”道远再起程,喜“庆”乔迁再起航 ——池中之龙企业乔迁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