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方武昌曾经有城

文章来源:丹阳文学网  |  2019-10-25

众所周知,天下霸唱的代表作《鬼吹灯》曾风靡华语世界,之前的作品无一不是延续着古...

很长时间以来,刘心武与《红楼梦》这个标签一直形影不离,他并不抗拒“红学家”的头...

武昌以前是有城的。这个概念我竟长久不知。

我在武汉生活了五十几年,青少年时代住在江北的汉口, 0岁后住到了江南武昌。我在山水逶迤的武昌街上来来去去,逐渐对它的地名了如指掌。我坐在公共汽车上看了洪山看蛇山,也骑着自行车穿过古楼洞,路经胭脂路,还到花园山参观过老教堂。但我从来没有想过武昌以前是不是有城。

直到有一天,我的同学夏武全约我一起去昙华林看老街老建筑。夏武全在《长江》当副刊部主任,跟我在武大中文系同一个班甚至同一个小组。毕业后因为所从事的工作都与文学相关,所以我们日常来往颇多。他们要做一个关于城市老建筑保护的专题,请我也说说话。这样的邀约我自然不能不去。便是那一次,我在湖北老前辈石瑛家的后院,看到了武昌城残留下的一点城墙角。同去的历史专家冯天瑜说,这真的是老武昌城的城墙砖。我有些惊讶,甚至有点震动。抚摸着那些古朴而苍老的墙砖,心里竟有万千感受奔腾而起。原来武昌有城啊!我当时这么想。

然后就开始留意了。

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我为写《到庐山看老别墅》《汉口的沧桑往事》和《汉口租界》三本书,在图书馆和档案馆翻阅资料以及在武汉的街巷中穿梭考察,甚至开着车,把整个张公堤从头到尾跑了一趟。长时间的泡资料以及实地观看,我对武汉这座城市的理解又深入了一层。我知道了自己生活多年的城市,竟有着如此复杂丰富的历史,有着如此惊心动魄的事件。时光将这一切都已掩埋。生活在这时光表层上的人们,成天东奔西走,忙忙碌碌,竟对它曾经惊心动魄的过往一无所知。这其中包括1926年初秋的武昌围城。

我曾经问过很多人,你知道武昌围城的事吗?回答仿佛统一过口径:不知道呀。有一天,我站在大东门,望着蛇山和长春观的屋顶,心想,你们是知道的,你们都亲眼见过那惨烈的场景,你们的身上甚至浸染过血迹,但你们却只是默然。

我动念写《武昌城》是2006年。在阅读了关于武昌战役的回忆资料后,我开始动笔。这一年是武昌战役结束的第80年。10月,几乎在当年围城结束的日子,我写完了它的上部,即围城部分,有近8万字。小说发表在《钟山》杂志上,因为篇幅太长,不便转载,读到它的人不多。这是很让我遗憾的一件事。

小说发表不多久,我在东北大学当教授的二哥来武汉开会,会议结束后在我家小住了两天。二哥是文学爱好者,早年当知青时在乡下写过小说和相声,说来当年也是湖北的业余作家。我们经常笑说,如果当年高考填报志愿他选择的是中文系的话,说不定就是老三届作家中的一员了。但是二哥的愿望却是当科学家,他选择了理工科,成了他所学专业的专家。虽然远离文坛,二哥却仍然热爱阅读,他把高阳所有的历史小说都读过一遍,我家的二月河小说也都挪到了二哥的书架上。而我二嫂则是王安忆最忠实的读者。在我家小住的两天里,二哥读到了《武昌城》。他说,你写得很好呀,我非常喜欢。可是你为什么不把它写成长篇呢?

其实从一开始写这部小说我就是中篇的构想。我恐怕自己对历史的氛围把握不好,对战争的场景描述不真,便没打算写长篇。但二哥的话对我却是富有诱惑力的提示。我想,是啊,其实是可以写成长篇的。我可以按我自己适合的方式来写,按我所理解的历史氛围和我所推测的战争场景来写。小说毕竟不是原始事件的还原,而更重要的恐怕还是写作者对历史事件的想象。于是回过头来,我再次翻阅资料。那些曾经被我放弃的关于武昌战役的林林总总,重新浮出水面。同时,我开始利用互联,寻找更多有意思的细节以及搜集我所不知的事情。就在这样的搜索中,我看到了一份有关武昌战役部分人员死亡名单。这便是“附录”中的第六部分。这份名单令我发呆。看着那些密密麻麻的名字,我觉得,无论如何,我应该把这场战事记录下来。让更多的人知道,在我们经常路过的大东门,在我们耳熟能详的小东门,曾经有如此多的人在此长眠。他们用自己全部的鲜血浇灌了这片土地,让我们从此路过这里,心里会想起他们,想起他们为什么而死。我们今天和平安宁的生活,正是建立在他们的生命之上。

于是,2010年,我重新开始动笔写《武昌城》。我准备以两个独立的中篇来展示这场战事。守城和攻城,各有自己的角度,各有自己对事情的看法,也各有自己的痛苦和悲伤。战争将人性中的大善大恶都张扬了出来。我相信,无论革命军还是北洋军,投身行伍,有人是为了解决饥饿,有人是为了反抗压迫,有人是因为天性尚武,也有人就是无可奈何。但亦有人,为的就是理想。这理想便是希望中国有个美好的未来,希望能投入自己的一己之力让国家和平安宁。他们的理想是相同的,只是选择不同结果也全然不同罢了。

这些人,我们都应该记住。

为了让人们能更透彻地了解武昌战役,我作了一个附录,以补充小说所发生的历史背景。毕竟,那个时代离我们太远了。

春天,我完成中篇《刀锋上的蚂蚁》之后,便开始全力写这部作品。而这期间,不断地 一些事来,打断我的写作,所以时断时续,一直写到2011年春节前夕才完稿。感谢杨柳的耐心等待。我的第一部长篇《乌泥湖年谱》亦是杨柳的责编,那部小说她等了十几年。她的认真和专业,我深有体会。我们自198 年在兰州认识后,弹指间,已经过去了快 0年,真的是老朋友了。从那时候开始,她就找我约写长篇,一直约到现在。我们两人所做的事似乎一成不变,她依然当她的,我依然写我的小说。当年我们青春勃发,现在却已然几近老年。有时候我会觉得,只有在和平岁月,才有可能一生都在同一个地方做同样一件事,从不改变。这样想过,真的会由衷感谢那些曾经为了我们今天的和平安宁而付出生命的人们。(

晚上多夜尿吃什么

晚上老人夜尿多食疗

晚上尿多要吃什么好

云南生物谷灯盏花药业有限公司
糖尿病胃轻瘫腹胀怎么吃
阴部肿痛瘙痒怎么办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