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冬有你映山红散文
文章来源:丹阳文学网 | 2019-12-18
一、
电子钟的女声娇滴滴的提示音由弱一点点加强,提示了两遍:“现在时间是21点58分,已经到了您就寝时间,祝您好梦、晚安。”景映红女士听到提示音,放下鼠标,站起身活动一下筋骨,离开书房。去客厅看了一眼虚掩着的卧室门,仔细听了听,从卧室传出来老伴周钟汉老师的轻微鼾声。她关严了卧室门,又放心地走回书房,坐回电脑前。
在农村住了60多年,有过10年教龄和 0多年田园生活的景映红女士,现在已是古稀之年,仍然步履轻盈、精神矍铄。
她日常生活中的爱好较多,辞职后主要是家务和田里活。50年中她闲下来多是搞文学创作、听音乐、写书法、野外摄影等。50年里无论苦与累到了什么程度,唯一让她放不下手的是笔端抒情。她的作息时间像似已形成定律一样:习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她从田园走出来10多年,作息时间并没有太多改变,只是熬夜已成习惯。近些年,儿女们相继成家立业,家里只有她和老伴俩,但不是空巢。午间和晚上,她们的一些子孙们,有好多人是要来吃饭的,景映红女士仍然肩负重任。
40年前为儿女、为家庭放弃工作的景映红,退出田园,脱离经济负担。心甘情愿每天为孩子们做两顿饭,没有田里那些活计,对景映红女士来说就是解脱。她总算有了大块时间去实现她的文学创作梦想。
家务负担重的那些年,她要挤出时间写一些纸质稿。景映红女士在2006年接触络文学开始,几乎是子夜入鼾、凌晨即起。络文学对她的诱惑,让一位农村老太太写手,五六年的时间里都很痴迷。
为了景映红女士的身体健康,避免她在码字兴奋时忘去休息时间,她老伴周钟汉老师,去沈阳办事时,特意买回来一个有语音提示的电子钟。周老师和老伴景映红商量好的就寝时间,他把闹铃设在22点前两分钟。
景映红尽量尊重她老伴的建议,每当提示音响起时,她尽快把一句话写完停下码字。假若是审查文章时候,她要把审过的章节末句拉成红色,以便明天准确的找到章节更改要点地方,再接着审查。
景映红老伴周钟汉是乡村退休教师,他对老伴景映红的关怀无微不至。原来景映红和周钟汉两人都是师专毕业的小学教师,两人有了两双胞胎四个孩子后,婆婆一人照顾不过来,她主动辞职照顾这个多子女的家。在事业大展宏图,又是年轻时,景映红能舍去来之不易的工作、去照顾她们的家,此举感动周钟汉老师一生。周钟汉对景映红在家里家外称呼,从来不喊她孩儿她妈、老景或映红、老婆、亲爱的等等,一直称她景老师,那是刚参加工作时对她的称呼。她虽然辞职务农,景映红在周钟汉心里还是同事、还是他的老师。
今天景映红女士刚把一段审查完的文拉红后,在感觉中有些与昔不然,停下工作觉得浑身好轻松,没有一点睡意。又觉得冬季里的漫漫长夜,到天亮还有9个多小时,躺在床上等于浪费生命。再做些什么也不会影响睡眠,今天的22点,她还没有一点困倦,她不会把充沛精力放在睡眠中。景映红女士在生活中,对睡眠时间上有句座右铭:“睡眠适可,恋觉贪睡、等于长眠。”
二、
景映红女士把文档从页面上收好,她又站起身,伸展了一下双臂,在大厅里走了几圈,运动一下双腿。她走到客厅影像墙那里时,她站住了脚,墙上几组老照片映入眼帘。一瞬间她的思维中,泛起好多旧事;想起40多年前她和周钟汉两人从师专毕业,分配到家乡小学任教那些年,有过 年好时光。也是她人生中最辉煌的 年,除完成本职工作外,她是省报业余通讯员,经常写一些稿件投到省报社,而她的见闻报道又频频被采用。景映红女士的创作 ,也是从那时开始,是乡村报道,引导她初踏写作路。
上世纪60年代,在农村一家 口有两个挣工薪的家庭不算多,在计划经济年代,周老师和景老师他们的家,是最富裕的上等户人家。两人成双入对的去上班,又是一同从学校回到家。家中的婆婆早把饭菜做得,等待着儿子儿媳下班三人愉快进餐。屯中乡亲邻居多是投以羡慕的目光。周老师、景老师有时接济几家贫困户零用钱,人家感动的不得了。
又过了 年,一胎生下欢欢、乐乐双胞胎 俩。婆婆那时还不到50岁,身体硬朗的婆婆,每天快乐中带着两个小孙女,享受着人间的天伦之乐。
唉!是好景不长?还是景老师特争气?两年后又生下龙凤胎。亮亮和晶晶来到世上以后,愁坏了周老师、累坏了婆婆。怎么办?婆婆要撑不下去的时候,景老师在婆婆和周老师面前告诉她们,自己已经递上辞职书,公社教育组已批准。
又过了几年,两个大 已上小学,本该清闲一些。可是,农村的农业又发生翻天覆地大改革,景映红在41岁那年又分来40亩承包田。景映红女士认为是好事,但是她胆子小,不敢使用牛马耕田。她和周钟汉老师俩用贷款买来农机具代替牲畜耕田,是村子里第一家使用农机耕田,而且还是位女机手。
刚下田时的景映红,多少次累的她咬牙也难以坚持。在四野无人时,她哭过无数次,但是她没气馁,硬是咬紧牙挺过一关又一关。下田的第一年,她是用泪水去浇灌她的承包田。到收获季节,待到大把钞票装进兜里后,才品尝到甜甜的付出与收获的滋味,在田里一干就是 0年。
刚下田那年,精神要垮塌时,她会选择听经典歌曲,她靠几首她喜欢的老歌给自己加油打气。时间常了,她把那两首经典老歌当做精神支柱、当作动力源。
几曲经典老歌,尤其是“在希望的田野上”和“年轻的朋友来相会”,是让她魂牵梦萦一生的两首经典。
景映红对那些发黄的老照片嫣然一笑,心里对他们说:“真好,看到你们我又像在你们中间了。好吧,反正我也沒有睡意,那就再陪你们听一遍咱共同听过的大家都喜欢的老歌吧。”
景映红主意已定,她打开音乐收藏夹,把音量关小了一些,怕影响老伴睡觉。又自言自语悄悄地说:“周老师,你先睡吧,睡醒后邦我审一遍稿子。嗯,你可总是我的文章第一读者哟。周老师,我今夜心血来潮,再让我听一听感动咱俩 0多年的两支经典老歌吧。”
这是她年轻时最喜欢的几支经典老歌其中之一“在希望的田野上”,她喜欢歌词创意,尤其是她想起辞掉教师工作后,在田里累了时候,要打开便携式收录机播放“在希望的田野上”用歌里 四射的歌词激励自己一时萎靡不振的思维。这里再重温一下在希望的田野上歌词:
“我们的家乡,在希望的田野上,炊烟在新建的住房上飘荡, 小河在美丽的村庄旁流淌,一片冬麦 (那个)一片高粱, 十里(哟)荷塘 十里果香, 哎~咳哟~ 嗬 呀儿咿儿哟?,咳! 我们世世代代在这田野上生活? 为她富裕 为她兴旺?,我们的家乡,在希望的田野上?,禾苗在农民的汗水里抽穗?,牛羊在牧人的笛声中成长,西村纺花(那个)东岗撒,北疆(哟)播种 南国打场。 哎~ 咳哟~嗬 呀儿咿儿哟, 咳! 我们世世代代在这田野上劳动, 为她打扮 为她梳妆。 我们的未来 在希望的田野上,人们在明媚的阳光下生活, 生活在人们的劳动中变样,老人们举杯(那个)孩子们欢笑, 小伙儿(哟)弹琴 姑娘歌唱, 哎~咳哟~嗬呀儿咿儿哟!咳! 我们世世代代在这田野上奋斗 为她幸福 为她争光 为她幸福 为她增光……”
景映红听完一曲“在希望的田野上”后,又想起感动她的“年轻的朋友来相会”又勾起她 0多年前和同事们一起围在收录机旁、听一曲年轻的朋友来相会的那些场面。
墙上的老照片、电脑里播放的一曲老歌,让她想起年轻时代。触景生情又使她兴奋的为未来落墨,再感动她一把自己。她今年已72岁,已进入夕阳般年华,还怀有一颗年轻的心。有时看她对生活充满活力的样子,有谁会想到她已是古稀老妪呢?大概有些年轻人也不会有景映红那种不弃不舍劲头。
她喜欢“年轻的朋友来相会”里语言优美的歌词,那些词句经常引起她动情,流畅的旋律让她久久难以忘怀。今晚她又破一次格,电子钟的语音提示对她失去了指挥权。感动她 0多年至今还难以忘怀的经典老歌,字字句句又拨动一次她的心弦。听那铿锵有力的韵律,看浸人肺腑的词句;
“年轻的朋友们 今天来相会 荡起小船儿 暖风轻轻吹 花儿香,鸟儿鸣 春光惹人醉 欢歌笑语绕着彩云飞 啊,亲爱的朋友们 美妙的春光属于谁 属于我,属于你 属于我们八十年代的新一辈 再过二十年,我们来相会 伟大的祖国,该有多么美 天也新,地也新,春光更明媚 城市乡村处处增光辉 啊,亲爱的朋友们 创造这明天要靠谁 要靠我,要靠你 要靠我们八十年代的新一辈. …… 挺胸膛,笑扬眉 光荣属于八十年代的新一辈 光荣属于八十年代的新一辈 光荣属于八十年代的新 一 辈……。”
这首歌是她在 0多年前和同事们听着过瘾,然后用带子录制下来最喜欢的歌曲之一,进入络时代,景映红女士把她喜欢的经典老歌下载到自己的收藏夹。“年轻的朋友来相会”也是那时代她每天必听的一曲。那时景映红女士认为歌词主题新颖、形象鲜明、语言朴实、结构严谨 。曲调音色优美、旋律流畅。
一曲“在希望的田野上”能让景映红从萎靡不振中振作起来,一曲“年轻的朋友来相会”能让景映红在平凡的工作中,看到未来。这就是经典歌曲的魅力,能唤起人们的 。
那时她已步入40岁,那颗跳动了40年的心脏,看似沒有一点衰老迹象。从外表及内涵去品读40岁时的景映红,和青年时代差不多,她时刻都对未来充满希望。那时的景映红虽然为了家庭辞掉了教师工作,但是她对文学一直没有放弃,无论每天有多累,也要铺开稿纸,写一些实事与大众故事。她有理想、有抱负,精神与力量正处在人生鼎盛时期。
今天听完两首经典歌以后,她跳动70多年的那颗心,仍然心潮澎湃、情绪激昂奋进,在兴奋时是没有困意的。她又打开WPS页面,随心所欲的码上一段文字“写给未来”感动一下自己。
三、
在理论中的40岁有知识女性,某种意义上来说,日常生活中的思维或精神领域受到阅读感动时,是有一定的 。所以她在年轻那阵子,听到经典老歌“在希望的田野上”和“年轻的朋友来相会”时,总是热血沸腾,也曾设定过自己的20年后会达到什么标准。10年前也就是她60岁时,刚从农村来到子女们身边,到城里生活初期。曾和老伴周钟汉老师回首过那一段的20年,他与她都会为她们的付出而感到喜悦。
那是景映红的一段难忘人生路,辞掉教师公职后,户口也随之非转农,加上两胎四个子女,还有年迈的婆婆、在农村她分到40亩耕田。丈夫又被抽调到乡里去管理全乡中小学校,家里的一切、田里的农活几乎全靠景映红一人。
家里家外重负,全落在一个从未下过田的文弱女子——曾经的人民教师景映红身上。她肩上的重担,不说也可想而知。她苦过、哭过、笑过,还是笑时多。她用农机邦助农友乡亲耕作,农友乡亲帮她锄禾秋收。互助中和乡亲结下亲密友谊,至今她对浓浓的乡情还难以忘怀。
景映红的那一段人生路,是她最辛苦劳累的20年、也是家庭经济爬坡的20年。精神要崩溃时,景映红总是打开收录机播放那两首经典老歌给自己加油鼓劲。她辞职 年后,恰好赶上农民第二次解放——脱离了大邦轰、大锅饭。包括她这位半路出家的文弱女子在内的农民,在党中央对农业、农村、农民宽松的惠农政策中,她又在黑土地里拼了20年。
景映红60岁时那年,与老伴周钟汉两人回首走过来的路,觉得值了。收获的喜悦,掩盖好多实际中的苦与累。最值得欣慰的是,在劳动强度大的那些年也沒忘记笔端抒情、记事与书写身边大众故事。更让她们欣慰的是,有那20年的努力,才会有从农家贫窟中走出两个大学生。她认为,自己本身虽然没有多大造就,但是在上孝婆婆,下育子女中达到预期目地,是自己20年后更值得回眸一笑的。60岁时走出田园,也正好是20年。
20年后回首一望才觉得;一位普通又没有任何资历的农家女子,起点是零。经过20年拼搏,在经济上终于走出贫困,文学上也上升了一个高度。看现在的子女们,无论在社会贡献和经济上,她(他)们都已经有了一定的经济实力与社会地位。
四、
2015年的今天,景映红已是70有2老妪。她不敢设想自己的下一个20年后是个什么情景?20年对青年时代倒是值得好好的规划一下未来。对一个70多岁的女人来说,20年后再相见,是健在?是在天堂俯瞰人间?还是什么?不敢去想那么多。
景映红女士经常对她身边人常说的一句话:“反正一切生物一直活到死是不可更改的法则,咱不必为自己生命有多长而苦思冥想。但要注意身体健康,时时想到为社会尽职尽责。对生命的长度,咱都不必有太多奢望,但对生命的宽度是值得思考的大事。”
共 6209 字 2 页 转到页 【编者按】这篇文字非常朴实真挚,而当这朴实真挚的叙述,是出自一个年逾古稀的老妇人之口时,就不能不令人感动了。七十二岁的景映红,年轻时为了孩子,为了婆婆,放弃了自己的公职,做了一个地道的农民和全职家庭主妇。而当孩子们渐渐长大后,她又开始给孙儿们做饭,照料孩子们的起居,以至于虽然老伴已经退休,两人却还是各忙各的,很少有时间在一起聊天出游。2015年伊始,老妇人雄心勃勃地给自己拟定了新的五年计划,实话说,看到这个计划,震惊之余,非常感动,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像景映红那样努力,我们何愁不进步,何愁会没有成绩呢?非常温暖正能量的一篇文字,推荐,感谢赐稿梧桐。【:灿若舒锦】
1楼文友: 1 :15:0 朴实真挚接地气的一篇文字,推荐,问好作者
回复1楼文友: 1 :26:09 诚谢灿若舒锦的编按与评论留言,说一声您辛苦了!
2楼文友: 16:20:2 恩 是不错的文章 朴实真挚 非常有正能量 问好作者 顶 朋友,喜欢写作吗?追梦路上,愿与您一起圆梦……
回复2楼文友: 16:25:04 诚谢阅读拙文和评论,多请批评指正。
楼文友: 16:47:45 问好!文章写得不错分析细腻,那是您用心品读细味的故事,好的词句的确让人回味无穷,真棒!
回复 楼文友: 17:0 :02 诚谢您的点评,多多批评指正。
4楼文友: 17:42: 8 此文的题目吸引了我的眼球,于是便带着一点好奇心来拜读此文,映山红这首歌是宋祖英演唱的!是一首红歌,我也很喜欢老歌,看到老师文字里一首首美丽经典的老歌,还有唯美意境和真实的文字。内心深处感到阵阵温暖。它让我想起了我父母那个年代的生活和他们的故事。感谢老师把此文带给我们欣赏!
回复4楼文友: 19:26:12 诚谢刘美儿赏读拙文,多多批评指正。那一代人对经典老歌印象非常深,那一代人还留存诸多毛泽东思想印痕,无论在什么样困苦逆境,他们都会克服掉的。
5楼文友:- 1 10:29:05 作品表现的是老有所为的主题,看后能激起人们的深思与奋起,老年人尚且如此,我们年轻人是否更应该以只争朝夕的姿态投入生活。
回复5楼文友:- 1 11:12: 5 诚谢晓文社长评论,会努力的。
6楼文友: 10:11:01 想做一名美女作家,却被繁重家事叫停。从那时起,却成了儿女们的准妈妈、丈夫的准妻子、婆婆的孝顺准儿媳、40亩田的准主人。特级教师梦中年时已终止,美女作家梦要变成老太婆才能实现 。欣赏佳作。问好学习!
回复6楼文友: 10:52:54 诚谢老师赏阅点评,多提宝贵意见,共同努力吧!
生物谷灯盏生脉胶囊效果好吗
生物谷灯盏细辛注射液怎么样
生物谷灯盏花滴丸的成分有哪些
四磨汤口服液怎么吃孩子流感反复发烧
儿童腹泻老不好吃什药
上一篇:女性写作的别样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