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敏家族几十代接力做了一个牛郎织女梦体系
文章来源:丹阳文学网 | 2020-03-29
摘要:叶大海跟张丽在网上聊天的时候,突然在QQ上打出一行字:“小丽,老婆,我喜欢你。”还发过来几个恋爱和接吻的表情,张丽回答:“你疯了?”叶大海又打出:“我是想你想疯了啊!真的,我爱你,我要叫你一辈子老婆。呵呵!”张丽尽管知道这是一种网上习以为常的虚情假意,甜言蜜语。但是她心里还是“砰砰”直跳,她感到一种溢出的甜蜜。 一
张丽的母亲是上海人,初中毕业的时候,正好碰上文化大革命,家里成分不好,“上山下乡”的时候,就满腔热血地响应毛主席的号召,下放来到内蒙的呼伦贝尔,“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后来,一道来的知识青年都找关系陆续调回上海去了,张丽的母亲没有关系,回不了上海,但因为平时表现还好,就被推荐到呼和浩特念书,读书后又分回到了呼伦贝尔教书。
张丽的父亲是四川绵阳人,张丽的太祖父在四川绵阳是个很有名的资本家。解放时,张丽的爷爷跑到美国去了,在那儿成了新家,以后就一直没回来。丢下张丽的奶奶和6个孩子在四川,奶奶抚养不了这么多小孩,只好带着孩子们四处要饭,那时张丽的父亲才一岁不到。后来是靠张丽爸爸的叔叔资助,他们几个才上了学,再后来因为出身不好,又不许读书了,所以张丽的父亲只有小学毕业。因为父亲的“外逃”,张丽的父亲从小和在文化大革命中都吃了不少的苦,也造就了他刚强、叛逆和畸形的性格。
“文革”后,形势一天天好了,张丽的父亲就开始学做生意,一开始倒腾服装,赚了几个钱,后来听说内蒙的毛皮好卖,就把生意做到了内蒙,认识了她母亲。在那样的大草原,人本身就不多,找到一个汉人就更属不易。张丽的父亲年轻时高大魁梧,母亲年轻时也长得如花似玉,又是个人人尊敬的教师。所以一见面就好上了,而且没多久就结了婚。
小时候,张丽的妈妈又要教书,又要帮着丈夫忙生意,两个人经常不在家。张丽有一个姐姐,一个弟弟。姐姐放在上海的外公外婆身边,张丽就一个人在家照顾弟弟。
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有湛蓝湛蓝的天空,成群成群的马和牛羊,马头琴和牧民悠扬的歌声。星星点点的蒙古包就像一朵朵彩色的大蘑菇,草原上有数不尽的野花,苍鹰在天上悠闲地游,蝴蝶在草丛中扑闪地飞。弟弟睡觉了,张丽就一个人在草原上尽情地玩耍。
内蒙的民风很淳朴,随便进了那个蒙古包,人家就把你当成尊贵的客人,拿出最好的东西招待你;谁家有了困难,大家二话不说,一齐向前,而且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给你帮助;篝火一点,大家就围着火唱啊、跳啊……
张丽打小就对草原有着很深厚的感情,她一直把自己看作是大草原的女儿。
张丽小时候因为要在家照顾弟弟,很少去上课,一周能去一天就是不错的了。她不但长得可爱,而且学习成绩非常的好,每次考试总是全班第一,在全校很出名,大家都说她是“神童”。
张丽在呼伦贝尔生活到1992年,那一年他们一家跟着她爸爸回到了他的老家——四川绵阳。
回到四川绵阳的那年,张丽十岁,读四年级。刚到学校的那天,全校的人听说从蒙古来了一个女学生,都跑来了,想看看蒙古人是什么样子。一看,大家都说,怎么像个日本人呢?因为张丽从小就一直喜欢披着头发,从来不扎,加上人长得娇小、文静,所以总是有人说她像日本人。
在绵阳读小学的时候,学校老师听张丽的妈妈说,张丽在那边成绩那么好,都有些吃惊。张丽进学校的第二天,正好碰上全县的数学邀请赛,学校就硬要让她也参加。那次参赛的都是四年级以上的学生,各年级的考试题目都是相同的。
张丽进了赛场,三下五除二就把试卷上的考题全都做完了,考出来的结果却让大家大吃一惊:张丽的分数就是放在六年级的学生中排名还是第一。那时候,张丽是父母的骄傲,也是学校引以自豪的学生。
张丽的父母思想非常保守,父亲尤其大男子主义,脾气暴躁,经常打张丽的母亲。而母亲虽然是个教师,说起话来却很刻薄,很难听,她说话爱戳别人的心。但她又是个心地善良的人,生成的“刀子嘴豆腐心”。张丽全家人都很怕她爸爸,他打起人来不分轻重,拿到什么就用什么打,非常恐怖,她母亲一身的伤,一身的病,都是被她爸爸打出来的。
张丽的家庭并不幸福,她是在爸爸的吼叫和妈妈的眼泪中长大的孩子。
张丽受不了爸爸动不动就打人,也受不了妈妈那刻薄刺耳的话。张丽小时候经常想的就是怎么才能离开这个家,到很远很远的地方自己生活。
初中的时候,张丽住校了,那是让她好开心的事情。
可是一直有个阴影笼罩张丽:她小学成绩一直很好,本来考上这所重点中学肯定没问题的。但张丽的妈妈隐瞒了她的成绩,说她没考上,是母亲花钱把我弄进去的。可想而知,一向骄傲的她是多么自卑。
一直到张丽快毕业了,姐姐才告诉她,其实张丽考试成绩很好,本来就是靠自己本事考上的。她妈妈之所以要这样说,是怕她离开家没人管了,骄傲自满了,要她更加刻苦更加努力。
张丽由于心里多了阴影少了自信,所以她并没有按她妈妈设想的那样努力读书。
张丽心里很烦,开始不听课,逃课,开始看小说。她看名著,看武侠,看琼瑶,什么小说都看,就是不看课本。她除了语文能考好成绩外,其他课程都很差。
张丽的爸爸妈妈听说后着急了,跑来学校调查,查出她在课堂上居然不听老师讲课,整日看琼瑶的小说,还有几个晚上都没回宿舍睡。其实张丽那几个晚上是去一个要好的同学家里睡的,她的家离学校很近,没住校。
张丽的爸爸妈妈很生气,坚决不准她去那个学校读书了。因为张丽那时候还以为自己真的是走后门进来的,所以也无所谓,没有反抗就回家了。
张丽的爸爸妈妈把她转到了一所比较差的学校,小学没考上重点的同学都在这里。他们都很奇怪:张丽的成绩那么好,怎么重点中学不读,跑到这里来了?
张丽的爸爸妈妈还不准她和以前学校的同学来往,说她交的朋友都是坏孩子。跟张丽玩得最好的朋友,也一个个被张丽的父母骂成是破鞋、婊子……反正什么难听就骂什么。
其实出生在北方的孩子,要比南方的孩子晚熟得多,张丽那时根本就不明白男女之间的感情。
因为张丽转学了,离家近了。张丽的父母就每天骂她,骂的话很难听。张丽的妈妈还用脏水泼她。
二
父母亲每天给张丽倾泼污言秽语,父母无休无止打斗吵架,使张丽觉得家就像是个地狱。她很害怕回家,放学了她宁愿饿得趴在桌子上,也不回家吃饭。她根本就学习不进去,她什么也不学,感觉就像是世界末日。
她不懂爱情,但是又看了很多琼瑶、雪米莉等人写的爱情小说。她觉得爱情是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她唯一追求的就是这种美好,其它的什么都可以不要。
转学后,有个以前小学同过班的男孩子对她很好。他告诉张丽,自己过去对她是仰视的,一直就没有机会和胆量接近她。他买饭给她吃,陪她聊天,但是她们也没谈到感情,只是朋友。那时候张丽还很懵懂,这大概就是一种小狗式的友爱吧。
可是他们这种友爱,又被张丽的父母发现了。他们觉得女儿现在简直就是不可救药。他们打她,骂她,却只能导致张丽和那男孩子越来越亲近。不过她还是很有理智的,她认为那男孩绝不是自己神往美好爱情的主角,所以他们根本就没谈到过什么爱与不爱。
初中三年来,张丽根本就没认真听过一节课,到了快毕业的时候,除了语文,她哪门课都不及格。临近毕业的前三个月,她突然醒悟:要重新考上那所重点中学的高中,要让自己重新优秀起来。
这个想法真的太荒唐。想想,只有 个月了,可能吗?
可是,她起早贪黑读书,每天只睡2个小时,她居然做到了。
张丽以全县第三名的好成绩重新考上了那所重点中学的高中,她想要好好读书,要做个优秀的女孩。原因呢却很可笑:她要有美丽的爱情。
重点高中的录取通知书来了,可是爸爸不许张丽去读,他说她变坏了。
他说:“女孩子宁可没出息也不能变坏,你现在变成这样,我再也不管你了,不会出钱让你去读的。”
张丽说:“你不管我可以,你不要我读书也可以。我可以不花你的钱,那我出去打工好了,我不会呆在家里白吃的。”
于是,在初中毕业的那个夏天,张丽去了一家小饭店找了个洗碗的活儿。”
这事又轰动了她就读的那所学校,因为这所学校可是从来没有学生考上过重点高中的啊。
张丽找的那家饭店虽然小,生意却很好,每到吃饭的时候顾客盈门,张丽不停地洗菜、洗碗,手都洗粗糙了,打工吃了不少苦。她那时候她虽然才十五岁,但已经出落成一个漂亮的大姑娘了,所以经常有些吃饭的男人故意找借口跑到厨房来,围着她色迷迷的转。
那天,张丽正在厨房洗碗,她妈妈找来了。一个多月不见,妈妈憔悴了好多。妈妈抓住张丽那双变得粗糙的手,嘤嚶地哭了起来。她流着泪说:“孩子,你别在这里干了,回去上学吧,我用工资供你学习。”张丽说:“爸爸不会同意的,他知道了又会打你。”妈妈说:“不管他,这次我豁出去了。以前大家都羡慕我有个这么聪明的女儿,你是我的骄傲,我不能埋没你。”
回家后,爸爸处处找张丽的茬,整天跟妈妈吵架,说他不出一分钱学费。妈妈说:“你要不出就我自己来出。”爸爸气呼呼地说:“你出我管不了,但是那家庭开支的那一份你还得出。”妈妈说:“你简直就是无理取闹。”爸爸顺手拿起拖把就打妈妈。张丽不愿爸爸妈妈为了自己读书的事又吵架,就说:“你们别吵了,算了吧,我不读了,我能养活自己。”那时候已经离开学只有几天了,张丽当时是真的不愿意读书了,对读书已经没心情也没兴趣了。
可是妈妈她一定要张丽读书。张丽说:“我真的没心思读了,我去打工算了,也许有一天我能做出一番事业来的。”但是妈妈不管,她去给张丽交了学费。
进了学校,张丽却是真的读不进去了。高中的课程不象初中那样简单,而且初中那点知识她都是临时抱佛脚学的,根本不牢固,又经过这个伤神的夏天,她已经把它们忘得差不多了。
每次回家,爸爸就骂她,要不找妈妈吵架,妈妈就哭。有时候打电话回家,妈妈嗓子是哑的,张丽知道他们又吵架了,有一次爸爸还又把妈妈打住院了。
张丽不想看见他们吵架,就住在学校,很少回家。在学校她也学不进去,下了课就一个人把自己关在宿舍里发呆,看小说。
张丽一次次要求不读了,她不愿意这样。可是妈妈死也不同意,她说:“你不能辜负我,你一定要给我拿出成绩来,让他们瞧瞧。”
张丽想想也是。可是她哪有心情念书啊?只要一想到那个家,一想到父母激烈的争吵,她就精神恍惚。她每天都躲在宿舍里暗自流泪,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在做什么。
这就是张丽三年浑浑噩噩的高中生活。
到了快毕业,离高考还有一个月的时候,学校组织了高考模拟考试。张丽的语文考了120多,在全年级排第一。其他的科目呢,哪门课都没上二十分,总分加起来才两百多,排全年级倒数第二。
妈妈说,”你那么多同学,别人家的孩子以前都不如你,你现在却变成这样,你让我多丢人,叫我的脸往哪儿搁啊?”
张丽想妈妈真的为她付出了很多,她知道自己肯定是考不上大学了,就是考不上,也不能让妈妈太丢人。
又是一个月地狱式的学习。张丽从初中课本开始看起,一直看到高三。就这样她高考考了4 0分,比她妈妈那几个朋友的孩子还多考了几分。
4 0分还不够录取线,张丽没考上大学。妈妈对她很失望。张丽说:“我现在也长大了,可以出去赚钱了,我不想呆在这个家里了。”那时候,学校的老师们都还在说她聪明,说她进步神速,动员妈妈让她复读,说得妈妈心动了,可是张丽怎么也不想读书了,她说:“除非我死了,这次我绝对不回去读书了。”
张丽每天都在想,我一定要离开这个家,一定。
三
正在张丽和母亲拗着劲的时候,张丽的大姑从东北来了。
张丽的爸爸没事的时候喜欢看书,他自己就有一房间的藏书,别看他只有小学文化,但是对外面的人说起话来,一套一套的,人家根本就看不出他是个小学毕业的人。他性格古怪,平时看不起人,跟谁都合不来,在家里也从来就是凶巴巴的,但是他对自己的父亲还有哥哥、姐姐们却是很尊敬的。
张丽的大姑姑从小读书就很刻苦,现在已经是北方一所知名大学的教授了。听说了张丽爸爸不让女儿去读书的事,她狠狠批评了自己的弟弟,说:“现在的女孩子一定要自立。女孩子不读书,以后只有依赖丈夫,那是会让人看不起的。四川因为人多高校少,所以录取分数线就高。像小丽这样的成绩,在北方完全够大学录取线的了。”
张丽的爸爸很听姐姐的话,被姐姐训斥了几次,就决定让张丽去念书了。
可是当时张丽自己对读书已没有了半点兴趣,她只想脱离父母,一个人去生活。她很固执也很倔强,她不想父母因为她成天吵闹,在这样的家庭她也觉得活的实在郁闷。大姑姑在张丽家住了一个多月,多次找她谈话,但她一直坚持自己的意见,丝毫没有妥协的意思。
共 47777 字 10 页 ... 转到页 【编者按】-这是一个悲剧的故事。一个女孩从17岁到22岁的芳华年龄,经历了钟明等八个不同年龄不同社会地位的男人,在爱情与 的边缘游走,终于还是没能在这条边缘线上走完生命的路。不完美的东西往往又是真实的。我们往往更注重提炼生活里美好的东西,用来感染自己,振奋精神。然而,看看那些我们无法想象的生活的糟粕的一面,也是另外一种启迪。 ---编辑:小小思绪
1 楼 文友: 2008-08-27 15:46: 4 稿件评论积分处理 人中赤兔,马中卢布
2 楼 文友: 2008-08-27 15:48:50 稿件评论积分处理
稿件评论积分处理 人中赤兔,马中卢布
楼 文友: 2008-08-27 15:49: 4 稿件评论积分处理
稿件评论积分处理 人中赤兔,马中卢布
4 楼 文友: 2008-08-27 15:50:07 稿件评论积分处理稿件评论积分处理稿件评论积分处理稿件评论积分处理 人中赤兔,马中卢布
5 楼 文友: 2008-08-27 15:54: 7 稿件评论积分处理稿件评论积分处理稿件评论积分处理稿件评论积分处理 人中赤兔,马中卢布
6 楼 文友: 2008-08-27 15:56:00 稿件评论积分处理稿件评论积分处理稿件评论积分处理稿件评论积分处理 人中赤兔,马中卢布
7 楼 文友: 2008-08-28 14:55:20 人生很漫长,关键时刻只有几步,小升初时妈妈的做法很致命
8 楼 文友: 2008-08-28 18:49:47 故事在作品中展示场景,场景亦能在细节中把握人物命运起伏的走向。 以真情打动读者,用灵魂感知世界。
9 楼 文友: 2008-09-02 21:08:46 张丽的结局太悲惨了。
10 楼 文友: 2008-09-05 17: 1:2 故事跌宕起伏,很好看。薏芽健脾凝胶的功效月经不调而且腰酸疼汉森四磨汤适合哪些人
云香祛风止痛酊怎么用专为儿童研制的止咳药怎么选
血脂标准值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