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源于此前所读刘小枫先生的沉重的肉身

文章来源:丹阳文学网  |  2020-02-26

题目源于此前所读刘小枫先生的《沉重的肉身》。书中饶有兴味地表述了一些伦理问题,涉及到小说人物牛虻、历史人物丹东、毕希纳,小说家昆德拉、卡夫卡,以及电影艺术家基斯洛夫斯基等等,从这些人的话语、行为判断其所持有的伦理观念。
读的过程中,真有一种前所未有的感觉。比如分析牛虻的思想行为,为了自己早年的感情受伤而残忍地报复所爱的人所体现出的自私无情这方面,高中时代自己读《牛虻》时,就绝没有意识到这些,只是觉得满怀同情。
同情神父。你看神父怎么努力也寻找不回过去那深深依恋他的亚瑟了。神父最终失去那个失而复得的爱子后,那一席断断续续、无望而发疯的心灵告白,让我一次又一次泣不成声。
同情琼玛。琼玛为当年误打恋人的一个耳光,付出了半生的代价。她在心底怀着沉重的负疚,不能幸福。在她打开牛虻临死前留给他的一封信时,痛不欲生地说:“我又一次失去了他!”
同情绮达。绮达是个崇尚自由的吉普赛美人,她满心爱着牛虻。可是,她最终意识到,牛虻并不爱他,并不在乎她的感受。她留给牛虻一张纸条:“我是一个女人,我是爱过你的,就为了这个缘故,我不愿意再做你的婊子了。”我想,美丽的绮达写下这张纸条时,忧伤而又无奈,痛苦而又屈辱。用咱们中国的女人的话翻译过来,就是:“知君有两意,与君相决绝。”
当然,我更是深深地同情牛虻。牛虻其实是个因为早年心灵受伤而性格扭曲的人。他多么渴望见到心底深爱的神父哦!他多么渴望与亲爱的琼玛相认啊!可是,他爱而不能爱!爱而不能爱,是一种莫大的痛苦。冷酷地对待深爱的人,怎能会是一种快意?那更是莫大的痛苦。牛虻不断制造并承受着这种沉重的痛苦。
《牛虻》这部小说一直都是以革命小说来宣扬的。我没有受到革命的鼓舞,刘小枫先生也没有。不同的是,小枫先生看到的是叙事背后的伦理,就此做了深入浅出的分析,不愧是大家。而我,只是云里雾里,只是感动,只是同情,当初不知洒下几许少年泪!除此,无他。看不到叙事背后的东西,恐怕是自身浅薄所致,也是没有办法的事。

共 815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一篇比较深入的赏析文,作者读《牛虻》读出了味道,融汇了作品中的许多让人感触的感情。文笔很好,写的有些简短了。问好玉心,感谢奉献美文。【编辑:铁禾】
1 楼 文友: 2012-09-24 01:50:02 读书长学问,读书也长情感.感谢带来贴心的述说.
回复1 楼 文友: 2012-09-25 08:00: 7 辛苦了!问好!
2 楼 文友: 2012-09-24 2 :18:25 .为这个作品献分,祝写作快乐,也祝创作更上一层境界。
回复2 楼 文友: 2012-09-25 08:00:14 敬谢!四磨汤能治肠胀气吗
丁桂薏芽健脾吃多久
长春华山银屑病医院专家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