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为什么散文
文章来源:丹阳文学网 | 2019-09-11
下班后我骑自行车去看父亲,顺便把买好的茉莉花茶给他老人家送去。一进胡同口离大老远就见到许多街坊邻居围在简易楼房与平房间的胡同里,稍微的走进后就听到了高分贝的争吵声,走近了后才看清是牛子的媳妇在和婆婆公公吵架,这种因为家务事而吵架的事别人不便劝解,主要是不了解具体的情况,而且亮子又不在吵架现场,不是有句俗话说;清官难断家务事。我稍微的听了几句就匆忙上楼和父亲坐在椅子喝茶聊天了。吃过晚饭后又陪着父亲说了会话,九点钟以后才骑车回家,这期间楼下的吵闹声不知何时已然停止了。
第二天临近中午的时候我正在车间干活,传达室的老刘师傅告诉有我的,我赶忙慌地跑到传达室拿起那头就传来了弟弟的声音,他在中告诉我“亮子上吊自杀了。”
“谁自杀了?”明明听清楚了,却又急切的反问了一句,因为我希望这是一个谣言而不是事实。
“亮子死了,今天早上才被发现的。”那一头清晰的说道,显然是加重了语气。
得到了明确的答复后我愣住了,说实话我真的不大相信这个消息,因为我俩是发小,属于光着屁股一块长大的哥们,对他的性格我了解得比较清楚。他不是一个想不开的人,也不是间天惹事的顽主儿,更不会因为出货时折进去,就凭他一个在单位烧锅炉的工人能贪污钱?鬼都不相信。当花匠更不可能了,他就是有那个花心也没那个胆儿,杀人的事那就更甭提了,可他为什么会想不开哪?一下午我脑子涌出来的全是这些疑问,所有能够引发他自杀的原因我都想到了,就是没想到楼下的那间小平房。
一九六五年初冬时分我去了宁夏生产建设兵团,没二年从家中的来信得知他去山西插队去了,插队的地界好像是山西大同一带每年探亲时我们哥俩也是很少能碰到面。后来听说他在插队的村子里和附近的一个北京知青点的一个姑娘结了婚,有了一儿一女。由于经济上的原因,他们两口子每隔几年才抱着他们的小宝贝回来探望一下,给家里带回点土特产,按理说亮子俩口子也是挺孝顺的。
一九七九年前后,大批的知青返城,由于各种原因,他们两口子拖家带口回北京的时间比较晚。大约是一九八六年左右吧,也可能更晚一些,全家人和孩子的姥姥一家人挤在城里的两间小平房里。亮子和他媳妇的工作经过托人弄戗的到是有了着落,很快也就上班了一个当勤杂工,一个烧锅炉。当然对帮忙的人心意还是要有的,可住房的问题却一直困扰着亮子俩口子。
下班后我急忙骑车赶回家跑上楼去问个究竟,父亲心情很沉重,将他所得到消息详细的告诉了我,因为简易楼的隔音不太好,又同处在一个楼层中,亮子和父母亲争吵的话语这层楼的街坊们听了个八九不离十,主要是因为楼下那间自建的小平房,近几日的争吵达到了顶峰,最终导致亮子在小房内投缳自尽。父亲说完后长叹了一口气,他是在惋惜那个年龄仅有三十岁的年轻人,一个本不应该失去的生命。当我听完大概的情况后立刻想到亮子之所以投缳自尽完全是一口气,一个轻率的决定,一种报复的心态使他利令智昏,走了极端,就在他家的那间自盖的小平房内默默地离开了人间没留下任何片言只语。
简易楼是文革中的建筑产物,既然名字叫简易楼,里面的设施可想而知。每层楼面共有六户人家,楼内所有的房间都没有暖气管道,每到冬天,家家户户就要生炉子取暖,搬运蜂窝煤上到三楼都曾困扰着老年人。每层楼面上中间楼梯口对面的位置有两个男女分开的厕所,厕所外墙的中间的上方有一盏瓦数不大的白炽灯,用时开灯,不用时关闭,每个厕所的面积也就是一平方米大小。楼道也不太宽也就一米多点吧,楼道内由于没有电灯,白天进了楼道黑乎乎的一片,连路都看不清路,楼梯狭窄且陡直,夜晚上下要特别注意。楼内也设有厨房就在房间的对面,一个洗菜的水池子,一座煤气灶具台,对面再放一张切菜、揉面的小桌,此时您连转身都感觉有些困难了。
简易楼和马粪张家的南院墙之间有一个近乎于五米来宽的过道,邻居们都在过道里搭建了大小不一的蜂窝煤棚子,存放着做饭取暖用的蜂窝煤,也停放着自行车。一九七六年地震后有人就把煤棚子改建成了形状各异的地震棚。亮子他老爹、老妈参照了百岁盖的木板房以后有了新的思路想把煤棚子改建成砖房。为此,老两口子和俩儿子没少出力气,蹬着三轮可着四九城起早贪黑的到处踅摸砖头,就像蚂蚁搬家似的奔饬着,而标皮板儿、夹杠木料等不用发愁有我父亲能帮他们买到,历时一年多终于盖起了一间小屋,一间二十多平方米的小屋,门窗口料也都是木匠“小车刘”帮忙给做的,说是帮忙也溜溜的干了好几天,您不也得送上一两条好烟“大前门”两瓶好酒“二锅头”吃顿家常饭略表一下心意。
要说小房盖得还真不错一砖到顶,虽说小房是砖砌的却用的是四世同堂的砖,明清时的老城砖、旧时民用砖、解放后的青砖、红砖,水泥抹得地面,内墙皮是四白落地外加大玻璃窗。早先是亮子的弟弟顺子在小房内住,后来单位给顺子分了一间房就搬到广安门哪儿去住了。顺子搬走后此房屋一直也没有闲着,他老爹、老妈一合计就把房子给租出去了,一个月三十块钱。哎吆喂,租金才三十块钱?那当然,那年月三十块钱可抵大事因为物价便宜,这么和您说吧,一份森隆饭庄卖的辣子鸡丁才三毛二分钱。
当亮子一家人回到北京后就直接搬到孩子她姥姥家去住了,因为家中的老大从小就一直由姥姥、姥爷带养着,户口也一直上在姥姥家。说是住,不如说一大家子人在一块挤着住这更加符合实情。亮子不是没想过到这间小房,估计也没少动脑子,也曾经和父母亲谈过此事,二位老人都以住的人是自家的亲戚为由委婉的推掉了,弄得亮子是急也急不得,恼也恼不得,也不能把房客给直接轰走,完全彻底的没了脾气,这件事情也就搁下了。
一两年后转机出现了那房客搬走了,房子就空闲下来了,一时半会还没有找到合适的房。,亮子得到消息后下班就直奔父母家来商量借房子的事。不知何种原因,母子俩没有谈成,他父亲倒没说出什么理由来,就是他母亲用各种理由进行推三诿四,那还用说,牛蹄子两瓣。按理说天下父母没有不疼爱自己的孩子的,无论有多大的矛盾,有多少困难都可以通过协商来解决把事情摆在桌面上,再大的家庭矛盾还能有血肉相连的亲情重要?连续一个多月时间亮子一有空就来到楼上和母亲商量借房子的事,结果都是无果而回。
陆续得到的消息是亮子说;您先把房借给我住,如果我兄弟需要用房给我几天的时间我立刻搬走,您不相信我没关系,我可以给您写字据。如果您要钱那个人付您租金多少,我照样付给您,一分钱都不会少,可以先期预付一年的房钱。我就希望您能给自己的孙子、孙女一个安静学习的地方,我也知道您和我媳妇有些过节,可我是您的儿子,一手托两家,有些话您不方便对她说您可以跟我说。不知是何种原因还是没有结果,最后一次婆媳语言上的冲突,导致了人间悲剧的发生。
我清清楚楚地知道在这件事上亮子明显受到了夹板气,一头是自己的母亲,一头是自己的媳妇,一边说血肉亲情的话以求打动家人,一边说些安慰媳妇的小话,希望能得到爱人的谅解,哪头也不能说重话,只能在中间和稀泥,可这毕竟也不是常事。老俩口子以前可以用小房内有住客来说事,这下好了房客走了问题可以解决了。其实不然,母亲依然不松口,一点儿也不能体谅一下做儿子的苦衷。为此牛子几乎隔三差五的来到简易楼上和父母亲商量租房的事,试图以亲情来打动固执的父母亲。
下午亮子他媳妇又前来商讨此事,一言不合就和老太太争吵起来,而且是越吵越厉害,双方撕破了脸皮荤的素的一股脑的全都抡了出来,婆媳之间就差动手了。俗话说;打人没好拳,骂人没好言。她们只顾在暴怒中尽情地发泄自己心中愤怒,将人伦及亲情置于何地,心中压根儿也没有想到此举会将自己的亲人逼上了绝境。如果用骨肉相残来说一点也不为过,因为她们互相说的每一句都像一把刀子,无情地、深深地刺入到亲人的身上,也彻底断绝了亮子的生路,两个女人一起将亮子推入到无底的深渊,也可以这样讲,是她们杀死了亮子,可惜世间还没有道德法庭。
晚上九点多钟的时候,亮子又一次来到楼上和家人做一个解释,还没容他说上几句话就被绝情的父母亲哄了出来。我无法理解亮子此时的心情,是惊愕、失望、哀伤、悲愤,一切的残酷现实彻底击碎了他人心中善良的冀希。此刻他是万念俱灰,没有想到父母是如此的冷漠,一切对他而言都变得毫无任何意义,似乎生命走到了尽头,也只有了结自己的生命才是他最好的选择。
我更无法知道他是如何走完人生最后这一段路的,虽然这一段路不足一百步,却是他人生最艰难的一段路,也是他人生最后的一段路程,在黑暗的楼道内行走,预示着是他人生最黑暗的一段路。至于他是如何走完这段路的,途中说过什么,又是如何想的,外人都无从知晓。但有一点可以充分说明,在亮子的心里有一个想法;我活着不能住到小房里,就是死,也死在那间小房内。
亮子投缳自尽了,就死在楼下那间小平房内。他是撬开门锁后进入到小屋里,开灯后在杂物箱内找到了一根细麻绳,直接就将麻绳栓在木梁上,将电灯关闭后摸着黑儿的了解了自己的生命。从迹象上看亮子早已有了结束自己生命的想法,为此也做好了自尽的准备,也可以这样说;他今晚来到父母的家中,就是做最后一次商量,协商好是他最大的心愿,反之,则是他生命终结之日,因为生活之路对于他来讲几乎是看不到任何光亮的。也就是那句老话;哀大,莫过于心死。
俗话说;虎毒不食子,何况是聪明的人类。可这对母子相残血淋淋的事实就摆在我的眼前令我惊愕不已,也不得不承认这是人间多么悲哀的一件事。我在想,这还是血脉相连的一家人吗?难道还有比亲情更为重要的事吗?真的让我难以置信,也更让我迷惘了。我在想就因为亮子曾经上山下乡过就成了家中最不招人待见的人,也为兄弟姐妹所不容,在家中也就被彻底的边缘化了,人在家中却形同陌路,难道就因为他是知青就要被家人扫地出门,还是因为他是知青就是罪不可赦的人吗?我估计除了有父母亲的因素外,房租的钱也不是主要的,那哥俩也没起到好作用,也不是简单地兄弟阋墙,虽然他们一直没露面,可背后耍刀子的可能也不是没有,多么悲惨的一件同室操戈的悲哀之事。
说个真事,我的一位战友七九年时费了好大的劲儿才领着媳妇和一儿一女回京住在家里,老父亲是位小商人,不过早已过世,家中留有几间平房。在等待分配工作的期间,他母亲的意思是孩子在外面吃了那么多年苦,受了那么多年的累,如果自己过世后将自己住的小平房留给他,却遭到了全家人的强烈反对,跳得最欢的就是早已结婚在外,有儿有女的大姐、二姐,再加上俩孩子比较淘,经常惹事,弄得是人嫌狗不待见的这也成了他的罪状,也成了兄弟姐妹挞伐的由头。老母亲眼见到了子女都是这么的不孝顺,心里就窝了一口气也是一时想不开,买了一瓶敌敌畏,喝了二两白酒再将那瓶敌敌畏一饮而尽。那还用说,连抢救的时间都没有了,一命归天驾鹤返回瑶池去了。
办完母亲的后事,这哥们把一家人的户口又迁回了兵团,发誓再也不回北京了,也彻底和兄弟姐妹断绝了来往。回到了团里还受到了团里干部的奚落,并且让他们两口子先干三个月的临时工然后再转正。如今这哥们混的还真不错,有模有样的。
经过公安机关法医的全面检查后,确认是自杀,并开具了死亡证明后,家属方可以将尸体领走火化,这期间,亮子的父母兄弟没有一个人前来进行告别。亮子的媳妇没把他的尸体送到医院的太平间,就停在那间小屋内,自己孤独的陪伴着丈夫,亮子的父母连问都不敢问一句。自打她来到后就没有掉一滴眼泪,一句话也不说就默默地坐在亮子的身旁,看得出她是一位坚强的女人。
第二天清晨时灵车来了,殡仪馆的几个工人麻利地将亮子抬了上去,送行的人只有亮子的媳妇和她的兄弟,外加胡同里的几个发小送亮子最后一程,一路上大家默默无语心情格外的沉重。一切手续办完后哥几个分别掏出了点钱,你一百我二百的递给了亮子媳妇,连日来几乎不说话的她泪流满面,仰头对着天声嘶力竭的高喊“苍天,你对我们不公啊!为什么?为什么呀!”
亮子死后我没见到他的父母亲脸上有一点悲戚之色,和街坊聊天时依然有说有笑,使我对他们有了憎恶之心,以前见面时还叔婶的叫着现在全免了,因为打心眼里看不起他们。而那间小房一直空着,他父母想把房租出去挣点钱,人家一听此房曾经出过事立马就回绝了。小房就这样一直空闲着,后来听说夜里那小屋的电灯无缘无故的拉着了,又无缘无故的拉灭了,不知道是真是假。再后来随着旧房改造大规模的拆迁开始后小房也变成了砖头瓦块。
亮子走了很多年了,可我一直在想这是为什么?
共 49 4 字 2 页 转到页 【编者按】这是为什么?繁杂的家务事儿谁能说得请,就因为清官难断家务事啊。亮子之所以走上绝路,不能都归结于亲情的淡抹,与当时的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婆媳矛盾,个人因素都有很大的关系。如果当时没有有上山下乡的政策,亮子也不会这么艰难,要是他父母没有那么多孩子,家庭矛盾就不会那么烦杂,要是住房不那么紧张,亮子就会有个安身之处,要是亮子的媳妇不跟婆婆闹矛盾吵架,兴许亮子的母亲不会那么心硬,要是亮子心里承受能力强一些,就不会走上绝路……所以说都怨也都不愿。作者文章中的另一个知青和亮子的处境差不多,但人家心理素质好,坚强,咬牙挺过了难关,所以就有了后来的有模有样。所以说,人还是要坚强,心里承受能力要好,遭遇再大的挫折也不能往绝路上走。总之,看了这篇文章,为亮子的离去而惋惜。欣赏作者的这篇文章! 感谢赐稿 推荐品读 【:冰凌】
1楼文友: -19 14:0 : 6 这是为什么?繁杂的家务事儿谁能说得请,就因为清官难断家务事啊。作者用细腻的笔触给我们再现了知青回城的艰难情景,因此说,人还是要坚强,心里承受能力要好,遭遇再大的挫折也不能往绝路上走。总之,看了这篇文章,为亮子的离去而惋惜。欣赏作者的这篇文章!
2楼文友: -20 07:59:44 为什么呀,说不清也道不明,亲情重于山呀!
小孩眼屎多
幼儿小便黄
幼儿小便黄
上火小便黄怎么办哪个微店平台比较好
孕产妇骨质疏松
上一篇:流年专栏空庭少年情事散文
上一篇:江南散文六种假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