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造板产业治疲有无良方牛
文章来源:丹阳文学网 | 2023-02-08
黄蜂前锋大卫-韦斯特在此前由于十字韧带撕裂而导致赛季报销 2012年我国人造板产能超过2亿立方米,占世界总产量的55%;2012年人造板国内市场价格有所下降,胶合板、纤维板平均单价同比分别下降9.14%、11.42%,刨花板价格略有增长,比增3.37%;今年前6月,规模以上人造板企业销售毛利率同比下降0.4%、销售利润率同比上升0.2%……这是《中国绿色时报》日前在广西南宁召开的第十二届全国人造板工业发展研讨会上了解到的一组数据,这组数据背后折射出的人造板产业发展前景问题也成为会上业内专家讨论的重点。 行业专家集智为人造板“疲软症”开“良方”。 人造板产能过剩、企业效益普遍下滑、人造板产业发展利润空间缩水是数据背后产业现状的直观体现,也是整个行业忧心忡忡的症结所在。困扰产业发展的突出问题如何解决?治疗人造板产业发展“疲软症”有何“良方”? 技术创新或可入药 长期以来,中低档人造板产品的低成本竞争是企业创造利润的主要途径。然而,随着中低档人造板产品竞争的日趋激烈,常规产品的利润空间被压榨到了极限。同时,中低档人造板产品无论从产品质量还是从能源消耗方面来看,都将逐渐被淘汰,中低档人造板产品本身也无法与高档人造板产品相抗衡。可以预见,人造板企业如果不通过技术创新手段淘汰落后产能,生产高品质、高附加值的产品,而是一味通过数量扩张、低价竞争谋取眼前利益,那么人造板企业乃至整个行业都将迎来更加严酷的寒冬。 以胶合板为例,我国6000多家胶合板企业多以民营为主,大多数单板生产企业规模不到1万立方米。企业规模小、技术创新能力弱、产品竞争力不强不仅是困扰胶合板业发展的难题,也是人造板业的致命弱点。我国是人造板大国却不是人造板强国,如果实现“强国梦”?如何从数量扩张发展到质量扩张的轨道上来?技术创新是唯一途径。 “连续平压成套装备、大型多层热压成套装备、重组竹制造技术、废弃木材人造板制造技术等一批自主知识产权重大成果的规模化应用,为整个人造板行业发展注入了一剂强心剂。”在谈到如何加速人造板业转型升级时,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木材工业研究所所长叶克林将重点放在了人造板技术创新角度,引起了与会代表的共鸣。将技术创新整合入药,对处于寒冬中的人造板产业而言,或许是最好的滋补品。 叶克林指出,目前我国人造板业已涌现出了一批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在国际标准化、重点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均有所突破,企业的研发能力不断提升,技术创新驱动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胶黏剂冲破绿色壁垒 在选购装饰板材和木制家具时,无论消费者是行家里手还是“门外汉”,对游离甲醛绝对不会“手下留情”,谈“醛”色变一点也不夸张。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部分装饰板材和木制家具游离甲醛超标呢?罪魁祸首是木材用胶黏剂。 人造板是制作装饰板材和木制家具的基材,人造板胶黏剂的品质直接关系到人造板产品的绿色品质。可以这样说,除了板材本身的质量因素外,胶黏剂品质对人造板产品将产生直接影响。国家林业局林产工业规划设计院总工程师肖小兵认为,改善胶黏剂性能、开发胶黏剂新品种不失为加速我国人造板产业发展的新途径。 目前市场上的胶黏剂类型大致可以分为两种:甲醛类胶黏剂和非醛类胶黏剂,生物基胶黏剂作为非醛类绿色木材用胶黏剂的新生代表,在推动人造板产业绿色进程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然而,生物基胶黏剂生产成本相对较高,其适用范围还不是很广泛,其生产工艺是否大规模适用于人造板企业板材制备设备还有待商榷,因此改良传统甲醛类胶黏剂仍旧是业内专家研究的重点。 “‘木佳一号’F四星级脲醛树脂胶通过改良分子结构,攻破了超低摩尔比情况下脲醛胶固化难关,不仅甲醛释放量低,而且胶黏剂强度高、适用性广,可以有效帮助企业降低生产成本,真正实现人造板绿色生产,还原产品本身的绿色品质。”会上的主旨发言环节,上海木佳化工有限公司主推的新型胶黏剂产品让与会代表看到了传统甲醛类胶黏剂的改良成果,也为人造板企业的用胶方案提供了新的借鉴。
1.凡是本原创的报道,均会注明来源“中国木业信息”,欢迎各媒体站转载,请尊重知识产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木业信息。
2.凡是我方站转载的,均会注明来源,旨在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发邮件到woodinfo@,我方1个工作日会做删除处理。
南京皮肤病医院电话长沙白癜风专科医院哪个好
厦门白癜风医院哪家专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