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倒是也需要学历

文章来源:丹阳文学网  |  2020-01-05

乙:我们倒是也需要学历,但主要还是看业务……

甲:年轻人一定不要满足于现状,要努力,不要不思进取。

乙:我其实挺努力的。

甲:是滴,我看出来了,你就是一匹千里马,只可惜没有遇到伯乐,“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吗,我就是伯乐,今天你遇到我了,就是你的幸运,你是三生有幸啊,我准备骑你……

乙:我准备踢你!

甲:怎么踢我?

乙:你怎么骑我?

甲:你听错了,是提携你。

乙:提携我。

甲:我看你,天庭饱满,地阁方圆,双眉带彩,二目有神……

乙:我要是进京赶考也能中前三名?要说《连升三级》,这词我知道。你要说什么?你是干什么的?

甲:说了半天,你不知道我是干什么的?

乙:您是干什么的?

甲:你看看,我像干什么的?

乙:看您的衣着风度,言谈举止,我看您像……

甲:干什么的?

乙:不知道。要改《相面》,我说咱好好说话行吗?

甲:我是教授,北大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乙:教授,还是博导。

甲:我准备收你为关门弟子,栽培你成为国学大师,而且请你放心,在我这儿绝没有潜规则,我这个人德高望重洁身自好。

乙:这点我到放心。您能不能给我还有在座的各位介绍一下北大的情况?

甲:看来你对我有点不太相信。

乙:您真多心了,我对您还真不是有点不太相信,我是——一点都不信。

甲:好,既然不信,那么我就给你介绍一下,我说说,你听听……

乙:停停停,别说“想当初”,要说《八扇屏》?

甲:说《八扇屏》干嘛,你不是不信吗?我给你介绍一下。我们北京大学,创办于1898年,原来叫京师大学堂,中国近代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辛亥革命后,就是1912年改叫北京大学。现在校址在海淀,离颐和园圆明园不远,我上学的时侯北大还在景山的附近,地名叫沙滩……

乙:您还是北大毕业的,您是哪一届的呢?

甲:我们北大当年不分届,分科。

乙:分科?北大还分科?头一回听说,这有点像京剧的科班。

甲:对!科班就是跟我们北大学的,可不是我们跟科班学的,你想想这个道理啊!北京大学可比“富连成”有名多了。

乙:对啊!这就像卖老倭瓜的吆喝栗子味儿的,卖栗子的没有吆喝老倭瓜味的一个道理。

甲:这里面还有一点儿历史的原因。

乙:历史原因?那您说说。

甲:中国的大学最早由外国人办的,像清华燕京,还有咱们的民族资本家爱国人士办的,像复旦厦大,还有建国后建的,现在还有私人办的叫民办大学……

乙:那可就多了去了。

甲:只有我们北大和这些都不同,我们的前身是大清国的太学,所以前几届还有些老的传统和做派。

乙:还真有这么一说,那分几科呢?

甲:我们分“德寿宝文明”五科。

乙:跟我们说相声的一样。

甲:大概你们说相声的也是跟我们北大学的。建校的第一科是“德”字的,也就是第一届,有周德山焦德海李德钖……级长就是周德山先生,老先生字叫蛤蟆,才华出众,文武双全,后来留校当了校长。

乙:这事儿我听苏文茂先生说过,是不是,各位。

甲:寿字辈有张寿臣尹寿山……还有一个天津的,先在南开中学读书,后来到了和平门外的“仁和“扶轮中学在刘四爷那儿读预科班。

乙:甭问了,跟祥子虎妞是同学。

甲:后来高分考进我们学校,因为是插班,所以没跟他们排着,大高个儿,挺瘦,好像姓马……

乙:甭好像,这是马三立马老。

甲:“宝”字的人最多,我就是这一科的,我的同学有侯宝林常宝堃刘宝瑞杨宝森……

乙:杨宝森后来改了京剧了。

甲:这句你怎么给说了?

乙:我不说你也的这么说。

甲:后来风气渐开,提倡男女同校,还有个香港来的女生叫曾宝仪。

乙:曾宝仪,曾志伟的闺女?她能有多大。

甲:女士不能问年龄,流氓别问住处,女人别问岁数。

乙:对,问了容易挨打!别说,曾宝仪跟你的岁数到差不多。

甲:我们挺般配的。

乙:想什么呢?

甲:“文”字辈的有苏文茂刘文亨魏文亮,“明“字的苏明杰李明刚高明骏陈明真……

乙:高明骏陈明真?人家是台湾的歌星。

甲:四九年解放了,这俩就跟蒋介石胡适去了台湾。

乙:四九年有这二位吗?您是“宝”字的,怎么称呼,您贵姓?

甲:姓智。

乙:有姓智的吗?

甲:有啊,你听过《三侠五义》,听没听过《七侠五义》?

乙:还真没有,您给说说。

甲:“五义“就是五鼠,大爷卢芳钻天鼠,二爷韩彰彻地鼠,三爷徐庆穿山鼠,四爷蒋平混江鼠,五爷白玉堂锦毛鼠,三侠指南侠御猫展雄飞,北侠紫髯伯欧阳春,双侠丁兆兰丁兆蕙,加上小侠艾虎,山西侠小诸葛沈仲元和东方侠黑妖狐智化,就是七侠。

乙:看来您和刘文亨修过同一门课。

甲:我就是不说“苶呆呆的发愣”,我就姓“智化“这个”智“。

乙:怎么称呼呢?

甲:上“保”下“定”。

乙:智----保-----定,至宝锭啊。咱二位握握手。

甲:你也至宝锭?

乙:我是猴枣散。

甲:这没有,咱不开玩笑。我是宝字的小师弟,但成名比他们都早,万儿也最大,我上小学中学一直跳级,而且是“连升三级”。

乙:这还有张好古的事儿。

甲:几岁的时候我就给各大学讲课……

乙:跟苏先生有一拼。

甲:当时我们这些有身份的人,都不能直呼其名,得称呼籍贯,表示尊重,康有为叫“康南海”,袁世凯叫“袁项城”,我产自直隶保定,所以尊称“智保定”。

乙:跟驴肉火烧一个产地。

甲:这怎么说话呢?

乙:人得说籍贯,能说产自哪吗?那么您具体研究什么?

甲:我就给你介绍一下我的研究方向,以及本人所取得的一丁丁点小小的微不足道的成绩。

乙:这点儿成绩得拿显微镜看。

甲:这是谦虚。

乙:多余,您就说吧。

甲:我在北大中文系,专门研究古典文学。

乙:说具体点儿。

甲:我专门研究古代诗歌,再说具体点就是研究古代诗人的兴趣爱好,衣食住行,喜怒哀乐,睡觉前洗不洗脚,睡着了打不打呼噜……

乙:您研究的还真细!您有什么学术成果呢?

甲:经过我的研究,中国古代的大诗人都是做小买卖的!

乙:您跟“茂老”研究《三国》的思路差不多?

甲:这叫殊途同归,异曲同工。

乙:那我先问问您,屈原买过什么?

甲:屈原?写过《离骚》《天问》,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大诗人,楚国大夫屈原,你听啊——大夫,大夫就是医生,一定是卖药的。

乙:大夫在这儿是官名,人家是做官的,您这教授博导不会连这都不知道吧?

甲:后来不是给双规了吗?走投无路,连饭辙都快没有了,万般无奈——屈原就下海经商了

乙:屈原到底卖什么?

甲:买粽子!要不然为什么后来一到端午节,人们就吃粽子呢,就是为了纪念屈原。

乙:屈原买粽子?对啊!没有屈原就没有粽子,您各位听过《大保镖》都知道这事。高见啊高见!

甲:高凤山的《数来宝》里也唱过“屈原不把粽子买,世上哪有五芳斋。”

乙:哪有这么一句?

甲:你听的是删节本,我听的是全本,不信你问问高先生去。

乙:得,这还没法抬杠了,我哪儿问去,高先生早不在了。再问一位,西汉的司马相如买过什么?

甲:司马相如,大才子,千金买赋,写过《子虚赋》《上林赋》,这位司马相如,没当上公务员之前他开过酒吧,买过酒,而且好像还没有经营许可证。

乙:那年头有经营许可证吗?真有这事吗?

甲:待我从头说来,那是在想当初,话说卓王孙乃天下首富……

乙:就是那时候的比尔.盖兹。

甲:卓王孙之女卓文君,貌美才高,尤善鼓琴,丧夫后家居——

乙:也就是守寡。

甲:司马相如在酒席宴间,用一曲《凤求凰》琴挑卓文君。

乙:也就是勾搭。

甲:于是文君夜投相如……

乙:这就成了!

甲:你想啊:卓文君跟司马相如走了。卓王孙能善罢甘休吗?卓王孙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乙:这孙子还挺厉害!

甲:自古孙子就厉害!司马相如家里穷啊,没势力!

乙:对,家徒四壁就是说司马相如。

甲:于是卓文君和卓文君一商量,就开了个酒吧,司马相如亲自当掌柜,文君当垆卖酒,相如穿个大裤叉子当街刷盘子洗碗。

乙:这是要干什么?

甲:就是为了羞臊卓王孙的面皮。后卓王孙果然碍于面子,给这俩人送来大量的现金支票信用卡,二人陡然而富。后来司马相如走了门路,觐见汉武帝,一举成名天下皆知。

乙:这招还挺绝。那我再问问您,李白是卖什么的?

甲:“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醉草吓蛮书的诗仙李白。

乙:就是这位。

甲:大家都知道李白出身富商巨贾之家,但都不知道李白是买什么的,现在上有人说李白是卖铜矿石的,不对,经过我认真研究细心考证,我可以负的告诉大家——李白根本不是倒腾矿石的,他是卖枣的。

乙:对,他给屈原供过货。这事太新鲜了。

甲:有诗为证“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乡”,这就人家李白给自己写的广告词,说明李白买的枣质量好,不仅甜还香,“早还乡”吗。我不仅考证出李白是买枣的,还考证出李白卖枣的门市部的具体地址——

乙:这不瞎说吗,您怎么知道的?

甲:研究啊,我们北大人一直主张“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乙:您这胆子倒是够大的,晒干了估计也比倭瓜大。

甲:有这么一首诗您读过吗?“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乙:这是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甲:我更正一下,此处是排版错误,当时铅字排颠倒了,以讹传讹,原文应该是——发枣白帝城,就是说李白每天在白帝城批发市场往外地发枣。

乙:原来如此,您不说我还真不知道。那么陆游干过什么买卖?

甲:南宋爱国诗人陆游,陆放翁。陆游开过木材厂。

乙:就是卖木材的。

甲:可惜生意不好。

乙:何以见得呢?

甲:陆游自己写诗说“重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你想啊“锯末多”一定是技术不好,所以成品率不高,不出木料,光出锯末,老赔钱,所以后来穷困潦倒。

乙:早知道这样,陆游还不如和李白一起卖枣呢!再问一位,辛弃疾?

甲:南宋辛弃疾,字幼安,号叫稼轩,这位辛弃疾他买过烤肉。

乙:辛弃疾买烤肉?

甲:开始人家辛弃疾走街串巷,推个小车,在大道边儿小道沿儿,买点烤羊肉烤牛肉,也是小本的生意,但人家的手艺好,给的分量足,服务态度好,小料也地道,而且从来不卖注水肉,后来生意越来越火,就开了个小店,而且就餐环境还好,还有乐队演奏,据科学研究——音乐能增加人的食欲。

乙:有证据吗?

甲:有证据啊!——“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我问问你“炙”是什么?

乙:“炙”就是烤肉啊!

甲:所以辛弃疾买烤肉。

乙:那“五十弦翻塞外声。”呢?

甲:那就是写餐厅的乐队啊!人家辛弃疾有学问,他的买卖不叫什么“烤肉季”“烤肉宛”,更不叫“烤肉辛”,人家叫“八百里烤肉”。

乙:敢情这“八百里”是字号啊!

甲:后来买卖做大了,不叫“八百里“了,改成”三千里“了。

乙:我刚知道,敢情“三千里烤肉”是辛弃疾的买卖,留神韩国人告你!

甲:你放心,他们顶多证明辛弃疾是韩国人。

乙:这到也是,最后再问一位,马致远买过什么?

甲:马致远,元曲四大家之一,号称“曲状元”。

乙:就是这位。

甲:马致远是京西王平镇韭园村人。

乙:那他是卖韭菜的,要来《叫卖图》。

甲:错了,做学问,要认真,不能胡猜。

乙:这还认真呢?

甲:马致远是卖卤煮的

乙:跟小肠陈是同行。

甲:没错!

乙:这儿我得拦您一句,据我所知卤煮火烧源于清宫廷中的“苏造肉”。乾隆四十五年,乾隆爷下江南把苏造肉带回的北京。“小肠陈”的创始人陈兆恩当时就是卖“苏造肉”的。由于“苏造肉”价格贵,一般老百姓吃不起,于是他就用价格低廉的猪头肉代替五花肉,同时加入价格更便宜的猪下水煮制,于是创出了这道著名的北京小吃,最早的摊点就在南横街,告诉你,我就是在南横街长起来的。马致远是元朝人,他怎么可能卖卤煮呢?

甲:不对不对,你这是道听途说,经不起科学的检验,经过我严谨的考证马致远不仅买过卤煮,还是卤煮火烧的发明者。

乙:还发明者?

甲:马致远早年走南闯北,后来定居北京,无以为业啊,就发明了卤煮火烧,他也不是在南横街摆摊设点,他每天在北师大附近——有个叫小西天的地方……

乙:头一回听说。

甲:马爷的生意那叫一个火,每天晚上,天黑了还收不了摊……

乙:您怎么知道的。

甲: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读过吗?

乙:读过啊,“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根卤煮有关系吗?

甲:有啊,后两句就是马致远写自己卖卤煮的事儿。

乙:“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甲:然也。

乙:这里哪有卤煮啊?

甲:“夕阳西下”,就是天晚了,“断肠人”就是切肠子的人,这里是马致远指自己,整句话告诉我们:天晚了,马致远还没收摊,还在小西天的马路牙子哪儿切肠子呢……

乙:这么个“断肠人在天涯“啊!

共 4888 字 2 页 转到页 【编者按】相声是一种民间说唱曲艺。它的主要特点是在叙事艺术中,构建一个富有穿透力的情节,而这个情节又是有头有尾、线性发展的封闭性结构。与其他表演艺术不同的是相声中的“情节”是若断若续、若有若无的。本作品中作者用诙谐幽默的语言塑造了一个“惯于说大话的人”的形象,将一些诗文和名人穿插其间,增加作品的厚重感和文学性。让人在品读间引起思考,发出感悟。捧哏和逗哏两个角色一唱一和,将作品所要表达的主题演绎的生动而完整。学习欣赏佳作,推荐共赏!感谢赐玉,遥祝冬祺。【:花开无语】

1楼文友: 20:18:41 作品诙谐生动而又不失厚重感,让人在品读间引发思考和感悟,学习欣赏。问候新年快乐。

回复1楼文友: 20:50:11 多谢!

2楼文友: 21:50:55 老师的相声作品文化底蕴深厚,出口成章,妙语连珠,学习!

美中不足是最后的包袱稍稍弱了一些,个见,勿怪。 指下生花,心上无痕!

回复2楼文友: 22:16:55 多谢,容我再琢磨琢磨

老人筋骨疼痛用什么药
杭州丽都医院黄小华
东莞治疗包皮包茎费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