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提高激励的艺术

文章来源:丹阳文学网  |  2019-12-11

摘要:学校管理研究与实践表明,学校管理的核心是教师管理,关键是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科学而高效的激励是学校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和建设师资队伍的重要手段。本文从目标激励、情感激励、物质奖惩激励、荣誉激励、榜样激励、参与激励等方面就学校领导如何提高激励的艺术谈些拙见。 学校管理研究与实践表明,学校管理的核心是教师管理,关键是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科学而高效的激励是学校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和建设师资队伍的重要手段。因此学校领导必须从本校教师实际出发,对全体教师进行激励,充分调动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实现学校的长远目标和阶段性的层次目标。

本文从目标激励、情感激励、物质奖惩激励、荣誉激励、榜样激励、参与激励等方面就学校领导如何提高激励的艺术谈些拙见。

一、目标激励。

目标是对教师工作达到一定程度的具体要求。人的追求的需要层次越高,目标越明确,动机越激烈,其行为的内在动力也就越大。目标实现以后,能使人获得心理满足,这时又会追求新的目标,产生新的需要和动机。

在管理过程中,学校要制定合理的长远目标和阶段性的层次目标,并采取有效措施,鼓舞教师树立信心,积极向上,朝着目标努力工作,以促使各个层次的目标都得以实现。同时还应鼓励教师制定个人奋斗目标,以满足教职工高层次的心理需求,这也是保持和强化教师工作积极性的强大精神力量。校领导要允许并鼓励教师参与目标的制订工作。

在目标设置中,要着重考虑几个方面:第一,目标要具体、明确,具有可操作性;第二,目标要有挑战性,要有适当的难度,又要使教师觉得有达成目标的可能,觉得“跳起来可以摘到果子”。根据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目标的难度应放在人们可以达到但又必须付出努力才能获得的范围之内。这样,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必然很大。同时要对目标的实现程度不断地进行反馈,帮助教师了解其工作的进展状况,发现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便及时地、有的放矢地制定对策,予以更好地达成目标。

二、情感激励。

情感激励就是对教师重视感情投资,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帮助人和理解人,注重营造祥和的心理氛围,使教师获得亲切感,温暖感,从而对学校领导产生信任感,敬佩感,激起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一要尊重和信任教师。尊重和信任可给教师以巨大的精神鼓励,激发其工作的感,增强向心力。因此作为学校领导,在业务上要尊重教师的创造精神,在任用教师上,要任人唯贤,以事业为本,以信任为重,让他们在职权范围内独立地处理问题,充分发挥其才干。对待教师,不论教师的出身、国籍、背景、学历、语言和肤色,学校领导要知人之长,任人之能,最大限度地把所有教师的聪明才智发挥出来。学校领导决不能拿着人民给予自己的权力拉帮结派、唯亲是用、亲者近之、疏者远之。

二要理解和宽容教师。当然以宽容之心悦纳教师,不等于没有原则,教师如出现原则性的错误,给予严厉批评和严肃处理很有必要。在这里要强调的是,要着重欣赏教师的长处,注重发现他们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肯定。如与教师之间发生分歧和矛盾时,做到“宰相肚里能撑船”,学校领导的容人之量,会使教师产生感激之情。只有让教师拥有轻松愉快的心情面对学生,才能使教师心情舒畅地投入到工作之中,激起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三要关爱教师。领导要想教师之所想、急教师之所急,为教师解决实际问题。一声问候、一个微笑、一个点头、一句赞美、一番谈话,都会使教师体会到领导的关心和集体的温暖。

三、物质奖惩激励。

合理的物质刺激是调动教师积极性的有效杠杆。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充分认识到教师劳动的艰巨性,他强调要采取有力措施改善教师的物质待遇。无数的客观事实告诉我们:提高了教师的物质待遇,能有力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因此,学校在培养教师奉献精神及重视教师荣誉,给予精神激励的同时,要切实关心教师的物质利益,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不断提高教师的物质待遇,做到待遇留人。对教师的福利待遇坚持“走小步,不停步,年年有进步”的原则,使教师在工作上干出成绩,得到实惠。

许多学校的实践证明:只要奖惩应用得当,就能够发挥很大的激励效应。学校领导者在运用奖惩激励时,必须要制定科学而合理的考核制度,注意奖惩激励的时效性,也要注意把握奖惩的度。

四、荣誉激励。

每一位教师都具有自我肯定、争取荣誉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人的最高层次的精神需要,荣誉便成了一种终极的激励手段。荣誉是贡献的象征。

因此,学校要组织开展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先进教研组、优秀共产党员、学科带头人、教育教学拔尖人才等评选活动,对教工给予表扬、奖励及荣誉称号,以示对其贡献的认可。当教工获得某种荣誉时,就能增强信心,就会对教育教学工作满腔热情,体会到自己生活在这个社会中的价值。运用荣誉激励,必须要让该得荣誉的教工得荣誉,还应当与物质激励结合起来。

五、榜样激励。

榜样,作为一种精神价值的载体,是理想人性模式的个性张扬。在学校管理过程中进行榜样引导,形成你追我赶的团队气氛,是推动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一环。

在学校管理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三种榜样的激励作用:一是校内的先进典型;二是校外的先进模范人物;三是学校领导本身具有的示范性和榜样作用。

学校领导要用自己的良好言行、高尚的人格和品德影响广大教工和学生。人格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权力会随领导职位的终结而终结,但崇高的道德品质和高尚的人格魅力却能永驻人民心中。作为学校领导者,就要做到:带头识大体顾大局,先公后私,大公无私;强化服务意识、公仆意识,正确看待手中的权力,抛弃私心杂念,自觉遵守党的廉政准则和各项纪律;要毫不利己,专门利人;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乐于奉献;要清正廉洁,公道正派,不谋私利;要严格要求自己,自尊、自重、自省、自警、自励,经受住苦与乐、公与私、是与非、荣与辱、义与利等诸方面的考验;要率先垂范,以良好形象影响和教育广大教工。只要学校领导者身体力行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就能影响和带动整个教育系统人员思想道德素质不断提高。学校领导以身作则的影响力是最有效最持久的。学校长期有这样的领导人,学校就会产生一种别样的校园文化,这是一种优良的校园文化。只要一旦演变成校园文化,这种文化将会维持得久远,对学校产生长期的影响。而这一种影响,确实会使学校赢得更好的声誉,赢得教师们的归属感、投入感、向心力、工作效率的提升及学校前进发展的原动力。

六、参与激励。

让教职工参与学校管理,是行之有效的精神激励手段之一。在人的精神需求中,每个人都想实现自身存在的价值,对自己所处的环境有一种强烈的参与意识。据西方管理学家的实验表明:教工完全不参与学校管理,被动接受管理,工作效率要降低 9.6%;教职工参与学校管理,工作效率可以提高16%。

因此,学校领导要确立教工是学校主人的意识,树立尊重和依靠教职工的思想,让教职工参与学校管理。要自觉接受教代会监督,加强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学校领导除定期向教代会报告工作外,要为教工建言献策提供条件和机会,还要经常与教代会代表通气,全方位地调动教工参与学校制度的制定,特别是事关学校每项重大决策和改革方案、计划的制定、人事安排、大笔经费开支、教师福利等问题要经教代会审议通过,使教工树立主人翁的心和义务感。只要教师的尊重及情感需要得到满足,学校各项工作开展就会得到教师的心理认同,教师就会以主人翁的姿态和感关心集体,努力工作,就会把热爱学校的内在信念化为积极工作的巨大推动力。

参考文献

[1]陈茂林:《给校长的建议》,山西教育出版社,2004年1月。

[2]熊武川:《学校管理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版。

[ ]远航:《调动教师积极性之我见》,《中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云浮:云浮市教师进修学校,2004年 月。

[4]王俭:《建立激励机制,提高管理效能》,维扬教育,2006年10月18日。

(作者:远航)

共 050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文章从教师管理的角度进行分析论述,特别论述了激励策略的运用问题。提出了目标、情感、物质奖惩、荣誉、榜样、参与等五个方面的激励角度,分析揭示了每一种方式存在的理由和实施的价值意义。语言流畅平和,朴实生动。该文涉及的理论,不只是教育管理,任何一种管理都适用。【:春雨阳光】

1楼文友: 09:22:0 感谢精彩点评。江山文学的就是不一般。祝福快乐! 有容乃大 多助则刚

免费开微店

什么是微店

微店代理商

灯盏花龙头企业怎么样
弥勒灯盏花药业怎么样
热淋清颗粒功效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