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月点化引同之妙随笔

文章来源:丹阳文学网  |  2019-12-01

摘要:诗文中的点化与引同,旨在推陈出新。宋代大文学家黄庭坚称此道为“以教为新”、“点铁成金”,其关键在于擅为此道者设身处地,感同身受,心有灵犀。即是说,无论点化抑或引同,无不因时因地因事因情相宜相生,且贵在巧妙,尤其在“化”字上见功夫。 《左传?哀公六年》载,“鲍子曰:‘汝忘君之为孺子牛而折其齿乎?而背之也。’”这里的孺子,乃春秋时齐景公的幼子荼的名字。史载景公非常宠爱孺子。有一次他在后宫逗荼玩耍,自己竟趴在地上,口衔绳子,让孺子当牛骑。荼正玩得高兴,一不小心从“牛”背上跌了下来,那绳子一下子把景公的牙齿拽断了。显然,当年的“孺子牛”是指齐景公及他对儒子的疼爱。鲁迅先生的诗句“俯首甘为孺子牛”(《自嘲》)将其点化用来表达自己对人民大众的无限忠诚。

点化:即借助他人作品中的原意,加以熔铸,创新于自己的诗文。这种手法在古今诗词中经常可以见到。这是一种有趣的文学继承现象。

如所周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是王勃《滕王阁序》中的名句,是一幅浸透着这位早有神童之称的作者思想感情的画景。该句从《北齐碑》中“浮云共岭松张盖,秋月与岩桂分丛”点化而来,亦见南北朝时庾信的《马射赋》:“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此句又经薛逢两度化用,云:“原花将晚照争红,怪石与寒流共碧”,“银章与朱绂相辉,,熊轼共隼旟争贵。”然而比起王勃的两句来,却弗如远胜。曾被传为千古佳句的“西施且一笑,众女安得妍。”经白居易点化,改为“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不但人物形象生动、传神,而且诗意新颖,韵味丰足。

古诗文中这种点化先例尤多,而现代诗文中也不鲜见。如毛泽东的《水调歌头》即借用《论语?子罕》中“逝者如斯乎”,以川流日夜不停,来鼓舞人们自强不息。“同室操戈,相煎何急”为周恩来点化曹植的《七步诗》而来,于皖南事变产生了新的形象意境,颇富历史的纵深感。“大风起兮云飞扬,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为刘邦《大风歌》中佳句,朱德元帅为了热烈歌颂我抗日英雄健儿英勇无敌,反其意而用之,将原诗句改写作“华北收复赖群雄,猛士如云唱大风。”点化运用贴切,使自己的诗章开拓出了新意,表现出伟大革命家朱德同志的儒将风度和豪迈气概。

宋朝诗人林逋咏梅的世传名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系江为诗点化而来,据顾嗣立《寒厅室话》载,秀水李竹懒(日华)曰:“江为诗‘竹影横斜水清浅,桂香浮动月黄昏。’、‘暗看香以咏梅,遂成千古绝唱,所谓点铁成金也。”江为诗本来分别咏竹、桂二物,其意平平,今被林和靖移来写梅花之形、香,虽仅换两字,但一“疏”一“暗”,竟把梅之神韵风情全都真切地传达出来了。此虽为受江诗触发,但毕竟是作者早先就对梅有了那种真情实感。和靖先生终生不仕,隐居西湖孤山,天天与梅鹤结伴,人称“梅妻鹤子。”不妨说,这是林君借他人的琴弦弹奏自己的心曲。大学问家王国维曾说:“借古人之境界为我之境界者”,若“非自有境界,古人亦不为我用”,这《人间词话删稿》中的一番说,道尽个中三昧。有真情实感的诗人,虽借他人语入己作,终不失“我之境界,”故能“点铁成金”,化腐朽为神奇;反之,恣意妄改,便会能巧成拙,“点金成铁”,一如当面黄山谷讥王荆公一样。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是南朝诗人王籍《入若耶溪》诗中名句。此语既出,诗坛为之轰动,人人称绝。可到了后世,王安石则不以为然,其作《老树》:“古诗鸟鸣山更幽,我意不若鸣声收。”其《钟山绝句》干脆改作“一鸟不鸣山更幽”。黄山谷在《古今谭概、苦海部》中不无嘲讽地说:“此乃点金成铁手也。”明王世贞的批评更苛刻,他说:“王介甫何复其本意而反之,且‘一鸟不鸣山更幽’,有何趣味?宋人可笑,大概如此。”

引同:与点化相近的一种手法为“引同”。即诗人创作引用前人相同的句子。如毛主席诗中用李贺“天有情天亦老”句,尽人皆知。鲁迅先生赠瞿秋白“人生得一知己足,斯世当以同怀视之”引同清人何瓦琴句,等等。此外,陈毅同志的名作《梅岭三章》中“此头须向国门悬”句则引汪精卫诗同句。钱世明先生不久前发文称,当年把毛主席诗词译为英文时,对“激扬文字”一语,钱钟书先生的译文与何其芳先生理解的不一样。何先生让作者检阅一下近代诗,看词中有无用“激扬”作及物动词的例子。作者检阅到民国年间国学社印行的《南社丛选、诗选》第三卷,发现汪精卫诗选《狱中有赠》即首用此句。其诗云:“煤山云树总凄然,荆棘铜驼几度迁?行去已无干浄土,忧来徒唤奈何天!瞻鸟不尽林宗恨,赋鹏知伤贾傅年。一死心期殊未了,此头须向国门悬!”汪氏早年参加反清革命党,亲自刺杀摄政王未遂,被捕入狱,乃有此诗。汪氏此诗确也写得慷慨悲壮,有忧国忧民、坚信清室必亡,不畏一死之情志。头悬国门,化用伍子胥“扶吾眼悬诸吴东门,以观越人之入灭吴也”语,意谓死后头悬国门,也要看到革命军灭清。三四十年后,陈毅元帅率部与国民党反动派游击赣南,写诗言志,借其意而复用之,表现出革命家誓与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决心,同时也表现元帅大度,汪氏后来变节,并不因人废言。

诗文中的点化与引同,旨在推陈出新。宋代大文学家黄庭坚称此道为“以教为新”、“点铁成金”,其关键在于擅为此道者设身处地,感同身受,心有灵犀。即是说,无论点化抑或引同,无不因时因地因事因情相宜相生,且贵在巧妙,尤其在“化”字上见功夫。

共 2042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文章通过引经据典,把古代和现代这些名人用“点化”和“引同”所写出的例作一一展示。先说“点化”即借助他人作品中的原意,加以熔铸,创新于自己的诗文。还列举了伟人毛泽东的诗词《水调歌头》,还有敬爱的周总理的“同室操戈,相煎何急”这首名句,还有古人借用点化而成的名句,其实都是为例证点化的写作手法和巧妙而为之。后说引同,与点化相近的一种手法称为“引同”,即诗人创作引用前人相同的句子。毛主席的诗句中的“天有情天亦老”;鲁迅的赠瞿秋白“人生得一知己足,斯世当以同怀视之”等等。而不论“点化”还是“引同”,都是旨在推陈出新,“以教为新”、“点铁成金”。文章中引用了大量的名词名句,足见作者博览群书,文学功底深厚,通过阅读此文,又让广大读者学到了写作的技巧和手法,不愧是一篇指导学习的力作,很有欣赏的价值。建议推荐欣赏!【:雅润】

1楼文友: 00:06:4 问好作者,感谢赐稿星月,祝创作愉快。

2楼文友: 00:1 :46 今天有机会你的文章,也是缘分吧,我们曾经都参加江山的文现象,而且你我的征文都出现在一本合集里,这也是我今天想要品读你的文章的初衷,果不其然,文笔犀利,言辞老到,读后受益很多,

楼文友: 00:14:46 希望以后有机会可以多品评你的文章,欣赏你的精彩,学习切磋。

回复 楼文友: 07:54:16 感谢先生的青眼,友情来日方长!

雅安!!

5楼文友: 18:07:54 文字是一个很奇妙的东西,点化或者引同的确是有着推陈出新的意义,同时也是把文字运用到极致。在前人的基础上创新,或者是同样的话运用到不同的情景而有了不同的意义,这就是文字的魅力,也是文学的魅力。 情不敢至深,恐大梦一场

小孩厌食怎么办

一岁半宝宝便秘怎么办

一岁宝宝便秘怎么办

发烧膝关节疼
生物谷灯盏细辛胶囊有哪些禁忌
糖尿病胃轻瘫腹胀怎么办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