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法师第一书记扶贫之孟庄实践kisi
文章来源:丹阳文学网 | 2020-07-22
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派出的 第一书记 孙志平,扎根民权县野岗乡孟庄村,14个月的时间,给孟庄村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在基层党组织建设和精准扶贫的道路上疾步前行,努力探索扶贫 孟庄模式 。
10月9日是九九重阳节,河南省民权县野岗乡孟庄村热闹非凡:这一天孟庄村文化广场投入使用,2400米主干道上52个LED灯也同时启用,位于黄河故道边的平原乡村,在夜色中耀眼明亮。
村民三三两两走到文化广场上,小孩子跑上新搭建的舞台嬉戏,孩子们的欢笑声在夜空中传出很远。
省里来的那个孙书记还说要给我们配上一套乐器,老年人可以敲敲腰鼓,扭扭秧歌,农闲时还可以在舞台上唱大戏。 村民孟某说。
路通了,灯亮了,校园美了,收入多了,心气顺了,省里派来的这位第一书记就是不一样。 孟庄村支书刘金良表示,经历这么多驻村干部,没有一个像孙志平书记这样务实亲民。
村民口中的孙书记,是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政治部副处级审判员孙志平。2015年8月,他被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选派到野岗乡孟庄村任职第一书记。14个月时间,孙志平完成了从高级法院法官到和老百姓心连心的第一书记的转变。
急百姓所急
解决村里老难题
上任伊始,孙志平就先到孟庄村了解情况,发现村小学校园里的草长得齐腰深,操场还是土地面,学校门口的土路坑洼不平,用村民的话说就是 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 。而村里的幼儿园就在小学的对面,每当下雨天,家长来接孩子,深一脚浅一脚的,苦不堪言。
说干就干,孙志平把修路作为自己驻村第一件大事:找公路局,要项目,筹措资金,两个月后开始动工,赶在下雪上冻之前,一条平坦硬实的水泥路修好了,幼儿园和小学的数百名孩子和家长都方便了,谁见了孙书记都竖起大拇指。
路修好后,孙志平又到教育厅 找关系 ,协调了一笔 0万元的资金硬化操场。 结果把操场弄好了,顺便把校园也硬化了,5000多平方米的工程很快竣工。孩子进到校园时,欢天喜地在校园里跑,开心极了。 孙志平说,看到孩子快乐的样子,心里特别满足。
学期的第一课,再也不用孩子拿着铲子去除草了。 我啥时候请您吃饭吧,孙书记。 小学校长尹培元见到孙志平,总是重复这句话表达感激,孙志平以忙为由婉言谢绝。
孙志平确实没有时间,他的日程排得满满。学校的事情刚解决,他就和村支书刘金良商量将孟庄村支部从村子里搬出来,因为村部年久失修,在文化娱乐和商贸服务上的功能也无法满足。
资金从哪来?孙志平从法院争取部分办公经费援建孟庄村文化广场和新村部建设,村里也多方筹集了部分资金,其余配套资金由县、乡两级党委政府给予支持。
5月初动工,经过4个多月的紧张作业,9月底项目全部完工。该项目占地面积5亩、 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650余平方米,实际投入资金约100余万元,集党组织活动室、群众服务厅、图书(电子)阅览室、标准化卫生室、百姓大舞台、健身广场于一体。
将来淘宝或者其他电子商务平台进村的话,村民可以方便上购物,也可以把自己的农产品通过络卖出去,村部也预留下房间。 孙志平认为, 互联+ 在特色农产品领域有着广阔空间,基础建设要为孟庄村的长远发展 埋下管线 。
精准扶贫
扎根在老百姓心里
进村之前,上级的要求是精准扶贫,建档立卡,确保每一个贫困户都能够脱贫。如何了解到真实的情况、与老百姓打成一片是孙志平到孟庄村面临的第一个问题。
在农村长大的他,2002年还作为 三个代表 工作队队员驻村一年,农村对他来说从来都不陌生。
上岗前,孙志平就给自己定了个 路子 时刻提醒自己别摆架子,说老百姓话,做老百姓想做的事儿。
大娘大爷多叫叫,年长几岁的叫大哥,没事儿唠唠家常,心就容易接近。 和乡亲打交道,孙志平很有经验。
孟庄村有6个自然村,12个村民小组,2 00多口人。经过多次调查核实,贫困户共有71户。 现在村里500多户,有1/ 的人能叫上名字。 孙志平表示,除了全家出去的,贫困户他基本都探访过。
孙志平的 民情日记 本上密密麻麻记着各个贫困户的状况:参加过解放战争的老军人遗孀文秀芬家里的房屋倒塌了;老伴瘫痪在床的老阿姨王红菊,右眼有点残疾 孙志平根据他们的需要,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老宋是孙志平在摸底中新发现的贫困户之一。老宋名叫宋玉亭,不识字,老两口都是快70岁的人,老伴半身不遂,患有高血压、脑血栓。老宋自己也有病,两口子吃药一个月要花好几百块钱。
老宋喂猪、养鸡,还会酿酒,但仍架不住各种开销,家里日子过得艰难。
老宋养的土猪,喂饲料,绝不喂添加剂,这个猪肉确实是老家的味儿,包饺子吃这个味道真好啊! 孙志平见人就给老宋家的土猪 做广告 。
这个酒绝对纯粮发酵,味道很正。 孙志平对老宋说, 你没有钱了,我再借给你点钱。 为了鼓励老宋创业,他自己借了1万元给老宋,鼓励老宋把身体搞好,努力创业致富。
在孙志平帮助下,老宋卖6头猪比往年多收入了2000多元。 俺社员对孙书记的工作满意得很,是咱老百姓自己人。路也修了,文化广场也修了,还打了水井,真心给老百姓办实事,还没架子。 提起孙志平,老宋赞不绝口。
这届第一书记是历届要求最严的。孙书记可真不但一直到近日江阴市见义勇为基金会工作人员来到小蔡家里一样,不是来了点点卯就走,他有很多个周末都在野岗乡的孟庄村过。 野岗乡党委书记朱继兵表示,孙志平扎根在村里,也扎根在老百姓的心里。
孙志平常常给自己的妻子和女儿讲孟庄村里和学校发生的新鲜事儿。 孙书记是用心扶贫,把村里的事儿当成家事办。 孟庄村一位村干部说。
引入集体经济
到户增收有保障
像老宋这样的具体问题,有手艺可以扶持的,有资源帮助共享的一家一户好解决,可是全村80多户贫困户不能都采取这个办法。有些贫困户的村民,年老力衰,没有劳动能力,怎么办?孙志平天天在思考。
孙志平和民权县扶贫办交流后,得知国家在到户增收上面有政策扶持资金,每户可提供元不等的支持。
他想,资金集中起来,大家都参与股份搞集体经济也许是个不错的选择:既可以吸收就业,年底还可以分红。
但集体经济也有挑战,以前驻村的扶贫单位建立起来的蔬菜大棚,当时曾经红火过,但是后来随着人员的调整,大棚缺少维护,渐渐没有了竞争力。孙志平自己先联系了平顶山市的农业专家贾学俊邀请前往孟庄调研,试图在原有项目基础上发展,可以节省资金,但是这个想法也很快被否决。
之后,一个在南方打工返乡的民权县城创业者带回的LED灯生产项目进入孙志平的视野:有技术,有销路,又环保,组装简单,风险较低,还便于吸收当地村民就业。
我搞了个座谈会,连着七场,每场十来户,我说,你们今天有啥意见,就利用晚上畅所欲言。这好(赢利分红),不是分一年两年,可以分好多年,哪怕一年分几百元,这几年,每年到年底都有个过年钱,结果没有一户反对的。 孙志平组织七八十户贫困户开会。贫困户一致同意引入LED企业生产,接受年底分红的模式。
2016年8月中旬,这家叫河南省米来电器的公司入驻孟庄村,已经正式投入生产。
县扶贫办也同意,认为这个项目不错。 孙志平介绍,目前项目运营还不错,下一步努力做好帮助和监管工作,确保实现贫困户到户增收落到实处,为贫困户脱贫。
着力党建
扶贫还要强班子
第一书记不是一个人干活,是要把整个班子带起来。 孙志平说,帮助把班子带好,是第一书记的根本任务。
自从孙书记到俺村之后,我就没几天落家。 村支部书记刘金良的爱人有点 小情绪 。据刘金良介绍,孙志平在孟庄村支部负责党建工作,摸排思想,开党小组会议,党组学习,党风廉政建设都由孙志平负责。
第一书记抓党建,能改变的是什么?不能改变的是什么?抓党建,让农村基层稳下来;促帮扶,让困难群众站起来;抓发展邻居们才知道,让村民富起来。孙志平表示,项目是工作的抓手,党建还是基础,通过项目中凝聚人心,锻炼作风,在班子中监理共识。
驻村不到一周,适逢国家庆祝抗日战争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孙志平组织党员干部一起观看,结束之后立即自备礼品前往村里的老抗战军人季玉先家慰问。
对原班子成员给予充分的信任,社会矛盾化解问题由负责调解的村副支书、社会法官孙家治负责。 孙志平表示,目前孟庄村的稳定工作令人放心。
在调研中得知邻近某村的党支部因为青黄不接,老支书已经70岁了,还没有人接班,工作基本处于瘫痪状态。 我最在意的是把村子里边有能力、有头脑的、发家致富的人找回来,吸收进党组织。 孙志平表示,目前村级支部里平均年龄偏大,比如孟庄村支部党员平均年龄已达到59岁,亟须年轻人进来增加新鲜血液。
虽然年轻党员在外地居多,孙志平每次会议和党课都要求支部一一通知到人,在学习上不掉队。
一个基层的党组织实在太重要了,从省属机关到孟庄村的任职实践,真实体验老百姓的疾苦,也了解到基层干部的不易,更感受到加强党的领导是何等重要。 孙志平说, 切实感受到党员的,提拔不提拔不重要。干,肯定得干好,这是我的个性,也是对自己党员身份的要求。
大庆白癜风医院大同白癜风医院大同白癜风医院大庆白癜风医院大同白癜风医院大同白癜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