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修身养性是智者一生的功课[-p]
文章来源:丹阳文学网 | 2020-07-09
修身养性是智者一生的功课
最近,闲暇时读书,从中领悟到一些修身养性的经典,很有借鉴意义!
治学须要勤,居家须要俭。诸葛亮在其《诫子书》作了阐述: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译德才兼备人的品行,是依靠内心安静精力集中来修养身心的,是依靠俭朴的作风来培养品德的。不看轻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是身心宁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理想。学习必须专心致志 增长才干必须刻苦学习。不努力学习就不能增长才智 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追求过度享乐和怠惰散漫就不能振奋精神 轻浮暴躁就不能陶冶。年华随着光阴流逝,意志随着岁月消磨,最后就像枯枝败叶那样,成了无所作为的人)对社会没有任何用处,到那时)守在破房子里,悲伤叹息,又怎么来得及呢?
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外界的人和事物未必如我所愿,但何不用宽容来对待?《菜根谭》有云:不责人小过,不发人隐私,不念人旧恶,三者可以养德,亦可以远害。
译不要轻易责难他人所犯的小过,也不要随便揭发他人生活中的隐私,更不要对他 人以往的错处耿耿于怀。 这三大做人的原则,不但可以培养自己的品德,也可以避免意外的灾祸。
凡事均有度,不可逾极限。《礼记·曲礼上》便有:傲不可长,欲不可纵,志不可满,乐不可极。
译无论是做人、做事、做学问,不要太骄傲、傲慢。要时时刻刻有新的志向,不要因为现在的志向满足了而停止奋斗。不可以大喜大悲,大喜不要得意忘形,否则会产生大悲。不要放纵自己的欲望,也不可以因为理想一时达到了,便满足、得意,不再追求和上进!
修生重在养性,有禁忌方能长寿。《论语》对人生之禁忌可谓一针见血,不可不察: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译君子有三种事情应引以为戒:年少的时候,血气还不成熟,要戒除对女色的迷恋;等到身体成熟了,血气方刚,要除了广州戒除与人争斗;等到老年,血气已经衰弱了,要戒除贪得无厌。
求诚信,说话算数谓之诚是人之言谓之信《论语》记有: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我每天都要作多次自我检讨:为主人出谋献计做到忠心不二了吗?与朋友交往合作做到诚信了吗?老师所传授的东西经常温习了吗?儒家十分重视个人的道德修养,以求塑造成理想人格。在当代社会我们也应当时刻反省自己,每天睡觉之前,想想自己在今天为别人做事是否尽心尽力;有没有对家人或别人撒谎;有没有做一件或以上的好事;今天的学习任务是否完成了等等,或者给自己定一个目标,没有做到给自己一定的惩罚。这样,就能逐渐形成良好的品格和不卑不屈的人格,成为一个成功的人!
虚心学习,从善如流。《论语·述而》有: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译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善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谨言慎行,言多无益。《论语》记有:子曰:可与言而不与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译可以同他谈的话,却不同他谈,这就是失掉了朋友;不可以同他谈的话,却同他谈,这就是说错了话。有智慧的人既不失去朋友,又不说错话。
不强人所难,己之所欲,勿及于人。《论语·卫灵公》有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译自己所不愿意要的,不要强加于别人。这句话所揭晓的是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原则。孔子所言是指人应当以对待自身的行为为参照物来对待他人。人应该有宽广的胸怀,待人处事之时切勿心胸狭窄,而应宽宏大量,宽恕待人。倘若自己所不欲的,硬推给他人,不仅会与他人的关系,也会将事情弄得僵持而不可收拾。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确实应该坚持这种原则,这是尊重他人,平等待人的体现。
苦可以多吃,福不可多享。曾国藩曾谆谆告诫:势不可倚尽,福不可享尽,便宜不可占尽,聪明不可用尽吴老师回复陈小玲昕怡在图书馆。。
戒除自满,不断提升自我。《论语·里仁》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译几个人在一起,其中必有一人是可以学习的能者,选择他的长处学习,也要与他的短处对比。
本文相关词条概念解析:
修身养性
修身养性,修身:使身体健康;养性:使心智本性不受损害。通过自我反省体察,使身心达到完美的境界。出处元·无名氏《博望烧屯》第一折:“贫道本是南阳一耕夫,岂管尘世之事只可修身养性,贫道去不的也。”
智者
公元前5~前4世纪希腊的一批收徒取酬的职业教师的统称。公元前5世纪前智者泛指聪明并具有某种知识技能的人,后来自然科学家、诗人、音乐家乃至政治家,也被称为智者。由于智者能言善辩及晚期智者的末流堕于诡辩,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把其看成是歪曲真理、玩弄似是而非的智慧的人。因而智者在历史上又成为诡辩论者的同义语。其代表人物是普罗泰戈拉和高尔吉亚。智者在思想上接受赫拉克利特的万物流变思想,肯定运动变化着的感觉现象的真实性,但走向相对主义和怀疑论,认为知识就是感觉,无所谓真假是非之分,把个人的感觉作为真理的标准。
吉林治疗白癜风医院宝宝最近不爱吃饭怎么办薏芽健脾凝胶适合多大宝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