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复兴还看今朝

文章来源:丹阳文学网  |  2019-10-21

厦门王卫斌 文章很有用,可以载道,可以经国,可以不朽。

文人很无奈,总是落魄,总是潦倒,总是受伤。

自古以来,文学与政治利害相关,文风与世风互为因果,文人地位的升与降,犹如检验政治环境和社会风气的一面镜子。

但在国富民丰、政通人和的今天,这面镜子却突然变得模糊起来。都说 盛世文章不值钱 ,文学期刊、报纸副刊全面萎缩,纯文学发表阵地大片沦陷,被迫让位于花里胡哨、温软香艳的泛文学;稿费标准与物价涨幅严重脱节,知识产权被肆意践踏,作家们割的是肉,卖的却是萝卜价。

一味娇生惯养是不行的。在计划经济时代,文学期刊和专业作家由政府财政全额拨款罩着,没有构成竞争压力,渐渐丧失了野性和活力,养成了自高自大的坏脾气,助长了拖沓晦涩的文风。由于缺乏正常的舆论监督,小圈子化、公器私用倾向也很明显,用稿唯亲,乏善可陈,其结果是自毁长城,最终遭到读者的抛弃。与此相反,商业化写作却因更善于揣摩读者的口味、更注重实用性和可读性,而得以烜赫一时;络文学则以彻底的草根性、大众化特点,一举颠覆了传统文学的话语霸权,似乎更接近于文学的本性。

完全放任自流也是有害的。市场是一柄双刃剑,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必然会弱化忧患意识和社会感。文学作品毕竟是一种精神产品,具有特殊的商品属性和内在的发展规律,饿着肚子唱不了高调,激浊扬清,匡时济世,衔接文化断层,重建精神家园,文人需要保全独立的人格和文格。有关部门该出手时要出手,既要锦上添花,更要雪中送炭,为真正有志于写作、生活确实困难的作者提供必要的经济扶持,着力改善文学生态环境。纯文学也并非扶不起的阿斗,广大文艺工作者若能沉得下生活的谷底,浮得上艺术的殿堂,突得进市场,跳得出市场,依然可以占据自己的一席之地。 文学并没有式微,低迷、阵痛过后,必有一次巨大的裂变和惊人的飞跃

老人缺钙怎么补最快

早期骨质疏松症状

老年人缺钙有啥症状

灯盏花龙头企业怎么样
四磨汤养脾治便秘吗
小儿便秘什么原因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