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亦是地域性的是横的
文章来源:丹阳文学网 | 2020-06-12
《论语》中记载道:“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亦由此可见,孔子爱好音乐,他尤爱南方之韶乐,并劝学生要读《诗经》,尤其是孔子特别喜爱“二南”,陈公子后来得齐国,名为田齐。
《楚辞》是楚国人的作品,楚国并非在长江流域的荆州,乃是在襄阳,其地承接古代之“二南”,以下再会有说明。
至于《楚辞》中的“兮”字,其实是楚人之语音即是“啊”之意,例如《论语》中有“凤兮凤兮”之句,此歌便是孔子到楚国时闻楚人所唱者,所以在《论语》已记载有楚歌。后来楚国的项羽(按:项羽皖人)由汉水流域搬迁到长江流域,他曾作《垓下之歌》道:“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此歌与早前北方地区的歌不同,已大有进步。古人唱诗,到最后一句时必押韵,即所谓一声三叹。如江苏之宣卷一般。
与项羽同时争天下的汉高祖刘邦亦曾作歌道:“大风起兮云飞扬(此句是兴),威加海内兮归故乡(此句是赋),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某日汉高祖命其所爱的戚夫人为其舞,对她说:“汝为我楚舞,我为汝楚歌。”由此可见楚人都是能歌善舞的。这楚舞当然与北方的舞不同。
陈国的舞是祭神时用的,跳舞是需要能降神的巫师来主持,巫师跳舞时唱起恋爱歌曲,唱到陶醉时便忘其所以,也便变成了所谓神,故这种歌舞可以说是具有三重人格的,与北方的也有所不同。
陕西人唱歌,所谓“朱弦疏越,一唱三叹”。它是带有严肃性的,这由于是祭神时用。南方人唱则变化多,是重复的,并且十分热闹。
《楚辞》中的《九歌》乃当时巫师祭神所用,当时屈原根据这一原则而作成《九歌》。因此《楚辞》并非一人独讲,乃是一种对讲。也由此而使屈原借以寄其爱国思想。
第九篇 楚辞(下)
讲起文学,可以分别从两方面来讲:一方面是时代性的,是纵的;另一方面是地域性的也很水润,是横的。
文学是人类从心灵中发出来的表现。它是受着地域的限制,地域方面的最重要者包括气候和山川、风俗等。真实的文学来自广大的群众,须采自当时某一地域的民间。文学的创造尚需加上技巧。《楚辞》是地域性的,也是文学性的,是南方文学。
文学的地域性来自民间,如《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其中“颂”的部分占很少;“雅”代表着来自陕西的声音,其声袅袅然,自有其地域性,“国风”有十五-50,其声更多了。关于这方面的,可参看《汉书地理志》,这是根据不同地域而说明其风土人情。
孔子最喜爱“国风”之“二南”(按:二南指“周南”与“召南”)。当时的诗可唱,所以文学与音乐有关,孔子尤爱南方的韶乐,有云,“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
齐国之有韶乐,乃来自陈国。陈在河南淮水流域一带,为舜之后裔,二南即南阳(今河南)与襄阳(今湖北之汉水流域)。根据古代地理状况,陈与二南是属于同一条交通线上。当年楚怀王败于秦被掳,楚人逃到安徽寿县一带,此时之楚人经过大迁徙,已变为安徽、江苏人矣。项羽自称西楚霸王,尚有东楚与南楚,逃到湘江流域的是南楚,但人数很少。今日吾人在长沙、寿县一带,均可发现楚墓。故有了“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说法。
文字是死的,地域是活的,两者必须配合起来讲。所以,如欲懂十五国风,必须先懂得其地域环境状况。例如南方气候好,可以常过户外生活,并有各种舞蹈,因是多神论的,却并无固定的系统;北方的舞蹈却是有大系统的,敬神而统一的,较严肃而刻板。南方重水,有水神,北方重山岳,拜山神。南方如屈原、伍子胥投水而死,故祭水神时必须用祭物投入水中;北方祭山神则用火烧,使烟上升。孔子之伟大,在于他亦能欣赏南方。陈风与二南是轻灵的,北方的则笃实。
《楚辞》随着十五国风中的二南、陈风而产生,故其发源之背景是汉水流域与淮水流域,其风土人情自与北方有所不同。
(:王日立)
巢湖什么医院治疗白癜风女性乳腺增生吃药能治疗吗血栓的前期症状上一篇:守卫梦想刑辩律师孤独的法律人
上一篇:至尊剑皇第520章剑老的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