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副春联一家故事

文章来源:丹阳文学网  |  2019-10-16

山脚下,湖水边,有个小村庄。村上大多数都是杜姓的人家。其中有一杜家的五兄弟是同爷爷的堂兄弟,他们情同手足,令同村人羡慕。那几家关于春联的趣事,虽然过去几十年了,但至今仍让知情人津津乐道。

杜老大有五个儿子,一个女儿。儿子们成了家,一开始还生活在一个院子里。好笑的是正应了那个经典故事——三个和尚没水吃,添人进口后,人更多了,家务活儿却少有人干了。于是春节的时候,老爷子为了提高家人干活儿的自觉性,泼墨挥毫写了一副春联贴在大门上,内容是:大家庭做事不要应付,当家人心里自然有数。春联贴上后,这个大家庭的成员是否干活就自觉了?我没有追问过。只知道,如今这个大家庭分成了若干个小家庭,儿子的儿子们也已成了家生了孩子,一个个为了自己的小家庭忙得热火朝天。

从这个大家庭的故事里也可窥出:邓小平老人家“打破大锅饭,分田到户”的政策真是英明!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

杜家老四是一个很有个性的乡下男人,也是一个很要面子的红脸汉子。他与前妻生活了十年竟然没有生孩子。

他的前妻是一个很勤劳的女人,正如农村人所说“跌个跟头也要抓把土”。可惜这个女人没有文化,说话有些不三不四的,上不得桌面。杜家老四很看不起她,十年都不碰这个女人。听说那时他夜晚常常拉二胡到深夜。过去农村人都是做布鞋穿,女人为这个大家族的老老小小纳了很多双鞋底,大家族的人都念她的好。老堂弟兄们为了老四的家事开了许多次家庭会议。只要老四夫妻一吵闹,杜家老大一声令下,杜老大的小儿子小五和杜老三的小儿子小明就立马跑到镇上,去喊当老师的杜老二和杜老三。村子离镇上有十多公里。那时动不动就召开家庭会议,小五和小明真是跑断了腿。三十多年前,农村人闹离婚,那还了得!老弟兄们都是帮杜老四的前妻说话。一个大家族的人也都盼望他们生个孩子,大家认为生了孩子,杜老四就不会闹离婚了。听小明他奶奶在世时说,杜老四上床睡觉从来不脱衣服的。小明他奶奶为这夫家侄儿急过了头,居然还站在窗外偷听过,可是,房里静得令窗外的她老人家失望。

结婚整整十年,一心想离婚的杜家老四就是没有让前妻怀上孩子,最终两人结束了痛苦的婚姻生活。离婚那年春节,杜家老四在门上贴了一副春联,内容是:舍得人财两空,乐得一身轻松。

离婚后,女方找了一个老实巴交的男人,婚后生了两个孩子。杜老四找了个年轻贤惠的女代课教师,婚后再也没有在夜晚拉过二胡,还生了一个儿子。如今,他的儿子也已经结婚生子了。

我想,当初那几个老兄弟真是好心办了坏事,好说歹劝的,让两个没有缘分的男女,硬是在婚姻的围城里走过了人生最美好的年华。令人欣慰的是两人最终都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生活。

杜老五与杜老四是嫡亲的兄弟,当过兵,退伍回来后在家种田,娶了自己的姨表妹做妻,是一个勤俭治家的好男人。听说退伍回来不久的一年春节,他家大门上贴了这样一副春联:上联是“叔侄数人拎皮包”,下联是“唯有一人扶犁梢”,横批是“劳动光荣”。

就是这个扶犁梢的杜老五,把儿子培养成了一名拎皮包的中学教师,也靠辛勤劳动,很早在村上盖起了楼房。七八年前,我们去乡下参加他儿子的婚礼,他家好几个房间如标准间似的配了彩电。当然,有文化的杜老五后来也拎了皮包,在城里给人家工程队当会计。农忙时,他就请假回来扶扶犁梢。

听说,如今杜老五的儿子也在城里买了房子。

共 1 5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早些年的农村大家庭,生活着祖孙几代人,大家吃在一起,劳动在一起,很是热闹。但如果分了心,各打各的算盘,这个大家庭就不会久远了。文章描写的杜家原本也是一个大家庭,后来就分成若干个小家庭。而各个小家庭为了自己的生计,为了自己的儿女,每天忙得热火朝天。文章描写了杜家老四与没文化且没生育的女人维持了十年婚姻生活后,最终还是离了婚。而杜家老五不但把儿子培养成了一名教师,自己也在城里工程队当上了一名会计。文章描写了一家人虽然分了家,平时都在忙各自的事,但有事时候大家还是一家人。欣赏。【:紫气东方】

1楼文友:- 0 14:07:55 农村大家庭的生活应该是很热闹的,而这样一个大家庭的当家人也需要有一定的组织能力的。拜读大作。问好文友。 回复1楼文友:- 0 14: 9:08 祝好!

2楼文友:- 0 14: 8: 9 谢谢!

女生尿液浑浊是什么原因

女人小便有异味吃什么药

女孩小便有异味是何原因

糖尿病胃轻瘫便秘吃什么好
新零售小程序
精神焦虑抑郁消化不良肠胃痛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