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2日体系

文章来源:丹阳文学网  |  2020-03-29

  60年时光对于个人来说,是漫长的岁月,在历史长河中却只是溅起的一朵小浪花。澳门文学如何量度这60年时光?

或许我们可以这样形容澳门文学:它像一块温润的鹅卵石,安静地嵌贴在大中华区域文学版图中。经历60年时光的打磨,在这片大版图的光华中,虽然澳门文学没有抢眼的色调,但是把它拿掉的话,大中华文学版图上显然会出现一个小窟窿,不完整,有了缺憾。作为版图中的一分子,当代的澳门文学从蹒跚起步到成长,都与新中国文学的发展有着割不断的关联。

澳门,这朵盛开于中国最南端的莲花,与祖国母亲血脉相连,深受中华文化的影响。姑且勿论因着地理环境和特殊的历史因素,澳门百年来一直是内地文人志士的避难之地,只说上世纪 0年代抗日战争期间,不少进步作家如茅盾、张天翼、夏衍、端木蕻良、秦牧和紫风等或路过或短居过,对追求进步的知识分子起着积极的保护作用──澳门承接他们的苦痛和忧愁,也汲取他们留下的文化芳华,凝集至50年代喷薄而成一股不可遏制的新文学力量。到了70年代末,随着内地改革开放步伐的带动,随着内地作家开始以开放的视野走向个性化创作的影响,澳门文学也开始了新的发展阶段。

不妨翻看记录,简略地回顾一些历史片段:

1978年,广东省作家协会召开创作座谈会,在全国最早恢复文艺团体组织及活动,也是在全国最早为著名的《三家巷》《艺海拾贝》等被诬陷的作品及其作者平反。座谈会上有刚刚复出的夏衍、林默涵、张光年等著名作家发表讲话。现任《澳门日报》董事长的李成俊曾应邀出席,并且撰写一系列“参加省文学创作座谈会侧记”的文章,向澳门读者汇报内地朝气蓬勃的文艺新气象。这场连续数日的创作座谈会,无疑也给澳门文学界吹来一股久违的春风,不仅让大家看到新的文学形势,也了解到港澳作家同样受到关注、受到重视。

1980年初秦牧、紫风等到珠海,澳门的中国作协会员李成俊、李鹏翥前往相见。紫风曾经在澳门鲤鱼井居住一段时间,所以秦牧伉俪对小城的情感尤其深厚,也特别关注澳门文学的创作情况。198 年后秦牧多次来澳进行文化交流,语多鼓励,对于正在酝酿发展的澳门文学确实起着催化剂的作用,与有意和文学青年共谋出路的“两李”一拍即合,半个月内便促使《澳门日报》开设纯文学版《镜海》。26年过去了,当台港澳、甚至内地大部分报纸媒体不再为文学留点创作空间的时候,《镜海》依然在为澳门的文学青年提供园地,凝聚了一批批文学力量。

1985年广东作协召开代表大会,李鹏翥应邀出席。

在老一辈名作家杜埃、秦牧、陈残云等的推动下,1986、1987、1988年举办的粤港澳作家联谊会活动,很大程度上团结了一大批三地作家。1987年,经过七年的酝酿,团结澳门作家的组织──“澳门笔会”瓜熟蒂落,终于诞生,成为有力推动澳门文学发展的力量。

在殷殷关切的目光中,还有中国作家协会给予的支持:

1987年由著名作家萧军率领的作家代表团一行15人访澳,是新中国成立后最庞大的一次作家访澳活动,代表团成员有著名的作家、评论家,如叶君健、韶华、张锲、从维熙、李国文、 、张一弓、吴泰昌等。这无疑是一场文学盛宴,令澳门作家有机会接触、亲聆著名作家畅谈创作体会。时隔21年,2008年11月,中国作协副主席金炳华率领另一个作家代表团访澳,成员来自东南西北六个省市的作协主席等共12人,副团长为陈建功、王安忆。座谈会上,陈建功主要概述茅盾文学奖评奖的有关情况;王安忆则阐述内地与日本长篇小说的发展状况,与澳门作家分享、共勉创作。2009年4月,中国作协副主席 访问澳门,与澳门文学界座谈,细心了解澳门的文学创作情况,坦诚交流意见,表达中国作协对于全体华人作家、华文创作的热切关怀。

1984年中国作家协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李成俊应邀出席。

1996年中国作家协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李鹏翥、鲁茂(邱子维)、陶里(危亦健)应邀出席。

2001年中国作家协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李鹏翥、鲁茂、林中英(汤梅笑)应邀出席。

2006年中国作家协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李鹏翥、吴志良、李观鼎、廖子馨应邀出席。

[NextPage]

无疑,澳门文学在成长过程中,未曾脱离过中国文学的怀抱;那条因河沙堆积而成的莲花茎,既连接了澳门与内地的交通往来,也维系着中华母体文化的血脉源源不断由莲花茎注入莲花小城。

当然,澳门作为最早的华洋杂居之地,最先受西方文化的浸染。16世纪中叶,带着宗教热诚踏足澳门的耶稣会,开始在东西方科学、文化、艺术、哲学的交流中担当使者的角色。同时,澳门“土生”(主要是指在澳门出生的欧亚混血儿)这一族群的文学创作为整体的澳门文学增添了独特的色彩。就其热衷描述的澳门故事、澳门人和情来说,无疑是澳门文学的一部分,这也是澳门文学独特性的鲜明写照之一。

1999年澳门回归祖国,澳门基金会与中国文联首度合作,出版“澳门文学丛书”,按“散文卷”、“诗词卷”、“小说卷”、“评论卷”、“青年文学卷”,将澳门文学作品共20本摆到内地读者面前,这是规模最大的一次集体推介。

2000年澳门笔会和《澳门日报》主办“千禧澳门文学研讨会”,广邀中国各地作家学者解读、评述80年代后期澳门文学作品,为20世纪下半叶的澳门文学历程画下一个圆满的句号。

踏入21世纪,澳门文学并没有停下脚步,我们继续我们的追求,为下一次的飞翔努力铺垫着。

循着澳门文学发展的历史轨迹,可以看到,澳门文学受到西方文化的轻抚,但两脚却深扎在中华文化的土壤中,以清高自守的文化心态走着自己的路子。

历史长河中的这60年虽短,但澳门文学不该以长短来量度,因为我们和中国作家协会推动的新中国文学一样,拥有的是一个丰富的60年。

  (编辑:李明达)

儿童健脾的粥四磨汤增加大肠蠕动治疗盆腔炎方法

60岁男人阳痿治疗偏方都有什么
正骨水能治疗关节疼痛吗
勃起功能障碍是怎么回事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