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一朵娇艳的花体系

文章来源:丹阳文学网  |  2020-03-29

摘要:她们也是命最苦的,但凡有个去处,也不会留在荣国府这个火坑里,这种条件下,她们相依为命,互相关爱,甚是感人! 《红楼梦》中荣府为元妃省亲专门曾买了十二个优伶,后来因老太妃薨,就要放还这些戏子,但欲留下者很多,遂分给各房 和宝玉。贾母留下文官自使,将正旦芳官送了宝玉,将小旦蕊官送了宝钗,将小生藕官送了黛玉,将大花面葵官送了湘云,将小花面豆官送了宝琴,将老外艾官送了探春,尤氏便讨了老旦茄官去。当下各得其所,就如倦鸟出笼,每日园中游戏。

十二伶在《红楼梦》前八十回中只能算是配角的配角,叙述文字很少,只是对龄官和芳官有一些描写,其余众伶都是简短的几句话,但是即便如此,作者仍为我们创造了极其广阔的想象空间,这就是《红楼梦》这部文学名著的魅力所在。这十二优伶性情各异:痴情的如龄官,性烈的如芳官,懂事的如文官,还有那假凤虚凰的藕官蕊官……

一、戏子的地位比丫鬟低

古时候称演戏、唱歌、作乐的人称为伶人,大多身份低微。在《红楼梦》中,为了迎接元妃省亲,在苏州采买来会唱戏的女伶组建了一个戏班子,其中有十二个女孩依“官”起名,因而也称《红楼梦》“十二官”。

《红楼梦》十二伶人,原本是为了元妃省亲而在苏州采买来的。她们从前都是清白人家的女儿,由于贫穷被卖来当戏子,遭人取笑玩弄侮辱谩骂,她们与丫环同处于社会的最底层,与佩凤、偕鸳、香菱等姬妾是“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她们的命运如同其名字所显示的一样不过是淤泥中的草芥;她们不过是贾府花钱买来的“ 粉头之流”,赵姨娘曾说“我家里下三等奴才也比你高贵些”,她们不过是主人屋里的猫儿狗儿,笼子里养的雀儿。

十二官的小名儿分别是文官、宝官、玉官、龄官、菂官、藕官、蕊官、茄官、芳官、葵官、豆官、艾官。从名字来看,菂官、藕官、蕊官、茄官、芳官、葵官、豆官、艾官这八官都是带草字头的。“菂”为芙蕖,实即莲子,“藕”为芙蕖根,“蕊”为花蕊,茄为芙蕖径,“芳”为花之香,葵、豆、艾亦为草本植物。草字头加一个“官”字是“菅”字,“菅”是多年生草本植物。

从十二官的名字即可以看出她们对贾府的依附关系。

十二伶人命运多舛,如柳絮随风飘荡,如飞花逐水流。她们的干妈只希图她们能够带来的财富,并不关心她们的死活。放出大观园后或者被发嫁,或者被转卖他人,也可能堕入烟花场,因此第一次放出园子的时候只有龄官、宝官和玉官三人离开,其余大部分人都宁愿留在贾府做丫鬟。然而贾府已经每况愈下,随着大环境的衰败,晴雯病死,司棋被逐,终究这八人还是被逐出大观园。芳官、藕官、蕊官三人遁入空门,但书里明写智通姑子不过是拐她们做活使唤,仍是落入火坑。剩余人等多 娘领走自行发卖,命运未卜。

二、戏子的人格不容欺

在曹雪芹笔下这些小戏子地位卑微,但是人格一点也不低。

儒家文化的一大弱点是不重视人的个体价值。在长期封建社会严格的等级观念熏陶下,人们的人格意识、自我价值意识淡薄,这种情况到了清代发展到了极点。

这十二个女孩子中,人格意识和自我价值意识最突出的要数龄官。三十回通过贾宝玉的眼睛写出,龄官长得很美,“大有林黛玉之态”,而龄官的性格则有点像晴雯,晴雯的判词中最有分量的两句是:“心比天高,身为下贱。”身为下贱是地位,自己决定不了,但是心比天高是个性,是人格意识,是自己可以掌握的。在贾府下层社会,龄官是晴雯第二,而脂批说“晴有林风”,就是说晴雯的作风与个性有点像林黛玉,所以龄官的个性也有与林黛玉相通之处。

龄官一出场就是一个很有个性、不肯迁就、受不了委屈的女孩。她刚刚演完,受到元春的赏赐和表扬,太监传谕说:“龄官极好,再作两出戏,不拘那两出就是了。”贾蔷赶紧答应,让龄官演《游园》、《惊梦》两出。若是有些人,面对贵妃表扬赏赐,会感到受宠若惊,遵命巴结惟恐不及,但是龄官认为这两出“原非本角之戏,执意不作,定要作《相约》、《相骂》二出。贾蔷扭他不过,只得依他作了”。所谓“本角之戏”,就是自己这个行当的戏。

二十二回说,在贾母内院演出的“一班新出小戏,昆弋两腔都有”,“昆”指昆曲,“弋”指弋阳腔,因为《游园》、《惊梦》两出是昆曲正旦演的,相当于后来京剧中的青衣的戏,而龄官是小旦,相当于京剧中的花旦,所以不是她的本角戏。龄官竟然敢于当着贵妃的面拒演,看起来似乎只是任性孩子气,实际上是有骨气。龄官的这种文人骨气显然是曹雪芹有意识地投射到这个女孩子身上的,而且让她反复表现的。

三十六回写到,有一天宝玉闲得无聊,想起《牡丹亭》曲来,自己看了两遍还不过瘾,听说龄官唱得好,就来梨香院找她。宝官、玉官等见宝玉来了“笑嘻嘻的让座”,说话也都热情。惟独龄官见宝玉进屋,依旧独自躺着“文风不动”。宝玉上前在她身旁坐下,又陪笑央求他起来唱一曲《惊梦》的曲子,龄官不但拒绝,而且躲开了宝玉。忙抬身起来躲避,正色说道:‘嗓子哑了。前儿娘娘传进我们去,我还没有唱呢。”可见,龄官不久前曾经再次拒绝贵妃元春让她演某些她不愿演的戏。这一来,宝玉感到从来没有被别人这样讨厌过,挺难为情地红了脸,只得出来了。

三、戏子非无情,世事难遇料

十二个几乎被遗忘的女子,在曹雪芹笔下她们鲜活生动、个性鲜明,却被多数人遗忘了。

《红楼梦》中有12个从苏州采买来的小优伶(小戏子),年龄应当在八岁到十二岁,由于出场机会不多,除了龄官、芳官之外,给人留下的印象不深。

五十七回中因老太妃薨,解散了他们,十二个走了三个:保官玉官,龄官,而留下的几个小优伶虽然不能针黹,但也煞是可爱!

方官被欺负,四官其上,把赵姨娘K了一顿,赵姨娘也是主子啊,虽然没有多少笔墨,但闭上眼睛就可以想象那可笑又可爱的一幕,晴雯厉害,戏子们有过之而无不及也!

她们也是命最苦的,但凡有个去处,也不会留在荣国府这个火坑里,这种条件下,她们相依为命互相关爱,甚是感人!

我们看藕官为菂官烧纸钱那段,听那边有人喊道:“藕官,你要死,怎弄些纸钱进来烧?我回去回奶奶们去,仔细你的肉!”宝玉听了疑惑起来,忙转过山石看时,只见藕官满面泪痕蹲在那里,手里还拿着火,守着些纸钱灰作悲……

再看原因:芳官听了,满面含笑,又叹一口气,说道:“这事说来可笑又可叹。”宝玉听了,忙问如何,芳官笑道:“你说他祭的是谁?祭的是死了的菂官。”宝玉道:“这是友谊,也应当的。”芳官笑道:“那里是友谊?他竟是疯傻的想头,说他自己是小生,Т官是小旦,常做夫妻,虽说是假的,每日那些曲文排场,皆是真正温存体贴之事,故此二人就疯了,虽不做戏,寻常饮食起坐,两个人竟是你恩我爱。菂官一死,他哭的死去活来,至今不忘,所以每节烧纸。后来补了蕊官,我们见他一般的温柔体贴,也曾问他得新弃旧的,他说:`这又有个大道理,比如男子丧了妻,或有必当续弦者,也必要续弦为是,便只是不把死的丢过不提,便是情深意重了。若一味因死的不续,孤守一世,妨了大节,也不是理,死者反不安了,你说可是又疯又呆?说来可是可笑?”

在这个没有亲人关怀的环境里,她们从对方那里寻找一丝安慰一丝关怀,她们的友谊天地可鉴!我们不妨闭上眼睛设想一下她们平时的生活,多么和谐,但又多么凄凉!

最后,三官同时出家,把她们的友谊升华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不亚于柳湘莲为了死去的三姐随道士飘然而去那份感情吧,但又不同于她们,前者为爱情,后者确实纯真的友情,有人偏偏说她们是同性恋,可能吗?十一二岁的孩子两小无猜,却被说是同性恋,哎!

自没有宝玉那样的文采去祭晴雯,也写几个字祭祭她们几个可怜的戏子吧!

共 2948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一篇令人耳目一新的精彩作品赏析。“”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皆言作者痴,谁解其中味?”一部《红楼梦》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作者从小人物十二优伶谈起,作为戏子她们地位低下,得不到尊重。作者对她们的悲剧命运抱以深切的同情。文章从四个方面来分析这些小人物的命运悲欢。一、戏子的地位比丫鬟低。二、戏子,戏中的角,生活里的玩偶。三、戏子的人格不容欺。四、戏子非无情,世事难遇料。《红楼梦》十二伶人,原本是为了元妃省亲而在苏州采买来的。她们从前都是清白人家的女儿,由于贫穷被卖来当戏子,遭人取笑玩弄侮辱谩骂。她们就像主人屋里的猫儿狗儿,笼子里的雀儿。十二官的小名儿分别是文官、宝官、玉官、龄官、菂官、藕官、蕊官、茄官、芳官、葵官、豆官、艾官。她们命运多舛,菂官早死,死时最多十来岁。之后贾府开恩放她们出去。放出大观园后或者被发嫁,或者被转卖他人,也可能堕入烟花场。她们虽然地位低下,但人格高贵。如龄官是晴雯第二,颇有晴雯的作风与个性。她不肯迁就,敢拒演贵妃和宝玉点的戏。她们命运虽然苦,但友情纯真,令人羡慕。文章视角独到,观点鲜明,分析到位,入情入理,结构清晰,内涵丰富,富有时代特点。耐人寻味,倾力推荐!【编辑:阿巧】

1 楼 文友: 2017-10-1 2 :16:20 感谢作者赐稿荷塘!荷塘因您更精彩!

2 楼 文友: 2017-10-1 2 :17:54 文章立意新颖,立足小人物,观点鲜明,分析透彻,思路清晰,值得细品。

 楼 文友: 2017-10-1 2 :18:28 问候老师!祝愿老师在荷塘创作愉快!

4 楼 文友: 2017-10-14 00:14:14 祝老师灵感泉涌、佳作频频!!

5 楼 文友: 2017-10-14 09:49:04 欣赏学习美文,祝老师在荷塘创作愉快!

6 楼 文友: 2017-10-2 10:00:1 曹公写红楼,写了金陵十二钗,又写十二副册。写十二官。我一直觉得十二官与十二钗,有着密切的关系。比如像黛玉的龄官,菂官的早逝,三官遁入空门,这些都是对十二钗命运的映射,或者说是一种影子。他们在人格上是平等的,然社会地位不同,所处环境不同而已。问好作者 倚天观海花无数,流水高山心自知泰安中医妇科医院大连治疗男科费用玉林癫痫病医院地址

腹泻的原因有哪些
希爱力和必利劲对比
厌食症的症状有哪些表现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