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言家眼中的红楼梦
文章来源:丹阳文学网 | 2020-02-19
鲁迅先生有言,一部《红楼梦》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此话说的真是丝毫不差。
近几年来《红楼梦》几番被带火的经历,其实大都是各种周边的热闹。比如说被大家亲切称为《红雷梦》的新电视剧,比如作家刘先生的秦学之废太子女儿论,虽然可惊可奇,且踞原著都很有距离。但自《红楼梦》问世以来,各种解读一直不断,离奇之论更是良多,如影曹雪芹情人林香玉刺杀雍正的,讲纳兰性德与表妹之感情的,影射大明王朝朱家的,不过看的多了,倒应了《红楼梦》中贾母的原话:我进了这门子作重孙子媳妇起,到如今我也有了重孙子媳妇了,连头带尾五十四年,凭着大惊大险千奇百怪的事,也经了些,从没经过这些事,还不离了我这里呢。
有前番的数碗酒垫底,对于《通解红楼梦》一书对《红楼梦》的离奇解读,个人表示丝毫不以为异。比如两位经过认真研究,反复考证,得出如下结论。
红楼梦内容一明一暗,明者是青年男女的爱情悲剧,暗者是内中夹杂着用密码暗写成的九龙夺嫡史。暗指康熙末年九子夺嫡期间,皇四子胤禛(雍正皇帝)矫诏篡位,并且在即位后的几年间,穷治政敌,诸皇子在残酷地下相继死去,落得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悲惨结局。
书中的金陵十二钗,暗指康熙的十二位皇子,宝玉的真实身份仍是传国玉玺,一众青春少女(十二钗)围绕着宝玉(传国玉玺)展开各种故事。
很离奇是不是,不过本书的两位也在前言中表示过了: 《红楼梦》争议本来极多,本书也必会遭到某些人的鄙夷和轻视,甚至口诛笔伐。诚如脂砚先生所说:世人诽谤无碍,奖誉不必。
说老实话,听完全书,可以感觉到在考证上还是下了极多的功夫的,光看书中列举的各种资料中的内容,如《清圣祖实录》《康熙朝满文朱批奏折全译》《清宣宗实录》《清史资料》等书,可见为了验证自己的观点所做的努力。
不过还是那句,如果方向错了,再多的努力,也只能让人离正确道路越来越远而已。比如得出的最重要结论,胤禛的篡位方式是由隆科多撰写了假诏书,以矫诏的方式得位。
这种简单粗暴的夺位方式是否可行,一干皇子、大臣,各方势力,是否能眼睁睁放任这种事情发生,对于清史略有了解的人恐怕都会得出结论吧。
再来,相对于《红楼梦》里元迎探惜”影原应叹惜”这等简单易解的隐喻,《通解红楼梦》对十二钗影射十二位皇子的解读方式真是诘屈聱牙,许多地方更有强搬硬扯之嫌了,试举数例。
如开书娇杏以侥幸,影胤禛得位不正。香菱则是暗谕被临诏替换的皇权人胤祯,由皇上变臣子,由主变仆的悲剧命运。
在贾宝玉的真实身份上,认为,贾宝玉分别影射了太子胤礽和十四皇子胤祯,所以宝玉在书中的年龄会忽大忽小,一时间说贾宝玉是贾元春的幼弟,一时冷子兴又讲宝玉只比元春小一岁,此处或为版本之误,因为个人看的便无此问题不想后来又生一位公子”书中举的例子是不想次年又生一位公子”或者是传抄中的错漏,但贾宝玉在解读者的心目中,是一人分饰三角的:传国玉玺、胤礽、胤祯,真是令人有些接受无能。这种情况还远非个例。
比如香菱与惜春都是暗喻胤祯,她们的命运代表着胤祯不同的人生阶段。先是由主变仆,后以侯门女比喻皇室贵胄;独卧青灯古佛旁是以古佛比喻墓葬,影射胤祯被圈禁看守在景陵之事。
再如贾珍影射假祯”暗指雍正,贾蓉既为假龙,而秦可卿暗喻传国玉玺和氏壁,古诗云:未嫁先名玉,来时本姓秦”两人与秦可卿有不正当关系,是指父子俩本为篡位之人,玷辱了传国玉玺。
再来,对于十二钗与十二位皇子的解读中,很多解读更是生硬,或者说,不止生硬,简直是生搬硬套。
比如:
林黛玉原型则是胤䄉,黛是画眉之石,从蛾眉上来。颦字,也是从蛾眉上来。黛玉号潇湘妃子,是从娥皇女英上来。一再用水禽、雪雁、鹅儿、呆雁、鸿雁,处处提示着黛玉与鹅的关系。而蛾、鹅、俄三字同音,黛玉的原型即是十阿哥胤䄉。
宝丫头古怪着呢,她从来不爱这些花儿粉儿。此处指宝钗的原型是一名男性。而古怪二字的意义,就是异(异)(禩)正是宝卿身份。雪下一股金簪暗示出雪字的下方,是个彐jì与祀的祭音,祭与祀是同义字又是词组,而祀正是八阿哥胤禩的名字(禩与祀是异体同字)此谶语暗示了薛宝钗的原型就是八阿哥胤禩。
史湘云原型是胤禟。先一句霁月光风耀玉堂再一句云散高唐寒塘渡鹤影湘云与玉堂高唐寒塘又有着不解之缘。如此众多的唐、棠等同音字,处处在提醒我们湘云的原型是胤禟。更借丫头翠缕的傻话,说道:姑娘是阳暗示湘云的原形不是女儿,而是阳性—男性。
永与允发音相近,棋祺同音贾迎春的原型就是允祺。贾元春原型是胤祉,原因之一是因为诚亲王胤祉的花园就名熙春园
王熙凤原型是胤祥,凤姐生日这天宝玉从城外赶回,众人讲凤凰来了,凤来叫做祥”瑞之兆。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概括了因心机太深,劳累以至斫丧元气”终至短命,将凤姐与十三爷怡亲王胤祥一起盖棺定论”
脂批上称:妙玉尼之怪图名说明妙玉之所以能有这样偏僻古怪的性格,都是从名字上引出。把所有能发现的怪处列在一起:女尼、成泥、瓷器、陶器。妙玉从出家为尼,命运成泥,再以瓷器和陶器做类比,如此多的杯杯罐罐,都是从陶泥而起。而陶与祹既是同音字和形似字。妙玉的原型是十二阿哥胤祹。
听完全书之后,震惊二字已经不足以形容个人的心情了,好在之前看过的解读之书甚多,荒腔走板的也远非这一个,对于这种攀附之说,只能说姑妄言之姑妄听,认真你就输了。其实,对于这种名著的解读方式,我的偶像熊逸公早就在其《春秋大义》中进行过精辟的论证,足以总结各种解读类图书了。只要你足够用心,就可以不断荒谬的极限,比如从《论语》中论证出奴隶制的优越性,用《左传》来支持,甚至从《诗经》里论证出外星人的存在…嘿,别说是儒家经典,就算拿一套《安徒生童话》也一样能够论证无极限。信哉此言,此书或可做为对上面这段话的一个有力论据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