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其风味独特闻名于世
文章来源:丹阳文学网 | 2020-02-15
王村醋,以其风味独特闻名于世。2008年,我在参与王村醋酿造手工技艺申报国家级非物质物文化遗产工作过程中,发掘考证了王村醋大量鲜为人知的历史资料,使这一传承久远的历史品牌愈显神秘莫测。
——题记
一
山东济南以东一百二十里的地方有个村子叫王村。看官不要以为这王村只是个普通的小小村落。这个王村虽然叫个村,可是又哪里是个普通村子?原来王村这个地方,地处济南府通往青州和登州以及胶莱之地的咽喉要道。南面,是逶迤千里的泰沂余脉,在这里兀起一座山峰,像头豹子,当地百姓称作豹山;北面,则是盘桓百里的山东长白山,酷似了一头白熊。这一熊一豹之间形成一条大山峪。王村,就坐落于这山峪里。
这里虽是山峪,可也土厚溪清,地膏水美。汉朝的时候,朝廷在此地设立土鼓县,后来县废。宋元以降,遂形成王村。由于王村地处交通要道,居民多有开店铺者,又称王村店。却说清朝康熙年间,天下太平已久,民众安居乐业,倒也显现一派祥和繁荣太平盛世气象。王村地方自古民风淳朴,耕读传家,自明朝以来出了数十名进士,毕家、王家、邱家、沈家等姓氏,那是科甲连第,代有闻人。
王村镇以东二里地有个小村子,原来叫做崔家崖。元末明初时候,从博山石塘坞迁来一户毕姓人家,在此落户。不过百年时光,毕家瓜瓞绵绵,河柳春风,齿户徒增,竟然全村几乎户户毕姓。又有数家开店铺的,遂名之西铺村。到了明朝崇祯年间,该着毕家发迹,在第八世上出了一个叫做毕木的。这毕木博闻强记,生性好学,精通经史,学识渊博,文采出众,道德文章一时为淄川第一人,被举荐为淄川县儒官。毕木教子有方,他的七个儿子其中二人高中进士,一人中举人,二人岁贡生,二人邑庠生。他的四儿子毕自严万历二十年中进士,从松江府推官做起,到了崇祯元年升为户部尚书,领太子太保衔,位极人臣。那年,其父毕木已死去多年,但是按照朝廷礼制,父以子贵,被追封为户部尚书,例赠太子太保衔,哀荣享尽。毕自严八弟毕自肃,六弟毕自寅,都是朝廷三品、五品命官。毕家一时真是鲜花著锦,烈火烹油!
大明王朝灭亡后,清朝皇帝为了笼络汉族民心,对前朝高官或招安留用,或恩荫子孙。毕自严的二儿子毕际有,就被恩荫“拔贡”放到山西稷山县做知县。几年后擢升江南通州知州,后因陷入一桩公案,被朝廷问责,罢官回籍。
这一年是康熙三年。毕际有回到原籍西铺村,大兴土木,重建破败已久的石隐园,整修万卷藏书楼,在园中新建傚樊堂、霞绮轩,广植花木,搜藏奇石。引泌水河河水入园,扩挖舣塘湖,只把个石隐园打造得好似那苏州的留园并虎丘,自此吸引天下名士鸿儒,蝶飞蜂舞般慕名来到石隐园赏石观花逍遥休闲。
康熙十一年,毕际有的八个孙子皆已到了入泮启蒙的年纪。当时淄川县大儒蒲松龄字留仙者,文名汲汲,毕际有慕名已久,遂托人转达延聘入府教授孙辈之意。蒲松龄对毕际有敬仰有加,更何况那万卷楼上的藏书、石隐园中的美景,蒲松龄早就如雷贯耳。康熙十一年三月,蒲松龄来到毕府,下榻绰然堂,教授毕刺史的八个孙子,开始了他在石隐园 0余年的读书写作生涯,并在这里成就了中国文学史上空前绝后的绝妙著作《聊斋志异》。
俗话说的好,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到了毕际有这辈子,毕世家族虽然不如前朝兴旺,可是仍然有一千顷土地,偌大一片宅院,在王村街上开着三处做黄酒食醋的店铺。原来这毕世家族自毕木起创修了家谱,毕木规定了家训,教育子孙后代要“守前谟,不居间、不放贷、不攻煤井”、“学吃亏、学做人、学好读书”。
王村这地方是个繁华市镇,市侩无赖欺行霸市者不乏其人,所以毕木立下规矩,只准子孙奉公守法挣钱吃饭,昧良心的事情一概不能做。王村地处齐国故地,在两汉时期属土古县的时候,这里就有酿酒做醋的传统。醋,古时称为酢,也称为醯、苦酒或酐。南北朝时候的高阳(离王村百里)太守贾思勰所著农书《齐民要术》,在第七十一篇《做酢法》中详解二十三种做醋法。尤其是对用谷物做醋描述详备。
恰是王村的山地沃野出产一种红色黍谷,这种谷物穗长粒大,米色橙红,绝无仅有,纯粹地方特产。王村的水是大山里渗出的清冽甘饴的山泉水。王村民众自打汉代就世代用黍谷和山泉水做醋。淋出的那醋,颜色褐红如琥珀,抿嘴一咂,酸里有甜,香味沁入六腹。毕世家族自打明代就在家中开着做醋作坊,自产自食。
却说王村村东自古有一个泌水泉,这个泉眼平地涌出,碗口粗细,整日咕嘟咕嘟地喷涌着甘冽清凉的泉水,冒起两虎口高低的水柱。万千年来,那水不舍昼夜往东潺潺流去,平地成河,经西铺村北,在万家庄南汇入万安溪水,一路流去,入了范阳河。
明朝天启年间,毕大司农修建石隐园,把泌水河水引进园中,那园子就园因水秀,蜚声天下。后来蒲松龄在泌水河边大柳树下,摆着茶水桌子,邀请那东去西往的客人品茗拉呱,搜奇猎异,写成了《聊斋志异》奇书一部。
毕际有归籍以来风调雨顺,天下太平,五谷连年丰收,遂萌生了开做醋作坊的想法。他看好了泌水泉这处风水宝地,就在王村东头买下三处紧靠泌水泉的宅院,改作做醋的坊子。将家里做醋的家什搬到坊子里,雇来大师傅开起了醋店,把地里丰收的粮食转化成食醋变换成银钱。自此以后,此地出产的食醋名扬天下,进贡皇宫,此地被称作毕家坊子。此是后话。
以前,王村街上的黄酒食醋作坊大多数没有字号名称,可是毕家是当地大户人家,且世代为官,一下开了三个坊子,就要当作一件大事来办。一天,毕际有来到绰然堂,与蒲松龄闲聊,并请教蒲松龄:
“蒲先生,咱家做醋的坊子办了起来,我想不能总是坊子坊子的叫下去吧?还请先生给起个名字,也好对外有个说法。”
蒲松龄哈哈一笑:“刺史公所言极是,开办坊子就是要赚银子的,没有个名号总不能对外推销,待我好好琢磨一下,起个琅琅上口,名至实归的名字,也不至于辱没了咱那好醋不是。”
毕际有抚掌大笑:“凭先生才思,此区区小事尔!”
果然就见蒲松龄研墨抻纸,提笔略作凝思,刷刷刷写下三个大字。毕际有一看却是柳筋颜骨,出神入化的“井泉居”。喜欢得毕际有合不拢嘴,立即唤来儿子毕盛矩,安排厨房做好肥鸭鲜蔬,烫来滚热的自酿红谷酒,二人把盏痛饮,好不惬意。
推杯换盏之际,毕际有询问蒲松龄这“井泉居”三字何意。
蒲松龄笑说:“刺史公,这“井泉居”并无深意,就是泌水泉平地涌泉流为泌水河,咱家的坊子不但用这泌水泉水做醋,而且是紧靠泌水河,只要泌水泉一日不涸,咱家的银子就会如这泌水河哗哗啦啦地往家里流淌啊!”
毕际有听了,只喜欢地哈哈哈大笑起来。主宾二人直喝得酩酊大醉。那一夜,蒲松龄醉卧绰然堂,做了一个美艳的春梦,披衣下床一气呵就传世力作《狐梦》。不过,他假托了毕怡庵抵足绰然堂的佳话。
第二天,毕家的坊子高悬上蒲留仙亲笔题写的“井泉居”匾额。在蒲松龄的提议下,毕际有派人去颜神镇特别烧制了装食醋的一种特制陶瓶,那瓶子既结实又保鲜,一瓶装三斤醋,能捆成一块车推肩挑毛驴驮,销路可以广开到百里千里之外。毕家“井泉居”的食醋自此远销莱芜、博山、济南、沂水甚或京、津、徐州。自此以后,毕家“井泉居”的买卖越做越红火,凡是济南、京津的大饭馆子里,无不用王村“井泉居”的美味食醋烹饪美食佳肴招徕顾客。
却说康熙二十八年的春天,该着“井泉居”时来运转,因为康熙皇帝的第二次南巡,在济南不但品尝到了王村“井泉居”的食醋,并且山东巡抚钱钰的夫人巧用“井泉居”食醋,妙手回春,挽救了康熙皇帝爱妃母子性命,结下了一段不期之缘。
为此,那块镏金黑底“井泉居”的匾额旁边,又被蒲松龄书写了一块匾牌:有凤来仪。两块匾牌一左一右高高悬起,一直在毕家坊子的门上悬挂了二百四十多年,直到日寇入侵的兵荒马乱年代,才不知去向。
后人对“有凤来仪”四字不明就里,其实那是一段尘封三百多年的历史。
二
康熙二十八年正月初二,康熙皇帝决定第二次南巡。谕称:黄、运二河,至关民生。历年工程虽逐渐完善,但应修应塞等事议论不一,以致日夜操劳。朕再次南巡,躬历河道,兼欲览民情,考察吏治。沿途供应,均不准取自民间!另外,简化仪卫,不设卤薄,扈从者仅可三百余人。凡经过地方,百姓各安其业,严禁地方官及扈从人员借机滋扰。
这位康熙皇帝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明君,多次外出巡视,一生勤政有为,他当政的六十一年,收复台湾,平定葛尔丹,安抚西藏,治理新疆,百姓乐业,国泰民安,被后世称为康熙盛世。
康熙二十八年春,康熙皇帝第二次南巡可以说是轻车简从,只有皇长子伴行,后宫皇妃选了十八岁的密妃王氏随扈伴驾。
正月十四日下午,康熙皇帝一行从陆路入山东,至济南,百姓夹道欢迎。当即召见山东巡抚钱珏,问及连年收成如何,百姓生计是否安定。当康熙皇帝听说山东有的地方连年遭受旱灾、蝗灾,百姓不得温饱,当即决定,康熙二十九年山东地丁正赋全部免除,不能叫山东一县一乡的百姓吃不上饱饭。山东巡抚钱钰代表山东灾民叩首谢恩。
当晚,钱钰献上趵突泉的红鲤鱼、大明湖的金钱鳖,想让康熙皇帝尝尝山东风味。无奈那随行的御厨做出的这两样菜肴土腥气甚浓,无法下咽,不敢进献皇帝御用。那钱钰巡抚只得叫来自己的厨子,教会那御厨烹饪手段。钱钰的厨子原来是章丘人士,对鲁菜烹饪的手段自是高超,只见他带着瓶瓶罐罐匆匆赶来。三下五去二,一阵叮叮当当,一盘糖醋鲤鱼,一盆金钱鳖汤,热气腾腾,香味扑鼻,摆在了厨案上。只喜得那钱巡抚手舞足蹈,喜笑颜开。皇长子亲口尝了一菜一汤,笑逐颜开,命人进献给皇上用晚膳。
康熙皇帝自出京城以来连日奔波,车马劳顿,一连几日吃饭胃口不振。见随从端来膳食,菜肴尚未放到桌上,一股香味先自扑鼻而来。
及至伸箸品尝,龙颜随即大悦,连声感叹:“好味道,好味道啊!”并亲自夹起一块鱼肉,放到密妃碗里:
“爱妃尝尝这道菜肴!”
那密妃是康熙皇帝新近选纳进宫的,年方一十八岁,年轻貌美,康熙皇帝视若掌上明珠。那密妃用银筷夹起一段红烧鲤鱼,轻启樱桃小口,抿进,脸儿顿时笑成一朵菊花。皇帝、皇妃只把一盘鲤鱼一盆鳖汤吃的干净见底,其他菜肴并未见动一筷。
第二天,钱钰陪同康熙皇帝视察大明湖与趵突泉。皇帝随意问起昨晚两道菜肴。钱钰深知康熙皇帝那可是个聪明绝顶的主儿,世上什么美味佳肴没有吃过?赞扬这两道菜肴,无非是连日劳累不思进食,偶尔换了口味,感到新鲜。再者,这两道菜肴是用王村“井泉居”的食醋和红谷酒烹调而成,皇帝在深宫,何以能吃到民间的如此调味品呢?
这位钱钰巡抚久经官场,最会揣摩皇上心思,就字斟句酌恭敬回答:“皇上,其实这大明湖的金钱鳖趵突泉的赤鳞鲤哪里是稀罕物,皇上您不可能没有吃过。不过这次呢,就是加了一点儿调料而已,更把那鱼的鲜味儿提纯出来。皇上您是美食家呢,一尝就尝出来了!”
“诶?那到底是加了什么调味品呢?”康熙皇帝紧盯着钱钰问道。
钱钰虽是浙江人,可是在山东做官多年,又加勤勉好学,当然对地方风土人情一清二楚。随即回答:
“回皇上,济南府以东一百二十里有个王村镇,虽是市井小镇,可是民风敦厚,文脉流长,明崇祯元年大司农毕自严就是王村镇人。更兼这里水土优良,物产丰厚,专门出产美味食醋。这种食醋是用王村当地出产的红黍谷做成,酸而不涩,酸中泛甜,专用八陡镇烧制的石瓶盛装,日光不照,邪味难侵,那是历久弥香啊!凡是烹调海鲜湖鱼,山东人离不开王村醋。”
康熙皇帝听了介绍,一脸饶有兴趣的表情,问跟随一旁的皇长子:
“哦,那是前年吧?对,二十六年,詹事府少詹事王士禛曾经向朕说起过王村和王村醋,而且还送朕一瓶王村醋,可惜内务府没有让朕吃到。”
“是的。王士禛是送过王村醋给父皇,内务府总管说不能让皇上乱吃民间的东西”皇长子回答。
“可是啊,来自民间的,往往是最好的精品。你尝尝这王村醋吧,那可真是天下第一酸啊!”康熙皇帝感叹道。
事属机缘。那天夜里密妃突然肚腹疼痛,冷汗淋漓,哭叫不止。御医诊脉,说是动了胎气。原来这密妃已有身孕三个月,连日劳累,伤了身子,连累了肚子中的胎儿。御医给密妃用上所有随身携带的保胎药安胎药还是不能止疼。
康熙皇帝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在床前来回踱步,焦急万分。
随行太监建议皇上,问问钱钰巡抚亦可能有民间验方可以一试?皇上随即找来钱钰相问。钱钰一时真想不起来有什么好法子。可是钱钰是个聪明人,他想到了自己的老婆赵氏或许有办法。随即差人回家火速把赵氏用快马接来。那赵氏的父亲是山东有名的郎中,赵氏自幼熏陶于杏林之中,有丰富民间保胎经验,察看密妃症状之后,开出一纸,差人回家按图取物。一会儿取来,赵氏一阵忙活,调出一碗浓黑的汤药,就要太监传给躺在里屋的密妃喝下。只见丈夫钱钰按住赵氏的手,接过药碗,用调羹舀出一点,自己喝了,然后看了皇上一眼,见皇上微微点头,这才把药碗递给太监。一个时辰后,密妃竟然起来,好人一般,在床前来回走动,疼痛没了一点儿踪影。 共 7209 字 2 页 转到页 【编者按】故事写得好看!不难看出,作者是个善于讲故事的高手。由王村醋,牵扯出毕家,由毕家牵扯出毕际有,由毕际有牵扯出蒲松龄,由蒲松龄牵扯出“井泉居”,由“井泉居”牵扯出康熙南巡,由康熙南巡牵扯出密妃与王村醋的渊源。一环套一环,环环相扣,自然连贯,引人入胜,依托陈年史料,打造精彩华章。也许,故事里还隐藏着一个遇与不遇的问题。设若没有毕际有,没有蒲松龄,没有钱珏,没有钱夫人,没有康熙二十八年南巡,没有密妃伴驾有恙,那么,王村醋的历史恐怕要改写也未可知。尽管是绝无仅有,也怕是藏在深山人未知吧?【编辑:玉心】
1 楼 文友: 201 -11-01 10:02:54 问好作者!感谢赐稿!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桂林治疗牛皮癣方法青岛治疗男科医院台州治疗白癜风医院
——题记
一
山东济南以东一百二十里的地方有个村子叫王村。看官不要以为这王村只是个普通的小小村落。这个王村虽然叫个村,可是又哪里是个普通村子?原来王村这个地方,地处济南府通往青州和登州以及胶莱之地的咽喉要道。南面,是逶迤千里的泰沂余脉,在这里兀起一座山峰,像头豹子,当地百姓称作豹山;北面,则是盘桓百里的山东长白山,酷似了一头白熊。这一熊一豹之间形成一条大山峪。王村,就坐落于这山峪里。
这里虽是山峪,可也土厚溪清,地膏水美。汉朝的时候,朝廷在此地设立土鼓县,后来县废。宋元以降,遂形成王村。由于王村地处交通要道,居民多有开店铺者,又称王村店。却说清朝康熙年间,天下太平已久,民众安居乐业,倒也显现一派祥和繁荣太平盛世气象。王村地方自古民风淳朴,耕读传家,自明朝以来出了数十名进士,毕家、王家、邱家、沈家等姓氏,那是科甲连第,代有闻人。
王村镇以东二里地有个小村子,原来叫做崔家崖。元末明初时候,从博山石塘坞迁来一户毕姓人家,在此落户。不过百年时光,毕家瓜瓞绵绵,河柳春风,齿户徒增,竟然全村几乎户户毕姓。又有数家开店铺的,遂名之西铺村。到了明朝崇祯年间,该着毕家发迹,在第八世上出了一个叫做毕木的。这毕木博闻强记,生性好学,精通经史,学识渊博,文采出众,道德文章一时为淄川第一人,被举荐为淄川县儒官。毕木教子有方,他的七个儿子其中二人高中进士,一人中举人,二人岁贡生,二人邑庠生。他的四儿子毕自严万历二十年中进士,从松江府推官做起,到了崇祯元年升为户部尚书,领太子太保衔,位极人臣。那年,其父毕木已死去多年,但是按照朝廷礼制,父以子贵,被追封为户部尚书,例赠太子太保衔,哀荣享尽。毕自严八弟毕自肃,六弟毕自寅,都是朝廷三品、五品命官。毕家一时真是鲜花著锦,烈火烹油!
大明王朝灭亡后,清朝皇帝为了笼络汉族民心,对前朝高官或招安留用,或恩荫子孙。毕自严的二儿子毕际有,就被恩荫“拔贡”放到山西稷山县做知县。几年后擢升江南通州知州,后因陷入一桩公案,被朝廷问责,罢官回籍。
这一年是康熙三年。毕际有回到原籍西铺村,大兴土木,重建破败已久的石隐园,整修万卷藏书楼,在园中新建傚樊堂、霞绮轩,广植花木,搜藏奇石。引泌水河河水入园,扩挖舣塘湖,只把个石隐园打造得好似那苏州的留园并虎丘,自此吸引天下名士鸿儒,蝶飞蜂舞般慕名来到石隐园赏石观花逍遥休闲。
康熙十一年,毕际有的八个孙子皆已到了入泮启蒙的年纪。当时淄川县大儒蒲松龄字留仙者,文名汲汲,毕际有慕名已久,遂托人转达延聘入府教授孙辈之意。蒲松龄对毕际有敬仰有加,更何况那万卷楼上的藏书、石隐园中的美景,蒲松龄早就如雷贯耳。康熙十一年三月,蒲松龄来到毕府,下榻绰然堂,教授毕刺史的八个孙子,开始了他在石隐园 0余年的读书写作生涯,并在这里成就了中国文学史上空前绝后的绝妙著作《聊斋志异》。
俗话说的好,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到了毕际有这辈子,毕世家族虽然不如前朝兴旺,可是仍然有一千顷土地,偌大一片宅院,在王村街上开着三处做黄酒食醋的店铺。原来这毕世家族自毕木起创修了家谱,毕木规定了家训,教育子孙后代要“守前谟,不居间、不放贷、不攻煤井”、“学吃亏、学做人、学好读书”。
王村这地方是个繁华市镇,市侩无赖欺行霸市者不乏其人,所以毕木立下规矩,只准子孙奉公守法挣钱吃饭,昧良心的事情一概不能做。王村地处齐国故地,在两汉时期属土古县的时候,这里就有酿酒做醋的传统。醋,古时称为酢,也称为醯、苦酒或酐。南北朝时候的高阳(离王村百里)太守贾思勰所著农书《齐民要术》,在第七十一篇《做酢法》中详解二十三种做醋法。尤其是对用谷物做醋描述详备。
恰是王村的山地沃野出产一种红色黍谷,这种谷物穗长粒大,米色橙红,绝无仅有,纯粹地方特产。王村的水是大山里渗出的清冽甘饴的山泉水。王村民众自打汉代就世代用黍谷和山泉水做醋。淋出的那醋,颜色褐红如琥珀,抿嘴一咂,酸里有甜,香味沁入六腹。毕世家族自打明代就在家中开着做醋作坊,自产自食。
却说王村村东自古有一个泌水泉,这个泉眼平地涌出,碗口粗细,整日咕嘟咕嘟地喷涌着甘冽清凉的泉水,冒起两虎口高低的水柱。万千年来,那水不舍昼夜往东潺潺流去,平地成河,经西铺村北,在万家庄南汇入万安溪水,一路流去,入了范阳河。
明朝天启年间,毕大司农修建石隐园,把泌水河水引进园中,那园子就园因水秀,蜚声天下。后来蒲松龄在泌水河边大柳树下,摆着茶水桌子,邀请那东去西往的客人品茗拉呱,搜奇猎异,写成了《聊斋志异》奇书一部。
毕际有归籍以来风调雨顺,天下太平,五谷连年丰收,遂萌生了开做醋作坊的想法。他看好了泌水泉这处风水宝地,就在王村东头买下三处紧靠泌水泉的宅院,改作做醋的坊子。将家里做醋的家什搬到坊子里,雇来大师傅开起了醋店,把地里丰收的粮食转化成食醋变换成银钱。自此以后,此地出产的食醋名扬天下,进贡皇宫,此地被称作毕家坊子。此是后话。
以前,王村街上的黄酒食醋作坊大多数没有字号名称,可是毕家是当地大户人家,且世代为官,一下开了三个坊子,就要当作一件大事来办。一天,毕际有来到绰然堂,与蒲松龄闲聊,并请教蒲松龄:
“蒲先生,咱家做醋的坊子办了起来,我想不能总是坊子坊子的叫下去吧?还请先生给起个名字,也好对外有个说法。”
蒲松龄哈哈一笑:“刺史公所言极是,开办坊子就是要赚银子的,没有个名号总不能对外推销,待我好好琢磨一下,起个琅琅上口,名至实归的名字,也不至于辱没了咱那好醋不是。”
毕际有抚掌大笑:“凭先生才思,此区区小事尔!”
果然就见蒲松龄研墨抻纸,提笔略作凝思,刷刷刷写下三个大字。毕际有一看却是柳筋颜骨,出神入化的“井泉居”。喜欢得毕际有合不拢嘴,立即唤来儿子毕盛矩,安排厨房做好肥鸭鲜蔬,烫来滚热的自酿红谷酒,二人把盏痛饮,好不惬意。
推杯换盏之际,毕际有询问蒲松龄这“井泉居”三字何意。
蒲松龄笑说:“刺史公,这“井泉居”并无深意,就是泌水泉平地涌泉流为泌水河,咱家的坊子不但用这泌水泉水做醋,而且是紧靠泌水河,只要泌水泉一日不涸,咱家的银子就会如这泌水河哗哗啦啦地往家里流淌啊!”
毕际有听了,只喜欢地哈哈哈大笑起来。主宾二人直喝得酩酊大醉。那一夜,蒲松龄醉卧绰然堂,做了一个美艳的春梦,披衣下床一气呵就传世力作《狐梦》。不过,他假托了毕怡庵抵足绰然堂的佳话。
第二天,毕家的坊子高悬上蒲留仙亲笔题写的“井泉居”匾额。在蒲松龄的提议下,毕际有派人去颜神镇特别烧制了装食醋的一种特制陶瓶,那瓶子既结实又保鲜,一瓶装三斤醋,能捆成一块车推肩挑毛驴驮,销路可以广开到百里千里之外。毕家“井泉居”的食醋自此远销莱芜、博山、济南、沂水甚或京、津、徐州。自此以后,毕家“井泉居”的买卖越做越红火,凡是济南、京津的大饭馆子里,无不用王村“井泉居”的美味食醋烹饪美食佳肴招徕顾客。
却说康熙二十八年的春天,该着“井泉居”时来运转,因为康熙皇帝的第二次南巡,在济南不但品尝到了王村“井泉居”的食醋,并且山东巡抚钱钰的夫人巧用“井泉居”食醋,妙手回春,挽救了康熙皇帝爱妃母子性命,结下了一段不期之缘。
为此,那块镏金黑底“井泉居”的匾额旁边,又被蒲松龄书写了一块匾牌:有凤来仪。两块匾牌一左一右高高悬起,一直在毕家坊子的门上悬挂了二百四十多年,直到日寇入侵的兵荒马乱年代,才不知去向。
后人对“有凤来仪”四字不明就里,其实那是一段尘封三百多年的历史。
二
康熙二十八年正月初二,康熙皇帝决定第二次南巡。谕称:黄、运二河,至关民生。历年工程虽逐渐完善,但应修应塞等事议论不一,以致日夜操劳。朕再次南巡,躬历河道,兼欲览民情,考察吏治。沿途供应,均不准取自民间!另外,简化仪卫,不设卤薄,扈从者仅可三百余人。凡经过地方,百姓各安其业,严禁地方官及扈从人员借机滋扰。
这位康熙皇帝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明君,多次外出巡视,一生勤政有为,他当政的六十一年,收复台湾,平定葛尔丹,安抚西藏,治理新疆,百姓乐业,国泰民安,被后世称为康熙盛世。
康熙二十八年春,康熙皇帝第二次南巡可以说是轻车简从,只有皇长子伴行,后宫皇妃选了十八岁的密妃王氏随扈伴驾。
正月十四日下午,康熙皇帝一行从陆路入山东,至济南,百姓夹道欢迎。当即召见山东巡抚钱珏,问及连年收成如何,百姓生计是否安定。当康熙皇帝听说山东有的地方连年遭受旱灾、蝗灾,百姓不得温饱,当即决定,康熙二十九年山东地丁正赋全部免除,不能叫山东一县一乡的百姓吃不上饱饭。山东巡抚钱钰代表山东灾民叩首谢恩。
当晚,钱钰献上趵突泉的红鲤鱼、大明湖的金钱鳖,想让康熙皇帝尝尝山东风味。无奈那随行的御厨做出的这两样菜肴土腥气甚浓,无法下咽,不敢进献皇帝御用。那钱钰巡抚只得叫来自己的厨子,教会那御厨烹饪手段。钱钰的厨子原来是章丘人士,对鲁菜烹饪的手段自是高超,只见他带着瓶瓶罐罐匆匆赶来。三下五去二,一阵叮叮当当,一盘糖醋鲤鱼,一盆金钱鳖汤,热气腾腾,香味扑鼻,摆在了厨案上。只喜得那钱巡抚手舞足蹈,喜笑颜开。皇长子亲口尝了一菜一汤,笑逐颜开,命人进献给皇上用晚膳。
康熙皇帝自出京城以来连日奔波,车马劳顿,一连几日吃饭胃口不振。见随从端来膳食,菜肴尚未放到桌上,一股香味先自扑鼻而来。
及至伸箸品尝,龙颜随即大悦,连声感叹:“好味道,好味道啊!”并亲自夹起一块鱼肉,放到密妃碗里:
“爱妃尝尝这道菜肴!”
那密妃是康熙皇帝新近选纳进宫的,年方一十八岁,年轻貌美,康熙皇帝视若掌上明珠。那密妃用银筷夹起一段红烧鲤鱼,轻启樱桃小口,抿进,脸儿顿时笑成一朵菊花。皇帝、皇妃只把一盘鲤鱼一盆鳖汤吃的干净见底,其他菜肴并未见动一筷。
第二天,钱钰陪同康熙皇帝视察大明湖与趵突泉。皇帝随意问起昨晚两道菜肴。钱钰深知康熙皇帝那可是个聪明绝顶的主儿,世上什么美味佳肴没有吃过?赞扬这两道菜肴,无非是连日劳累不思进食,偶尔换了口味,感到新鲜。再者,这两道菜肴是用王村“井泉居”的食醋和红谷酒烹调而成,皇帝在深宫,何以能吃到民间的如此调味品呢?
这位钱钰巡抚久经官场,最会揣摩皇上心思,就字斟句酌恭敬回答:“皇上,其实这大明湖的金钱鳖趵突泉的赤鳞鲤哪里是稀罕物,皇上您不可能没有吃过。不过这次呢,就是加了一点儿调料而已,更把那鱼的鲜味儿提纯出来。皇上您是美食家呢,一尝就尝出来了!”
“诶?那到底是加了什么调味品呢?”康熙皇帝紧盯着钱钰问道。
钱钰虽是浙江人,可是在山东做官多年,又加勤勉好学,当然对地方风土人情一清二楚。随即回答:
“回皇上,济南府以东一百二十里有个王村镇,虽是市井小镇,可是民风敦厚,文脉流长,明崇祯元年大司农毕自严就是王村镇人。更兼这里水土优良,物产丰厚,专门出产美味食醋。这种食醋是用王村当地出产的红黍谷做成,酸而不涩,酸中泛甜,专用八陡镇烧制的石瓶盛装,日光不照,邪味难侵,那是历久弥香啊!凡是烹调海鲜湖鱼,山东人离不开王村醋。”
康熙皇帝听了介绍,一脸饶有兴趣的表情,问跟随一旁的皇长子:
“哦,那是前年吧?对,二十六年,詹事府少詹事王士禛曾经向朕说起过王村和王村醋,而且还送朕一瓶王村醋,可惜内务府没有让朕吃到。”
“是的。王士禛是送过王村醋给父皇,内务府总管说不能让皇上乱吃民间的东西”皇长子回答。
“可是啊,来自民间的,往往是最好的精品。你尝尝这王村醋吧,那可真是天下第一酸啊!”康熙皇帝感叹道。
事属机缘。那天夜里密妃突然肚腹疼痛,冷汗淋漓,哭叫不止。御医诊脉,说是动了胎气。原来这密妃已有身孕三个月,连日劳累,伤了身子,连累了肚子中的胎儿。御医给密妃用上所有随身携带的保胎药安胎药还是不能止疼。
康熙皇帝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在床前来回踱步,焦急万分。
随行太监建议皇上,问问钱钰巡抚亦可能有民间验方可以一试?皇上随即找来钱钰相问。钱钰一时真想不起来有什么好法子。可是钱钰是个聪明人,他想到了自己的老婆赵氏或许有办法。随即差人回家火速把赵氏用快马接来。那赵氏的父亲是山东有名的郎中,赵氏自幼熏陶于杏林之中,有丰富民间保胎经验,察看密妃症状之后,开出一纸,差人回家按图取物。一会儿取来,赵氏一阵忙活,调出一碗浓黑的汤药,就要太监传给躺在里屋的密妃喝下。只见丈夫钱钰按住赵氏的手,接过药碗,用调羹舀出一点,自己喝了,然后看了皇上一眼,见皇上微微点头,这才把药碗递给太监。一个时辰后,密妃竟然起来,好人一般,在床前来回走动,疼痛没了一点儿踪影。 共 7209 字 2 页 转到页 【编者按】故事写得好看!不难看出,作者是个善于讲故事的高手。由王村醋,牵扯出毕家,由毕家牵扯出毕际有,由毕际有牵扯出蒲松龄,由蒲松龄牵扯出“井泉居”,由“井泉居”牵扯出康熙南巡,由康熙南巡牵扯出密妃与王村醋的渊源。一环套一环,环环相扣,自然连贯,引人入胜,依托陈年史料,打造精彩华章。也许,故事里还隐藏着一个遇与不遇的问题。设若没有毕际有,没有蒲松龄,没有钱珏,没有钱夫人,没有康熙二十八年南巡,没有密妃伴驾有恙,那么,王村醋的历史恐怕要改写也未可知。尽管是绝无仅有,也怕是藏在深山人未知吧?【编辑:玉心】
1 楼 文友: 201 -11-01 10:02:54 问好作者!感谢赐稿!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桂林治疗牛皮癣方法青岛治疗男科医院台州治疗白癜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