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独立市桥人不识
文章来源:丹阳文学网 | 2020-02-09
“独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是清人黄仲则诗中的两句,他流传于世的名句还有“自嫌诗少幽燕气,故作冰天跃马行”、“百无一用是书生”等。其中有大悲怮,又有种超然的孤独,仿佛有一些人在一出生就有了一双太沉重的翅膀。
知道晓兰的名字,是2004年冬天一个飘雪的日子,我在雪地里行走,突然接到一个电话,是女性那种爽朗的声音。她告诉我,我的散文《白云》被《红豆》留用了。这是我首次在省外的文学杂志上发表散文,因此她的声音就成为我的福音,心存感恩。《白云》先后入选长江文艺出版社的《2005年中国散文诗精选》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的《21世纪散文诗排行榜》。此后她又发表了我的几篇散文,但是直到2006年的6月,我去南宁领奖,才有机会见到了她的真佛面。那一刻,她抽着香烟坐在主席台上。当她宣布获奖名单时,我才又一次感受到她略带沙哑的声音。会议结束后,在大明山采风时,我有了和她零距离接触的机会。她的温柔,她的豪爽,她的笑声,她的身影,为一座山填满了人性和欢乐。那时,我还无法把她和一个作家联系起来,只是把她视为一个有责任心、有眼光的编辑,视为一个人生征途中的益友。
稍后不久,晓兰寄来了她的散文集《完美的一天》。打开书页,我才领略了真正属于她的文字,那种对生活的真情,那种发自内心的人性呼唤,那种自我意识的抒写,表明她的散文已经进入了一个自我的境界。抒发真情,抒写自己的主观情绪和感受,表述出自己的生命体验,这是驾驭散文这个文体内在功力。
世间的万物万象从散文家的笔下倾注而出的时候,千万不可忽略个体的生命体验,一滴屋檐的雨,一片秋天的叶,一只飞翔的鸟,这些自然物体只有进入了人的生命体验时,才能体现出文学的意义。散文作品只有具有了生命的活力和人性的特征,其文学的功能才能极尽张扬。一山一水、一花一木,在晓兰的笔下都带着审美思索,并以女性细微的视角,对社会、生活进行了属于自己的观察与思考,让读者感受到时代的脉搏,人性的呼吸。她的《无花果树的童年》描述了自然界的景物给予童年的感觉:“阳光是必然会每天都照耀到我身上的。阴雨的天气?哦,那正好光了脚丫到积了水的浅坑里踏出几朵小水花;正午有毒辣的日头?嗯,抱个冬瓜,我能在铺了竹席的木板床上睡个醒来额头淌满细汗的大午觉;清晨,有带着凉意扑面的晨风和上学路上几个小伙伴一路同行的叽叽喳喳;夜晚,有漫天的繁星、扑闪的蒲扇和 嫦娥的传说……”像这样的文字,在她的诸多文章里都有形象的展示。文学创作必须折射出人类自身的生存方式,以及,作家自我的生命体验。做不到这一点,就难以对社会、对人生作出准确的透视,其作品必然苍白空洞。被称之为生命体验的含义不仅仅容纳个人的情感经历以及生命过程,还应包含现实、时代、人生对于个体生命的烙印。而后者往往决定了一个作家的历史使命感和时代责任感,也是一个作家成功的标志。
晓兰认为,散文的第一个本质特征就是自我的在场与(艺术)再现。散文是一种最自然、最亲切、最自由实在的文体,也是最贴近自我的文体。散文面对的是生活和大地,是人间烟火,是凡人情感。散文可以记叙,也可以抒情,但记的应是真人、真事、真山、真水和真情、真感、真怀、真思。无论是客观的描写还是主观的抒写,都应展示出自我的情怀。用抒情的方式抒写胸臆,不仅使读者知其理、晓其事,而且悟其心、感其情。因此,只有直抒胸臆,把真情实感捧给读者,才会赢得读者的喜爱。
思想的高度,这是晓兰散文倾心的追求。2008年8月间,我无意中在网上搜索到扬州举办的“千年欧阳修征文大赛”颁奖的消息,我一眼就看到了晓兰的名字,那样醒目的展示在我的眼球里。消息称,丘晓兰的《醉花阴》一文在千余作品中胜出,荣获一等奖。很快,我就搜索到了这篇文章,如饥似渴地阅读起来。一进入文本,我就在她那如诗如画的文字里捕捉到了思想的影像。在文章的末尾,晓兰写道:“在最容易磨损的衣领和袖口上绣最精细的花,在最无关处下最大的功夫只为换得一两句好听的,赞美的话,并从中得到最享受的感觉,似乎是国人一直以来就最擅长的本领。所以我们在鞋底上绣花,在食物上刻绘,在住处焚香,在没有衬衣穿的年代有滋有味地戴上个假领子、假袖口,在旅游或者出差的时候写几个字吟两句诗,在忙了或闲了的时候吼两句:雨顺风调万民好,庆丰年人欢笑……这当然也是一种享受,一种文化,我们传统的文化。这文化奇怪地催生了在几颗茴香豆和“茴”字的四种写法中也能得到享受的孔乙己,和沉浸在‘我们先前……’也能陶醉的阿Q,幸而我们也有这世上最坚忍的神经和最智慧的头脑。”像这样直逼国民的劣根性的文字,不打开思想的翅膀是无法写出的。毋庸讳言,没有思想的散文一定是速朽的。一个散文家,应该有自己的角色定位、入世品质和生存智慧,要勇于担当,保持独立人格和批判精神,应该对人类生存困境叩问并答疑解惑。只有这样才能催生创造性,孕育新思想。好的散文应该成为我们塑造精神的家园、提升灵魂的圣殿和关注文化的历史。这一点,晓兰做到了。
晓兰主张散文要有境界之美。无论雄壮、优雅、超拔、散淡、坚硬冷峻还是温情脉脉,都会有各自的美感,就看作者能不能在无伤主题的前提下,用最恰当的形式来体现美了。在《搭一个葡萄蓬架给父母》的开篇,他如此描写秋天:“日渐干燥的空气,像一台大得无所不在的烘干机,把墙上满壁爬山虎的叶子由碧绿烘成金黄,再由金黄烘成浓重的黄褐色,抽干最后一丁点水分,干燥成一碰就碎的粉末。我去触碰它们,像触碰一件古董。轻微的“嗤嗤”声响与粉末碎屑的飞扬,竟意外地,透着微小却爽脆、利落得近乎战栗的心满意足。”在《一个人与一座城》中她倾诉着对自己生活的南宁这座城的心声:“风在今天把我吹到了这片土地,我的欢喜与悲伤也随之扎根在了这里,我每一个毛孔每一寸肌肤的感知都与这土地息息相关……遥想不远之后我生活着的这座绿城南宁、水城南宁,我不想说我是多么的爱她,我的存在与这城市、这土地的存在一样,都只是造物安排的结果。但这并不妨碍我为着她的更加明净、更加美好而浅唱低吟或者慷慨激昂。”这更是心灵和一座城相拥相爱的境界。南宁是一座美丽的城市,晓兰生活在其中,用自己的身心亲吻她,对她付诸了深情的爱意。“我吃饭、睡觉、工作、娱乐,生气、欢喜、哭泣、悲伤、迷醉、愤怒、茫然……并且,主要以一个叫‘南宁’的城市为背景。不管我乐意与否,我这三十余年的所有痕迹都与这座城市有抹不掉、丢不去的联系。而这种联系,天知道是否一辈子呢?”晓兰对南宁这片土地有着家园般的眷恋。她的祖籍虽在广东梅县,但她却是在南宁出生并成长起来的,她因此对南宁有着家园的情结,并用文字记录下她那婉约空灵的境界。在《躲在花鸟市场里的爱》、《我生活着的城市》、《最浪漫的事情》等篇目中,她有着温情的眷恋、有着冷静的思考,用包容的情感和一支睿智的妙笔,灵动地变换叙事视点,以富有质感的美文形式把一座城市的美展示在读者的面前。
诗意的叙述,也是晓兰散文鲜明的风格。诗化的语言可称为散文的神经元,它可以使散文的叙述保持在一种感觉的层面上进行。晓兰的散文使人体验到一种语言的狂欢,这和他始终在感觉中操作语言是分不开的。如果我们把叙述的整体语言看作线,把诗化的句子看作点,那么就必须做到点和线的协调,只有协调了,散文的语言才是完美的。但更重要的是,要有精神!这一点,晓兰处理得比较精到。在承载她精神的文字,也即文章的表现形式,许多时候她都达到了语言的弹性, 和整体途述的和谐,具有美感和表现力。“那高大的无花果树,繁茂得仿佛可以给予两个孩子遮住整个太阳的阴凉。随手捡一片无花果树宽大的叶子,嘻嘻笑着仰起头,就看见阳光的金线穿过浓绿层叠着的树冠,风吹过,光的点和线也在轻舞飞扬。它们撒在两个小女孩子的身上和身旁,哄骗她们像要捉住一只掉落肩头的小螳螂一样,也用手去追逐那晃来晃去的小光斑。”“然而记忆,几乎是人类所独有的,可以记住很久以前发生过的事情的能力,却悄悄地保存着许多你不去忆及就保持着沉默的片段和细节。以声音、色彩、气味、图画、歌谣、文字,乃至多媒体的形式,于有意无意间,保存着一切个人或者群体所有应该或者值得保存的往事,安静地,等待着人们的恍然忆起。”(《无花果树的童年》)“一个人的出生,就好像一颗随着风飘至山间、田野、荒漠、水边甚至残垣断壁的缝隙,或者,正好是肥沃土地里发芽的种子。然后,生根、长大、抽叶、开花……”(《一个人与一座城市》)“我有时会想,万能的造物其实是个无聊的家伙。它隐藏在世界的背后,为打发自己无所求,却也无聊得很的存在,让原本荒漠的某个星球拥有生命和由此而来的千变万化。人类,也因此成了被创造和被设定好程序的一颗棋子,生老病死,欢笑忧伤,在有限的时空里演绎各种同或不同的故事,让躲藏一旁的造物优雅地笑着,打发它长到没有尽头的存在。”“难道说,浓绿了一夏的叶子,也是期待着 燥和粉碎的一天的吗?”(《搭一个葡萄蓬架给父母》)这些文字,正如晓兰在创作谈里所表述的那样:“能被自己承认并暗自宝贵的,却是那些从心灵和血液中经过煎熬然后才流动出来的文字。”“在这诗意倾泻的过程里,我的灵魂有因创造而来的愉悦,也有于瞬时获得了自由的舒展。”
晓兰写散文,也写诗。她对散文语言的把握源于诗意的想象。
诗意,在晓兰的笔下,不仅表现在词语中,而且涵盖在整篇文章中。像《躲在花鸟市场里的爱》就是一篇诗意的生活图影。在节假日里,晓兰一个人到花卉市场瞎逛,看花草,淘古玩,阅世故。由于经不住摆摊的老板们的甜言蜜语,她每次都不会空手而归。由此她的家里、办公室里,甚至门外走廊的过道上,都摆满了姿态各异的盆栽植物,错落有致,琳琅满目,不经意间透出一丝兰心蕙质的女人味。
晓兰钟情于文学,但更热爱生活,她希望做一个“真正的舒展的人”,她深深悟出,离开了生活,创作便会是无稽之谈。她以一种女性的睿智和深刻,为我们撕开了生活表面的浮华。
晓兰既是作家,也是编辑。她不遗余力的推出一个个具备着潜力的作家,策划、组织了一系列文学活动。在她的主张和策划下,《红豆》杂志社推出了三届全国精短散文大赛,得到了张贤亮、周涛、雷达等国内散文界、评论界众多名家的好评,在国内文学圈内产生了反响。她还编辑了一系列专辑,如“作家?南宁”、“广西实力女作家散文专辑”、“广西小小说方阵”、“中国先锋女性诗歌”、“中国当代诗歌回眸”、“名家短篇荟萃”、“新实力小说家方阵”等一批有影响的作品专辑,其中“名家短篇荟萃”专辑的作者多为获得过“五个一工程奖”、“鲁迅文学奖”、“骏马奖”的实力派作家。
晓兰享受着南宁四季常绿、气候宜人、人情淳朴、悠闲清净的宜居环境,自称被南宁惯坏了,成了一个懒人。我多次和她通电话、通信息,她总是说“只是懒罢了”。我的理解,她的懒是一种自我激励。2009年的秋夏之交,她来西安参加一个文学活动,和几个文友来到我所在的小城。这是我与她的第二面。短短的两天里,她去了龙窝酒厂、草堂寺、重阳宫、高冠瀑布、秦渡古镇、沣河和潏河的交汇处……一路上,她兴致勃勃,谈笑风生,一点也没有懒人的影子。由此我便疑心,她常常挂在嘴上的“懒”并不是她真实的形象。在雨后飞流直泻的高冠瀑布前,她动情地说:“我要是这条瀑布就知足了。”我深思着她的话,仿佛看到了她内心的飞瀑。她懒吗?至今,她在《人民文学》《散文百家》《中华散文》《海燕都市美文》《中国散文诗》《广西文学》《福建文学》等文学刊物上发表了百余万字的作品,获得过全国多项文学奖的一等奖,她的作品被《读者》《中外读点》《作品与争鸣》《二十一世纪经典散文》《文艺报》等多家报刊、选本转载。
无论如何,这些成就是和“懒字”沾不上边的。
晓兰有一篇题为《插上文学的翅膀,突围》的创作谈,灯光下,我的目光久久驻留在这段文字上:
“在我暗自宝贵的文字里,我总是尽情地注入真、注入美、注入善。哪怕呕心沥血却仍旧微不足道,那也是我真正期待和向往的美好。在这倾泻的过程里,我的灵魂有因创造而来的愉悦,瞬时获得了自由的舒展。在我创建的天地里,哪怕悲苦、质疑、狂躁,也都是为了求真、向善、探问规律和极力去营造一种我最认可的美。”
眼睛有点倦意,站起身,打开窗,眺望着夜空。月亮还没有出来,漫天只是璀璨的星斗。一阵风吹来,我突然在想,哪颗星是属于晓兰的呢?那个自称为“懒人”的晓兰,此时会在什么事物的陪伴之下,也伫立在她的阳台仰望星空吗?于深夜眺望星空,得有看星如月的气度,冲淡,旷达,是禅意,也是精神!
(字数50 0)
共 5025 字 2 页 转到页 【编者按】感谢作者为我们详尽地介绍了一位诗意的散文作家!读完全文,感触良多。写散文,一般以为容易,其实不然。难就难在这两个字:“诗意”。写作与阅读、鉴赏是相通的,以文为友,值得钦佩。荐读。期待更多佳构!问好!【编辑:梅芷】【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2120725】
1 楼 文友: 2012-12-07 1 :42:15 可惜没能在网上找到这本《完美的一天》。
找到一本丘老师的《幸福是一种简单》,却也被告知缺货。
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
2 楼 文友: 2012-12-08 00:05:10 此懒非彼懒啊,不错的美文,拜读了.
楼 文友: 2012-12-08 00:11:22 为这个好文章献分,期待作者更多的精彩呈现!月经量大什么原因怎样预防韧带扭伤呢怎么治勃起功能障碍
上一篇:俺是一个贼 第九十九章 连环套
上一篇:混沌战记 第九章 恐怖的威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