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四川大地震生死24小时

文章来源:丹阳文学网  |  2019-11-11

这一天——关于《四川大地震:生死24小时》

时间,是一把锉刀,总是把记忆之脊锉平。

时间,是一把锉刀,却把汶川大地震的记忆之沟锉深!尤其是在奥运会开幕式上,看到小林浩身影的时候;在残奥会开幕式上,看到在地震中失去左腿的小李月跳起“永不停顿的舞步”的时候!

总忘不了那悲天恸地的这一天。

这一天,2008年5月12日,下午2时28分:天崩地陷、山峦塌裂、江河断流,顷刻间楼倒房垮,汶川、北川、青川、什邡……几乎夷为平地,几万生灵顿时湮灭,几十万民众流离失所。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波及面最广、破坏力最强、救援难度最大的一次地震!人们惊呆了、发懵了。然而,没有擦干泪水的中国人随即挺直了腰,投入到伟大的抗震救灾行动中。

这一天,胡锦涛总书记立即作出重要指示:尽快抢救伤员,保证灾区人民生命安全。晚上,他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部署抗震救灾,成立总指挥部。

这一天,温家宝总理在灾情发生仅仅两小时后就飞赴灾区,现场指挥抗震救灾。

这一天,震后1 分钟,全军启动应急机制,成都军区、济南军区、兰州军区,从陆地、从空中,徒步强行军、摩托化推进、长距离飞行,24小时内,近5万中国人民解放军和武警官兵,踏着颤抖的大地——向着灾区开进!

这一天,震区的群众从惊慌中昂起头,展开自救。地动山摇的瞬间,多少人将生的希望让给别人,多少人将死的选择留给自己,多少人冲向摇摇欲坠的建筑,“多救一人是一人”——父母张开双臂为孩子撑起生命的天空,老师用血肉之躯为学生扛起死亡的闸门……

这一天,灾区各级干部奔赴现场指挥,国家有关部门启动应急预案,派遣救援队伍,调拨救灾物资;中国红十字会、中华慈善总会等发出紧急呼吁,号召全社会伸出援手。

这一天,各种救援力量迅速集结,航空、铁路、公路、水路立体运输,数百万吨食品、药品、帐篷、机械驰援灾区。

这一天,多少媒体肩负“神圣使命”,主动自觉地奔赴灾区,用鲜血用汗水、用笔用电脑用照相机用摄像机用话筒用录音机,不间断地在第一时间报道灾区的,让全中国全世界了解真相。

……

这一天,我们看到了:“在同特大地震灾害的艰苦搏斗中,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展示出了十分崇高的精神。这就是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

这一天,我们看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以人为本”,尊重生命,珍惜生命,生命至上、人民为先的政治伦理;看到了中国政府处理危机的能力;看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这一天,我们看到了中国人民团结奋进的强大力量和伟大的凝聚力,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举国上下、患难与共,倾力支持、无私奉献,看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形成的美德。

这一天,中国不仅让世界看到,这里的人民不仅懂得坚强,而且懂得如何奉献。这个国家向世界展现的是她的自信和她对受难民众的深厚情谊。巨大的灾难折射人性的光辉!一个个勇敢的中国人,一个成长起来的中国政府,感动了全世界。在抗震救灾中彰显的伟大精神,不只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全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

正是出于这样的思考,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社长庄智象提议,将抗震救灾这一天为生命而战的行动汇集起来,将24小时里超越灾难的事迹编写成一本汉英双语的图书,面向广大关心四川大地震、关心中国的读者——把地震后24小时中那些感人至深的画面真切呈现,把充满人间大爱的坚强永远传递,把一个真实的国家和民族展现给全世界。

《文汇报》要闻部的年轻——在抗震救灾的那些日子里,正是他们没日没夜地守在电脑前,含着悲愤、忍着泪水,出版了一张张震慑人心的报纸——从五百多万字、几千篇稿件中,精选了汶川大地震第一天的故事,并改写成《生死24小时》,以作为对那段岁月的纪念。

人们啊,请记住这一天!

《四川大地震:生死24小时》(汉英双语版) 吴谷平、庄智象主编 缪克构执行主编

(实习:马妍)

宝宝流行性感冒用什么药

儿童病毒性感冒的治疗

儿童感冒体温高怎么办

四岁小孩不爱吃饭怎么办
儿童口舌生疮
宝宝消化不良又吐又拉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