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点山中清流散文

文章来源:丹阳文学网  |  2019-10-13

摘要:榉溪村原名桂川庄,村以溪名。榉溪吸引人的,还有它的民居。这座小村最吸引人的,主要是孔氏家庙。榉溪村文化的核心——仁者爱人。 一直都觉得,它是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村子,就跟每个人心中生活的地方一样普通而平常,可是,过去,我从没有好好观赏过它,而如今的我,却真真正正地被它所吸引住了,它就是我的老家——榉溪。

榉溪村原名桂川庄,村以溪名。榉溪也称桂川,自重重叠叠的岗峦上奔流而下,剖竹穿林,注玉跳珠。公路沿溪而建,居民住宅也沿溪分布。村口的廊桥下,就流淌着小溪,那就是榉溪,从村里穿流而过,滋润着每一处人家。桥横初月,岸接新楼。村西有大路水库和电站,村北有金钟山,南有来龙山,叠嶂参差,凝烟含翠。村口新建石桥,桥上建屋,砌有座凳,一端联接门楼,另一端连接围墙。壁宇清净,幽雅古朴。

榉溪吸引人的,还有它的民居。它从选址,设计、造型、结构、布局到装饰美化都集中反映了婺州山地建筑的山地特征、风水意愿和美饰倾向。挑檐,垛墙,镂窗,外观朴实又富于文化内涵。屋顶为坡屋顶,平面布局以合院为主,又有天井院落,质朴中又具有多样性。现存的历史建筑大都是清、民国建筑,主要反映了清朝和民国时期浙中地区的风貌,而这些体现婺州山地民居特色的历史建筑,错落有致地形成了小街、小弄,给人们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充分体现了这座小镇独有的特色。

当然,这座小村最吸引人的,主要是孔氏家庙。世界上有无数孔庙,但真正的孔氏家庙,一般来说,人们可能只知道两个,山东曲阜和浙江衢州的两处,但其实现在被国家认定的还有一处,那就是被形容为一步登天的磐安榉溪孔氏家庙。

榉溪建于南宋初年,始祖孔端躬,系孔子四十八代裔孙。北宋末年,金兵南下,京都沦陷,南宋高宗被迫南迁。端躬与父若钧,由伯若传史端友等护驾南渡来浙,南昌端躬侍父随驾,道径榉川,值父病逝,不胜悲悼,遂葬父于钟山之后坞,即隐居于榉溪。理宗追念端躬功德,以衢州孔庙例建榉溪南宗厥里孔氏家庙,赐万世师表金匾一块。现西端村口有孔端躬墓,1990年,榉溪村内为端躬墓重新立碑,以示不忘祖德,垂示后代。直至2006年,婺州南孔的地位才真正得到肯定,从一处小小的县城的文保单位一举成为国家级别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种情况不能说绝无仅有,但确实可以形容为一步登天。

家庙与宗祠是有区别的,家庙由帝王敕造,允许雕龙,宗祠是家人建造,不许雕龙,所以我们走进这座庙时会发现,它的建筑上雕着龙,这象征着它的地位、它的尊贵,里面供奉的主圣先师牌位都为历史原物,而孔子佛前的“如来”二字,也是出自《论语》“孔子之渭集大成,集大成者,金声而玉振之也,金声也者,始条理也;玉振之也者,终条理也”。而一旁的柱石也有宋、元、明、清四朝的式样,这无一不记载了它沧桑的历史。

难怪榉溪村的村口会放着如此大的一块石头,这座碑石可谓是榉溪村文化的最好概况——仁者爱人,德者得也。宋代诗人蒲寿宬曾有诗云:“旨哉哲人语,有道亲为传。清流出万壑,千载此两贤。谁倾六月雪,洗我一片天。妙趣不可极,如此山中泉。”我的家乡榉溪,也如山中清流,在古贤圣哲的光辉照耀下,在华夏大地上,潺潺而流,永不停息。

共 1212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作者从风景特点和文化积淀两方面写了自己的家乡榉溪村的特点。先写了清溪穿村而过,接着写了村庄里的大致布局,第三写了村里的古色古香的民居特色,第四写了村里给、孔氏家庙的历史渊源和演变,最后,以石碑连带出榉溪村文化的核心——仁者爱人。本文既有丰厚的文化底蕴,语言也典雅蕴藉。是一篇很好的地方风情文字。感谢此稿看点,推荐赏阅。【:快乐一轻舟】

1楼文友: 21:02:41 很有文化底蕴的文字,喜欢。第一段个别句子做了微调,请注意校对一下。

回复1楼文友: 21:56:21 谢谢老师的点评和修改!辛苦了!

生物谷怎么样

生物谷灯盏花素片什么时间吃好

生物谷灯盏花素片服用方法

宝宝健脾胃的药
灯盏花龙头企业产品
儿童尿频尿急是什么原因
友情链接